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一店海味 兩代情味

2021-02-17 香港商報財經副刊

沿電車路軌,來到德輔道西海味街,眼前一間間老字號海味舖,傳來一陣陣濃烈的鹹魚、蝦醬味,那裡的時空好像一直停留在80年代,與一個港鐵站之隔的中環商業區,感覺截然不同。走進半世紀海味老店「天立行」,聽著老闆兩父女娓娓道來兩代人在海味街一路走來的故事。父親70年代從內地來港,由小販做起,一步步在行內建立信譽,至今交給女兒主理店舖業務,並在線上推廣海味知識,讓更多人認識這項中華傳統飲食文化。在這一條百年老街,記者嗅到的不單是鹹香味,還有一抺只屬於海味街的人情味。

文:Ruth Chung 圖:蔡啟文

德輔道西因街道兩旁海味店林立,被稱為「海味街」,至今「海味街」已形成一個社區,由永樂街、文鹹西街以至德輔道西,皆可統稱為「海味街」。

一條街道,也是一個城市的縮影。自香港開埠以來,海味街便靜默地見證香港的演變,由一個俗稱為「鹹魚欄」的集散地,乘著經濟起飛,變成人聲鼎沸、街聲嘈雜的南北行,與亞洲各地華人社會進行海味貿易,並成就了香港在過去一百年的輝煌歷史,創造出無數傳奇故事。在這一段歷史之中,有他出現的片段——現年67歲的岑崇輝,人稱輝哥。「當年,在浙江冬菇大會,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當面表揚過我是傑出青年,讚揚我們推銷冬菇到全世界。」輝哥驕傲地說起這段往事。回顧創業故事,輝哥形容是一個「奇蹟」。

1978年,輝哥幾經艱苦由內地來港,他不屬於那群帶著大量資金南下的商人,只是一個25歲的窮小子,靠著做兼職儲下的零錢開始做「街邊仔」(小販),販賣梅菜豆豉。在一個偶然機會下,他踏足海味街,由同鄉介紹,結識了一位改寫他一生的人,他憶述:「當時我來到上環,認識了一位賣海味的經理,我們才第一次見面,他竟然請我幫忙賣鹹魚。當時的鹹魚是貴價食材,要二百多元一盒,我當然不敢賣。幾番推搪說我沒有錢,但對方甘願賒數給我,說賺到的就還給他,蝕了的就入他的賬。」經理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背後押上的是他近半個月的薪金,素未謀面卻投以無條件信任,令輝哥將這段恩情銘記於心坎至今,當中體現的正是舊香港的人情味。

其後,香港經濟起飛,百姓由只吃得起蝦米、魷魚等平價海味,變得有能力「魚翅撈飯」、「用龍蝦做早餐」,而輝哥亦在這個時代變遷中,從一盒鹹魚開始他的海味事業,由小販做起,幾年後走入街市,之後進駐地舖,賣更多高檔海味,滿足發了財的香港人。

1982年,輝哥一時心雄,與朋友合夥開設超市,希望生意更多元化,但因要兼顧海味店舖,超巿由拍檔主理,所謂「力不到不為財」,最終生意被騙了200萬元。之後如何解決?那位經理再次擔當恩人角色,不是借錢,而是教他還舊欠新,先償還金額小的債項,再用新貨來還錢,終於不足一年便還清所有債務。問他那段期間辛苦嗎?「一點也不辛苦,說實話,我是在還債過程中於行內建立了信譽的。」他笑著說。綜合種種經驗,他向記者總結了一句創業箴言:「真正做生意的人是不用錢的,若起步時就自怨自艾沒有錢,是做不到生意的。」

輝哥認為賣海味最重要是確保質量及信用,行內非常講究口碑。

20世紀初,南北行街享有「香港華爾街」美譽,輝哥指香港的貿易盛況,是上一代人一步步建立得來的。他說起初香港只有十多間南北行,貨源不多,內地改革開放之後,他們便直接到原產地向漁農入貨,例如想要淮山就去河南購入,想要冬菇就去浙江……並親自教他們如何製造海味,「朋友遍天下,總會找到想要的貨。」輝哥並將這些貨物推廣至全世界,東南亞、美加、澳洲、英國等等,將這種華人世界獨有的乾海產食材向全球推廣。

