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友說】學太極,莫讓「討教」成「討厭」

2020-12-18 騰訊網

這兩天有件事對我觸動很大,也由此想到恩師扎西老師「說別人的好,練自己的拳」是何等的智慧!看來,「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這一古訓還是得牢牢記住!尤其在評價別人的技藝時要三思而後行。

事情是這樣的:前天晚上,一個群友在群裡發了一段練拳的視頻請大家點評,他說:「請老師們多多指教,幫助在(原文如此)提高,謝謝!」可能是看他的態度誠懇,幾位熱心的拳友便對其動作、身形、意氣、神韻、風格等都談了自己的看法。

不知道是談的優點少於不足之處,還是他認為評論的不準確或者點評人不夠格,這位發視頻的拳友看了幾個人的點評後就在群裡發了一條「請老師把您們視頻發出來,好向您們演習,謝謝!」的消息,第二天早上,他又在群裡發了一條信息:「我還是學生,還需要好好學習,提高。請老師您發個視頻看看,我要向您學習。謝謝您了老師!」

所有人都應該明白這兩條消息的背後意義是什麼,於是有人自責,怪自己多事,也有人批評那位發視頻的拳友,還有人轉彎抹角地講道理,總之,大家都想不要弄出矛盾來,畢竟和諧很重要。

我覺得吧,現在網絡發達,很多信息和技術都可以實現共享了,遠程教學已經搞得相當成功,就連醫院的手術都可以實現遠程操作了,網絡這種優勢對於缺少教師的太極拳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一種福音。

當然,會不會利用、會不會用它學到東西,還是取決於個人的態度和方法。學太極拳者把自己的練拳視頻發到網上,請大家指點,就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很多人都用過這種方法,我自己也用過,並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把自己練拳的視頻發上網,其目的無非兩個:一是「討教」——請大家批評指正自己拳架的不足之處,比如上面提到的例子,本來也就是「討教」的。另外一種目的就是「討彩」——希望得到大家的表揚或者自認為打的好可以作為範本去影響別人,如眾多自媒體平臺的教學視頻。

這裡,我只想談談「討教」的話題。

出於「討教」目的,把視頻發出來誠心讓大家點評和指教,把有益的信息收集起來,以糾正自己行拳走架中的錯誤,假以時日,這種誠心的「討教」就一定會有收穫。

當然,如果你的演練水平高,視頻發出來後也一定會有人喝彩,但也不要因為有人喝彩就飄飄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人的拳藝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更何況你是來「討教」的,而不是來「討彩」的。

再者,由於大家的水平有差異,看法有不同,可能出現有的意見不是你想要的,甚至可能你認為是不正確的,那也不要緊,「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只有這樣,你的技藝才會更上一層樓。

所以,發視頻「討教」者,就一定要誠心對待指教,淡然對待喝彩,才是正確的求學態度和方法。如果口是心非,以「討教」之名,行「討彩」之實,那將會是另外一個結果——讓大家「討厭」。

