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陳設有法,彰顯古人審美品位,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2020-12-14 古典搬運工

明清家具流傳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因其器型美觀、選材精良、結構科學,成為家具發展史上的裡程碑,早在明清時期就已經形成了非常經典的陳設風格,而室內陳設是個永遠不會過時的話題,直至今日這股復古之風,仍被人們不斷效仿、還原。

01廳堂陳設

中國古代的廳堂,集多種功能用途於一體,家庭祭祀、喜慶活動、會見賓客等活動多在廳堂中舉行,地位至高無上,人們會更傾向於選擇能夠彰顯家庭社會地位、主人品味審美的家具。

一張條案是廳堂與所有家具的起點與環繞點,搭配太師椅、八仙桌、香幾承擔起了整個家庭的臉面,也是主人身份與地位的象徵。

清代 雕龍翹頭案
清代 雕龍翹頭案

清代雕龍翹頭案,此案制式穩重大氣,用料上佳,牙板和擋板雕刻龍紋,雕工精緻細膩,整體唯美大氣,皮殼溫潤,包漿一流,實屬使用收藏佳器。尺寸:長186,寬44,高82釐米。

清代 老紅木太師椅
清代 老紅木太師椅

清代老紅木太師椅,此椅做工考究,背板搭腦成曲線型,浮雕捲雲紋,背板透雕福壽如意果子紋,扶手為窄手拐子紋,雕刻精湛細膩,整體古樸大氣,實屬使用收藏佳器。尺寸:長59,寬45,高98釐米。

清代早期 劍足茶案
清代早期 劍足茶案

清代早期劍足茶案,此案做工考究,劍足高古風,線條自然流暢,整體素簡大氣,古韻盎然,清水皮殼,品相完好,實為會所茶道佳器。尺寸:長220,寬57,高57釐米。

02書齋布置

古人稱書房為書齋,在文人生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一方面是遠離喧囂的寶地,另一方面也可方便自由地與同道中人談論政治、適詠閒情。

書齋中佔地面積最大的便是畫案,案上擺放硯屏及文房四寶,桌案的背後是一把靠背椅,再往後就是書架、書櫃等家具,最簡單的書房家具布局演繹著高低錯落的不均衡之美。

清代 畫案

清代畫案,此案做工考究,制式規整,攢框鑲板面,下呈素牙條,四腿八紮,比例協調,品相完好,文人氣息濃鬱,實屬使用收藏佳器。尺寸:長223,寬57,高82釐米。

清代早期 文椅

清代早期文椅,此椅制式儒雅文氣,搭腦與扶手彎曲有度,更具文人氣息,靠背板呈「S」 形符合人體脊椎,整體木質色澤誘人,紋理清晰,線條流暢硬朗惹人喜愛,品相完好,實屬書房佳器。尺寸:長58,寬45,高113釐米。

柏木 書架
柏木 書架

明式柏木書架,此器選材精良,制式規矩方正,通體圓材,四腿直落,圓腿圓帽,整體造型簡約沉穩,樸素大方,文人氣息濃厚,實屬書房佳器。尺寸:長88,寬56,高186釐米。

清代 杉木福字落地屏
清代 杉木福字落地屏

清代杉木福字落地屏,此屏做工精緻細膩,端莊典雅,得體大方,雙面工,尺寸適中,比例協調,品相保存完好,為難得收藏佳器。尺寸:長142,寬55,高184釐米。

03臥室小憩

臥室就是古人所稱的臥房,是供人休息的房間,人的一生有很長時間流連於臥室,臥室陳設可以牽引、撫慰人的情感,所以臥室陳設和布置是至關重要的。

一般房間後居中擺放一張羅漢床,前面設置一屏風,左右擺放衣櫃或衣架,屏風前擺放圓桌圓凳等家具,就可以營造出更舒適的休息環境。

清代 羅漢床

清代羅漢床,此床做工考究,器制簡約,全體光素,不加雕飾,有束腰、香蕉腿馬蹄足婉轉有力,尺寸適中,比例協調,品相完好,實屬使用收藏佳器。尺寸:長220,寬122,高54釐米。

清代早期 櫸木圓桌
清代早期 櫸木圓桌

清代早期櫸木圓桌,此圓桌為兩張半圓桌相組而成,分則半,聚則圓,亦有團圓之意,彎足邊緣雙線打凹至腿交圈,器型結構規整,韻味濃鬱,皮殼溫潤細膩如「熟慄」,可為陳用佳器。尺寸:直徑113,高85釐米。

