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 澤被南北

2021-01-10 人民湖北

今年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5周年。9月26日,是我省南水北調漢江中下遊四項治理工程正式建成投入運行5周年的日子。9月25日,省委宣傳部舉行「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湖北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第16場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運行5年來的有關情況。

湖北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主要移民區和重要影響區,全省各級黨委政府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服從服務南水北調、加強生態建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不斷強化責任擔當,狠抓工作落實,讓這項世紀工程惠及南北,澤被民生。

投資百億 保護水質

「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間,丹江口庫區及上遊水汙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規劃涉及項目823個,總投資115.43億元;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836平方公裡,項目區整體植被覆蓋率提升12%。新建汙水處理廠84個,汙水處理率提高35%,新建垃圾處理廠43個。

2015年1月,省政府發布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湖北轄區)劃分方案,具體劃定了湖北省境內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具體範圍。

2017年,國家五部委聯合批覆了《丹江口庫區及上遊水汙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規劃》,湖北估算投資59億元,目前已下達投資超過8億元。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持續治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丹江口水庫水質109項監測指標均為正常,各斷面監測結果均達到或優於地表水Ⅱ類標準,水質穩定達標;主要入庫支流水質符合水功能區要求,漢江幹流省界斷面水質達到Ⅱ類要求。

2015年7月,丹江口庫區水源地入圍中國首批「中國好水」水源地。

南水北調 水潤北方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設計年調水量95億立方米,二期工程設計年調水量130億立方米。工程建成通水以來,調水水質穩定在地表水Ⅱ類以上,保證了從「丹江口到家門口,從中線源頭到水龍頭」的水質安全。

截至目前,中線工程已不間斷安全供水1700餘天,從陶岔渠首調水入渠水量已超過268億立方米,從根本上改變了受水區供水格局,成為受水區的主要水源,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億人。北京城區南水佔到自來水供水量的73%,密雲水庫蓄水量突破25億立方米,增強了北京市的水資源儲備,提高了首都供水保障程度。天津14個區居民全部喝上南水,南水北調已成為天津供水的「生命線」。

南水北上後,北京、天津等受水區用南水北調水置換當地地下水水源,已壓減地下水開採量逾8億立方米。北京市城市河湖水質明顯改善,遏制了多年來地下水水位下降趨勢。根據今年6月底的監測數據,北京市平原地區地下水與2015年同期相比,上升3.16米。

四項治理 惠及湖北

考慮到調水後對漢江中下遊水環境容量減少的影響,國家對我省漢江中下遊實施四項治理工程,2014年9月26日基本建成並投入運行。

其中,興隆水利樞紐工程投產5年來,累計發電12.65億千瓦時。樞紐上遊水位長年保持在36.2米左右,控制範圍內300餘萬畝農田灌溉水源保證率基本達到100%,比原有灌溉面積196.8萬畝增加了100多萬畝。改善漢江航道76公裡,將500噸級航道提高至1000噸級。截至8月底,累計過船數53245艘,累計載貨量4318萬噸,提前超過設計水平年。

引江濟漢工程建成通水五年來,工程已累計從長江引水183億立方米,其中向漢江補水146億立方米,向長湖、東荊河補水31億立方米。工程連通長江和漢江航運,縮短往返荊州和武漢的航程約200公裡,縮短荊州與襄陽的航程近700公裡。截至8月底,累計通航船舶33799艘次,船舶總噸2544萬噸,載貨量1496萬噸。

部分閘站改造工程實施項目185處,其中較大閘站31處,小型閘站154處。東荊河倒虹吸工程將謝灣灌區30萬畝農田灌溉改成了自流灌溉,使潛江市自流灌溉達90%以上。徐鴛口泵站承擔著仙桃、潛江兩市共180萬畝農田灌溉任務,多次在抗旱排澇的關鍵時刻發揮過重要作用。

局部航道整治工程建設規模為Ⅳ級航道,整治範圍為丹江口至漢川574公裡航道。通過局部航道整治和引江濟漢工程連接長江航運,形成環繞江漢平原、內連武漢城市圈的千噸級黃金航道圈,有力助推湖北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對口協作 南北雙贏

