楚頃襄王的一生:從昏聵誤國到挽救社稷,為楚國續命40年!

2020-12-23 情懷與歷史

在戰國時期,楚懷王是一位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歷史人物。而在楚國歷史上,楚懷王也可以說是具有轉折意義的君主。楚懷王繼位早期,破格任用屈原等人進行變法,大敗魏國,消滅越國,開疆擴土。縱橫家蘇秦曾言「縱合則楚王,橫成則秦帝」。但是,楚懷王在位後期,卻在和秦國的較量中屢屢處在下風。公元前29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秦昭襄王約楚懷王在武關會面。楚懷王不聽昭睢、屈原勸告,決定前往武關,結果被秦國扣留。秦昭襄王逼迫他割地保命,被楚懷王嚴詞拒絕。秦無法達成挾持楚懷王輕鬆拿到楚國領地的夙願,無奈下只能一直囚禁楚懷王。

楚懷王被扣留期間,楚人立太子為王,是為楚頃襄王。就本文所要說得楚頃襄王來說,同樣是一位經歷跌宕起伏的君主。一方面,就楚頃襄王的即位來說,顯然屬於比較特殊的情況了,類似於土木堡之變後,于謙等人擁立明代宗朱祁鈺。另一方面,楚頃襄王在位期間,楚國的國力持續下滑,更是被秦國大軍攻破了都城。而這,最終促使楚頃襄王完成了從昏聵誤國到挽救社稷的轉變,從而為楚國續命40年。

首先,熊橫(楚頃襄王)是楚懷王的兒子,楚懷王在位時,將熊橫立為太子。楚懷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3年),齊、韓、魏三國因楚國背叛合縱盟約而聯合秦國,於是共同出兵攻打楚國。楚懷王派太子熊橫到秦國作人質請求救援。楚懷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02年),熊橫殺死了一位秦國卿大夫,所以他被迫逃回楚國。楚懷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00年),秦國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楚軍陣亡兩萬士兵,秦軍殺死楚國將軍景缺。楚懷王害怕,於是派熊橫作人質到齊國求和。由此,對於楚頃襄王這位君主,在還是太子期間,曾經先後在秦國、齊國為質,這在戰國時期無疑是比較少見的情況了。

在楚懷王被秦國扣留的背景下,齊湣王最後選擇放回熊橫。熊橫回到楚國,繼承王位,是為楚頃襄王。楚頃襄王即位之後,於是通告秦國說:「依賴社稷的保佑,楚國已有新王。」 楚頃襄王元年(公元前298年),秦國要挾楚懷王沒有得到土地,楚國新立君王以對付秦國,秦昭王因此大怒,發兵出武關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斬殺楚軍五萬人,奪取楚國析邑等十六座城池而回。

對於楚頃襄王來說,雖然自己的父親楚懷王最終客死異鄉,連楚國都遭到了秦國的羞辱。不過,楚頃襄王一開始並沒有勵精圖治,而是貪圖安穩,這導致楚國面對秦國的進攻時,可謂步步後退,從而不斷的損失疆域。換而言之,楚頃襄王在位初期,是比較昏聵誤國的。楚頃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85年),楚頃襄王與秦昭王在宛邑友好相會,議和結親。楚頃襄王十五年(公元前284年),楚頃襄王與秦、趙、魏、韓、燕等國共同攻打齊國,奪取淮北。

在五國伐齊之戰中,楚頃襄王一開始派兵救援齊國,當然,在齊國都城被樂毅攻破之後,楚頃襄王改變了主意,趁勢從齊國手中奪取了淮北之地。不過,在筆者看來,雖然五國伐齊讓楚國獲得了一定的好處。但是,齊國衰落之後,楚國無疑成為秦國下一個重點進攻目標。在此之前,齊國可以牽制秦國,而五國伐齊之後,楚國則需要面臨秦國更加猛烈的進攻了。楚頃襄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秦國攻打楚國,楚軍兵敗,割讓楚國上庸、漢北地區給秦國。面對秦國大軍的猛攻,昏庸的楚頃襄王幾乎無計可施,。

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再度率軍攻打楚國,奪取楚國的都城郢都,焚毀楚國宗廟夷陵。楚頃襄王的軍大軍潰散,不能再應戰,退往東北固守陳都(今河南淮陽),並將都城遷到陳都。對此,在筆者看來,就秦國名將白起發起的鄢郢之戰,重創了楚國,成為加速楚國衰落的重要一戰。楚頃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77年),秦軍奪取楚國的巫郡和黔中郡。值得注意的是,或許是鄢郢之戰的重創,或許是賢臣的勸諫,促使楚頃襄王幡然醒悟。

