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親非故,老百姓為何把他當「實在親戚」?

2021-02-23 中國電力報

2020年9月10日清晨,綿綿細雨傾撒在雙遼市服先鎮服先村的黑土地上。

在村部的道路上,一個消瘦的身影冒雨前行著,這個人是邊子紅,正在去貧困戶家中走訪的路上。

邊子紅有兩個身份,他既是雙遼向陽供電所所長,也是雙遼市服先鎮服先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崗位不同,但為民服務的責任不變。自2017年成為駐村隊長以來,這個在農村長大的青年人,帶著對鄉親們的深厚感情,努力探索脫貧致富的新路子,老百姓常常把他當做「實在親戚」。

「要想過上好日子還得靠自己,自己不動彈,扶貧政策再好你也富不起來。」這是雙遼市服先鎮服先村村民胡成媛脫貧後的肺腑之言。

胡成媛是服先村貧困戶之一,本人患有中度尿毒症,妻子出離,抑鬱寡歡,與12歲兒子相依為命,僅靠土地流轉租金及光伏分紅維持生活。

時任服先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的邊子紅對胡成媛的情況高度重視,他深知,除了老弱病殘以外,貧困戶的「病因」一般在思想上,所以要想讓胡成媛爬出「窮溝」,必須先從「志向」扶起。

「拉家常」,成了他和胡成媛日常相處的模式。他從孩子入手,逐步喚起胡成媛對兒子的愛和責任。「就算你不為自己想,也要為孩子想想,孩子那麼小,他只有爸爸。」正是這些掏心窩子的話,為胡成媛的內心送上了一絲溫暖,讓他重新「站」了起來。

為解決基本生活保障,邊子紅及時與社保辦進行協調,為胡成媛和兒子辦理了低保金,父子倆每月可以拿到452元錢。

在此基礎上,他還幫助胡成媛發展養殖業,低價為其購置雞雛,然後以消費扶貧的方式回購,極大增加了胡成媛的收入。「2018年養殖小雞,我賣了3000元,到2019年,是8200元。」 胡成媛說 ,自己真沒想到,還能靠雙手賺這麼多錢!「子紅當我是兄弟,總想著拉我一把,我不能對不起兄弟!」

兄弟的幫助還不止如此。邊子紅還與村兩委溝通,通過投票表決的方式,給予胡成媛服先村村委會保潔員工作,主要負責服先村村委會的衛生清潔以及外來人員的登記,每年的工資可達12000元。

這份穩定的工作,讓胡成媛徹底從貧困隊伍中「出列」了。

「還別說,這人啊,還是得幹點什麼,自從當了保潔員後,他現在的樣子可比之前精神多了!村支書張英強看著胡成媛的變化,心裡替他高興。

「以前用柴油機澆地,1畝地要2個小時,現在1個小時就完事了,這多虧了邊所長。」服先村村民劉樹田介紹說,雖然今年雙遼還是乾旱,但是有了機井,收成有保證了。

雙遼市接壤內蒙,十年久旱,種植業是主要的經濟來源。該村耕種面積1580公頃,主要經濟作物為玉米,機井未通電前,村民大多使用柴油機灌溉,成本高,收益頗低。

邊子紅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一方面對農戶耕地情況進行摸底,一方面向上級匯報,積極協調爭取扶貧資金,申請農網改造項目。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8年,四平公司將服先村納入「井井通電」工程,125眼灌溉機井通電,澆灌面積625公頃。據測算,服先村機井通電工程投入後,電機灌溉效率提升約1倍,間接增加當地農民收入25.32萬元,實現了增產增收。

僅井通工程一項,就為農民打了一個「翻身仗」。邊子紅深知,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必須抓好、抓牢這項基本生活保障。隨著井通工程的投入使用,在服先村出現了水稻種植,豐富了以往以種植玉米為主的單一種植模式,農業轉型升級邁出了第一步。

