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氣循環的天地之道(附語音)

2021-02-07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三十二。(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此因時之序,故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

原文是「此因時之序,故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


第一句話,「此因時之序」,這句話接續前文「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有很多人認為「此因時之序」是對於前文的總結,也有很多人理解為「此因時之序,故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是後文的開始,總之這段話很重要。


「此因時之序」什麼意思呢?「序」指的是次第和順序的意思。《類經》裡邊解釋:「因時之序,如四氣調神之謂是也,」張介賓認為,「因時之序」這句話呼應前文——就是《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裡邊所講的「四氣調神」,「四氣」是哪四氣呢?春之氣、夏之氣、秋之氣、冬之氣,這是「四氣調神」,調養精神的方法。「因時之序」就是順著自然界的這種四時氣候變化的規律所得的一個養生方法,叫做「此因時之序」。我們呼應前文就會發現這個「因時之序」就是「四氣」,四氣是什麼呢?「和於陰陽,調於四時」,根據「四時陰陽」不同而「調神」相類,強調精神專一這樣一個意思。我們再往下看,「故聖人」,就是因此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這裡邊有三句話,三層意思。(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第一是傳精神,第二是服天氣,第三是通神明。那麼這個「傳」呢?怎麼寫的呢?是一個「單人旁」一個專心的「專」,這個字古人認為通「摶」——就是一個「提手旁」一個專心的「專」。我們知道《道德經》裡邊有句話叫做「摶氣致柔,能如嬰兒乎?」什麼意思呢?就是讓全身的精、氣、神匯聚在一起,全身的百脈全都柔和打通,就像嬰兒一樣,是這個意思。我們看《黃帝內經》的註解,《內經辨言》裡邊註:這個「傳」——就是一個「單人旁」,一個「專心」的「專」這個字,讀為tuan,「聚也」,就是匯聚精神,聚精會神的意思。「服天氣」,「服」指的是從,順也,就是服從,順從天氣的變化。「而通神明」,「神明」指的是陰陽的變化。本文這段話的「傳精神」與《素問•上古天真論篇第一》裡邊所講的「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還有「精神不散」是同義的,是同樣一個意思。「服天氣,而通神明」,這段話與「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和於陰陽,調於四時」、「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法則天地,象似日月」,等等,這些都是《上古天真論》裡面的原文,這些內容與《四氣調神大論》裡邊所講的「四時陰陽」不同而「調神」相類似,強調精神專一,順應自然,保證人與自然陰陽變化的協調,這些理念是一致的,就是「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


這段話順應下來解釋的意思是什麼呢?我們看,「此因時之序,故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就是說順從著天地自然之變化,適應著四時氣候變化規律所帶來的養生的原則,所以,聖人能夠讓精、氣、神專一,適應天地陰陽的變化而通達於神明,就是這樣一個解釋。所以,我們看了這段話就知道,《黃帝內經》還是在強調天地自然之變化,其實就是四時的變化,就是陰陽的變化。四時的變化就是一氣循環的天地自然之道,這一個氣是什麼氣呢?我們後面就會看到是陽氣,陽氣在天地間循環一周,正好是陰陽的一個變化。我們用太極圖來形容,把它分成四份,就變成四季——春、夏、秋、冬,對應到身體的變化,就叫「四象」。這樣一循環起來,自然界就形成了一周,一個循環。我們人居住在地球上,地球像一個大蘋果,我們人就像寄生在這個地球上的一個寄生蟲。古人把人類也看作是地上的一種蟲,叫做「倮蟲」,地上的蟲分為五種——毛、羽、倮、介、鱗。人是屬於「倮蟲」——五蟲當中的一種,人寄居在這個地球上,地球自轉一周,那就是一個陰陽的變化,就是晝夜。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那就是一年的變化,一年四季,四時。我們由此看到總是在循環,人也是在循環,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一過,那就是一歲,增長一歲就是一個循環。這個循環,一共循環很多次,按照《黃帝內經》的說法,人要活到一百歲,就是循環了一百次。人體在循環一百次的過程當中,要符合氣的變化,人體就不容易生病,就能「壽終天年」。人要是不符合自然界的規律,在這個過程當中不與自然界的規律相呼應、相和諧,不能「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的話,人就容易生病,就活不到「天年」,這段話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要符合自然界四季陰陽變化的規律。


這裡面還有一個詞,叫做「傳精神」,這個「傳」就是匯聚,把它摶聚,摶在一起的意思。好多修行的方式,其實就是「聚精會神」四個字,把精神的「精」給匯聚起來,把「神」給安定,讓人、精、神的合一,這就涉及到道家的修真這種方式。什麼叫修真呢?就是讓人返歸於自然天地之道的真理、真道,那就是修真。古人也叫做「歸根」,什麼意思呢?就是通過鍛鍊,通過修養,通過呼吸,通過經絡導引,讓人體的精、氣、神能夠匯聚和諧,與大自然相呼應、相合一,就是「傳精神」。引申出來就是老子《道德經》裡邊所講的「摶氣致柔,能如嬰兒乎?」這個「摶氣致柔」,作為很多修身養性,包括站樁、太極拳,還有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等等鍛鍊身方式的一個總的指導原則,讓你的精、氣、神匯聚,而且匯聚到一定程度。(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我們學後文《黃帝內經》就知道,陽氣匯聚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滋養身體的經脈,「柔則養筋」,陽氣匯聚起來之後,身體就柔軟了,經絡能夠通暢,這就是為什麼要「摶氣致柔」,為什麼要摶聚精神的原理。陽氣如何摶聚,如何匯聚身體的精、氣、神,我在後文中會給大家詳細講解,在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好了,今天的講課就到這裡,謝謝大家的收聽,我們下次節目再見。(未完待續)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三十二。(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並保留相關法律權利)


關注「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公眾微信號,回複數字 2021,查看熱門閱讀集結 .

[附語音]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

[附語音]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

[附語音]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

[國新辦]中醫學博士彭鑫:中西醫終極的結合點就在臨床一線

[清華大學]彭鑫博士公益講座——彭祖養生思想的現代啟示

[八段錦全集]養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禮

肥胖的一個重要原因(內含解法)

「冬至」一陽生,正確的養生方法是這樣的

[視頻]漩渦匯聚能量:升清降濁走圈法

[養生]適用女性的兩個養血藥方

[精彩推薦]既然吃素這麼好,為什麼你的身體還這麼差?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眾平臺:pengxinboshi

官網: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騰訊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彭鑫博士門診預約、健康諮詢及講座邀請方式:

方式一:撥打預約電話

    010-83069166

    010-83069366

方式二:添加微信預約

    微信號:pbsyy012

    或掃描下方二維碼。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