相關焦點

  • 如何從一上手就開始練真正的太極拳?
    「莫讓浮雲遮望眼」。01先解決如何練的問題先看看多數人是怎麼開始的。你可以從網上找到很多種說法。此路(先學24式)在現實裡沒有行得通:學會招式,卻不堅持練。2. 有人建議:跟著網上名師的教學視頻,一招一式的學。有人就是這麼幹的,學了24式簡化太極拳,再學36式,42式,楊85;學了拳,再學太極扇,完了學劍,學刀。忙的不亦說乎,生活運動倒也很充實。
  • 學太極拳先學讀書,書理明白學拳自然容易
    >而太極拳就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蘊中孕育和產生的,太極拳的理論是以《周易》陰陽五行學說為基礎的,太極拳的拳術運行過程是以陰陽變化的規律為準則的,正如王宗嶽《太極拳論康偉:所以,陳鑫在《陳氏太極拳圖說》的「學拳須知」中寫到:「學太極拳先學讀書,書理明白學拳自然容易。」這個「先學讀書」就是要先學習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搞清傳統文化中的許多認知概念,在其基礎上才能真正讀懂太極拳的相關理論,以免產生謬之千裡的誤讀、曲解。
  • 心性太極降龍伏虎拳(29勢)
    心性太極拳,從結構上來劃分,可稱之為太極拳功道,從學問體系稱之為心性太極學——太極心學;從修學之路來論之,則可簡稱心學太極。心學太極——心性太極拳之太極降龍伏虎拳,是專門為希望松腰松脊松胯者而編創,並為未來修煉心學太極——心性太極拳核心拳法之松腰太極拳奠定基礎。何為心性太極拳降龍伏虎拳?其一,本拳中,和龍有關的招式;有十勢;和虎有關的招勢共計四勢。其二,練太極拳者,應該成為一個可以降龍伏虎的英雄豪傑,這是從人生層面而論。我們主張,先成為英雄豪傑,再成為聖賢。
  • 太極拳內功心法
    太極拳的好處是增強體質,但是練習太極拳一定要掌握太極內功心法。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太極拳內功心法。歡迎閱讀!太極拳內功心法太極拳內功是檢查一個拳手的考驗,是衡量太極技擊家功夫的重要標誌。一個太極拳手必須要精通一門太極拳,並且要融合多家拳術精華。
  • 太極拳人物
    為人和善而苦學不輟,寓太極拳的內勁練習於勞動之中,平日走路、種田都在練功。曾因家境貧窮給人磨麵,便假推磨練內勁,以手撥石磨轉動。開始推磨以腰,後腰勁運於手,漸次用單手、五指、四指……,直減至一指。眾人見之,無不嘆服。久而久之,在太極拳上有驚人功夫,武功登峰造極。全身肌肉毫毛極為靈敏,發勁於無心。肌肉成了條件反射,無處不是圈,無處不是拳。善用肘,與陳敬柏齊名,有「陳繼夏肘,陳敬柏靠」之稱。
  • 太極拳內功是怎樣形成的
    在太極拳的學習過程中,內功的學習是必須要掌握的,通常情況下關於太極拳內功的理解是比較抽象的,對於初學者而言,不是那麼容易掌握,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簡單解釋一下內功的練習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太極拳內功的學習,主要包括領架和運襠兩個基本階段。
  • 太極拳詩詞集錦!
    太極起止見金剛太極拳太極朝暮隨身練,天長日久功無量。周身渾然一太極,剛柔並濟二行易。百骨長短三節分,肩胯相應四貴記。內外走勢五行順,精氣神足六合意。轉關一動七星至,著熟懂勁八法奇。千變萬化九曲珠,身手自如十根基。朝暮修煉百病祛,拳法變幻千斤力。初學者,莫等閒,久練神明體康健。
  • 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陳長興發現後,認為他是可造之才,正式傳授他太極拳法。楊露禪藝成後,將太極拳從小山村帶到外面的大世界。陳王廷銅像 徐宏星 攝源遠流長內家拳有人說,陳家溝的歷史,就是中國太極拳半部發展史。在陳家溝,太極拳的每一步發展都清晰可見。
  • 漫談習練太極拳的標準要求
    隨著太極拳運動的普及和深入,不同太極拳派別的學習.也受到了許多太極拳愛好者的青睞,自然而然形成了自己參與學練太極拳的團隊,於是對於打好太極拳的標準要求,也是莫衷一是,各有自己的標準。筆者根據自己30餘年的習練太極拳的實踐,結合當前社會上習練太極拳的現狀,漫談一下打太極拳的標準要求,與拳友們分享,不妥之處望各位前輩、同仁海涵指正。
  • 學練太極拳的過程,關鍵是不斷地「修正」拳架,如是,功力提升快
    你是否修正過太極拳?一聽這話,許多人就覺得有些過份了?為什麼呢? 最美的人,一定是練太極拳的人,哪怕年齡已經大了 練太極拳一定要會修拳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大多數的太極拳愛好者,只經歷了太極拳的學拳階段就直接過渡到練拳階段,這樣,一輩子練太極拳但一輩子都體無不到太極拳的真正妙處,所以,學拳的人很多,但是,許多人練著練著,就感覺沒有味道了;於是或者停練了,或者天天到處學更廣泛的拳架子—-以學習各家各派之套路多少為榮。 一個套路學完了,並不等於已經完全掌握了這套太極拳。
