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極仁拳談太極拳和陳式太極拳
《太極仁拳談太極拳和陳式太極拳張三丰王宗嶽由此而悟出太極拳技擊之道:太極拳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傳張三丰創立了太極拳。陳鑫則從萬事萬物皆有陰陽兩面的太極之理悟出了陳式太極拳技擊之道:太極拳有剛有柔,剛柔並濟。傳陳王廷創立了陳式太極拳。因此陳式太極拳不是太極拳。
-
陳式太極拳必練的基本功有這些
太極拳處處體現圓和弧,馬步也有重心,就是所謂的虛實,就像太極圖一樣,陰中有陽,陽中有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所以陳式太極拳的馬步是偏馬步,四六或是三七馬步。如賴扎依、單鞭等動作就是偏馬步,雖是馬步,但看起來,有一種弓步的感覺。3、弓步弓步也像馬步一樣,不像弓步,便是有幾分像是馬步。
-
初學者應該怎樣習練陳式太極拳,收藏版!
陳式太極拳的文化底蘊深厚,理論基礎直接來源於中國道教思想.它結合了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吸取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和傳統的中醫理論而形成了特有的內外兼修的拳術。陳式太極拳行拳走勢中正圓活、開合有序、陰陽頓挫、剛柔相濟.外似處女,內似金剛。
-
怎樣練好太極拳的發力?
發力一直是陳式太極拳的特色之一,而現在有許多人對太極拳的見解仍是諱力忌剛,似乎誰用力或者講力就是大錯特錯,違背了太極拳的原理,這種看法錯誤的。陳式太極拳作為一個拳種,能夠自幾百年前流傳至今,必然擁有實戰技擊能力,而發力則是太極拳實戰的核心所在。太極拳的發力,最注重放鬆。
-
陳式太極拳與養生氣功的關係
-
陳式太極拳要怎麼練才能練好?
轉眼間練習陳式太極拳也有些年頭了,自2003年開始系統學習陳式太極拳,到如今已近二十年了,在這些年中也只練習陳式太極拳一種拳術,以及各種兵器,其實我個人練習陳式太極拳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因為當年練習雙節棍時,下盤的力量太差,再就是機緣巧合認識了第一個陳式太極拳的師傅。
-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怎麼練?
一、動作要柔順圓活 有很多人都說陳式太極拳容易學習,而且它的動作優美。 對如何練好練好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指明了方向。太極拳是意氣運動。是用意練意的拳,用意不用拙力是陳式太極拳基本要求。 因此,在學練老架一路拳時要牢牢把握這一原則。 現在很多喜歡打太極拳的人都只是隨便的亂打,使很多的力氣,可是效果卻很差。
-
陳式太極拳傳人陳錦文 練好太極拳要專一持恆
系統地學習了陳式太極拳拳理拳法、老架、新架、炮錘、單劍、春秋大刀等套路,纏絲功、百把氣功樁、太極尺、太極大杆等基本功法,推手、擒拿等技法。」陳錦文老人介紹,太極拳發展有幾個裡程碑式的關鍵人物:明末清初陳王廷創編了陳式太極拳,成為太極拳的開山鼻祖。
-
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到底應該如何練?
在練習陳式太極拳時,經常說的一個勁法就是纏絲勁,陳式太極拳講究處處都體現出纏絲勁,每一個動作的變化,每一個動作的轉換,每一個力的發出都有纏絲勁在其中體現,那麼究竟什麼是纏絲勁?這種勁法初學者應該如何去練呢?
