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在揚州

2020-12-23 yw清風入袖

「煙花三月下揚州」提起揚州,腦海裡就會跳出這句詩。

在宋代以前,揚州絕對是全國最繁華奢靡的地方,尤其是唐代。以揚州入詩的名句信手就可以拈來幾個「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在揚州」「二十四橋簫管歇,猶留明月滿揚州」。我想,現在誘惑人去揚州的應該是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吧,反正我是。

經過五個小時的車程,我們於中午時分抵達揚州。坐在車窗邊的我,努力的向外打量著這座城市。

車子緩緩地在城裡繞行,忽然眼前一亮,一條寬寬的大河赫然橫臥在城市中,湯湯泱泱的向兩邊逶迤,不用問,這一定是哺育揚州的古運河。還沒來得及欣賞運河的風姿,車子已經把我們帶到了此行的第一景點:東關街。

東關街是古揚州的商業中心,這裡商鋪鱗次櫛比,商賈雲集。許多大富翁都在這裡建有私家花園,比較出名的有「個園」。相較於逛這種商業化的古街,我更願意閒閒的漫步於運河邊,看兩岸楊柳依依、桃之夭夭。無奈我們是跟團遊,不能自由行動。想來,人生何嘗不是這樣,你選擇了這樣就要捨棄那樣。

穿過類似於城門的一個窄窄的過道,一條古色古韻的老街就在眼前。街道不寬大概有三四米的樣子,路面一水的青石板鋪就,兩邊的商鋪皆是古樸的矮房子,青黑色的柱子、青灰色的小瓦,有別於仿古街的浮華做作,隱隱的透著年輪的氣息。遊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偶然走過幾位著漢服的學生,倒是鍥合了古街的氣韻。

古街雖然古韻猶存,但售賣的物品無異。加之午飯時刻,眼睛不由自主的搜尋起美食。遠遠的看到一位馬褂長袍、頭戴瓜皮帽的中年男子在街邊唱和著招攬遊人。趨近,從低矮昏暗的門廊向裡望,只見昏暗的迴廊似的房屋向深處延展,至一天井處,豁然開朗,強烈的陽光自天井傾瀉而下,竟如聚光燈下的舞臺。一著蔥綠色古裝,側抱琵琶,神情淡雅的女子坐在天井處,嚶嚶彈唱。抬頭再看門上方幾個大字:皮包水老字號。我們幾人會心一笑, 午飯就是這裡了。

魚貫而入,選了一張離天井近的八仙桌坐定。此時吃什麼已然不重要了,眼耳口心早已被唱評彈的女子所吸引。只見她,纖指輕撫,切切嘈嘈似珠落玉盤;朱唇輕啟,清脆婉轉如鶯啼燕語。伴著清麗的評彈,吃著清淡的淮揚菜,我們著實感受了一把江南的溫婉悠閒。

怪不得揚州人能在茶館裡消磨半日,名曰:皮包水。提起皮包水,就不能不說:水包皮,通俗講就是泡澡。據導遊說:揚州人是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還能這麼悠閒的生活,難能可貴啊。

午飯後,我們又欣賞了原汁原味的江南評彈演出。劇場就設在謝馥春廠裡,老院子,老古屋,八仙桌,長條凳,俊男靚女,鶯歌燕舞,無異又是一場感官的饕餮大餐。

暗自思忖,這或許就是揚州吸引文人墨客流連的原因之一吧。

來揚州半日已體驗了處處的慢節奏。晚飯更是讓我們感嘆揚州人的牛氣和自得。才七點多鐘,我們找了兩家老字號的飯店,都被告知,人滿了,不再接客,做不出來。除了揚州,也沒誰了,竟把生意往外推。折騰到八點多,終於找到一家土菜館。老闆熱情周到,再一聊竟然是老鄉,不勝歡欣。地道的揚州獅子頭、水煮大乾絲,再加上幾個重口味的家鄉菜。我們吃的是酣暢淋漓、讚不絕口。結帳的時候老闆又給我們打了個七五折,真是意料之外的驚喜,太開心了。

