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人有三大寶,三大悲」說的啥意思,你認同嗎?

2021-01-19 小平的三農

大家好,歡迎收看小平的三農,我是小平。我們漫長而又短暫的一生會遇到很多事,然而今天我們所說俗語是人生的三大寶和三大悲,三大寶分別是:醜媳、薄地和爛棉襖,三大悲是什麼呢?請往下看。這些俗語都是人們在祖祖輩輩的生活經驗中總結出的智慧的結晶。

第一寶是醜媳婦。

她雖然是沒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容貌,但是她卻能夠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起早貪黑地操持好整個家,可以保證丈夫回來不用再操心瑣碎的家務事勞心廢神,除此以外,這樣的媳婦也更會恪守婦道,不會沾花惹草,給家庭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儘管是繁忙的一天,她也不會向別人抱怨,而是把這些轉換為了動力,讓家庭更和睦,更幸福。

第二寶是薄地。

東晉詩人陶淵明曾寫道「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樣的田園佳句,這也是告訴我們,只有不辭辛勞的辛苦耕耘,才能換來幸福的生活享受。在這片自己的土地上靠自己的雙手吃飯,春天播種,經過精心的培育,等到收穫的季節來臨,收穫果實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啊。

第三寶是爛棉襖。

爛棉襖雖然不及新衣服色彩煥然一新,但是舊棉襖穿著卻很暖和,很多時候也是在告訴我們不能喜新厭舊,我們應該憶苦思甜,時常回憶起以前生活條件的艱苦。除此之外在農村還有一種說法,爛棉襖穿著暖和,但是就是因為已經破舊,也不會有小偷惦記了。

說完了三大寶,接下來我們說說人生三大悲;

人生的第一悲是兒女不孝。

當人的一生步入晚年的時候,他們也很渴望他們的子女甚至是子孫可以承歡膝下,就像小時候他們細心呵護他們的孩子一樣,他們也渴望得到更多的關愛,但是隨著成長環境非常複雜,兒女長大後卻成為了不願贍養父母的不忠不孝之徒,這樣的現象我們應該視之為恥辱,我們應該站在道德的高度上,恪守我們應盡的孝道。

人生的第二悲是孤獨終老。

有的人可能一輩子也沒有結過婚,或者是他們的愛人意外死去,他們在人生的晚年承受著歲月漫長的折磨,生活沒有依靠,沒有子女,至少精神上是空洞的,所以這也是他們漫漫人生中莫大的悲哀,一個人走到終點,感受最後一刻的還也都是寂寞。

人生的第三悲則是後繼無人。

古語說得好,「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傳承了幾千年,已經在中國人的思想裡根深蒂固了,每個時代都會產生更多優秀、先進的文化,當然我們也希望我們可以將這些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所以自然而然對於子嗣非常看重,他們才是名族的繼承者和傳承者。如果沒有人去繼承這些,那麼一個民族也不可能長期的發展下去了。

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還是飄蕩著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用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如何找尋幸福的生活,如何看待人生的悲喜,如何擁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心境。