此外,不用靠天吃飯,收成有保障,使土地增值了,沒有勞動能力只能通過土地流轉生活的貧困戶,嘗到了土地流轉租金上漲的甜頭,也享受到了井通工程帶來的紅利。

服先村是省裡的重點貧困村,多年來的自然消耗,讓村子的基礎設施破敗不堪。如何改善服先村的村容村貌,成了邊子紅的心頭事。

忙完工作後,他就深入街頭巷尾,與村幹部探討解決方案,傾聽群眾們的意見。

「還有很多住戶連基本的窗戶都漏風,趕上颳風下雨天氣,屋內潮溼不堪」。

為了改善民生,邊子紅積極協助村兩委,協調包保單位,通過「黨建+扶貧」支部聯創的方式,籌措2.6萬元扶貧資金,投入到村裡老舊窗戶更換和文體廣場建設等項目中去。

經過一個的月的建設,貧困戶的舊窗更新完了,村部的文體廣場也建立起來。

更新後的密封窗戶成了貧苦戶遮風擋雨的港灣。

「有了文體廣場,咱們吃完飯也有遛彎的地兒了。現在的生活啊,可不比城裡差!」村民張明說,對於這個居住了大半輩子的村子,他有了新的期待。

此外,為豐富村民精神生活,邊子紅還利用自留黨費,幫助服先村黨支部建立黨員活動室,展示扶貧工作內容和成果,豐富業餘文化生活,增強貧困群眾內心的認同感和配合度。

「不能單單從物質上脫貧,要想過上幸福生活,村民們的精神也要脫貧。」邊子紅介紹道。

如今的服先村,早已告別了以往老舊的面貌,麥田裡揮汗如雨的秋收;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車輛;廣場中嬉鬧追逐的孩童;展現了一場場幸福奔小康的生動畫面。

而邊子紅為此做出的努力,付出的心力,都被村裡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實在親戚真實在」!

「道雖通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兩年多的幫扶工作,邊子紅幫助村裡195人達到了脫貧不返貧標準。

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成績單上,凝結著邊子紅700多個日夜的汗水和忙碌,體現著「功成必須有我」的履責形象,也映襯著服先村村民臉上越加燦爛的笑容。