酒足飯飽,心情愉悅。徐徐晚風拂面,三人相攜漫步於運河邊。晚間的運河嫵媚妖嬈,黑黝黝的河水倒映著兩岸的彩燈,流光溢彩,水光瀲灩。一艘艘畫舫駛過,蕩起的波浪溫柔的拍打著兩岸。此情此景怎能不激發人詩興大發呢?詩,我們是作不出來的,但不賦詩又不足以表達此時的心情。善解人意的揚州沿著運河岸邊刻滿了關於揚州的詩詞。我們得以這樣一路上吟誦著詩詞,借古人之口抒今人情懷。怡然自得,飄飄然矣。

次日,睡到自然醒。想想馬上就能泛舟瘦西湖,還是有點小激動的。

關於瘦西湖名字的來歷,早在乾隆年間寓居揚州的詩人汪沆曾感慨:「垂柳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據《揚州攬勝錄》記載:瘦西湖得名蓋在光緒中年「十裡波光,幽香明媚,頗可與杭之西湖比,而清瘦過之,遂易其名曰瘦西湖。」

懷著激動的心情,隨著人流湧入園內,人還是懵懵噔噔的,柳綠桃紅,喧囂人群一下躍然眼前。不竟擔心,這清瘦娟秀的瘦西湖能否承受這滿滿的遊客。

沿著湖邊 ,緩緩行來。瘦西湖果然是瘦,窄處寬不足兩丈,水略顯渾濁,曲折宛轉的伸向遠方。兩岸桃花正盛,白的乾脆,紅的濃烈,半紅半白的花色迷離;垂柳樹幹虯勁,枝條柔曼,隨清風搖曳。行不多遠,便有一座拱橋橫臥湖面,或高、或平,各不相同。湛藍的天,潔白的雲,嫩綠的柳,嬌豔的桃,多姿的橋,再加上湖面上不時划過的畫舫,構成了一幅幅畫一般的美景。忽然想起一句詩:暖風燻得遊人醉,只把此地作瑤池。

一路且行且觀。古雲:「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我們沒有看到樓臺,卻來到了一喧囂無比處,原來是二十四橋景點。

友人忽問:二十四橋是指這座橋的名字還是說有二十四座橋?這個真沒有想過。略一思忖,心下以為應該是指瘦西湖上有二十四座橋吧。皆因詩詞吟誦所感,「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斜陽縱沒西山裡,二十四橋明月多。」 回來查了資料方知,二十四橋一直是謎一樣的懸案,沒有人能確定它具體指什麼。或許正是二十四橋夢一般撲朔迷離,才能引人不絕遐思,馳騁想像。

整個上午,我們盤桓在瘦西湖畔,時而駐足,時而徐行,時而遠眺,時而回眸。正是:「魂牽夢繞揚州情,一睹西湖瘦姿容。最是一年春好處,流連情堪桃柳濃。」

世人總愛拿西湖來比較,我也附庸一回。假如西湖是雍容華貴,富態萬方的楊貴妃,瘦西湖則是楚腰纖細、掌中輕舞的趙飛燕,而且多了些許的鄉情野趣。

午飯後稍事休息,我們來到了大明寺。大明寺初建於南朝宋大明年間,是集佛教廟宇、文物古蹟和園林風光於一體的遊覽勝地。

午困人乏,我們很隨意的逛著。行至平山堂處,精神一震。平山堂乃歐陽修所建。立於堂前,極目遠眺,層巒疊翠,遠水近山盡收眼底。堂前古藤錯節,綠蔭婆娑。朱漆紅柱上有清代知府伊秉綬所作的楹聯:"過江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與眾賓歡"。通堂式的敞廳之上,「平山堂」三個大字的匾額高懸。最有意思的是「風流宛在」牌匾,仔細看,你會發現「流」字少了一點,而「在」字多了一點。後人多揣測:此寓意是少點風流,多點實在。

平山堂後面建有谷林堂,隨山勢高出階,是蘇東坡為紀念他的老師歐陽修而建,堂名「谷林」取自蘇詩「深谷下窈窕,高林和扶疏」一句,深寓著蘇東坡對老師的敬重和仰慕,師生情誼令人感同身受。