公元前277年的時候,楚頃襄王到城陽(今信陽)避難,派遣使者召賢臣莊辛回國,問救國之道,莊辛回答:「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去嬖臣,以天下為重,則楚國有救。」楚頃襄王聞過思改,委以朝政,封莊辛為陽陵君。「亡羊補牢」的典故就是出自莊辛。對於楚頃襄王和楚國來說,「亡羊補牢,猶未為晚」,於是,楚頃襄王不僅任用賢臣莊辛等人,還派兵收回了被秦國攻佔的部分疆域。

最後,楚頃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76年),楚頃襄王收集東部地區的士兵,共得十多萬人,向西收復秦國攻佔的楚國長江沿岸十五邑設置郡縣,抵拒秦國。楚頃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72年),楚頃襄王派遣三萬大軍幫助趙、魏、韓三國攻打燕國。並得以與秦國講和,並派太子熊完到秦國作人質。對此,在筆者看來,楚頃襄王不僅在改善楚國和魏國、韓國、趙國之間的關係,也在試圖和秦國講和,從而為自己恢復國力爭取有利的環境。楚頃襄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63年),楚頃襄王患病,熊完逃回楚國。同年秋天,楚頃襄王去世,熊完即位,是為楚考烈王。

公元前257年,秦國包圍了趙國都城,發起了邯鄲之戰。在這場戰役中,楚考烈王派出大軍支援趙國,魏國也出兵幫助趙國,在楚國、魏國、趙國三國的合力之下,秦國輸掉了邯鄲之戰,也因此錯失了提前一統天下的機會。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楚考烈王即位初期,就能派出一支精銳之師救援趙國,這顯然是因為楚頃襄王在位後期休養生息,恢復國力所帶來的條件。總的來說,對於楚頃襄王這位君主,雖然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昏聵誤國的,甚至他作為太子,在秦國太子期間,也因為殺死秦國的卿大夫,從而惡化了秦楚之間的關係。但是,在白起發起的鄢郢之戰後,楚頃襄王終於悔悟,選擇了亡羊補牢,不僅收復了部分疆域,也恢復了楚國的國力,進而為楚國續命40多年,促使楚國得以堅持到戰國末期才被秦國消滅。

