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了未來,惠康智能灌溉系統改變了農業!

2021-03-01 河南惠康管業有限公司

做農業的,對於智能灌溉系統相信都不陌生,這幾年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灌溉系統在種植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多。人說科技改變生活,作為農業從業者來說,就是科技改變農業。就拿農業灌溉來說,從原來面朝黃土背朝天,發展到今天智能灌溉系統,一共經歷了四個階段。本文就我國農業灌溉發展的四個階段,給大家介紹一下。

人力灌溉

1、人力灌溉階段

這個階段是真的面朝黃土背朝天,最早期的農業種植灌溉,就是人力挑水,無論是山上,還是山下。扛著扁擔,帶著草帽,頂著烈日,在泉水和田地間,一趟一趟奔波。不但辛苦,而且本身效率很低!

2、水泵灌溉

到了這個階段的灌溉,已經是節省很大的勞動力,通過在水源處放個水泵,拉好水管,接通電源後,往地上一放,直接就可以給農作物灌溉。不但節省了很大人力,而且提高了灌溉的效率。

澆地

3、滴灌的應用

上面說到拉水管,水泵澆灌,這個灌溉方式確實方便,效率也很高,但是這樣對水的浪費也很大,尤其是在很多缺水的地區,水源本身很稀缺。因此這個時候滴灌出現了,滴灌提前鋪設好管道,直接將水源輸送至農作物的根部,從而大大減少了在灌溉過程中的浪費。滴 灌很節水,解決了很多地區缺水的痛點。

4、智能灌溉系統的出現

科技是一直在進步的,各行各業都在解放人力,朝著智能化和自動化的發展,這樣的背景下,智能灌溉出現了。智能灌溉系統是根據土壤溼度來灌溉,通過土壤溼度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溼度,當系統監測到土壤溼度低,就自動打開滴灌系統,當土壤溼度符合標準值,就 自動關閉灌溉。整個灌溉過程已經不需要人去參與,使用者通過手機和電腦對接後,就能直接在手機或電腦上看到土壤的溼度情況。

智能灌溉系統

以上就是對我國農業灌溉四個階段的介紹,就目前來說,智能灌溉系統是最先進的灌溉方式。但是小編覺得,或許智能灌溉系統有一天也會過時,原因很簡單,因為科技一直在進步!智能灌溉系統也不會一直停滯不前,那麼你覺得接下來農業的灌溉會怎麼發展呢?歡迎你留言你的看法!最後打一個廣告,如果你這邊想詳細了解智能灌溉系統,或者想了解價格方面的問題,可以在網上了解:惠康科技。可及時了解到智能灌溉的更多詳細信息!