清代 紅木雲石圓凳
清代 紅木雲石圓凳

清代紅木雲石圓凳,此凳面板心嵌雲石,邊抹打磨成圓,雕刻葫蘆萬代花卉圖案,回紋角牙為清代典型紋飾,腿作展腿式,四根腿足皆為圓材,外翻獸頭虎爪足,取萬代富貴和諧相映之趣意。尺寸:直徑39,高51釐米。

明代 黑大漆衣架
明代 黑大漆衣架

明代黑大漆衣架,此衣架通體黑大漆批灰,古樸典雅而自然,兩端雕刻靈芝紋飾,技藝嫻熟,抱古墩敦厚樸實,整器格角打窪式設計,做工講究精緻,角牙一氣呵成,中間五塊開光板,品相完好,實屬佳器。尺寸:長69,寬160釐米。

04結語

明清家具造型考究、線條簡練,在使用與審美、生活與藝術的結合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它既可以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使用要求,又有家具陳設的藝術效果,給人以精神上的享受。

你是否也想用明清家具點綴你的空間?

相關焦點

  • 尋一件明清家具,點綴生活空間,彰顯文化品位
    中國使用家具的歷史很長,發展到了明清時期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樣式,學術上把明清時期生產的大量優秀家具稱之為「明清家具」。然而家具與建築也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在陳設和使用中相互協調,從概念上講,建築是表,家具是裡,只有表裡如一,才是完美的整體。很多人都好奇古人是如何布置室內空間的?有何講究?接下來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 歸期廿載 中國木作——澳門回歸盛典中的傳統家具
    背靠嶺南,又處於以歐洲為主導的世界近代化歷程中的澳門,此時廣式家具正在醞釀興起。尤至明清,兩廣地區成為中國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門戶,明清家具在這樣的背景下以「中西結合」等特點漸成一格。而家具一物不只是日用產品,傳統家具更載有時代流變之印記,藝術文化的映射,都能從中得以一觀。
  • 古老的中國家具——翹頭案
    前 言 翹頭案,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家具,大有來頭。翹頭案的翹頭是做什麼用的?有說法認為是古人展示繪畫手卷時,用它阻止手卷在案子兩端滑落的。是這樣嗎? ▼
  • 紅木家具擺設有什麼套路?有禁忌!有講究
    但紅木家具蘊含著我國厚重的傳統文化,也因其獨特的生長條件,承載了更多信息,擁有很強的放射性能量,極易對人體磁場產生作用,它的存在跟中國風水學息息相關。 故此,在紅木家具擺設中的風水學問講究更是相當重要。
  • 觀國博明清家具展札記
    至明清更因海外貿易順差,花梨紫檀傾倉入內,於是明清家具遂成中華文物重器。雖然明雅清俗,然而花梨紫檀尤如姚黃魏紫各擅勝場。以我所見,各大博物館對明清家具雖有所藏,然能專題設展者亦是寥寥。上博以王世襄先生收藏為主,品味不俗。觀復以馬未都先生收藏為主,廣收並蓄。國博則傾舉國之力,設展如是,珍品雲集,蔚為大觀矣。
  • 實木家具企業要走「賣文化」自律的發展之路
    ——實木文化價值得到重視  實木家具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從古人的席地而坐,一路發展到明清家具的鼎盛,直至民國時代的海納百川之後就停滯不前。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以聯邦等企業為代表的新興實木家具品牌與產品的湧現,共同形成了當代實木家具的特色和潮流。
  • 這四位國際頂級收藏家,因中國家具驚豔世界
    明式家具驚豔世界 他們花費如此漫長的時間在中國家具上 致使紅塵看似如夢境 他們與之長久相處於明清時期的一張桌子、一把椅子 久到令我無法思考在他們在其中領悟到的有多麼令時光驚豔
  • 軟體家具陳設,椅凳類家具陳設
    中國椅漢斯華格納在1949年設計了「中國椅」。之所以稱之為中國椅,是因為該椅的設計靈感來源於中國圈椅,從外形上可以看出是明式圈椅的簡化版,半圓形椅背與扶手相連,靠背板貼合人體背部曲線,腿足部分由四根管腳棖互相牽制,唯一明顯的不同是下半部分,沒有了中國圈椅的鼓腿彭牙、踏腳棖等部件,符合其一貫的簡約自然風格。
  • 中國傳統代表文化——祥雲圖案
    祥雲紋造型獨特,婉轉優美,其美好吉祥的寓意讓我們感受到中國傳統吉祥文化的博大精深。祥雲紋作為我國傳統吉祥圖案的代表,它同龍紋一樣,都是具有獨特代表性的中國文化符號,它不僅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複雜的象徵意義,而且是最具生命力的藝術形式之一。
  • 王丙珍:鄂倫春史詩傳統與生態審美文化
    作者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滿—通古斯語族民族文學資料整理與研究」項目負責人黑龍江大學滿族語言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後、牡丹江師範學院教授鄂倫春是中國北方遊獵民族,能歌善舞、智慧勇敢、團結互助、豁達樂觀,具有生態文化傳統的跨界民族。
  • 工匠精神·薪火相傳-伍炳亮黃花梨藝博館中國傳統家具藝術展暨技藝傳承口述史首發式
    11月28日,「工匠精神·薪火相傳-伍炳亮黃花梨藝博館中國傳統家具藝術展暨技藝傳承口述史首發式」在臺山市伍炳亮黃花梨藝博館正式啟動。應邀參加此次大展的國內傳統家具界、工藝美術界、文博界及收藏鑑賞領域的眾多大家、名家共赴伍炳亮黃花梨藝博館,共同探討中國傳統家具所蘊含的傳統文化韻味、未來發展方向和傳承創新之路。