各位網友,對人的三大寶,三大悲你怎麼看?歡迎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人常說的『三大怕,三大寶』,是什麼意思?
    農村人很喜歡聊天,尤其農村老人他們一袋煙的功夫就可以說幾個故事,一些農村土話、老話甚至段子都講得形象生動,他們大半輩子生活在農村,也沒什麼愛好,大家說說笑笑,度過一年又一年,見得多了,自然話茬子就多,比如他們說的農村有「三大怕、三大寶」,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話「三大悲四大喜」是什麼意思,你聽過嗎?
    如果你是在農村生活的,那就一定會經常聽到老人們說各種俗語。他們說的話也許不那麼文藝,也並沒有很高大上,但這些老話是他們活了幾十年歸結整合出來的經驗教訓,甚至是好幾輩子人累積下來的經驗。這些俗話一聽就能明白的很透徹,讓人聽一遍就記憶深刻,從自己嘴裡說出來更是覺得有趣。
  • 俗語:「男人憐後妻,女人望前夫」啥意思?你認同嗎?
    在農村生活的人肯定聽過不少的俗語,這些俗語可不只是口頭說說,大多都是包含了深刻的道理。有的俗語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有的俗語讓我們明白很多社會現象,還有很多俗語是揭示了社會現象。今天小編跟大家介紹一句關於感情的俗語,俗語「男人憐後妻,女人望前夫」啥意思?你認同嗎?
  • 農村俗語「老人不講古,後生要失譜」,這話什麼意思?你認同嗎?
    農村俗語「老人不講古,後生要失譜」,這話什麼意思?你認同嗎?相信大家都聽說這樣一句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聽老人的勸告是要吃虧的。潛臺詞就是,老人的話是非常有道理的。然而很多情況下,年輕人卻並不認同這句話。
  • 農村俗語:男不娶五,女不嫁六 這是什麼意思?你認同嗎?
    農村的俗語可謂是數不勝數,有的俗語有一定的道理,也有的俗語是封建迷信,但其實更多的都是老一輩人的生活經驗,今天小編所要說的這個俗語,是有關男女的,小編覺得這個俗語說的很正確,有一定的的道理,我們現在看看這個俗語是什麼,有什麼講究?
  • 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是啥意思?有道理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吧,這些俗語涉及的領域非常多,有關於天氣的,有關於教育的,還有關於身體健康的,但是現在因為社會的發展,這些俗語已經開始漸漸的被農民遺忘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句農村的俗語吧。這個俗語就是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這句是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很多事情都很講究,尤其是蓋房子、搬新家,基本上都需要提前一個月或者半個月看個黃道吉日。據農村老人說,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這些都關係到家人或後代的運勢。這不就有這麼一句俗話:「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句話是啥意思。
  • 農村俗語說:「十羊九不全,一全坐殿堂」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這句俗語裡的「羊」並不是指真正的「動物羊」!而是指人的屬相,即屬羊的人。不知你是否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待宰的羔羊!因為「動物羊」大多都逃不過待宰的命運,所以,人們經常聯想到屬羊的人,認為屬羊的大部分人的命運也不會太好,會孤孤單單的過完半生。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今已經是農曆十一月除二了,眼瞅著這西北風呼呼的刮,可就是不下雪,可溫度已經降到—6℃,村裡的積水處結了一層薄冰,每年到這時候應該下一場雪了,可就是因為陰天,太陽就是出不來,農村有句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五羊六馬,死了別剮」,是什麼意思?背後有啥寓意?
    在農村有很多道理,都是通過寓言故事和俗語表達出來的,小時候父母總是以「狼來了」為故事,對孩子進行誠實的教育。還比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段俗語,就是教育人們不要異想天開,而是要腳踏實地的工作。其實最精練有趣的還是俗語。因為許多俗語能折射出精闢的道理,足以讓我們受用一輩子。
  • 農村俗語「養母大於天、生母小於邊」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養母大於天、生母小於邊」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在我們國家有許許多多的農村俗語一直在農村流傳著,而這些農村俗語全都是來自我們祖先,通過日積月累總結出來的經驗。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沉澱了深厚了知識,通過幾個簡單又容易讓人記憶的字,一直流傳到現代。
  • 農村俗語:窮柴火,富水缸是什麼意思?貧富和水缸有啥關係?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窮柴火,富水缸是什麼意思?貧富和水缸有啥關係?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吧,這些俗語在以前的時候對農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為現在有很多農村人每天忙著賺錢養家,所以農村有大部分的俗語都被人遺忘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句俗語,這個俗語就是窮柴火,富水缸。對於這個俗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寧肯北上千裡,不可南下一步」,到底說的啥意思?
    農村俗語:「寧肯北上千裡,不可南下一步」,到底說的啥意思?在古代,農商是人們所從事的最主要的行業之一,當然到了現代也是如此。這兩個工種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原因還是社會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社會叫農耕社會,但現在呢,成了商業社會。
  • 農村俗語:「痴漢騎駿馬,巧妻伴拙夫」啥意思?
    在過去社會,人們經常講的人生三大喜事,「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他鄉遇故人」,其實這洞房花燭夜位列三大喜事榜首,這是因為古人一向講究「先成家後立業」,所以在過去的時候,人們總是早早地成家,之後才會有事業,才能在外鄉遇見故人,所以娶妻生子在當時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 農村俗語「累不登高汗不乘涼,悲不下水氣不要帳」啥意思?大智慧
    農村流傳的俗語都是勞動人民世世代代生活經驗的總結,其中許多還是經過了祖祖輩輩的實踐,因此大多充滿了生活和人生的智慧。而農村俗語「累不登高汗不乘涼,悲不下水氣不要帳」,說的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經常遇到的事情中,要注意的幾件事項,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都是至理名言,值得牢記。
  • 農村老人說;人到中年、要做到「三不碰」,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說得好;人到中年、要做到「三不碰」,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有時候和老人們聊天,他們總喜歡用一些老話來告誡我們如何去為人處世,雖然說老人們說的老話聽起來很粗糙,但細細品讀的話,還是能悟出其中的道理。
  • 農村俗語:「男人易笑必痴,女人易笑必賤」啥意思?有道理麼?
    在農村有很多關於日常生活經驗的俗語,這些俗語大多以精悍短煉的語言表達出通俗易懂的道理。今天我們要說的「男人易笑必痴,女人易笑必賤」這句俗語則是關於人的日常言行的。下面一起來看看吧!農村俗語:「男人易笑必痴,女人易笑必賤」啥意思?
  • 農村俗語『臘月做不發,正月吃不窮』,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非常有趣,聽著解悶,今天坐在暖和的太陽地裡,同幾位上了年紀的老人神侃,這些老年人都是從建國初期過來的,對農村俗語出口成章,說馬上到臘月了,一年又過去了,小孩又大一歲,老人可又老一歲,出去打工的也該回來了,幹到什麼時候才是底?不是有句俗語『臘月做不發,正月吃不窮』嗎?這又是啥意思?
  • 俗語「本命年注意啥逢九年齡需低調」老祖宗的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以前那個社會科技還不發達的年代,我國農業生產技術可以說還是非常先進的了。這主要也是我們國家有著上下幾千年的文明歷史,而我們的老祖宗也通過實踐總結出了很多的經歷。老祖宗的這些經驗,也通過簡單的俗語諺語一直流傳在民間,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驗證,能一直流傳到現代。說明這些俗語諺語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這些俗語諺語都是非常接地氣的。
  • 農村俗語:「門前有三樹,家興富三世」,啥意思?有道理嗎?
    鄉村是現在大多數人嚮往的地方,因為這裡到處到是青山綠水,炊煙嫋嫋,潺潺溪水。生活在農村,遠離城市的喧囂,你就會把一切煩惱全部拋到腦後,過上平靜而安詳的生活。當然在這裡不僅能感受忘掉一切浮躁,感受優美的環境,還能體會到農村生活的點點滴滴,品一品那獨特的鄉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