-
陳發科弟子洪均生傳「洪架陳式太極拳」
1930年,洪均生開始跟吳鑑泉的弟子劉慕三學練吳式太極拳。數月後,劉慕三攜三十多名學生,一起隨陳發科學陳式太極拳,洪均生於是成為陳發科弟子。1938年,洪均生在北京財政部印刷局做秘書。1939年至1943年給人當私人秘書。1943年家道中落,1944年洪均生告別陳發科,攜全家投奔濟南母親娘家。
-
觀正宗陳式太極拳演練 出手不凡 正宗陳家溝太極拳走進大武漢
9月8日,受武漢陳炳太極院閆紅君行政院長的邀請,慕名探訪了新近成立的武漢陳炳太極院,觀看陳式太極拳教練的現場教學和學員們的研習表演,加深了對於太極拳「強身健體、養生滋體」的感悟。來自陳式太極拳故鄉陳式太極拳獨特的演練風格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愛好者。
-
淺談太極拳,發勁時腰部受傷的原因及建議
今天,帶著中華民族的驕傲和自豪,太極拳已經走出了國門,深受到國內外億萬朋友的喜愛, 成為中西醫認可的最佳保健術。然而任何運動只要不科學練習都會有損傷的風險,太極拳也不例外。腰部發勁受傷是陳式太極拳習練者常見的運動損傷,與陳式太極拳剛柔相濟擰腰發力的運動特點有一定的關係,更與訓練不科學和發力姿勢錯誤有直接關聯。
-
談談我所知道的陳式太極拳
他的陳式太極拳裡頭有一式叫「清平扇」,是陳清平獨創,如果現在誰的拳架裡有,那說明學的就是陳清平的一路。平常他也願意和我閒聊。說過很多陳清平的事,但他是不是陳清平的後人,我沒問他也沒說過。49年以後歷次運動,他們這些民國時有底子的人大都不好過,所以說話特別謹慎。我記得他說過陳清平是陳家溝人,入贅到趙堡的。他和陳長興都不招溝裡人待見,因為把拳傳給了外人。
-
不可不看的「太極拳技擊解密之四」《陳式羅架太極拳散手技藝》
作者:王 駿探幽雖師古 縱橫有新意羅永平先生,著名太極拳文化研究學者、中國溫縣太極拳研究院終身名譽院長、南京太極拳文化研究會會長、南京樂友太極拳俱樂部主任、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傑出傳承人。其習練、研究、傳授陳式大架太極拳五十載,拳法純正,古樸大觀,推手講究松沉纏繞、虛吞籠敷、順勢消長、不為所乘,散手講究梢節領勁、三節分家、跌空合出。
-
陳式太極拳名人堂裡不會練太極拳的人——張蔚珍
張蔚珍從不習武練拳,當村支書後卻挽救了頻臨消失的陳式太極拳。1958年陳照丕從黃河水利委員會退休後回到陳家溝,發現村裡已經沒人練習太極拳了,感到非常著急,開始免費在村裡教拳。「文革」開始後,曾經在國民黨時期教拳的陳照丕被批鬥,被扣以「偽國術教官」的帽子。多次批鬥使得他精疲力竭,最終跳井自殺。
-
陳家溝「四大金剛」罕見聚首,陳式太極拳將統一標準
為落實李慎明院士在黃河文明與太極文化研討會暨《世界太極拳藍皮書》首發式上「讓太極文化和太極拳在全國進一步普及並儘快走向世界」的講話精神,樹立太極拳的大發展觀,形成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的統一傳統標準,為太極拳早日進入奧運會夯實基礎
-
陳式太極拳伸展的重要性(中英文)
美國陳家溝陳式太極平臺恭祝來自五湖四海的拳友們2016年身體健康,心想事成!像學畫畫一樣,先學素描,畫直線、橫線、然後再畫圖,只有伸展韌帶才能拉開,動作才能做標準到位。人身體的四大關節,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胯關節,只有經常伸展,韌帶才能放長。各種高難度動作才能做標準。肩和胯關節部位非常重要,這兩個部位的關節放長,關係著功夫的增長程度,關係著身體上部的放鬆,只有肩關節韌帶放長,並且能放鬆,丹田氣才能運動到稍節。
-
「陳式混元太極拳」的練習奧秘(一)
1997年,我去北京的時候,我的陳式太極拳老師馬國相先生讓我代他去拜訪馮志強老先生,順便請他指點拳藝。老先生人非常的好,下樓接,下樓送。期間言辭和藹,樸實近人,沒有一點大師的架子。太極拳的練習包括拳架練習、功法練習和推手練習,三者結合起來練習才是太極拳。
-
陳式太極拳56式競賽套路
從十五歲開始自學陳式太極拳56式競賽套路,折騰來折騰去,弄了十多年,一直沒有什麼進步。以前,總是自我感覺良好,2010年在泉州的時候錄了一遍,並傳到了優酷,後來一直有拳友說我打得不錯。跟師父學習傳統陳氏太極拳後,都有快五年的時間沒打過這套拳了,到現在還有拳友看到我2010年那時候的視頻,然後說拳打得不錯。
-
馮志強先生精解陳式太極拳"纏絲勁"
打太極拳須明纏絲勁,不明此即不明拳纏絲是陳式太極拳獨特的運勁方法。欲求纏絲勁,須外循螺旋之形,內合纏絲之徑(內氣)。外則通過腰脊的螺旋運轉、胸腹的摺疊轉化來貫串和帶動肩、肘、手、胯、膝、足和頸項的螺旋運動;內則以心神為君,腎間動氣,發於丹田,貫於經絡,行於血脈,入於骨髓,達於四梢,纏繞運行,使之流布周身而復歸丹田,形成一股纏絲內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