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極力反對,僅以一票險勝,1400億元的粒子對撞機到底是什麼

2020-12-23 騰訊網

請您在閱讀前,先點擊上面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希望能給您帶來良好的閱讀體驗,並與您分享閱讀的快樂!

2016年,在是否建粒子對撞機的問題上,中國科學家分成了旗幟分明的兩派,一派是以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為代表的科學家,堅決反對建設粒子對撞機; 另一派是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中科院院士王貽芳為代表的科學家,極力贊成建設粒子對撞機。

因為兩派爭論不下,最終投票解決這個問題,以楊振寧為代表的反對建設粒子對撞機的科學家僅以一票優勢險勝,建設粒子對撞機就被擱置了下來。

近幾十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科技的投入持續增加,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40年前,誰也不會想到,中國如今的科技竟然發展到這個地步,可以實現飛船載人上天、無人駕駛汽車、一部手機走遍天下......

當然科技的發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了長期持續不斷的投入和探索,這些都和實驗儀器息息相關,離開了實驗儀器,科學就很難向更深層次拓展。

在建設粒子對撞機的事情擱淺幾年之後,隨著經濟和科技實力的不斷增強,建設粒子對撞機的話題又頻頻被推上熱搜。

2019年,王貽芳院士在「科普中國」欄目上作了主題演講,題目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大型對撞機?》演講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那麼,粒子對撞機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

粒子對撞機是科研儀器中的頂級存在,是正負電子對撞機的高端升級版,它是通過發射粒子流,控制粒子進行對撞,從而使科學家能夠深入了解粒子推動物理學領域發展的一種尖端裝置。

按這個邏輯來說,既然電子對撞機已經無法滿足科研的需求,建設粒子對撞機正是時機,為什麼楊振寧先生還要反對呢?

楊振寧提出了七項反對理由,而王貽芳也一一進行了反駁。其實作為物理領域的小白,無論是楊振寧先生的反對,還是王貽芳院士的贊成,我覺得都有道理,那麼大家就來分辨一下兩位科學家哪個說的更有道理。

第一個理由:楊振寧認為項目投資太大,差不多1400億元,後續還可能追加投入,對國家財政是個負擔。

而王貽芳則反駁:粒子對撞機建設周期長達幾十年,完全可以分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的投資估計300億左右就行了,如果取得了研究成果,再進行下一步,幾十年分批次投資,是可行的。

第二個理由:楊振寧認為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把錢更多投入到民生領域,是對老百姓負責任。

王貽芳則認為:現階段中國已經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更應該把目前放長遠,充當科學探索的先行者,並以此吸引世界頂尖人才的目光,同時提高本國科研人員的能力。

第三個理由:由於現在並不具備成熟的理論基礎,投資粒子對撞機有可能是顆粒無收,對於尋找量子引力化超對稱粒子也不一定會有成果。

王院士認為,任何科學都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也許會有成果,也許不會有成果,我們不能因噎廢食,要在粒子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第四個理由:粒子對撞機有點浪費國家資源,長期下去很難創造價值,短期對國家也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

王院士認為:在高能物理研究過程了,發明了核磁共振檢查和癌症的放射性治療,這都 是有益的一面,更好的對撞機可能對其他學科產生更多的幫助。

第五個理由:一個蘿蔔一個坑,投入如此大的科研資金,必將擠佔別的領域科研經費。

王院士則認為隨著國力的不斷增強,對科技的投入也將大幅增加,不但不會影響其它科研領域,還有可能爭取更多的研發資金。

第六個理由:雖然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是有國界的,我們吃了太多的虧,在世界高能物理研究方面,我們沒有頂尖的物理學家,很可能會為「她人作嫁衣裳」。

王院士則認為現在我們有許多的研究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沿,沒有必要抬高別人、貶低自己,建設了對撞機後,我們的高能物理很有可能後來居上。

第七個理由:除了粒子推動物理學領域,楊振寧也提出沒必要非在這條路上走,可以研究別的領域,那些領域也極有可能成為未來的發展突破方向。

王院士認為別的領域我國的專業科學家更加稀少,前景更渺茫,還不如粒子對撞機。

其實在建設粒子對撞機的問題上,根本就沒有誰對誰錯,無論是楊振寧,還是王貽芳,都是本著對國家極度負責任的態度,都希望國家得到更好的發展。

看了這麼多反對和贊同的理由,您認為哪位科學家的說法更可行,歡迎您發表內心最真實的看法,感謝您的評論!

