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27日,今天是新賽季中超聯賽首輪的最後一個比賽日,上海上港終於迎來了首場與天津泰達的比賽,然而這一場比賽剛進行不到5分鐘,就出現了爭議的判罰,而這個爭議主要在於裁判判罰尺度的不一。
大家都知道,在昨天進行的比賽一共產生了2張紅牌,而新賽季的首場紅牌就出現了比較大的爭議,這張紅牌產生於河北華夏幸福與石家莊永昌的比賽中。
在第22分鐘的時候,永昌球員奧斯卡前場拿球突破,回防的丁海峰破壞了奧斯卡的進攻並將其放倒。主裁判在先給一張黃牌的情況下,經過反覆觀看VAR之後,最終將黃牌改成了紅牌,直接將丁海峰罰下。
這個判罰的主要依據是,丁海峰破壞了奧斯卡明顯進球機會。但對於主裁判的這個判罰,比賽解說員以及部分足球記者都覺得過於嚴厲了。
當然,如果本賽季一直保持這樣的判罰尺度,即便嚴厲一些也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在24小時之後上海上港的比賽,同樣的情況就出現了不同尺度的判罰。
在上海上港與天津泰達的這一場比賽,剛開始4分鐘的時候,天津泰達就創造出了一次具有威脅的進攻。阿奇姆彭前場左路順下的時候拿到隊友的直塞直接面向球門,但在與傅歡的一對一中被放倒,最終這個進球機會被破壞。
傅歡的這一次犯規與昨天丁海峰的犯規,情況是十分相似的。他們兩個人都是在一對一的防守中放倒對手,同樣是破壞了一次非常好的進球機會,但結果卻是完全不一樣的。本場比賽的主裁判石禎路只是第一時間出示了一張黃牌,並沒有去場邊看VAR。
相似的情況,一個是直接紅牌,一個卻只是黃牌,這也暴露出了中超執法標準有問題。
本賽季開賽之前,足協曾專門開會,強調了新規以及判罰統一尺度的問題,但這似乎並不能完全解決執法標準的問題。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每個裁判對於明顯進球機會的理解並不一樣,甚至同一個裁判在不同場次當中面對同一情況,都有可能做出不同的判罰。
這就讓問題變得很不好解決,畢竟想要統一每個裁判的理解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這也意味著,今後的比賽中,像這樣判罰尺度不一的情況仍將會發生。
當然,我並不認為傅歡的這個犯規也該被直接紅牌被罰下,只是尺度不一的判罰造成不公平現象,這不該被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