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給大家分享一首唐朝詩人徐凝的《憶揚州》,這首詩是所有書寫揚州詩詞裡面比較著名的一首,全詩是這樣的:
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覺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這是一首懷念人的詩詞,前兩句表達的是少女的離愁別恨,後兩句是在前兩句的基礎上抒發自己的思念之情,揚州的明月夜,如此美麗的揚州,但是主人公回憶的不是揚州的美景,而是揚州的人。
值得一說的是詩詞中的一個詞「無賴」,估計很多人初看到這兩個字都會有所誤解,但是大家知道嗎,「無賴」在古代並不是大家表面上所理解的那樣,而是另有深意。
「無賴」一詞在今天多是貶義,多是指代一種狡詐刁蠻、毫不講理的品性,如果只是將「無賴」一詞理解成狡詐刁蠻、毫不講理的品性的話那麼大家就大錯特錯了。
在古代文學史上「無賴」一詞不僅不是一個貶義詞,而且還是一個褒義詞,在古文中多指代「可愛」的意思。比如我們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中有出現「無賴」一詞,在那首詩中原句是這樣寫的「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在這裡「無賴」就是指「可愛」的意思。陸遊也有關於無賴的名句「江水不勝綠,梅花無賴香」,在這裡「無賴」也是可愛、可喜的意思。唐朝著名大詩人杜甫也有關於「無賴」的名句,比如「韋曲花無賴,家家惱殺人」。
其實,關於「無賴」一詞,在《古代漢語詞典》中有關於該詞詳細的注釋,《古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無賴」的意思有我們今天所認為的蠻橫刁鑽、蠻不講理的意思,也有可愛調皮的意思,此外還有無聊、無奈的意思。
「無賴」的意思有很多種,最終要怎麼去解釋理解,還是要根據全詩的意境,看看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在徐凝的這首《憶揚州》中很顯然無賴是指可愛的意思,並沒有貶義。
不過也有學者指出了另外一層理解的含義,這類學者認為在《憶揚州》中「無賴」除了表達可愛的意思之外,還有一層抱怨的意思,詩人抱怨的是什麼呢,很顯然,月光是如此美好,月夜如此靜謐,而在這迷人的月光之下,詩人又想起了當初和心愛之人離別的場景,想起那一段美好的歲月,觸景生情,想到曾經的美好歲月,詩人不免有些埋怨這不順遂人心、蠻不講理的月亮,其實從這個角度去考慮的話也未嘗不可,而且反而還更貼合主人公當時的心境,從這來看倒也說的過去。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關於這句話大家又是怎麼理解的呢?關於「無賴」一詞大家又是怎麼理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