相關焦點

  • 一票險勝!耗資1400億的粒子對撞機被否決,楊振寧為何極力反對?
    世界各國都在研究粒子對撞機。 1400億。 但以楊振寧為首的物理學家,卻極力反對建造粒子對撞機,兩方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最終以投票的方式決定,楊振寧的一方憑藉一票的優勢獲勝,否決了離子對撞機,這項計劃暫時擱淺了下來。
  • 耗資1400億的粒子對撞機到底值不值?楊振寧明確反對:還沒到時機
    而為了研究粒子,各國都付出了極大的心血,粒子對撞機便是一種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和資金的裝置。 因此只要有了粒子對撞機,科學家便能測量出更詳盡的數據,甚至發現新的粒子。可以說要在量子和粒子物理學前沿深入的研究,那麼粒子對撞機就是不可獲取的一道工具。 我國也曾提出過建設大型粒子對撞機的計劃。但是這個計劃有的人支持,也有的人提出反對,第一個拿到諾貝爾物理學家的華人楊振寧教授便提出了反對意見。
  • 為什麼楊振寧要反對我國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原來是時機未到
    這個時候,有人提出我國也需要建造一個大型粒子對撞機,來研究探索微觀世界的奧秘。可是這樣的一個提議並沒有得到所有科學家的支持,有不少的科學家反對我國現在建造粒子對撞機,其中最具影響力的代表是楊振寧。相信很多朋友對於楊振寧都是有所了解的,他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科學家,是當今世界上還「活著」的物理學家中,最受具權威性,最著名的物理學家了。
  • 楊振寧為家國犧牲個人利益,放棄他夢寐以求的高能粒子對撞機
    一場引起全民大討論的高能粒子對撞機項目之爭終於落下帷幕,需耗資2000億的大型粒子對撞機撥款計劃以6:5票被否決,主張反對建設對撞機的楊振寧「贏」了。僅從這6:5的選票比例就能看出,這個項目確實誘惑巨大,建與不建都在一念之間,並沒有絕對的對錯可言。
  • 為何楊振寧和中科院院士怒爭對撞機?直言:建好也是為他國做嫁衣
    為何楊振寧和中科院院士怒爭對撞機?直言:中國現在不能建,不能便宜外國人2016年,我國針對是否建造粒子對撞機這一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贊成派與反對派旗幟分明。一方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中科院院士王貽芳為代表,認為建造粒子對撞機將對我國物力研究工作的展開帶來很大的好處。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為何寧願得罪中科院,也要反對建對撞機?
    97歲楊振寧反對建對撞機隨著科學的飛速發展,我們的技術好像是陷入了瓶頸。如今科學想要取得進步,對實驗器材的要求是越來越高,我們研究的領域要麼是最宏觀的宇宙星空,要麼是最微觀的粒子世界。望遠鏡越做也大,對撞機越做越長,能耗越來越高,科研成本越來越大。而關於我國是否應該建造屬於自己的創紀錄的粒子對撞機,科學界卻並不統一。有人覺得它是撞開新世界大門的鑰匙,也有人覺得那是勞民傷財的無用項目。
  • 王貽芳熱衷於建設的對撞機,是幹什麼的有什麼用?
    倡導科學無國界的王貽芳院士最終落敗,關於建造大型粒子碰撞機一事以一票之差未能通過,輸給了一直反對建設碰撞機的楊振寧一方。國家給予科學家們以最大的支持,如果這次投票獲得通過,王貽芳一方將會持續獲得共計上千億美元的資金支持。
  • 中國建造世界最大粒子對撞機,澤披子孫萬代,恩惠綿延不絕
    中國興建大型粒子對撞機,罪在當時,功在千秋,為子孫後代計,當行之一、中國興建大型粒子對撞機有現實意義,這是對科學事業的一種突破1、中國興建大型粒子對撞機理應得到舉國的支持在物理學界,一些物理學家認為,中國興建大型粒子對撞機是一件舉國都應該支持的事情
  • 楊振寧:不要搞大型對撞機,高能物理這個領域30年前就走上末路了
    大型對撞機對於我們非專業人士來說,感覺這個名詞似乎和我們的生活並沒有什麼聯繫,但事實是,我們生活中的便利都來源於科技進步和創新的功勞。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粒子加速器的身影,遠的不說,就我們家家戶戶都有的電視,電視的配件設施,就需要例子加速器;核工程和核科學;物理、化學等的基礎研究;射線治療、消毒殺菌、食品的射線處理等國民經濟的各種領域。
  • 如何評價文章《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對超大對撞機計劃與超弦理論的...
    這幾天,一篇自媒體文章《楊振寧的最後一戰》火了!再一次把我國高能物理學家要極力推進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項目存在的爭議帶到公眾面前。本文精選了知乎答主對該問題的看法,以饗讀者。
  • 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阻止中國為耗資相當於三峽大壩的超大對撞機買單