以前海味店是以「發盤」形式買貨,行家在交易時會用密底算盤議價,「來貨價、報價都沒有人知道,不像現時所有買賣都變得透明了,報價都公開給行家知道。」昔日海味店東亦要一條龍自己進行採購,但隨著時代變遷,這個行業逐漸形成分工,變得越來越專業化。海味街一路轉變的,不僅是買賣方式,不少老行家感嘆現時年輕人飲食習慣不同,嫌烹煮海味繁複,單是了解不同人參的功效已叫新一代舉手投降,而香港常吃海味的老一輩又越來越少,靠著做老本的生意,令經營變得越來越困難。

然而,危中有機,對於積極求存的輝哥而言,並不認同海味業已經式微,他反而認為行業越來越多樣化發展。他指出,海味街新店輩出,售貨的種類不再限於海味,其他店舖還會賣湯料、零食、乾果等,亦有很多內地商家進駐海味街。雖然說現時於海味街競爭大了,但行家之間相處仍然保留濃厚的人情味,不時會互相幫助。

聽著電車「叮叮」聲響,傳來一陣陣日曬海味的味道,種種觸覺告訴遊人這裡就是「海味街」。

隨著上一代海味店創辦人年紀老邁,很多老店主人已交棒給下一代傳承,若說上一代香港經濟起飛創造了很多「奇蹟」故事,那麼在現今網絡世界,新一代掌舵人將能締造更多可能性,延續下一章精彩劇情。90後的岑麗芬(Ivy)是輝哥愛女,一出生就紮根上環,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她自幼便喜歡在店舖內流連,「從小就在上環長大,附近的世叔伯都看著我成長。在店內經常聽爸爸媽媽跟客人聊天,談談如何選擇海味、煮食方法等,慢慢便喜歡這裡。」有人說海味這行業開始老化,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但她認為近年也有很多「海味二代」願意接手。Ivy在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管理學碩士畢業,大有條件到中環的甲級商廈當個白領儷人,但她卻選擇接手家族生意,終日與同樣「浸過鹹水」的海味為伴。

Ivy(圖中)自幼在海味店成長,耳濡目染下對海味及食療產生濃厚興趣。(圖:受訪者提供)

「很多人認為我大材小用,在海味這老行業浪費了高學歷,但我覺得若能將在書本學到的理論實踐在生意中,無論哪一行都會有發展空間。」更重要的是,Ivy一直的想法,是希望教育年輕一代關於海味食材的知識、湯水養生等方面的概念,Ivy說:「我不想海味被標籤為『老餅』、只屬於上一代的食材,期望盡我小小的力量普及化和傳承這項中華飲食文化。」輝哥說:「我爸爸在30歲創業,而我在28歲開設第一間店舖,當時決心要勝過爸爸,所以我也跟女兒說『要長江後浪推前浪,青出於藍。』希望她能傳承這種精神。」

海味行業面對的問題,是年輕人開始與海味脫節,繁複的烹調工序令新一代卻步,而Ivy則力圖將海味文化電子化、普及化,建立Facebook專頁「海味二代」,以解答大眾對海味的疑問、食療食材功效、煲湯配搭和技巧等,專頁成立不足兩年,已有過萬粉絲,每個貼文超過5萬人瀏覽。「網上受歡迎的程度,是我初時沒有預期到的,但證明了大眾對這方面也感興趣。與好些網友在Facebook交流時,也逐漸變成朋友,有時他們來到店舖,會有一種網友初次見面的感覺。」Ivy笑說。

畢業於英國知名學府,回港接手家族生意,Ivy決心以新思維去推廣海味知識及湯水養生的概念。

訪問期間,有一位客人來到店舖詢問訂購產品的事宜,Ivy答她說可留意E-mail(電郵),輝哥在旁看著,記者問他知不知道「E-mail」是什麼,他笑著回答:「我完全不知道她們說些什麼,對於這些新科技我是一竅不通的,我退出江湖了!」革新海味店的行動,還有增加線上服務,據悉現時線上服務已為店舖每月帶來額外6位數字營業額,而且於「疫市」之下更有增長趨勢,Ivy說:「作為老字號,有一定口碑及信譽,在網上經營時,客人不需要親身來到上環,而是在網上下單便可郵寄給他們,方便購買。雖然主要收入仍是來自傳統批發,但若單計零售,線上銷售額比率更多。」