谷林堂後面即歐陽修祠,又名六一祠,方梁方柱,挑槽飛角。祠壁上嵌有歐陽修像,令人嘖嘖稱奇的是,你無論站在哪個方向,畫像的眼睛都是直視著你,腳尖也是正對著你,我們幾個直到導遊走遠了,還在那裡不停的變換方向驗證。由衷的佩服古人的智慧。

返程車上,閉目沉思,揚州的美終究不同於江南的其他城市。無論是城貌建設還是景點建設都沒有那種精雕細琢的人工痕跡,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天成,古樸野真。

相關焦點

  •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中的「無賴」是什麼意思?
    「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的一句詩,讓揚州這座城更顯得可愛。不知有多少人慕名而往,想一睹這揚州城的風採。揚州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們喜愛之地,姜夔說「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杜牧說「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徐凝說「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徐凝的這首《憶揚州》。
  •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中,「無賴」到底什麼意思?
    然而,最令揚州月亮名揚天下的還應該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兩句詩。「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兩句出自唐代徐凝的《憶揚州》,這是一首七絕:揚州瘦西湖憶揚州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徐凝是晚唐詩人,他的詩今天的讀者了解的不多,但這首《憶揚州》卻無人不知。
  • 寫揚州名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無賴」是啥
    今天我們談到的這一首唐詩,可以說寫揚州最著名的詩歌作品之一。明明是一首懷人唐詩,但是卻寫出了著名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這就是唐代詩人徐凝的《憶揚州》,他回憶揚州,卻並非是想念此地美麗的景色,而是想念此地讓他流連忘返的歌女(戀人)。
  •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無賴」意思你或理解錯了
    首先給大家分享一首唐朝詩人徐凝的《憶揚州》,這首詩是所有書寫揚州詩詞裡面比較著名的一首,全詩是這樣的: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覺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這是一首懷念人的詩詞,前兩句表達的是少女的離愁別恨,後兩句是在前兩句的基礎上抒發自己的思念之情,揚州的明月夜,如此美麗的揚州,但是主人公回憶的不是揚州的美景,而是揚州的人。值得一說的是詩詞中的一個詞「無賴」,估計很多人初看到這兩個字都會有所誤解,但是大家知道嗎,「無賴」在古代並不是大家表面上所理解的那樣,而是另有深意。
  • 七首描寫揚州美景的詩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這一篇文章,飯糰選擇的是人傑地靈的揚州。小夥伴們不妨和飯糰一起看看,文人墨客詩詞裡的揚州是什麼樣子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 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是李白的一首送別詩,廣陵是揚州的舊稱。老朋友(指 孟浩然)離開了黃鶴樓,向東而去,在繁花似錦的三月前往揚州。孤獨的小帆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只看見長江之水在天邊不盡地奔流。縱遊淮南唐 張祜(hù)十裡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
  • 三分明月,二分揚州
    ——分水徐凝其詩其人       邱昇陽  先請看徐凝的《憶揚州》: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長易覺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說是憶「揚州」,實則懷人,詩人並不著力描寫這座「綠楊城郭」的宜人風物,而是以離恨千端的綿綿情懷,追憶當日的別情。
  • 愚僮詩抄|五亭明月壺題記
    明月二分,照盡:漢家宮闕,唐宗遺範,清帝風度。五亭臥波,蜀岡垂虹,畫盡淮左名都千裡錦繡。四相簪花,虹橋修禊,詩傳竹西佳處百代文脈。明月二分「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遊揚州,三分看景,三分讀史,三分吟詩,兩千多年的建城歷史,其間歷經多少繁華,歷經多少屠城的惡夢,又有多少文人墨客把才情揮灑此處。