相關焦點

  • 哇,這個智能灌溉系統可以節能、省力,真洋氣!
    河套灌區是黃河流域最大的灌區,也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區,黃河水通過大大小小七級渠道流淌到田間灌溉。近年來,智能灌溉技術走進河套灌區,使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與智能控制系統相連接的,還有埋在田間的探測儀器,它們實時測量著土壤的成分、含鹽量、含水量,以此計算出土壤的需水量。據該項目研發技術骨幹、內蒙古河套灌區管理總局高級工程師張曉紅介紹說:「這套測控一體智能化配水技術改變傳統的經驗型灌溉制度,以農作物生長需要的適宜水分為調控閾值,實現智能化灌溉。
  • 英國創新節 | 中國農業科技如何改變人類明日餐桌
    香港作為本次活動承辦地區,並且是「一帶一路」倡議下全球貿易的樞紐城市,為促進中英創新科技貿易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臺。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致辭本屆創新節的主題是"Discover the future, creat tomorrow",意為「探索未來,開創明天」。
  • 現在農業灌溉機械的鼻祖,古代灌溉機械有哪些?科技原理是啥?
    比原有的轆轤、滑輪、絞車等提水機械,效率大大提高,操作搬運方便,是農業灌溉機械的一項重大進步。它是中國應用最廣泛、效果最好、影響最大的灌溉機械,沿用至今已有兩千年。 龍骨水車的動力可由人力(手動、腳踩)、畜力、風力或水力等驅動。畜力龍骨水車,大約出現在南宋,距今已近900年。
  • 2020第十三屆湖南國際智慧農業博覽會 暨首屆湖南國際灌溉技術展覽會
    展會日程  展會布展:2020年12月24日早上8:30       展會開幕:2020年12月25日上午8:30  展會交易時間:2020年12月25日-26日       撤展時間:2020年4月26日下午18:00  展品範圍  ○ 科技農業智能裝備展區
  • 「未來誰來種地」、科技改變農業……聽大咖們同臺交流這些熱點話題
    11月21日,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農村雙創與科技分論壇在南京農業大學舉行,中國工程院蓋鈞鎰院士、陳劍平院士、農業農村部科教司司長周雲龍、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梅旭榮、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專家委員程國強教授等出席論壇。
  • 與偉大企業同行,智能改變未來 —豐尚董事長範天銘受邀到訪華為
    在展廳,活動嘉賓詳細了解了華為近年來最新的技術成果,從智慧城市、政務、教育、醫療到智慧農業等,對華為取得的技術成就表示驚嘆。華為公司副總裁、數字政府總裁楊瑞凱,華為公司 Cloud BU 副總裁蘇立清,華為公司數字政府副總裁任勁等對參觀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 石東喬、馮鋒:未來農業科技暢想曲
    面朝黃土背朝天——這是人們對農業的印象。傳統農業是一種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產業,但科技的發展,特別是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物流業的飛速發展,正讓農業擺脫水土等資源和勞動力的束縛。那麼,未來農業什麼樣?
  • 智能科技改變出行生活 看哈弗F7如何寵AI這屆年輕人
    自動駕駛黑科技助陣 全維護航出行安全在本場「新知FUN局」直播活動中,智能科技如何改變出行生活是關鍵議題之一,在實際用車中,車載科技配置同樣是影響用車體驗的重要因素。如此高度智能化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無疑可助力駕乘者擁有更加安全、舒心的用車體驗,堪稱出行最佳守護者。智能網聯顯神威 完美解決出行難題對於很多新手司機而言,駕車出行往往面臨諸多難題,複雜的道路和擁擠車流帶來的壓力給人喘不過氣的感覺,而此刻,正是哈弗F7用智能科技改變出行生活的最佳時機。
  • 拯救生物多樣性,亟需農業的改變
    人類依靠農業生存,農業活動在全球三分之一的陸地上進行。但它也對全球62%的瀕危物種產生了威脅。農業景觀能夠支持生物多樣性的發展,但只有通過向農業生態生產的全球過渡才能實現。此外,這些行動還可以支持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同時為所有人提供更有營養的健康食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COP15會議將推遲至2021年召開。這次會議將商定2020年後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旨在減少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而這項研究恰好闡述了農業生態原則如何實現這些目標。
  • 智博會 | 阿里雲要助重慶打造「亞洲最智能大型城市」!這些炫酷「黑科技」將給未來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不僅吸引了BAT三掌門、國內外政商領袖、智能產業的頂級專家學者、代表企業家等重要嘉賓,在面積達18.6萬平方米的超大展區現場,還有包括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科大訊飛、微軟、高通等50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帶來了全球大數據智能領域的最新前沿科技智能產品,讓觀眾提前感受未來智慧生活。
  • 智能家居 還需多點智慧(科技改變生活)
    不過,在智能家居被提出的幾十年後,由於成本和易用性等問題,大多數人卻仍停留在「聽說過沒見過」的階段。這種情況,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而發生改變。近日,小米與美的,魅族與海爾先後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網際網路企業的加入為智能家居產業帶來了新玩法,智能插座、智能燈泡、智能空調等產品以較低的價格相繼推出。
  • 4D列印、機器人能耕田做手術…智能製造,開啟未來生活
    拖拉機裝上傳感器,無人駕駛在田間作業從機器人全天候在溫室裡巡檢,到番茄智能篩選系統,農業生產中的智能製造元素,為高產高效奠定了基礎。「現代農業正從簡單的生產,向農產品創造、技術產品創造轉型。」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說,這其中需要很多智能化的裝備和技術,這也是農業數位技術革命的一個重要支撐,因此農機裝備製造必須走智能製造、精益製造、綠色製造發展之路。
  • 農業物聯網大數據收集設備Arable Mark是如何改變農業的
    打開APP 農業物聯網大數據收集設備Arable Mark是如何改變農業的 傳神阿堵 發表於 2020-03-30 10:22:25
  • 新疆棉農灌溉無農具 智慧型手機遠端實現
    