相關焦點

  • 楚頃襄王的一生:從昏聵誤國到挽救社稷,為楚國續命40年
    一首先,熊橫(楚頃襄王)是楚懷王的兒子,楚懷王在位時,將熊橫立為太子。楚頃襄王即位之後,於是通告秦國說:「依賴社稷的保佑,楚國已有新王。」 楚頃襄王元年(公元前298年),秦國要挾楚懷王沒有得到土地,楚國新立君王以對付秦國,秦昭王因此大怒,發兵出武關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斬殺楚軍五萬人,奪取楚國析邑等十六座城池而回。二對於楚頃襄王來說,雖然自己的父親楚懷王最終客死異鄉,連楚國都遭到了秦國的羞辱。
  • 趙孝成王的一生:從昏聵誤國到拯救社稷,為趙國續命30年!
    其中,就趙孝成王這位君主來說,其在位期間,正是秦國和趙國較量最激烈的階段。比如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不僅是白起和趙括之間的兵戎相見,也是秦昭襄王和趙孝成王之間的縱橫捭闔。當然,最終的結果,卻是趙國元氣大傷,自長平之戰後走向了下坡路。不過,對於趙孝成王來說,也因此完成了從昏聵誤國到拯救社稷的轉變,從而為趙國續命30多年。
  • 「戰神」白起水淹楚國軍事重鎮鄢城,嚇跑楚頃襄王攻佔郢都,屈原悲憤投河自盡
    公元前281年,與秦國結好多年的楚頃襄王,突然與秦國反目成仇,並積極組織合縱,準備與秦國一戰。
  • 舒適區裡的楚頃襄王:罔顧父仇而縱情聲色犬馬,令楚國二度失郢都
    為擺脫秦國的無恥勒索,楚人針鋒相對,立刻將人在齊國的太子橫接回,立之為王,是為楚頃襄王。楚懷王執政前期,楚國曾短暫步入一次高峰;不過,後來他卻屢遭強秦欺壓,不但屢戰屢敗,還喪失了漢中等大片國土。楚懷王被扣押時楚頃襄王被立為王,可謂是臨危受命,肩負著扭轉楚國發展頹勢的重任。
  • 關於籌建楚頃襄王車馬坑博物館的倡議書
    楚頃襄王是楚國的第30代君王,名熊橫,是熊家的先祖。其始祖是熊盈,生於公元前1173年,是荊楚部落酋長,文武兼修,博識精深,是伏羲八卦嫡系傳人,曾為周文王的老師。公元前278年前,秦國攻破楚國郢都,火燒先王陵墓,拆毀熊家宗廟,楚頃襄王率領熊氏宗親,被迫遷都於淮陽,在淮陽稱王15年後病逝,和婦人同葬於淮陽城東南馬鞍冢。
  • 楚頃襄王流放屈原的另一面:城陽三年聚兵十萬、復十五邑
    但後期因為各種因素,先在丹陽、藍田為秦所敗,再前301年被齊韓魏聯軍破於垂沙,導致楚國根基動搖,從此再無力與秦齊爭鋒!更在前299年被秦昭襄王騙到武關、擄至鹹陽,三年不歸,最終客死於秦!之後在齊國為質的太子熊橫被朝臣迎回即位,是為楚頃襄王!
  • 楚懷王之子楚襄王,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楚頃襄王,羋姓,熊氏,名橫,前298年—前263年在位,楚懷王之子。做太子時期,在秦國當人質。
  • 楚襄王如果明白時間管理,會不會一統天下?
    《戰國策·楚策四》講的是戰國時楚頃襄王(又名楚襄王)荒淫無度,執迷不悟,大臣莊辛勸諫頃襄王:「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輦從鄢陵君為壽陵君,專淫逸侈靡,不顧國政,郢都必危矣。」頃襄王不聽,將勸諫的莊辛趕出楚國。正好秦國再次伐楚,並很快佔領楚都郢。頃襄王腸子者悔青了,派人到趙國請回莊辛,莊辛見到頃襄王對他說:「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則補牢,未為遲也。」
  • 白起的功勞那麼大為何昭襄王還會殺他,殺神白起的一生從超神到隕落
    要麼說認識幾個大人物有好處呢,昭襄王十四年,韓魏聯軍在崤函攔著不讓秦國東進,當時的秦國可是大哥級別一看敢攔我路那就挨打吧,然後丞相魏冉就推薦白起當主將,白起上任後採取避實擊虛、先弱後強戰法,偷了韓魏聯軍腚,滅了二十四萬人,活捉魏將公孫喜,又渡黃河搶地盤,強了韓國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然後白起出名了,受封國尉。
  • 六國衰亡之楚國篇:走向衰微的南方強國,哪任君王該為其負責?
    歷史來到了春秋時期,楚國國君熊通不滿楚國的封爵僅僅只是一個子爵,請求周王室提升楚國國君爵位,周桓王悍然拒絕。熊通為了藐視周王室,僭越稱王,是為楚武王,也是楚國的第一位「王」。此後的楚國,走上了「離經叛道」的道路,到了楚莊王時期,楚莊王甚至一度率軍包圍周王畿,詢問周王室供奉的九鼎之輕重,而後被王孫滿以「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之言打發了。到了春秋晚期,楚國已然呈現出了一種頹敗之勢,封君勢力坐大,楚王君權受到極大的挑戰。
  • 黃歇與楚國皇室並無血緣關係 為何能成為公子
