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喊「媽媽」和「媽」有什麼區別嗎?只是為了省事嗎?

2020-12-23 家有二寶育兒經

朋友前幾天衝我抱怨:「我們家那個小沒良心的,這兩天對我的態度是我越來越冷淡了,以前放學回家都是圍著我身邊左一口媽媽,右一口地叫著,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要和我說一說。最近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有話也不願和我說了,甚至連稱呼都從媽媽變成了媽。」說完還要裝作傷心的樣子擦一擦根本沒有的眼淚。

我被朋友的樣子逗笑,不得不說,孩子是每一個家長的軟肋,聽著他們軟萌的聲音甜甜地叫著「媽媽」,這簡直是世界上最動聽的聲音,但是很多家長都表示,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越來越「省事」,連「媽媽」都能簡化成「媽」。說出來好像覺得自己矯情,但是自己就是不舒服。

很大一部分家長都會覺得稱呼一變,自己和孩子之間就有了距離感,但其實,這正是寶寶成長的體現。

首先,家長要知道孩子為什麼會改變稱呼。

孩子剛剛學說話的時候,家長都會教孩子喊媽媽,懵懂的孩子自然是教什麼就學什麼。並且,年紀較小的孩子更喜歡用疊詞說話:吃飯飯、要抱抱、汽車車,這樣的詞語符合寶寶的心境和年齡特點。但是慢慢地,孩子的語言系統開始發育完善,救護選用更言簡意賅的方式說話,只不過家長感受最明顯的就是稱呼上。

除此之外,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心境開始成熟,會覺得自己這樣說話是在「裝可愛」,從而感到害羞,便不願這樣說話。

當孩子的稱呼發生改變,就說明孩子的自覺意識開始覺醒,一旦寶寶出現這樣的情況,孩子對媽媽的依賴感就會慢慢減弱。所以,儘管家長心中會覺得不舒服,但是孩子開始長大、獨立還是值得高興地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改變稱呼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親子之間的關係出現問題,一般來說「媽媽」會更加親暱,但是如果孩子對家長產生不滿的情緒,也會通過改變稱呼的方式表達出來。

儘管最後一種可能出現的機率很小,家長也要注意是不是自己的做事方法,或是對孩子的態度出現了問題,及時的改變,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關心,除此之外,家長也要在孩子出現變化之後做出改變,比如:

給孩子更多的私人空間

前面我們說過,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在這種情況,是因為孩子有了獨立自主的意識,不願被父母當作小孩一樣看待。所以,家長要儘量減少對孩子的掌控,儘可能地給其更多的私人空間,更不要對他們的一舉一動做出監視,以免孩子產生叛逆心理。

改變做事方式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行為隨機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用自己覺得對的處理方式對待孩子。尤其是不要用自己的固性思維要求孩子做自己不願做的事情,一味地要求他們,只會讓親子之間的感情更加生疏。所以,家長不妨試著和孩子做朋友,用他們的角度進行交流,傾聽其內心的想法。

以平常心來對待孩子的改變

可能有些細心的父母一時間不能接受孩子稱呼上的改變,但是家長要知道,這恰恰是孩子成長的表現。所以,不妨放鬆下來,調整好自己的心境,同時關注孩子的心理改變,用輕鬆的氛圍一步步解決孩子的成長問題,將其往正確的方向引導。

很多家長都沒想到,一個稱呼的改變,竟會有這麼大的不同,值得高興地是,這並不是一件壞事,而是說明孩子正在成長的道路上前行,身為父母要多關注孩子的變化,讓孩子在你外圍的關愛下獨立成長。

