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他們的幫扶,盈江邊境線上窮山村大變樣!

2020-12-22 澎湃新聞

有他們的幫扶,盈江邊境線上窮山村大變樣!

2020-12-16 1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持續推進

盈江縣銅壁關鄉邊境線上的

一個個窮山村

向環境美、鄉風美、生活美的

新村莊華麗轉身

一幅幅幸福美麗的鄉村新畫卷

正在徐徐展開……

▲幫扶前群眾舊居

「百鳥歸來」大浪速

走在乾淨整潔的水泥大道上,牆壁上100餘種栩栩如生的飛鳥,讓人宛如置身百鳥谷,這是與緬甸一河之隔的建邊村大浪速村民小組。然而在兩年前,這裡還是一個貧窮落後的邊境村寨:土基房、茅草房、杈杈房隨處可見,村莊環境髒亂差,交通閉塞,村民靠山吃山、打鳥砍林,全村一半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卻是其的真實寫照。

自2018年開始,上海市青浦區先後投入資金936萬元,實施了民房改造提升、人居環境提升、村內道路硬化、產業扶持等項目,大浪速村民小組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人居環境明顯提升,呈現出生活富裕、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新氣象,全村31戶建檔立卡戶全部脫貧摘帽。

「全靠黨的好政策,我們的生活才能過得這麼好。如今村莊變美了,村內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戶戶門口,以前是打鳥砍林窮開心,現在護林愛鳥生活是真開心。」說起村內的變化,今年68歲的大浪速村民常啟武感慨地說。

「百花爭豔」小浪速

「曾經的小浪速在整個銅壁關鄉屬於最貧困、最落後的村寨,環境衛生髒亂差、產業結構單一、人畜混居嚴重、群眾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極為突出。」銅壁關鄉黨委書記李庚忠介紹道。

為徹底改變小浪速村民的生活狀況,上海市青浦區紮實開展對口幫扶,先後投入建設資金634萬元,分別實施了民房改造提升、人居環境提升、村內道路硬化、紅旗飄飄工程、人畜飲水工程、公廁等建設項目,並以當地特有花種為主題,在全村群眾房屋牆壁上畫滿了嬌豔盛開的花朵,在村寨道路兩旁和房前屋後編制了竹籬笆,動員群眾發展「微花園」「微菜園」「微果園」,用另一種方式留住記憶、留住鄉愁。原來的落後村寨轉變為交通便捷、環境衛生整潔、民族特色突出的新農村建設典型村寨,幫扶成效十分明顯。

「我們現在走的這條巷道以前是鄉裡路況最爛、最難走的一條,通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如今這裡可是大變樣了,不僅修通了水泥路,加上道路兩旁竹籬笆文化和家家戶戶種植的花草瓜果,全部建檔立卡戶實現如期摘帽,最終建成了如今美麗宜居的新家園——百花谷小浪速。」小浪速村民小組長王樹成指著一條巷道笑著說。

如今的大、小浪速群眾積極倡導文明新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崇尚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成立了治安聯防隊伍,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家庭關係更加和睦,鄰裡關係更加和諧,幹群關係更加緊密,呈現出一派文明、和諧、誠信、勤奮的新景象。