針對年輕人怕烹調麻煩的問題,Ivy推出多個貼心服務及產品,例如一般需時十多天製作的炆製乾鮑、浸發海參、花膠等,全部準備好以供顧客購買,還有一系列按功效分類好的湯包,方便不擅於煲湯配搭的人。今年Ivy更與人氣KOL「榮式住家飯」聯乘推出全港首本雙語彩繪食材圖鑑湯譜《海味遇上湯》,將傳統飲食文化結合現代新意,介紹99種海味食材,每種海味的處理方式、功效、烹調搭配及保存方式將會包含在內,「出版社邀請我們合作出書,是對我們的肯定,因為他們也認同大眾對海味仍有興趣。」

《海味遇上湯》會以彩繪圖鑑及中英對照介紹99種海味食材。

時移勢易,海味街的店舖和舊樓逐一被收購,昔日風光逐漸褪色,有人嘆息集體回憶不再,有人埋怨時代冷漠的淘汰,但仍有人逆流而上,延續海味街的情與味。

輝哥指店舖名稱寓意希望自己能夠做個頂天立地的男人大丈夫,創出一番事業。

相關焦點

  • 關注│聯合報2專題 獲公益醫療報導獎
    聯合報以「聰明就醫X健保大數據系列-牙周病」、「開廂型車拖行李箱 熱血牙醫讓偏鄉長者學童開心笑了」等兩專題報導,獲得文字組優勝
  • 【佛光新聞】2020人間社新聞寫作專題班 中區研習會
    佛光山人間通訊社11月1日於嘉義圓福寺舉辦「2020人間通訊社新聞寫作專題班中區研習會」。
  • 星島日報兩記者 獲新美國傳媒獎
    新美國傳媒(New America Media)昨日舉行了2016至2017年度北加州族裔媒體大賽頒獎典禮,舊金山《星島日報》勇奪兩大獎項。本報記者徐明月的專題報道《白人小子一身少林功》贏得傑出體育報道獎,本報資深記者姚善珩去年的獨家報道《華人彩虹聯盟 熱盼所有人尊重》則奪得同志議題報道優異獎。今年有兩間華人媒體奪得獎項,《星島日報》是唯一獲獎華文平面媒體。
  • 識香港:一盅兩件
    如今的「飲茶」,更早被稱呼為「嘆茶」,或是「嘆一盅兩件」。為什麼叫「一盅兩件」呢?「一盅」指一盅茶。而「兩件」,指的就是點心。
  • 尋味園--鮮桃炒滑肉(兩款)
    May姐這回一次過給大家分享兩款鮮桃製作的菜餚,真可謂是夠新鮮、好創意啊!看著色彩繽紛的特色菜餚上桌,怎不令人食指大動、垂涎欲滴呢?想知道這兩款鮮桃菜式是怎麼烹製的嗎?馬上點擊音頻節目聽May姐的詳細分享吧!
  • 「一地兩檢」議案通過
    支持特區政府依據「三步走」方式,落實於高鐵西九龍總站實施「一地兩檢」,落實「一地兩檢」的「三步走」將正式開展。立法會昨日處理議員的口頭質詢後,隨即恢復辯論「一地兩檢」議案,進入官員總結發言環節。袁國強在發言時,先感謝支持「一地兩檢」的議員,再逐點反駁反對派觀點。
  • 「一地兩檢」違反基本法?
    從這些例外的範圍中可以看到,政府公佈的方案是將「一地兩檢」中個別最有機會牽涉爭議的人員和事務的民事紛爭保留在香港的管轄範圍。筆者認為袁國強司長就今次方案涉及的《基本法》問題解釋得十分清晰、得體。此外,《基本法》第二十條亦清楚訂明「香港特別行政區可享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及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權力。」容許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可享有其他權力,當中可以包括與內地政府簽訂「一地兩檢」的合作安排。
  • 尋味園--風味蝦丸兩食
    【尋味園】May姐心水美食推介之【風味蝦丸兩食】,又是May姐巧心思,有創意的兩款特色菜餚啊如果你以為蝦丸兩食,只是味道上的不同,那你聽完May姐的詳細介紹之後,一定會有驚喜的感覺。因為,真的不是就那麼簡單哦!想知道這兩道菜如何特色有風味?馬上點擊音頻節目收聽吧!
  • 「一地兩檢」挫拉布入正題