一渠連通南北,南北人民心相通、情相連。

為了推進中線工程水源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確保調水水質長期穩定達標,中央決定充分利用京津受水地區的經濟、技術、人才和市場優勢,開展對口協作。其中,北京市對口協作我省十堰市、神農架林區。

北京市從2014年起,每年向十堰市、神農架林區投入財政資金2.5億元,截至目前共投入財政資金15億元,實施包括水質保護、民生改善、產業轉型等各類項目507個;舉辦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培訓班100餘批次,受訓人員3000餘人次。2018年2月,京鄂兩省市召開南水北調對口協作工作促進會;2018年6月,湖北與北京共同籤訂了《深化京鄂戰略合作協議》,為促進京鄂兩地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提供了有力保證。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五周年,我省服務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進入新階段,湖北人民將以更加優異的業績,回報黨中央、國務院的關心關懷,為北方源源不斷送去潔淨水、放心水。(記者 黃中朝 通訊員 熊渤 馬雲)

(責編:關喜豔、周恬)

相關焦點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長渠通南北 潤澤千萬家
    長渠通南北 潤澤千萬家——寫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之際  初冬時節,丹江口水庫碧波蕩漾,橫無際涯。  12月12日,清冽的漢江水從陶岔渠首汩汩流出,一路逶迤北上。它過長渠、鑽涵洞、穿黃河、跨鐵道,從南方秀美的山嶺來到廣闊的華北平原,歷盡千裡奔波,最終抵達終點:北京團城湖。
  • 江蘇 南水北調工程 為有源頭清水來
    江水北調工程的成功,開創我國大型、跨流域、逆向引調水工程先河,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全面規劃建設實施提供了參考經驗。面對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水生態退化的嚴峻形勢,2002年底,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是在江蘇既有江水北調工程基礎上擴大規模、向北延伸。2013年,由13個梯級泵站構成的世界最大網絡化泵站集群建成投運。
  • 南水浩蕩潤天下——寫在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五周年之際
    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夢想已經成真——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視察黃河時提出南水北調偉大設想。如今,通過這一世界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長江之水源源不斷匯入淮河、黃河和海河流域,在中國版圖上勾畫出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網格局。
  • 慶賀禹州南水北調通水六周年!
    一項工程,千裡北上潤萬家一渠清水,奔流不息連沃野一脈真情,南北如一若比鄰飲水思源...六年來,它一刻不停,安全運行它就是禹州南水北調目前南水北調生活供水已成為我市主體水源獲益人口達51.21萬人助力生態文明 建設美麗禹州2020年12月20日是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禹州通水六周年紀念日為了全面展示南水北調事業發展成果
  • 常識積累:南水北調工程
    南水北調工程南水北調工程是緩解我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優化水資源配置、改善生態環境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是世界上距離最長、受益範圍最大、受益人口最多、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2020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周年。6年來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
  • 南水北調中線!萬戶千家飲南水,人間煙火最美味
    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南北水調乾渠由南向北輸水所以就必然會經過一條非常重要的河流那就是黃河南北水調中線工程穿過黃河之後第一站就到了溫縣整個縣喝的都是來自於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
  • 南水北調大文章越來越精彩
    2020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六周年南水北調工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持之以恆開展水源區生態保護,累計實施生態補水超52億立方米,推動了沿線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
  • 守護一江清水永續北上——記南水北調中的「漢中力量」
    一江清水送北京喲,南水北調浪花飛……」一曲婉轉動聽的《南水北調歌》,抒發著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陝西人民的心聲。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五年多來,陝西1423億立方米清水匯入丹江口水庫,其中漢中佔比高達27%。
  • 一家千億級別的新國企——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正式成立
    近日,一家千億級別的新國企——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正式成立。查詢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發現,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於9月28日註冊成立,公司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註冊資本為1500億元人民幣,唯一的股東是國務院。