相關焦點

  • 孩子喊「媽媽」和「媽」有什麼區別?隱藏著4大心理變化,要留心
    不過,母親們有注意過孩子對自己稱謂的變化嗎?前段時間看到一位母親發朋友圈說,自己的孩子以前都是叫自己「媽媽」的,但最近一段時間卻開始改口叫「媽」了,在這條朋友圈下還有許多母親也在感慨,小的時候孩子總是叫自己媽媽,後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只叫「媽」了。
  • 有一種大難臨頭,叫你媽喊你全名!喊娃名字有講究,媽媽可別瞎喊
    突然,你聽到了門外媽媽喊了一聲你的全名。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我相信,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完了,我又做錯什麼了,我媽要來揍我了!一聽到家長喊全名就嚇得渾身發抖,心裡忐忑不安,甚至都已經成了一種條件反射。有一種餓叫你媽覺得你餓,有一種大難臨頭,叫你媽喊你全名。
  • 「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區別有多大?寶媽曬圖後:一目了然
    而這些孩子,都統一有個特徵,那就是,一般都是由年輕媽媽親自照顧的,如果有老人,那頂多也就是搭把手。那麼,奶奶帶的娃又是什麼樣的呢?「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區別有多大?因為有些好奇,兜媽就在網上搜了一下,奶奶帶娃的樣子,沒想到類似的帖子還真不少。寶媽們紛紛曬出娃的對比照,表示:「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區別還真大!
  • 為了孩子好,瘋狂逼孩子的媽媽,卻把孩子養成了仇人
    文|凝媽自從孩子上了學,很多媽媽性情大變,原本溫柔的媽媽不再有母性光輝,被冠以「母老虎」、「母獅子」的稱號。歡歡很無辜地說:媽,你不是讓我抄英語嗎?盧麗著急起來,翻著一張張試卷說:我不是讓你做題嗎?這套,這套,都做了!歡歡很疲憊,一臉愁容地喊了一聲:媽!盧麗狠狠心說:再堅持一下吧,明天就考試了,考完試就解脫了。
  • 在孩子的眼中,奶奶和姥姥有區別嗎?孩子的回答雖扎心但真實
    而在眾多老人中,有的是奶奶幫忙帶娃,有的是姥姥幫忙帶娃,雖然同樣是老人帶孩子,但由於立場不同,奶奶帶和姥姥帶的方式也不同,而這也就導致孩子對兩位老人的感情也有區別。 小羅最近總接到媽媽的電話,說兒子不聽話,非要去奶奶家,小羅很是好奇,明明兒子從小是被姥姥帶大的,為何更喜歡奶奶呢。
  • 當孩子說「媽媽,抱抱」,不管什麼情況,請一定伸出手好嗎?
    接下來,就是讓我和幾位銀行理財經理持續矚目的一幕:這位媽媽淡定地在坐在櫃檯前,毫無波瀾地隔著玻璃和裡面的職員交流;男孩站在媽媽旁邊,哭著喊:「媽媽、媽媽……媽媽抱抱、媽媽抱抱……」但媽媽始終沒有看過他一眼。
  • 為了孩子不離婚有錯嗎?覺得自我犧牲了很偉大?問過孩子的想法沒
    婚姻不幸,夫妻間感情已經破裂,硬湊在一起,大家都痛苦萬分,但是一句為了孩子,便能咬牙忍著不離婚。人的本能反應,是騙不了人的,好的婚姻好的家庭,氛圍是溫馨美好的,不好的婚姻,家裡就是一池死水,甚至充滿了負能量,充滿了負磁場,讓人走入就會難受至極。你為了孩子硬撐著不離婚,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難道不知道嗎?
  • 在懷孕初期,寶媽們懷女兒和懷兒子,感覺有什麼不一樣嗎?
    其實對於孕期的一些問題的擔憂,從孕媽媽懷孕之初就會有,可能到孕媽媽分娩的時候才會停止。像是懷孕期間該有什麼特別需要注意的事情了,或者是什麼階段進行哪項產前檢查最好,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會一股腦地蹦到孕媽媽的腦袋中。
  • 孩子教我們的事,放下學習焦慮.別怕孩子喊無聊
    聽到這句話可是頭皮發麻,孩子一副想『黏』上身的感覺,這時候心中不禁大喊:親情誠可貴,『自由』價更高啊除了頭皮發麻,說不定也會惱羞成怒:看著家裡四散的積木、玩過一次就束之高閣的玩具,更別提那些積極想讓孩子學習的趣味教材,天啊,有這麼多東西可以打發時間,偏偏孩子還喊無聊?
  • 媽你愛我嗎?朱迅等了47年的答案,你可以讓孩子3歲時就記一生
    朱迅在《你好,生活》中,47歲的朱迅對著遙遠的天邊大聲地喊,媽,回家吧,媽,想你了。說到想你了時,朱迅顯然已不能控制自己。我想不管媽媽出於什麼樣的原因,雖然朱媽媽曾表示自己很愛朱迅,只是遠在加拿大的大姐獨自一人生活,更需要她,但當聽到孩子這樣發問時,內心必然是痛的,因為在這一刻孩子與媽媽的連結是不清晰的。我想我們每一個媽媽都是深愛著自己的孩子,那麼如何讓我們年幼的孩子在生命之初就能知道,媽媽無論在任何時刻都永遠永遠愛著自己呢?今天K媽推薦的是繪本《媽媽,你會永遠愛我嗎?》
