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當年一木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後面還有半句,說得才過分,卻很少人知道。
古代有一句俗話,叫「海水不可鬥量,人不可貌相」,意思就是說不能以貌取人。
然而,現實生活中,更多的人卻恰恰相反,都是以貌取人,由此還有一種說法,叫」相由心生「,就是說通過看一個人的相貌,就可以判斷這個人的人品、性格、能力,以及是否值得交往。
這種說法其實是有依據的,因為一個人的心境,都會在臉上反映出來,哪怕是城府再深的人,也會露出蛛絲馬跡。
據說,曾國藩在識人用人方面,頗有經驗,他還專門寫了一本書叫《冰鑑》,分享他在識人用人方面的經驗心得。
事實上,從古至今,那些混得好的人,往往精通「觀人術」,只是普通人沒有這種地位和能力,去應用這種識人方法而已。
不過,民間還是總結出了一些識人的小技巧,通過俗語的形式,流傳至今,比如「兩腮無肉不可交」。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一個人的腮幫子很瘦,很乾癟,正如一個詞語描述的那樣:「尖嘴猴腮」,讓人覺得很陰險狡詐。
古人認為,兩腮無肉,一方面說明了他的家庭條件不是很好,長期營養不良,所以才會長得消瘦。另一方面,古人認為,這個人的性格不好,說話尖酸刻薄,所以時間久了,就長了這副模樣。這樣的人,顯然不值得交往。
其實,在「兩腮無肉不可交」的後面,還有下半句,那就是「滿臉橫肉為兇相」。
這句話啥意思呢?什麼叫滿臉橫肉?
「滿臉橫肉」,意思是說,臉上的紋路是橫著長的,兇神惡煞一般,就像我們經常在電視劇裡看到的反派,一出場觀眾就知道是壞人。比如影視明星李兆基,就長了這副樣子,讓人見了很害怕。
這種人往往好勇鬥狠,他們跟別人說話的時候,往往表情誇張、兇狠,這樣臉上的肌肉被牽動,時間久了就長出了滿臉的橫紋。所以,農村很多老人,看到這種橫紋,就管這叫「兇紋」,因為只有窮兇極惡的人才會長出這種紋路。並且,這樣的人往往結局不好,不是吃「花生米」,就是橫死街頭。
對於這種滿臉橫肉的人,我們儘量「能躲多遠,就躲多遠」,千萬不要去跟這樣的人打交道,更不能得罪他們,這是為自己的安全考慮。
古人結合自己豐富的實踐經驗,「吃過的鹽比我們走過的路還多」,閱人無數後,總結出了一套有效的識人智慧,這對於我們後人,還是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參與討論。
曾國藩的《冰鑑》,堪稱識人、用人的奇書,備受讚譽。
《冰鑑》為讀者打造一條走近曾國藩的智慧之道,讓人感受他獨到的識人、用人策略。
全書採用原文(文言文)+白話文注釋的方式,只要29.9元,就可以學習曾國藩的識人智慧。
感興趣的,可以點擊下方橫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