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雖然對孩子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還是希望,自己能夠老有所依。但是現在社會上,子女虐待老人或不撫養老人的現象屢見不鮮。
每當我們在網上看到老人被虐待的現象,都會義憤填膺,覺得子女做得太過分。人們通常會把這樣的人稱為「不孝子女」,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孝道一直被大家看得很重要。其實有些老人晚年悽涼的原因並不在子女身上,而是由老人自己造成的。
劉阿婆今年60歲,本應該到了享福的年紀,但是她依然為了生計在奔波。看到這裡大家都可能會認為劉阿婆的兒女太不孝順了。其實劉阿婆的兒子已經30多歲,不僅沒有結婚,而且沒有工作,整天在家好吃懶做,生活起居還需要老母親來照顧。
已經60歲的劉阿婆身體並不是很好,每天還要買菜、做飯,甚至考慮生計,這讓劉阿婆看起來非常疲憊,而且比實際年齡也老很多。
其實劉阿婆不只有一個兒子,她還有一個女兒,她的女兒每個月都會定時給她打一筆生活費,但是很少來看望他,女兒的家庭條件很好,外婆經常抱怨女兒不孝順,面對好吃懶做的兒子卻沒有一句怨言。
原來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劉阿婆年輕的時候就特別重男輕女,對兒子極盡寵愛,對女兒卻是非打即罵,即使女兒做得再好,她從來都得不到一句誇獎。本來女兒上學時學習很棒,可是劉阿婆認為女孩子上學沒有用。女兒上到初中的時候,在劉阿婆的逼迫下就輟學出去打工,所以女兒吃了很多苦。相反兒子學習不是很好,但是劉阿婆卻給兒子報了很多的補習班,兒子既沒有考上大學,成人後更是非常懶惰,整天待在家裡不去找工作。
在常人的眼中,可能會覺得你外婆的女兒太不孝順,劉阿婆的女兒其實對於母親有太多的抱怨,但是劉阿婆又是自己的親生母親,自己具有贍養的義務,因此她每個月都會給劉阿婆打一筆生活費,但是很少去看望自己的母親。
父慈子孝,這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但是有時父母的一些行為,確實傷透了孩子的心,所以當父母變老以後,孩子會有這樣的行為,就不難理解了,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通常都做過這樣三件事
1、太溺愛孩子
許多父母對孩子都太過於溺愛,事事都圍著孩子轉,孩子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們從不會理解別人的感受,也不會照顧別人這樣的孩子,即使長大以後,也會很自私,這樣的孩子這樣很難孝順老人。
2、區別對待孩子
重男輕女的思想在中國根深蒂固,在一些老人的思想中,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兒子才是掌中寶。因此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就區別對待,對兒子極盡寵愛,對待女兒卻非常冷漠。長此以往,女兒就會對父母的行為心生怨恨,長大後對待父母也不會非常孝順。
3、不孝順老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許多父母在年輕的時候對待自己的父母就不是很好,孩子小時候把這些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們覺得長大後這樣對待父母是應該的,因為以前自己的父母也是這樣做的,所以美好的品德是必必相傳的。
每一個老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個幸福的晚年,有的老人可能到閉上眼的那一刻,都無法理解,自己的孩子為何會這樣對待自己。其實有果必有因,自己年輕的時候沒有給孩子做一個很好的榜樣,所以晚景悽涼怪不了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