  • 長渠通南北 潤澤千萬家!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六年 沿線居民生活迎可喜...
    今天(12月12日),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六周年。       水利部南水北調司一級巡視員 李勇:根據(國家)批准的南水北調的總體規劃,我們有東中西三條線,現在正在按照相關的工作部署正在推進東線的二期、中線的後續相關的前期工作。
  • 瞭望丨南水北調重塑中國水格局 水利部副部長蔣旭光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李亞飛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建成通水,為構築我國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網格局打下了重要基礎  落實空間均衡要求和落實「三先三後」原則,從宏觀戰略的高度,謀劃實施好重大跨流域調水工程,完善我國「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資源配置戰略布局,是篇大文章  ◇今年,水利部將加快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前期工作,為工程儘早開工建設創造條件
  • 一水通南北(2)濟南「大水網」呼之欲出
    今年,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成功將長江水調引至山東最東端的威海市,至此13個設區市的規劃供水範圍目標全部實現了,增加了特殊乾旱年份水資源的供給保障能力。今天起,大眾網特別推出「一水通南北」系列報導,為您講述南水北調給山東帶來的巨大變化。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6周年 京堰師生共上一堂環保課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 2020年12月12日,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6周年紀念日。課程開始之前,兩地學生通過大屏幕互相問好,在共同觀看了記錄南水北調工程專題片《為了北方那口井》之後,來自十堰市環境科學研究所的暢軍慶所長和北京市水科院技術研究院的李曉琳博士分別圍繞「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情況、中線水源地保護、水環境科普知識、節約水資源」等內容為同學們進行了授課。
  • 河北:南水北調6年 為2500萬人送去「甘甜」
    2014年12月12日,縱貫南北的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作為中線工程受水區之一,千裡奔襲而來的「南水」給燕趙大地2500多萬城鄉居民「解了渴」。「過去,我們喝的都是地下水,水質硬、水垢多,喝起來還有點鹹味。」說起喝水的問題,73歲的河北省武邑縣劉家村村民劉福慶再也不用焦慮,「現在,我們都喝上了甘甜的長江水。」
  • 南水北調、北美洲的氣候、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材料一】:下圖分別為我國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南水北調工程線路示意圖。【材料二】:我國的【南水北調】,緩解了黃淮海地區的用水緊張;美國的【北水南調】,使得加州發展成為美國灌溉面積最大、糧食產量最高的一個州。
  • 【地評線】南水北調清如許,唯有節源活水來
    作者:謝偉鋒  一渠架南北,天河通水來。10月13日下午,正在江蘇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揚州江都水利樞紐,了解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和江都水利樞紐建設運行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南水北調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北方地區用水困難問題,但總的來講,我國在水資源分布上仍然是北缺南豐。
  • 去南水北調中線,為何必去穿黃工程
    為何會讓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此處潛越黃河? 01千年渡口孤柏渡地處黃河中遊與下遊分界線桃花峪的上遊20公裡從高空俯瞰這裡是近段黃河的「咽喉」近南北方向延伸將其分為兩個迥然相異的世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穿越黃河之孤柏渡口,請橫屏觀看)▼
  •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公司正式揭牌 南水北調概念股一覽
    10月23日,國有獨資的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暫定註冊資本1500億元。該集團將切實建好南水北調後續工程,加快形成「四橫三縱」國家骨幹水網。據了解,目前南水北調工程投資已超過三峽工程,成為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
  •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正式成立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於10月23日正式揭牌。記者從南水北調集團成立大會上獲悉,這家暫定註冊資本1500億元的新央企為國有獨資。目前南水北調工程投資已超過三峽工程,成為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唯一跨流域、超大型供水企業。
  •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都水利樞紐時肯定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取得的重大...
    「江水北調奠基石,南水北調開新篇」,江都第四抽水站廠房懸掛的一幅標語,講述了一段歷史:江蘇在「南水北調」上先行一步,上世紀60年代初就開始用「江水北調」平衡江蘇南北水資源,江都第一抽水站便是其發端。後來,「江水北調」成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良好基礎,江都水利樞紐又成了為中國北方「解渴」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