作者:排早仁 思治生

原標題:《有他們的幫扶,盈江邊境線上窮山村大變樣!》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偏遠山村大變樣
    很難想像,這裡曾是武陵源區最貧困的山村之一。 「能否把沿溪溝兩旁做進一步綠化,環境衛生做進一步治理」「建議村裡再建一個水池」……今年5月,後盾單位武陵源區紀委監委在黃河村召開「屋場會」,村民們提出一個個建議,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伍良貴一一記在心裡,如今問題都得到了解決。 作為偏遠山村,黃河村基礎設施落後,一直是村民的「心頭痛」。
  • 山村大變樣
    2017年,州林業局駐村扶貧工作隊進駐呂坪村,開啟幫扶徵程。工作隊隊員利用林業專業知識,結合當地實際,緊扣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帶領村民走出一條脫貧致富路。完善基礎設施,破解發展瓶頸依山盤旋、傍水蜿蜒、波光粼粼、漁歌唱晚……「那是我見過的最美鄉村!」武漢遊客向緒銀對呂坪村讚不絕口。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田堂村:窮山村蝶變綠色「天堂」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田堂村:窮山村蝶變綠色「天堂」 2020-08-04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盈江別怕,有這些人為你守護!
    同時,水利設施不同程度受損:東彪河河堤衝毀200餘米,決堤50米;南奔河決堤30米;山體滑坡導致回龍河南乾渠卡牙段(芒賽山後)損壞80餘米,回龍河南乾渠(回龍河村民小組附近)損壞20米,北大溝(大騰公司養豬場)損壞30米,盞達河弄滿堤決堤隱患200餘米,出動800人次搶險,堆放沙袋2500餘袋。
  • 守點、守線、守夜:他們「釘」在祖國邊境線上
    新華社昆明1月10日電(記者曾維 謝麗勳 楊佳林)守點、守線、守夜……這是在雲南4000餘公裡邊境線的1300多個「哨位」上,一群「藏青藍」真實的生活寫照。多年來,他們用忠誠和信念,「釘」在祖國的邊境線上,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雲嶺雄關」。「微型堡壘」——臨近邊境的執勤點深夜,普洱邊境管理支隊勐卡邊境派出所5名民(輔)警仍在工作。
  • 草克特格斯:邊境線上的守護者
    兵團日報駐站記者/嘉央拉姆 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惠  通訊員/ 安尼帕七十六團地處中哈邊境線,幾十年來,一代代護邊員在邊境線上巡邊護邊,履行兵團人的職責使命,守護著祖國邊陲。他們中很多都是子承父業,草克特格斯就是其中的一員,對他來講,守邊護邊是一份責任。
  • 中國最省心邊境線,兩國戰士親如兄弟,沒事就串門蹭飯
    領土面積大,邊境線自然長,我國有著長達2.28萬公裡的邊境線,一共有14個陸上鄰國。邊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一個國家防禦的第一道屏障,國家會在邊境線上設立大量邊防哨所,邊防戰士日日夜夜守衛在這裡,一腔熱血地保衛著祖國和人民的安全。
  • 小康百村行丨鎮江丹陽建山村:「偏、遠、窮」變身「全國美麗宜居...
    航拍建山村   曾經被戴上「偏、遠、窮」帽子的建山村,如今已悄悄變了臉多年來,隨著政府交通基礎設施投入的加大,建山村通往外界的路通了,但窮村的帽子卻一直沒有摘掉。   2009年9月,丁志峰成了建山村第三任書記。他下定決心要幹出點名堂來,把建山村搞好,給群眾一個交代。
  • 李昌瑞:蝶變了山村的新型農民
    大益陽客戶端通訊員 李雙建 廖妙瓊益陽市安化縣小淹鎮的東部,有個四面環山的村子百花寨。今年38歲的李昌瑞是土生土長的村裡人。新想法興了窮山村當年,李昌瑞懷揣著從親戚家借來的200元錢到深圳打工,從一名汽車維修工開始,做到一支渣土車運輸團隊的領頭人,他的勤勞、實幹得到當地黨委、政府和同行們好評的同時,他也靠艱辛的汗水賺取了「第一桶金」。
  • 珠海市自然資源局組織赴陽春黃竹村和電白北山村開展對口幫扶暨...
    2020年11月12至13日,珠海市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朝暉一行5人先後赴陽春黃竹村和電白北山村開展對口幫扶活動暨督導2020年度扶貧考核迎考工作。在村委會,王朝暉傳達了局黨組對戰鬥在一線的扶貧幹部的關心和問候,認真聽取了黃竹村、北山村迎考備戰工作的進展情況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的匯報,高度評價了局對口幫扶兩個村5年來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效,肯定了駐村幹部的擔當和奉獻精神。他指出,當下脫貧攻堅工作要牢牢把握「加強組織領導、講求工作實效、建立長效機制」幾個關鍵點,做到勇於擔當、務實有為,確保在各級考核中力爭第一。