編輯:高慧君

校對:王安琪

相關焦點

  • 老人與他非親非故 卻被他當成親父照顧了28年
    1990年,他和家人將同村一位非親非故的孤寡老人高文華領進門一起生活,這一住就是28年。老人與他非親非故,他卻用人間真情演繹了鄰裡大愛。2018年8月,高成頂榮登「中國好人榜」。對非親非故的高文華,高成頂一家卻十分孝敬,猶如自己的親人一般。  事情得從老人的身世說起。高文華10歲時,父母就雙雙去世,從此四處漂泊乞討。1989年,孑然一身的高文華重回家鄉。村裡給他幾畝地,在濉河岸邊蓋了間小屋,讓他看堰護林。不料當年秋後,高文華收的糧食和養的雞一夜之間被盜,生活又陷入窘境。得知高文華的遭遇,高成頂十分同情。
  • 紫薇不懂,晴兒和小燕子非親非故為何卻在皇宮小燕子照顧有加?
    可能紫薇都想不明白,紫薇不懂,晴兒和小燕子非親非故為何對她那麼照顧?可蕭劍卻清楚。很多人都覺得晴兒之所以對小燕子照顧有加,完全是因為晴兒喜歡上了蕭劍,未來有可能是小燕子的嫂子,但是晴兒在皇宮中對小燕子照顧有加,那個時候是完全不認識蕭劍,蕭劍也不知道小燕子是自己的妹妹。
  • 為何爸爸的親戚叫「堂」,媽媽的親戚稱「表」?
    01堂親五百年堂到底為何意呢?在古代堂指的是冠冕堂皇的房子,也是高大的房子。而親,很容易理解就是之一個家族或者是一個宗族的人。而且在古代哪個皇帝沒有子嗣,他可以把自己的皇位傳給自己堂親,比如自己的堂哥或者堂弟,但他不會傳給表親,像表哥表弟。古代社會是以一個家族部落形式存在的,直系親屬對於家族成員來講,當然接觸的就比較多,而表親往往因為距離和血緣的關係,不如堂親來的親切。
  • 鈕鴻林:用愛點燃「親戚」心中希望的明燈
    「好久沒去看親戚了,今天無論如何也要抽出時間去親戚家一趟。」鈕鴻林一邊洗漱,一邊想著給親戚帶點什麼東西。鈕鴻林是吉木薩爾縣老臺鄉副鄉長,他的結對認親戶是老臺鄉洋壩村村民阿合買·毛拉洪。「鈕鴻林把愛心傳遞給素不相識的我和家人,我們也要學習他,用愛心和奮鬥回報社會。」得知親戚鈕鴻林要來看自己,阿合買一邊說,一邊忙著燒水、打掃庭院。
  • 幸福洋溢在老百姓的臉上
    幸福洋溢在老百姓的臉上——巴州4.4萬名幹部支農助農樂農進入收穫季節以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4.4萬名幹部紛紛奔赴鄉村沃野,為親戚搭把手,支農助農樂農,用心用情溫潤著各族農牧民的心田。最美的笑臉在溫馨的陪伴中對於博湖縣博斯騰湖鄉庫代力克村的吐爾遜·卡迪爾和艾米熱古麗夫妻倆來說,今年的國慶節最幸福,因為他和自己的親戚——博斯騰湖鄉鄉長徐濤一家人共度國慶,祝福祖國。
  • 為何曹操帳下大將多為自家親戚?
    而曹操能在後來幾乎佔據天下半壁江山,這與他手下的大將們密不可分。熟悉三國知識的小夥伴們都知道,曹操手下的大將多為自家親戚,例如: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等,這些將領都是曹魏陣營裡面當之無愧的名將。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曹操帳下會有如此之多能成大將的親戚呢?首先,要將下曹操的父親,曹操的父親本來是姓夏侯,但是被宦官曹騰收為了養子,於是就改姓了曹。
  • 非親非故,泣不成聲!
    來源:貴陽晚報這兩天,來了兩萬市民,非親非故
  • 有這個非親非故「俞媽媽」照顧 這位漸凍人正在享受最快樂的時光
    記者陳燁攝在鄞州區東郊路70號,有一家名叫「神奇妙手」的按摩店,這家不起眼的小店,藏著一份不為人知的大愛:兩年半前,老闆俞萍從北侖將非親非故的漸凍人俞全可接到店裡,供其一日三餐和住宿,並每日為他按摩兩小時,延緩肌肉萎縮的速度。母親病倒後,他熬了三年昨日臨近中午,記者來到這家按摩店。
  • 秦國和趙國是親戚關係嗎?為何他們都是嬴姓趙氏?戰國多是親戚
    姓氏在先秦時期是要分成姓和氏的,比如說姜子牙姓姜,氏呂,所以可以稱他為姜尚,也可以稱他為呂尚。其實上古八大姓只有:姬、姚、媯、姒、姜、嬴、姞。可是這八大姓明顯不夠用啊,伴隨著人類的繁衍,大家都變成了一家人似的。
  • 為何很多人,再窮也不願去親戚的公司打工?這3個原因太接地氣
    為何很多人,再窮也不願去親戚的公司打工?這3個原因太接地氣職場上,有這麼一些人,實在找不到工作,就會選擇投靠一些親戚裡的小公司,在親戚朋友手下做事。因為你的親戚成為了你的老闆,而你則成為了他手下的打工仔,原本平等的地位一下子變得低人一等,換做誰都不好受。哪怕你做事勤快,心裡也會因為這件事堵著一根刺,讓自己難以平靜。你做得不好,又非常容易招人非議,認為你是在這裡白吃白喝,不務正業。臉皮要是薄一些的人,面對這樣的狀況,總會有些不好意思。
  • 買了新房暫時不住,親戚想住被婉拒,被說小心眼怎麼辦?