  • 孫氏太極拳流變之思考
    孫祿堂祖師創立孫氏太極拳已百年餘,幾經世事滄桑流傳至今,已為世人所歡迎,惠及無數喜愛太極拳的廣大拳友。 自己初學孫氏太極拳時,總感覺與孫祿堂原著《太極拳學》有不相一致之處,甚為困惑,自從讀了孫婉容大師主編的《孫式太極拳劍》一書後,才知道這些現象叫流變。孫婉容大師在書中十餘處提到流變,在現實中,流變的地方更多。有時候自己在思考,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處流變?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流變後和原著哪個更好呢?還是都好呢?這種流變會不會持續下去呢?
  • 什麼是太極拳?練習太極拳要學理論嗎
    它的拳理即:陰陽、虛實、開合、剛柔。 特點是:中正安舒、輕靈圓活、鬆柔慢勻、開合有序、剛柔相濟。它的思維方式是反向思維,返璞歸真,順者凡,逆者仙,全在陰陽顛倒顛。它具有技擊防身、養生健身和表演娛樂的功能。
  • 練太極拳不能洩氣
    >作者馬權友 練太極拳多年後,身上應該產生一定的功力,自然會有內勁,發勁時應該很猛,但是有時會覺得有勁卻使不上勁。這種現象的出現,有多種原因,其中不排除有&34;意志&34;方法&34;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許會開悟,會領悟到太極的真諦,看到太極拳殿堂的輝煌。 練拳要走好自己的路,只要能讓自己身心愉悅、拳後舒服就行。當你的拳練的不好時往往沒人注意你,當你把拳練的好時,就會引人注目,有水平的觀者會肯定你,鼓勵你,但也會讓練拳二把刀的人妄議,說你這不對,那不行,因為他嫉妒你。
  • 感恩拳友 感恩太極
    隨著學習的深入,更加覺得太極文化博大精深,逐漸迷戀。張老師因為家庭原因去市內居住,雖接觸減少,但他在市內拜訪名師,並及時把所學拳藝傳授給我們。他道德高尚,所有拳友都特別敬重,一日回趙,紛紛請客。 張老師不能經常陪我們打拳,但並不影響太極的傳播與發展,太極愛好者逐步增多。由Z哥為帶頭人的團隊逐步形成。
  • 習練太極拳的誤區
    習練太極拳有人說好,身體越練越健康;也有人說不好,把膝蓋練壞了。習練太極拳到底好不好呢?我的親身體會是好,但是練太極一定要注意指導思想和練功方法。先從指導思想方面說:一種人是練了沒多長時間,就開始參加各種比賽,大強度的訓練,為了比賽拿高分,架勢打的很低,腿疼就吃止疼藥,急功近利,拿個小獎就沾沾自喜,沒有深刻領會太極的奧妙,沒有體會打拳時身體內外的變化,違背了習練太極拳的初衷,不是以健身為目的了。最終把半月板練壞了,膝蓋疼,連走路都成了問題,得不償失。
  • 珍藏的習練太極拳經驗要點
    一、先賢曾說,「打拳打個理」「學拳先學讀書,書理明白,學拳自然容易」。應該練明白拳。二、太極拳是一種大腦意識支配下的整體運動,只是抬手、提足,肢體主動習練,而不用腦者很難成功。三、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陰陽相濟是太極拳的根本,也是人生存之根本。太極拳練的就是陰陽變化。
  • 陳溝拳史麈談——是誰挽救了陳式太極拳?
    1956年9月,唐豪曾寫信給顧留馨,建議他有機會抓緊向陳發科去學「陳氏太極拳」。1956年11月,顧留馨參加全國武術表演會之後,第一次去陳發科家學拳。1957年,國家委派顧留馨赴越南教胡志明主席學太極拳,顧留馨又有了向陳發科學拳的機會。據記載1957年1月5日,顧留馨在北京又去陳發科家學拳,出國前後他分秒必爭,有時一天連續去了三次。
  • 練太極拳的三個訣竅,拳友們可根據實際情況結合!
    為了讓太極拳發揮儘可能大的效益,學練太極拳者必須先明確自身練太極拳的目的是什麼?然後,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扎紮實實地錘鍊好自身的太極功夫。總結先賢練出太極功夫的規律,除了拳架套路、內功心法、太極思維含三為一不可偏廢的總原則外,還必須明白何為太極拳。以下三種學練太極拳的關竅至關重要。
  • 剛柔藏拳——京城太極老人楊德厚
    北京武術界喜歡用「拳場」這個詞,指的是形成了一定規模,相對固定的練拳的場所。   拳場不僅是一個地方,更重要的是練拳的人,拳場的人數有多有少,但一般都有具有相當水平的老師來主持,具有很高的粘和度,拳場的人都會在固定時間來一起練拳、交流,並且都堅持有很長的時間。
  • 邱建良打速度球直言:有種打太極的感覺!網友:太極宗師阿良!
    邱建良打速度球直言:有種打太極的感覺!網友:太極宗師阿良!太極是中國道家文化史上的一個重要概念,初見於《莊子》:「大道,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後見於《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