    在否決反對派提出的中止待續議案後,立法會開始辯論由特區政府提出、支持高鐵西九龍總站實施「一地兩檢」安排的無約束力議案。建制派團結一致力撐「一地兩檢」,面對反對派的點人數伎倆,他們維持過去兩周的「集體行動」策略,將受拖延的時間減至最少,亦挫敗了對方製造流會的圖謀。
  • 尋味園--風味雞軟骨(兩款)
    【尋味園】May姐心水美食推介之【風味雞軟骨】,非一般的風味,還有兩款製作方式
  • 【優化計劃】內地專題實習計劃 擴至航天科技考古研究
    參加內地專題實習計劃可到訪北京故宮、四川大熊貓基地等零距離接觸「國寶」,亦可以通過為期六周的國家一級科學文化單位實習體驗,一睹國家科學文化發展風貌。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表示,當局將進一步優化升級內地專題實習計劃,將項目擴展到航天科技、生態、文化保育及考古研究等領域,冀令港青大開眼界之餘,亦可審視自身志趣與職業方向。
  • 清純又酸爽的青木瓜之味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15ml)花生    一大匙(15ml)(照片忘了放上紅辣椒1隻 檸檬一顆){泰式醬汁}鹽    一小匙(2.5ml)糖    兩小匙(2.5ml)醬油    兩小匙(2.5ml)魚露    兩小匙(2.5ml)檸檬汁    兩小匙(2.5ml)水果醋    四小匙(2.5ml
  • 《保養專題─痘痘系列1》
  • 李慧瓊倡回鄉證「一卡兩號」
    點擊上方獅子山下關注香港最新時事李慧瓊提出,民建聯會繼續爭取內地政府讓港人申請內地身份證,或者搞「一卡兩號
  • 短評│司法有洞,一案兩命
    在「進步價值」口號震天價響的今天,竟有這種「一案兩命」的悲劇,何其諷刺! 李父長期患有胃疾,兒子殉職後每次開庭均堅持到場,可見他要的不是賠償,而是堅信司法會彰顯正義。誰料,一片真心,卻換來司法的絕情。這個可憐的白髮人,就在對司法失望中,含怨而亡。 政府「保障人權」的調子唱得很高,但實況卻是:少數人權益被放大,多數沉默大眾的權益被壓抑。
  • 「一地兩檢」的效益與「免責條款」 |中環一筆
    「一地兩檢」被視為林鄭要拆掉的政治炸彈之一,政圈中對此議題亦頗有爭論,但我所碰到的朋友,贊成「一地兩檢」的遠多於反對,不覺得對其自身利益有重大影響的也不在少數
  • 兩韓統一 還可能嗎?
    即使是10多年前,我們也曾見證南韓總統金大中推動「陽光政策」,兩韓運動員在2000年雪梨奧運開幕禮共同入場,彷彿兩韓統一夢出現了一線曙光。不過,隨著北韓不斷核試、試射導彈,兩韓關係大幅惡化;同時,南韓經濟騰飛,新一代大多都失去談統一的誘因,情願永遠這樣分治下去。然而,兩韓統一與否,其實不容自己決定:只要北韓金氏政權崩潰,問題就變成現實。
  • 書單:新文化史專題大綱及參考書目
    中央大學歷史所106學年度下學期課程授課教師:蔣竹山上課時間:週四下午14-17點上課教室:LS-321課程宗旨:二十世紀的歐美史學有兩大變革,一是60年代的社會史取代傳統史學;另一個是1980年代起,新文化史取代社會史成為主流。
  • 你的「兩餸一湯」要使幾多錢?
    一日三餐,柴米油鹽醬醋茶,呢啲都係生活的必需品,隨著內地經濟放緩,本港物價有所下跌,工聯會今日公佈今年第二季18區「兩餸一湯」價格,當中14區街市錄得跌幅
  • 一桌兩椅弦外聽音
    這是民族樂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種主奏樂器,完全靠手來定調,每把琴的音調不一而同,主要靠經驗和手感來駕馭,這是一齣京劇的魂。京劇開音樂會,並不鮮見,但一改往日,樂隊變身主演,名角紛紛來給弦師站腳助威。魚兒離不開水,平日演出畢,演員也會請樂師主奏同場謝幕,把鮮花轉送給他們,所謂京劇文武場一前一後,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