    房子一詞,算是如今普通人老百姓不得不談的話題,畢竟,現在這個社會裡,似乎有個房子之後,你的身份地位甚至是平時聊天時的音量等等,都能夠高人一等。當然了,雖然沒有這麼誇張,但這也是確實存在的事實。那麼,自己的新房,真的有必要給親戚居住嗎?如果房子不住,那該如何處理呢?對於年輕人來說,買房還有多遠的差距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房子那些事兒。一、自己的新房,真的有必要給親戚住嗎?坦白講,小胖壓根就不贊成自己的新房給到親戚住,這裡是有一定原因的。
  • 劉邦侄子被封了個帶侮辱性爵位,但老百姓卻尊稱他為「舒王」
    劉邦也叫劉季,就是說他是家中的老三,他們一共哥四個。可惜老大劉伯死得早,劉邦做皇帝後,他已經不在人世了。就追封了一個武哀侯的稱號;給他的二哥劉仲,封為代王;他的弟弟劉交,則被封為楚王。從封號可以看出,就算是親戚之間,許多時候也是人走茶涼的。
  • 小鼉龍想吃唐僧肉,為何被抓後孫悟空卻要放他一馬?
    《西遊記》博大精深,裡面很多細節值得回味,就拿降服小鼉龍橋段來說,他是鐵了心的要吃唐僧肉,可是被抓獲後,孫悟空卻要放他一馬,這是為什麼呢?小鼉龍按關係遠近來說,這個鼉龍是西海龍王的親侄兒,自從父親涇河龍王被玉帝處死後,一直在西海居住,而西海龍王對他也是不薄,還專門找了一處水域讓他生活,可是當西海龍王得知他阻礙取經,甚至想吃掉唐僧後,立馬劃清界限,不但如此,
  • 【敲門嫂的故事】非親非故的「女兒」
    原來,裡面放著一張老人寫好的遺囑,遺囑上,謝敦燈老人清楚地寫明,他將名下13萬元存摺和一套二室二廳的房產贈送給楊華。老人對楊華說:「我親生女兒和我斷絕關係,你和我非親非故,卻對我們這麼好,我們感謝你啊!」楊華心裡一震,她明白謝老已把自己當女兒看待了。她婉拒了老人的好意,對老人說:「謝師傅,我照顧您,是因為我們是鄰居。」隨著年歲增長,謝敦燈老人的身體已大不如前。
  • 川普做了3年的傀儡,關鍵時刻他這個遠房親戚竟希望他輸掉大選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川普的任期快到頭了,川普自己感嘆他是美國歷史上最委屈的總統,從上臺開始就遭受「通俄門」調查,好不容易送走了「通俄門」,又來了「電話門」即「通烏門」,這一次他差點被彈劾提前結束任期。
  • 窮人少登富親門,農村人為何疏遠富親戚?原因反映真實人性
    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裡面,對於人際交往中的各種關係的建設和運用也是非常重視,有關係就好辦事,這是中國社會的一個準則。比起跟外人建立起關係,親戚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肯定就容易得多了。如果家裡有親戚非富則貴,那肯定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自己以後要辦什麼事就容易得多。有一些家族甚至是一個人發達了,整個家族的跟著沾光。因此中國人對於那些發達了的親戚都是非常重視的。
  • 為何現在的親戚不親了?老祖宗的兩句俗語說清楚了,句句扎心
    文章作者:琢磨君在網上看到這麼一段發人深省的話:以前的親戚都是親人,現在有的親戚說難聽點兒,就是有點兒血緣關係的路人!估計很多人也是深有此感:為什麼現在生活條件越過越好,反而是有血緣關係的親戚不再親密了?其實,我們與其拿眼前的現象困惑,還不如去看看歷史,去老祖宗那裡借鑑一下智慧。
  • 親戚現在很多時候不如朋友,為何親戚之間不走動了呢?
    他們家的姐妹與他兄弟幾個也是這種情況。要說親戚斷交,早就有了。而且不僅是農村,城市也有。親戚之間總會出現矛盾,城鄉皆然。有些人看重親情,或看在長輩猶在世,不想見面太尷尬,就忍著,親戚走動得跟涼水一樣淡。有些人或快意恩仇,或性格剛硬,一有不合,斷絕來往。種種情形,在民間,也是稀鬆平常之事。一個好的,團結的,有作為的大家庭。必然有一雙明事理,肯付出的好父母。
  • 脫貧故事|王光輝和他的兩個「親戚」
    脫貧故事|王光輝和他的兩個「親戚」 2020-07-07 2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你寧可借給別人也不借自家親戚嗎」「是的,再借他十萬都可以」
    王濤的家境談不上多好,卻是個熱心腸的人,只要別人有事,跟他開口他準會幫到底,因此他的人緣特別好,但是在四年前,有個親戚在老家蓋新房,錢不夠就跟王濤借了兩萬塊,當時還一再保證,等手頭寬鬆了就把錢還了,要是王濤有急需,他也會想辦法把錢湊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