    楚頃襄王時,秦國派軍攻打楚國,並攻下了楚國都城鄢郢(湖北江陵),迫使楚頃襄王遷都到陳縣(河南淮陽),並想向秦國求和,於是派黃歇去出使秦國。黃歇到了秦國後,聽說秦國準備聯合韓魏一起攻打楚國,於是開始遊說秦王放棄攻打楚國。
  • 6張地圖,看懂戰國時期最後6位楚王,是如何令楚國走向滅亡的
    公元前296年,楚懷王在鹹陽病逝。2,楚頃襄王,公元前298年—前263年公元前293年要不是楚懷王信了秦昭襄王的邪,被扣押在秦國,楚頃襄王也不會這麼快當上楚王。當然了,楚頃襄王是真的不適合當王,因為他完全就是個紈絝子弟。
  • 楚國末代楚王羋啟:秦國的昌平君,秦昭襄王的外孫,秦始皇的表叔
    楚考烈王熊完在位25年,前238年去世之後,其四個兒子先後都當上了楚王,分別是楚幽王、楚哀王、楚王負芻和楚王啟,其中楚王啟的一生經歷頗為傳奇,今天就來說一說楚國末代楚王羋啟:秦國的昌平君,秦昭襄王的外孫,秦始皇的表叔。
  • 楚滅魯之戰:楚國消滅魯國,從而繼續和秦國相抗衡!
    而這,顯然成為楚國可以後來居上,吞併魯國的重要原因。公元前323年,魯景公卒,魯平公即位,此時正是韓、魏、趙、燕、中山五國相王之年。魯頃公二年(前278年),秦國名將白起發起了鄢郢之戰,率軍攻破楚國都城郢,楚頃王東遷至陳,最後則定都於壽春,也即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一帶。魯頃公十九年(前261年),楚國討伐魯國,攻取徐州。
  • 《大秦賦》之楚考烈王:救趙國,退秦軍,滅魯國!
    所以,在《大秦賦》中,其他諸侯國的人物,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就包括本文所要說的楚考烈王。楚考烈王(?-公元前238年),羋姓,熊氏,名完(《史記》作元),戰國時期楚國君主,楚頃襄王之子,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38年在位,共25年。在戰國後期,秦國的綜合實力,已經遠超山東六國了。
  • 圖說:八百年楚國興衰史,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約在公元前1030年,熊繹受封為子爵,楚國始建國。這時的楚國不過50裡地,國貧民困,連建國祭祀大典需要的祭品,都只能偷隔壁鄀國人的牛。看見了嗎?地圖中間那丁點大的紅色地方,就是楚國的版圖,大概位於今天的河南省淅川縣。圖為約在公元前910年,楚國傳承到第四代第五任國君熊楊時期的版圖。這120年裡,楚國使勁朝著南方荊山一帶開拓版圖,其中還參加了周穆王的伐徐之戰。
  • 春秋戰國之楚國國君世系
    三十五年,重耳到楚國。三十九年,滅夔國。與晉國發生城濮之戰失敗,殺子玉。四十六年,楚成王兒子商臣為攻打楚成王,楚成王說吃了熊掌再死,商臣不答應,楚成王自縊。4.商臣繼位,即楚穆王。楚穆王三年,滅江國。四年,滅六國和蓼國(這兩個國家是皋陶的後代)。5.楚穆王在位十二年去世,兒子侶繼位,即楚莊王。用伍舉、蘇從。
  • 黃歇的身份考證,他到底是黃國後裔,還是楚國王室子弟?
    一種觀點認為,黃歇是春秋黃國貴族後裔,另一種觀點認為,黃歇是楚懷王的庶子,楚頃襄王的弟弟。 黃歇於公元前272年,陪王太子熊完(即楚考烈王)到秦國為人質,度過了整整十年的客居生涯。公元前263年,楚頃襄王病危,黃歇讓熊完化裝成車夫,逃歸楚國,順利即位。在範睢的勸諫下,秦昭襄王放棄了誅殺黃歇的決定,並讓他回楚國。
  • 戰國四公子之春申君,為何將自己有懷孕的妾,獻給楚考烈王?
    其中魏無忌、趙勝、田文都來自王公貴族,唯獨黃歇拼的是實力,靠一介布衣換得楚王信任,成了楚國的丞相,被封為春申君。黃歇年少時遊歷列國,學識淵博,口才過人。那時,秦將白起進攻楚國,奪取巫郡、黔中郡,佔領鄢城郢都,向東攻至竟陵,楚頃襄王只得將都城東遷至陳縣。因此,黃歇派人出使秦國,成功勸勸勸秦昭襄王聯合魏韓兩國,以伐楚國。
  • 戰國策|莊辛謂楚襄王曰
    莊辛謂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輦從鄢陵君與壽陵君,專淫逸侈靡,不顧國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將以為楚國襖祥乎?」莊辛曰:「臣誠見其必然者也,非敢以為國襖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國必亡矣。臣請闢於趙,淹留以觀之。」莊辛去之趙。留五月,秦果舉鄢、郢、巫、上蔡、陳之地,襄王流於城陽。於是使人發騶,徵莊辛於趙。莊辛曰:「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