    從2014年開始,國際超弦界就組團來中國遊說超級對撞機項目,不幸的是,2016年他們遭到楊振寧的強勢阻擊,當年發改委十三五項目審批,CEPC只差一票未能通過。這位高能所研一男生,從室友那聽到小道消息,現在楊振寧不反對建CEPC了,於是懷著激動的心情,搶到了一張楊振寧的國科大講座門票,想當面求證一下。楊振寧第一句話就是我的看法沒有變,迎頭潑了他一盆涼水。
  • 楊振寧最後一戰,寧願得罪中科院,也要阻止中國花千億建造對撞機
    「The party is over」楊振寧將左手向上抬起微微搖了搖,加重語氣補充翻譯:「什麼意思?盛宴已過。」之所以問了這個問題,原因還在很多年前,當時楊振寧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之間發生了一場「大戰」,這個問題就是中國建造對撞機,王貽芳的背後可是中科院,但是楊振寧寧願得罪中科院,也要阻止中國花千億建造對撞機。
  • 為了促使中國建造粒子對撞機,王貽芳院士拼了,個人捐資50萬美元
    而這一言論卻遭到了物理界鼎鼎大名的人物——楊振寧的反對楊振寧很年輕的時候就趕赴美國留學,僅僅35歲就得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是被科學界譽為和愛因斯坦比肩的世界級物理泰鬥。所以當楊振寧教授表示發對之後,很多科學家也紛紛贊同楊振寧教授的說法,這一下可急壞了王貽芳院士,在它看來,建造對撞機是當前重中之重的事情。
  • 花210億歐元建更大的粒子對撞機,歐洲為什麼要做這事?
    2012 年,科學家們通過 LHC 上的對撞實驗,證實了希格斯玻色子存在,補上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中最後一塊也是最重要的 「拼圖」。「標準模型」是微觀現象的物理學基本理論,它被用於解釋物質世界的基本構成及其相互作用。
  • 82歲楊振寧娶28歲翁帆,被質疑16年,國人是否欠他一個道歉?
    除此之外,也有人妄加揣測,說翁帆嫁給一個「行將就木」的人,實在是沒安好心,不過是為了圖名利和財富……總之,說什麼的都有。原本,楊振寧在標準物理領域的成就,實際上要超過霍金的。-02- 楊振寧反對建設大型對撞機自去年以來,輿論的風向突然逆轉,對於楊振寧,很多人開始誇起了他,說他是真正有遠見的人,堪稱英雄!
  • 楊振寧:把天賦帶到美國,對中國有何貢獻?讓中國損失減少100億
    小編以前寫過關於楊先生的一篇文章,其中雖然列舉了楊振寧先生對中國的未來發展做出的很多貢獻,可是仍然有很多的朋友覺得楊振寧先生把天賦帶到美國,晚年才選擇回到中國,對於中國來說並沒有什麼值得稱讚的地方。後來也有朋友引用錢學森先生的偉大貢獻作來做比較。
  • 中國2000億資金大型粒子對撞機被否決,量子力學還有價值嗎?
    ,近期11位頂尖科學家對該項目進行表決,最終以6票反對,5票贊同的結果,否決了該項目的資金撥款。粒子對撞機真的有價值嗎?  粒子對撞機項目剛剛起步時,主要為了驗證量子力學的部分理論。  初步的研究確實驗證了很多科學理論,但是該項目的局限性過大,想要發現更多秘密,就需要讓粒子加速到更快的速度,這就需要建造更大的粒子對撞機,隨著粒子對撞機越來越大,該項目的瓶頸也就呈現出來。  每天頻繁進行多次實驗,但只要粒子對撞機的速度有極限,就很難發現新東西,最重要的是,量子力學最關鍵的「引力子」,至今沒有找到。
  • 97歲楊振寧最後一戰:寧可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
    無論有怎樣的活動,楊振寧都是積極踴躍地募捐。97歲楊振寧最後一戰2003年,楊振寧回到中國居住。在那些年裡,他不會不知道關於他的聲討聲浪,但他不在乎。進入清華大學後,他不要任何工資,把這筆錢都用來為清華引進人才。97歲的楊振寧已經很年邁了,他還能為祖國做多少呢?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是楊振寧最後一戰。當時楊振寧堅決反對在我們國家修建cepc。
  • 成就不輸牛頓愛因斯坦,卻被罵滾出中國,楊振寧究竟有多厲害?
    反對CEPC項目被誤解成阻止中國科研發展縱觀那場針對楊振寧的惡意罵戰,究根究底其核心原因只有一個:楊振寧反對中國開展CEPC項目,即高能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建設。高能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建設優勢在於——它能夠提高我國在高能物理領域的探索能力,更可以促進希格斯粒子性質、宇宙早期演化等一系列物理難題的解決,一度被寄以厚望。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建設高能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所需資金非常高昂,整個項目建設完成至少要投入三百億美元的資金,約合人民幣兩千億元。
  • 大型對撞機之爭:價值、目標和圖景——讓對撞機之爭撞出科學界與社會、科學界內部的良性互動 袁嵐峰
    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受過科學訓練的理性愛國者們組建的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