  • 觀鳥中國行走進盈江
    盈江縣的「中國犀鳥谷」作為活動主場地之一,給攝影師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讚嘆這裡和亞馬遜相似的森境,除了珍稀鳥類,還有盈江人的熱情以及對自然生態保護的理解。「今後不用去亞馬遜了,就來盈江吧!」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也卻是盈江人對未來的一種遠望。
  • 【做行動派、促大變樣】新餘市婦聯主席黃鴻珍一行到分宜縣調研走訪
    【做行動派、促大變樣】新餘市婦聯主席黃鴻珍一行到分宜縣調研走訪 2020-06-25 05: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用幹公安的勁頭,打贏鹹寧最大貧困村的脫貧攻堅戰,南川窮鄉親村...
    對症下藥拔窮根,致富路越走越寬廣顧江波:扶貧工作隊進駐前,村裡道路等基礎設施薄弱,工作隊決定首先補齊基礎設施的短板。劉軍:村裡的基礎設施大變樣,全村25個村組實現水、電、路、網全覆蓋,老百姓脫貧致富的勁頭也足了。
  • 【人民日報】走,到盈江看鳥去
    記錄到鳥類550餘種 【人民日報】走,到盈江看鳥去 《雲南省生物物種名錄(2016版)》收錄物種25434種 2016-05-23 人民日報 張帆 李茂穎 【字體:大 中 小】
  • 倒轉窮輪
    他從那個生他養他的窮窩窩考出去,學回來,又一頭扎進另一個窮窩窩。學霸,為了改變貧窮歸來。他要倒轉窮輪。本期雜誌(《中國扶貧》第八期)中還記錄了上海復旦大學幫扶雲南省永平縣的過程中,一個個被知識改變命運的永平人。其中,有2016年在《人民日報》上刊登過署名文章《最好的年華應與時代共鳴》的永平職高女生阮玉佳。
  • 深圳:"教育幫扶"拔窮根的"南山實踐"
    南山區政協副主席、區教育局局長劉根平表示,"從辦學理念、師資隊伍、課程設置等多方面入手,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同時完善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幫扶貧困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擺在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位置,強調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 雲南盈江第四屆國際觀鳥節圓滿閉幕
    原標題:有效記錄鳥種285種 盈江第四屆國際觀鳥節圓滿閉幕為期4天、主題為「探秘犀鳥谷,追尋珍稀鳥」的2019中國·盈江第四屆國際觀鳥節暨首屆「中國犀鳥谷杯」國際觀鳥挑戰賽,4月12日在盈江圓滿閉幕。本次大賽共有來自全球的11支隊伍參賽,在近一天半的比賽時間裡,參賽選手共有效記錄鳥種數285種。
  • 438公裡邊境線上,他們用血肉之軀築起鋼鐵長城
    自2020年1月24日雲南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以來,作為雲南外防輸入最前沿的主力軍,文山邊境管理支隊全體民輔警始終堅守邊境防「疫」一線,戰嚴寒、鬥酷暑、歷風雨,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用血肉之軀在文山州438公裡邊境線上築起了一道邊境管控和疫情防控的鋼鐵長城
  • 林州盤龍山村:山村蝶變 「獨臂村支書」託起紅旗渠畔致富夢
    他就是任村鎮盤龍山村62歲的黨支部書記王生有。多年來,「獨臂村支書」王生有在海拔1300米的太行山巔上,帶領盤龍山村群眾譜寫了一曲脫貧攻堅、致富奔小康的新時代發展之歌。2013年6月,為硬化東堖自然村的道路,突發心肌梗死,倒在了村黨支部書記的崗位上。大哥帶著遺憾走了,盤龍山今後怎麼辦?任村鎮黨委領導多方調研後,想讓王生有回村裡接過大哥的擔子。1958年出生的王生有年輕時參軍入伍,復員後落戶到姚村鎮井灣村,早已不在盤龍山村裡居住。多年來經營貨運,生意做得很是紅火。家中兩兒一女都已成家,子孫滿堂,生活平靜幸福。
  • 駐村書記蔡秋榮:紮根安溪幹實事 貧困山村煥新顏
    這個位於藍田鄉西北部的山村,與長卿鎮玉湖村接壤,是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全村共有187戶101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0戶33人。該村有耕地面積267畝,山地面積2000畝,平均海拔650米。由於地處偏僻山區,交通不便,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各項事業發展緩慢。  同年12月13日,他告別老婆和不到一周歲的女兒,開始了長達三年的駐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