  • 林柏生文化珍藏酒:彰顯藝術品位 賦能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詩書畫酒茶文化不僅是中國的優秀文化和國粹,也是世界的文化瑰寶。為了進一步助力中國文化走出去,更好地傳播匠心精神,講好中國故事,助力中國藝術走進生活,山水丹青國際藝術中心與貴州茅臺鎮·山水丹青酒業聯合,共同推出了醉匠心系列·林柏生中國藝術名家文化珍藏酒。林柏生,1958年出生於小興安嶺,原籍黑龍江省伊春市西林區。
  • 揭秘:大展鴻紅木家具是如何在新中式大潮中獨領風騷的
    中國人普遍首選中式家裝,是源於文化認同和耳濡目染,而新中式,區別於傳統中式的古典,以現代、簡潔、富有意境,成功俘獲70後-90後消費者的芳心。新的東方韻味在中國這個大市場上很吃得開,因此紅木家具企業也相繼推出新中式品牌,希望搶抓市場風口,也以新面貌呈現紅木家具的內涵。
  • 盤點海外珍藏的明清家具—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1981年春,中美以中國蘇州網師園「殿春簃」為藍本移植建造了阿斯特庭院,庭院的殿堂取名為"明軒",堂內陳列了中國的明代家具。▲「明軒」匾額為文徵明真跡「明軒」由蘇州市園林管理局承建,所用的磚、瓦、木材、構件等在中國備好後,由20餘名中國工程師和工匠在美國組裝。
  • 蒙古族家具|粗曠豔麗的草原木色
    | 明清家具研習社 |蒙古族傳統家具在用材、形制、裝飾紋樣、陳設布局等方面都具有鮮明的文化藝術特色,這些都真實地反映了蒙古族獨特的遊牧生活方式蒙古族傳統家具作為中國傳統家具的一部分,具有鮮明的少數民族特色。其造型、裝飾、木質工藝等都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沉澱和積累下來的視覺藝術形態,能夠真實地反映蒙古族獨特的遊牧生活方式、濃鬱的草原文化氛圍以及強烈的民族審美情趣。
  • 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會陳設藝術專業委員會在深圳發布中國首部《室內...
    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會執行副秘書長/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會陳設藝術專業委員會(簡稱:中陳委)執行秘書長姜宗濤特意前往活動現場為本次活動站臺。致 辭 姜宗濤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會執行副秘書長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會陳設藝術專業委員會執行秘書長活動伊始,姜宗濤為活動致辭,介紹了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會及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會陳設藝術專業委員會的協會使命以及陳設藝術在行業中的地位。
  • 實現「居有竹」,柒熙住宅家具將楠竹帶進更多家庭
    竹,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據重要的地位,歷代文人雅士都喜竹、詠竹、畫竹、寫竹,他們以竹喻人,讚揚其高風亮節的品質。蘇軾就曾在《於潛僧綠筠軒》中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可見竹子在古時文人雅士心中的地位之高。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出版|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最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出版。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作為國內首套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讀本,該系列精選浩瀚中國文化題材中最具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的故事。
  • 古法傳承與經典意識
    書法作為以漢字為載體和依據的獨特藝術形式,它始終與民族文化共沉浮,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提供給中國人一種最為基礎也是最為普適性的審美能力,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書法作為中國人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現,在不斷地選擇和傳統形成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兩個核心:一是古法傳承,二是經典意識。這兩點同時又構成了書法傳統的內在價值,是確保青年書法創作人才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基石。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推出英文版
    近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該系列由國內資深英文媒體人張慈贇先生所著,共分《中國神話故事與三十六計》《中國歷史著述》《中國成語故事》《中國歷代著名繪畫作品鑑賞》《中國歷史人物》《中國古建築及其故事》六冊。作為國內首套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讀本,該系列精選浩瀚中國文化題材中最具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