  • 朵媽:「孩子不吃飯,餓一頓就好了?」真的管用嗎?
    每周六我都會在《朵媽三分鐘》這個欄目,為大家解答關於娃心理方面的小問題。大家有任何疑問,都可以留言告訴我,點讚最高的留言,我會優先寫出來哦。相信很多家長都有著和婷婷媽媽共同的煩惱,尤其是元旦假期,孩子們都在家裡:孩子平常都挺乖的,可就是一吃飯的時候就鬧得和打仗一樣,想讓孩子乖乖的吃飯簡直比登天還難。
  • 為了孩子不離婚有錯嗎?勉強硬湊的家庭或許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你為了孩子硬撐著不離婚,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難道不知道嗎?他難道感受不到嗎?李群是被這話震得有點呆了,她一直以為自己掩飾得好,其實孩子看在眼裡多年了,有的只是心疼。
  • 寶寶多大會喊「爸爸、媽媽」?若在這個時間,暗示孩子智商高
    寶寶多大會喊「爸爸、媽媽」?是很多寶媽急著想知道的事,光是想像一下寶寶奶聲奶氣你的喊自己「媽媽」,就覺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 剛出生的寶寶就會喊「媽媽」,說得通的解釋不是奇蹟,是科學
    此時,如果孕媽給孩子做有針對性的胎教,比如孕期總是給寶寶聽英語,那麼寶寶出生後對會對英語很感興趣,甚至以後在英語的學習方面會有獨特的優勢。也就是說,寶寶出生後就會喊媽媽,科學的解釋很可能就是「胎教」起了作用。
  • 網友爆笑演繹,曾經的娃當了媽,和之前父母的帶娃方式有什麼區別
    網友爆笑演繹,曾經的娃當了媽,究竟是啥樣的曾經的媽媽和孩子早上媽媽為了讓要上學的孩子多睡一會兒,早上提前摸黑起床,給孩子把飯做好,再叫孩子起床。媽媽:「起來吧閨女,一會兒上學遲到了,媽把飯都給你做好了,快起來吧。」孩子:「我馬上起。」之後睡眼朦朧的起床。孩子被爸爸媽媽寵愛著長大,再加上時代的變化,這類孩子成為了有自己獨立思想的年輕人。
  • 孩子真的會有「宮內記憶」嗎?3歲孩子的話,讓媽媽覺得不可思議
    文丨飯飯媽在我們大部分人的想法之中,總是認為胎兒在媽媽肚子裡是沒有記憶的,畢竟孩子長大後,也從來沒有向爸爸媽媽訴說過自己在媽媽肚子裡的感受。再加上孩子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是處於一個不斷成長發育的過程,如果真的對於宮內的事情有一定的記憶,也必須等到大腦發育到一定的程度,於是他們就認為這是胎兒都無法做到的事情。
  • 當身體出現四大信號時,要抓緊教孩子喊媽媽
    寶寶喊媽媽,這是每個母親最為期待的一刻,尤其在孩子發音還不準確的時候,一句含糊不清的「媽媽」,足以讓一個老母親淚流滿面。想想沒日沒夜照顧哭鬧的他,此時無論他多麼調皮,那些深藏在內心深處的委屈都將煙消雲散。
  • 孩子的稱呼由媽媽到媽,不要忽視了這一個字,差別真的很大
    小美不開心了找奶奶說,有想吃的東西也找奶奶要,這讓小美的媽媽心裡很後悔。以前小美看到媽媽總是很高興,對媽媽特別依賴,後來因為生活的原因,小美媽媽決定把孩子給奶奶全程看護,之前小美對媽媽總是小嘴不停的嘟嘟著,對媽媽兩個字也像口頭禪一樣,不停的喊個沒完。
  • 孩子早一年和晚一年上幼兒園,有區別嗎?家長都該清楚
    文|淘媽在接送孩子的路上,經常能遇到鄰居詢問關於孩子上學的事情。今天碰到一位媽媽,她問我「你家孩子幾歲開始上的幼兒園?」我回答是三歲。這位媽媽又說「我家孩子過完年2歲半,我想讓他年後去上幼兒園。在聊了很多之後才知道,她家孩子自理能力還不達標,語言發育也比較落後,還不會說整句。我說孩子現在還不適合去幼兒園,等滿3歲再看。媽媽有些疑惑「早一年上和晚一年上有區別嗎?」有,而且區別很大。通過兩個案例,二者的區別就一目了然了。案例一:小樂因為父母工作的原因,快4歲才開始上幼兒園。在班裡,小樂個子最高,也是最「懂事」的。
  • 要培養表達能力強的孩子,首先要有一個耐心的媽媽,你做到了嗎?
    現在隨著越來越多的寶媽開始重視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平時有很多的寶媽都會刻意訓練自己家的小寶,讓小寶和自己對話,但是由於孩子的年紀比較小,有很多的事情都不懂,一次兩次還好,要是一直這樣問,那多少都會有些煩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