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每日建議攝入量RDA(Rcommended Daily Allowance),15歲以上的男性和女性應當按照0.8g/kg/天的標準攝入蛋白質。RDA的建議是基於一般人群的,而很多人都是有久坐的習慣,認為久坐不動的人對蛋白質的攝入需求是不高的,但是即使是這樣他們也是沒有攝入足夠的蛋白質。而中國相當大的一部分人的飲食結構中蛋白質攝入都是不夠的,農耕文明的歷史傳統決定了碳水化合物在飲食中佔的大比例,而且至今中國的肉價也是普遍要高於發達國家的,我認為蛋白質攝入不足是我們在身材上比不上外國人強壯的一個重要原因。
肌肉合成過程(MPS),即構建新的肌肉的過程,需要從飲食中攝取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將充足的養分送入運動或體力勞動過程中被撕裂的肌纖維幫助構建更為粗壯的肌纖維。有限的訓練刺激不可避免的會導致肌肉蛋白的分解,肌肉從刺激中恢復和生長靠的就是蛋白質的合成代謝速率要超過分解代謝速率。如果用來維持和修復損傷組織的蛋白質無法從飲食中充分獲取,身體就會從現存的肌肉蛋白儲備中獲取,那麼肌肉就自然會減少。
運動員和健身人群這類對蛋白質需求比較大的人需要多少蛋白質來支持訓練呢?很多資料文獻中給出的參考最高可達2.5g/kg/天的蛋白質攝入量。顯然上面兩個數字只是給出了一個攝入極限,為了嚴謹這裡還是提一嘴,有人會說那些健美巨佬的飲食視頻和飲食計劃中蛋白質攝入明明遠遠超過了這個值。額,我們應該被告知的一個真相就是他們和常人的代謝是不一樣的,用藥問題在國內仍是一個灰色領域,儘管很多作用機理還不是很清楚,但是不可避免地一定有願意使用的人。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一點就是你和職業競技選手在蛋白質利用水平上是不在一個層級的。說回大眾健身,(額,更詳細一點是自然健身,專業一點說的是FFMI值極限符是25的人群),對於這類蛋白質需求要比不運動人群高的人群來說,普遍推薦在1.2~1.8g/kg/天的攝入量可以滿足訓練中的消耗並且提供恢復過程的營養。
考慮到沒有考慮瘦體重,即前提是身體已經是處於正常範圍內,當然還有消化能力等個人因素,有一個被舉重和力量圈子用了很多年的方法,可以確保足夠的蛋白質攝入,即每天每磅體重攝入1g蛋白質,換算為2,2g/kg/天的蛋白質攝入。
很重要的一點:不管有些營養學家和保健專家怎麼說,沒有絕對的證據支持過量的蛋白質會損害肝臟的正常排洩功能的說法。事實上,對於一個沒有活躍性腎臟疾病的人來說,不存在一個不安全的飲食蛋白質攝入水平。還有一點就是,蛋白質補劑雖然能夠很好地填補飲食上蛋白質攝入的不足,以及食物中的蛋白質不是優質的全價蛋白質,仍然明確飲食為主,補劑只是補充的原則,千萬不要本末倒置。
文章可能有點長,為了節約各位的寶貴時間,把要點歸納如下:
0.8g/kg/天----沒有運動習慣的一般人群
1.2~1.8g/kg/天----有健身習慣和運動習慣的運動人群
2.2g/kg/天------高水平運動人群和健身愛好者,當然有消化問題和一些特殊人群也可參考
2.5g/kg/天------文獻中的最高參考值
只要沒有腎臟疾病攝入過量蛋白質是不會損傷腎臟的
飲食為主,補劑為輔,切勿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