  • 揚州十日記
    比如說: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十年一覺揚州夢,留得青樓薄倖名。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西元1645年,也就是在南明的弘光元年,清兵在偽親王多鐸的率領之下,一路向南推進,於4月18日到達了揚州城下,當時在揚州守城的是南明的督師史可法。史可法急向南明各鎮求援,但均無響應。4月19日,揚州被清軍重重包圍,史可法向南明的弘光皇帝求援,弘光皇帝不應。
  • 前方甜寵預警,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你
    《沙雕公主在線追夫》——一隻甜筒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你簡介:冷漠面癱禁軍首帥vs嬌憨胡鬧沙雕公主江都公主胸無點墨、不學無術,這輩子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嫁給禁軍首帥江微之。
  • 酈波登揚州講壇講《明月詩中的中國》
    因為今年是牛年,我突然想起來揚州的「老市長」蘇軾,有一首詩叫「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今天也想對上一聯,叫做「好人好詩,四時好景在身邊」。獨佔明月詩詞三分之二今天,要用一場講座來證明,中國的月亮是最圓最亮的,而中國最圓最亮的月亮,是在月亮城揚州。
  • 澳門新聞界高層參訪揚州 零距離感知「好地方」魅力
    中新網揚州1月6日電 (記者 崔佳明)「揚州是個好地方,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是國家重要歷史文化名城」。6日,澳門新聞界高層參訪揚州,在江蘇省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李國華和揚州市委副書記、統戰部部長孔令俊的陪同下,零距離感受「好地方」揚州的獨特魅力。
  • 姜夔《揚州慢》:曾經的揚州很美,宋朝時被金兵洗劫後只剩遺憾
    揚州的美是什麼? 徐凝說"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他覺得揚州的明月最是美麗。而杜牧說"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他覺得揚州是一位溫婉俏麗,絕色無雙的女子,沒有人比得上她。
  • 「二分明月」醉揚州,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
    直到去年八月間,二下江南,才在夏夜的揚州城,領略到了落月搖情那獨特的意境,也才知道了,《春江花月夜》,寫的便是揚州景貌。 可以想見,在傳唱千載的情懷中,獨步天下的維揚之月,是早已成為揚州文化的魂魄所在了。據學者考證,李太白的《靜夜思》即寫於揚州,寫在一家客棧小院。對於這首膾炙人口的詠懷詩篇,或許我們已很難推測它創作的背景,但佩弦筆下荷塘的月色,倒頗有一些揚州之月的影子在內。文中流露的,正是這位從月城走出的散文大師,對家鄉之月濃濃的思念。
  • 二十四橋明月夜,是杜牧詩裡給我的揚州初印象。(美文)
    更何況是揚州的三月,有瓊花的揚州三月!揚州素來就有「月亮城」之美稱。古代吟詠揚州月亮的詩詞不要太多。極愛瓊花的隋煬帝楊廣冢上刻曰:「但求死看揚州月,不願生歸駕九龍」。徐凝站在揚州的月光之下,感嘆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賞天下的月,怎能不看揚州呢?
  • 老揚州口中的揚州:一釘一瓦都是故事
    最終好奇心戰勝了擔憂,也帶給我們揚州之行最有價值的一天。第一站 安樂巷揚州的名人故居眾多,安樂巷27號是文學家朱自清的故居。在那些知名景點的光環下,這些故居往往都顯得有些黯然失色。錢爺爺一句話卻勾起了我的興趣:想不想看看《背影》裡的父親長什麼樣?朱自清故居是典型的揚州三合院民居建築。自進門開始,薄磚鋪地,青苔接縫,面積不大卻甚是古樸大方。
  • 揚州記憶—春風十裡揚州路,一句詩道不盡揚州,揚州需要慢慢的走
    焯乊轤黷卜傭赹悄孧旟恙鋇鴵餎懱噆詔爦震鐐褟莈廗綞蒐沚鮋嵓礃覍拕癧顄笍款阹曨朙騊炵萘脂蛑襪韝霘掅縣翥綢看夜晚千年的古月亮城裡那一輪皎潔的明月,悺筪銠翹駰漾漬石綜鉱恷陵岰莁矚踺澘謢輅韃鑂齅矵宀咀競苽祔伻囆瞜塊淪徇腇充溚狑坌訑菠泎婁鎣呂獞溼劒鞫趁沒有揚州,江南的風情必然會遜色三分,就像唐代詩人徐凝的詩:「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 1月去看雪、2月去看海,煙花三月下揚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僅憑這句詩,就引來多少才子佳人到揚州領略風情。而「煙花三月下揚州」更成了這個城市的明信片。好山好水好風景,沒有比江浙地區更適合感受春韻了。相遇的時節總是美的,三月的江南春光自然無限好。踏上石板路,泛一葉扁舟去體驗最美的古鎮風情吧!佛堤楊柳,桃花盛開。在美麗的揚州來場豔遇豈不美哉!1到3月,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