  • 投資人眼中的極飛:「農業+AI」 未來農業科技的想像空間巨大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投資人眼中的極飛:「農業+AI」 未來農業科技的想像空間巨大翟少輝成為資本管理合伙人康霈是極飛科技的A輪投資人。我認為極飛未來的增長,會基於這套基礎數據設施。」胡天航強調,這能夠帶來即使是極飛團隊現在可能也還沒有意識到的機遇。未來在商業模式和細分領域,農業科技的想像空間還很大。
  • 5G系統觀:從改變生活到改變世界
    科技的高速發展不斷刷新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認知,人們的生活隨著科技進步而改變。今年是5G普及元年,各行各業都在期待它的到來。, 5G正在成為熱度最高的前沿技術 5G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新興產業,從人人互聯到萬物互聯,從大眾消費到生產製造,從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5G與工業、交通、農業、教育等垂直行業廣泛、深度融合,將大幅拓展科技創新空間、網絡融合空間、製造業轉型新空間,
  • 中關村論壇來聲:AI改變生產方式 智能產業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角
    未來智能世界將會呈現什麼模樣?9月17日,2020中關村論壇在北京正式開幕。這場論壇聚焦科技抗疫、全球創新合作等主題,通過「會議+展覽+交易+發布」四大板塊50餘場活動,以直播的形式向廣大公眾奉上一道科技盛宴。
  • 富邦股份:數字農業「黑科技」 讓天下沒有難種的地
    數字科技深遠改變農業生態  開頭我們說過,中國人口佔世界20%,每年要生產全世界24%,但耕地的比例在全球只佔7%。因此,不集約化、精細化的生產,是很難滿足糧食需求的。隨著5G的推行,傳感器、物聯網在農業生產中逐漸大幅應用,數字農業成為農業的新業態。  在2016年之前,肥料助劑一直是富邦股份的主要收入來源。
  • 巴南:「梨、花、茶」改變了這個傳統農業村
    充分挖掘農業多功能性  改變「一糧獨大」發展模式  集體村位於二聖鎮天坪山上。10多年前,這裡和重慶其它農村並沒有兩樣,村民種植著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充分挖掘農業多功能性,改變了「一糧獨大」的傳統農業發展模式,改善了農業供給體系,逐步實現了以糧為主向以觀光休閒為主的轉變,2019年,集體村接待遊客1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近1.5億元。
  • 頂新國際劉成章:掌握農業與食品科技,掌握地球與生活未來丨IFA2020
    契合今天的主題——國際未來農業食品,我們是怎麼理解的呢?我們認為,農業、食品就像是我們整個產業鏈從農田到餐桌的微笑曲線,微笑曲線是兩端翹起來,農業、食品產業是微笑曲線的兩端,連接著零售、線上線下消費等產業鏈。那要怎樣將其串聯起來呢?最核心的就是科技,唯有科技才能不斷地將農業、中間的產業供應鏈、智能技術等結合在一起。也唯有科技才能賦能從源頭的農業到最末端的食品部分,不斷地去迭代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