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重於「試新芽」,黃茶講究「品新香」,普洱喝「老」,越老越醇,白茶既喝新又品老,與這些茶類不同,最地道的鳳凰單叢茶是既不以新為貴,也不以老為珍,而是崇尚「隔年春」。
清代周亮工的《閩茶曲十首》有云:雨前雖好但嫌新,火氣未除莫接唇。藏得深紅三倍價,家家賣弄隔年陳。言外之意新茶多火氣,待到來年,火性漸褪,茶湯更為清爽醇厚,對身體的滋養也更為貼合。
鳳凰單叢的「隔年春」,與周亮工所說的「隔年陳」,有異曲同工之妙,其實,這也是半發酵的高端烏龍茶的一個共性特點。
《1》什麼是鳳凰單叢的「隔年春」
"隔年春"是指「選茶要選上一年的春茶」。
其基本含義有二:
其一,茶葉本身是需要後時後火來提升的春茶;其二,茶葉的內質轉化,取決於其內含物質的豐富程度,而豐歉厚薄又與品種、樹齡、海拔山場等有著內在的聯繫。
絕大部分老潮汕人更喜歡和崇尚「隔年春」,也是源於對茶性的把握,也可以說是工夫茶的一個「講究」。
《2》「隔年春」的原因
之所以有這麼個考究,歸根結底是由鳳凰單叢茶的品性所決定的。
半發酵的鳳凰單叢茶(屬烏龍茶),它的芳樟醇、苯乙醇、棕櫚酸、亞油酸等化學物含量都比較高。
其中,在制茶的過程中形成茶葉香醇品質的主要成分,以及經過氧化後的賦香成分有機酸等,佔成茶物質的比重達到了3%。
富含大量構香成分的有機醇、有機酸類化合物,使得鳳凰單叢茶具備了多種不同的花香特性。
而這些內含於茶葉中的有機物,要轉化成濃鬱的花香、可口的甘醇、以及爽神的韻味,既需要一定的復焙過程,也需要靜置一定的時間。
一般來說,中高品級的鳳凰單叢春茶,需要兩到三次復焙和半年以上的靜置退火,經過了比較充分的人工催化和自然氧化之後,茶葉中的賦香成分,尤其是沉香醇、棕櫚酸、亞油酸等多種化合物,才會轉化出更顯濃鬱的香醇和韻味。
現實當中,往往有一些老叢春茶,在當年飲用時可能味道平平,但經過了復焙,放到隔年再試,茶的氣味會變得越來越好,甚至前後判若兩樣,這就是鮮明的「隔年」效應。
所以,只有準確的理解和把握鳳凰單叢茶的這一品性特點,才能基本切合「隔年春」的實質蘊含。
《3》「隔年春」的口感差異
上半年的鳳凰單叢茶,有不少茶是烘乾,或輕火炭焙,相對更側重於展現其「高香」、」品種香「的一面,市場多謂之「清香型」,這類茶入水則飄香,品飲時清甜香潤,生津回甘,非常適合初次接觸鳳凰單叢的新朋友。
新茶客「入坑」鳳凰單叢,往往始於驚嘆沉醉於其純天然的花香、花香果香的豐富、高揚和變幻,但對於一些資深茶客來說,「清香型」單叢顯然不夠有「力」。
如果說「清香型」單叢是青春靚麗的美少女,那麼經歷再焙火和靜置的陳茶便是風韻十足的成熟女子了,「隔年春」的美也在於此。
因為經歷了碳火的多次烘焙和歲月的沉澱,高揚的花香漸沉,新茶時那種熱烈的、抓人的香已不明顯。
可待細細品飲,茶湯醇滑,細膩柔甘,香氣在茶湯中縈縈繞繞,綿綿不絕,入口入喉,回味悠長。
待到後段,叢味、苔蘚味、木質香、高山韻,一層一層慢慢的析出,給人一重又一重的驚喜。
事實上,高山,老叢的鳳凰單叢茶,隔年以後,雖然它的品種香會有所減弱,但會轉而呈現出近似桃杏薯等熟果香味。而且,其醇、潤、韻、爽度也會愈見顯優。
因此,取陳不取新,重韻不重香,也就成了資深老茶客選擇鳳凰單叢茶的一個基本標準。
《4》鳳凰單叢「隔年春」的適用性
「隔年春」雖然是鳳凰單叢茶的的與眾不同之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鳳凰單叢茶的品性特徵,但是,在選茶時,「隔年春」並非是絕對的、可以不加區分的「標杆」。
就像選擇老白茶或者普洱茶長期存放的道理一樣,較好的品質才是選擇的第一要務,「隔年春」也不例外。
總體而言,只有高品級的鳳凰單叢茶,才適用於「隔年春」這個擇茶標準。
高山,老叢,好的工藝加持,高品質鳳凰單叢在新茶期的表現就足以傾倒眾生。因為高山單叢一年只採制一季春茶,並且做工精細,多做青充足,採用炭焙火,且焙火充足,再陳放」隔年「退火或轉化後,更加迷人,自然香和味都更加優秀,令人叫絕。
對於那些夏暑茶、秋冬茶,乃至低山的春茶,大部分做成清香型單叢,適宜當年飲用。隔年以後,隨著茶葉中花青素和青葉醇逐漸消失,當年的清香只會越來越淡,茶湯越來越「水」,香韻和質感就更是無從談起了。
相關美文
五美,孤高奇香鳳凰單叢品鑑裝
「頭道茶」洗灰塵洗農殘?該喝還是該倒?
霸道香的鳳凰單叢,你猜哪一款?
為什麼這裡的單叢茶,更韻味和放心?
新叢OR老叢,為什麼大多喜歡老叢茶?
「鴨屎香」的反差萌
鳳凰單叢這樣泡更好喝!「三字真經」
大俗大雅的「網紅」單叢,鴨屎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