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哭哭鬧鬧脾氣大,「壞習慣」越多越聰明,家長還得寵著

2020-12-17 啵嘰媽育兒

很多家長表態,孩子不該寵著,越寵越壞,卻沒發現孩子有些「壞習慣」,正是智力發育的關鍵行為。

寶寶都是哭哭鬧鬧的過程中長大,大多數帶娃的家長紛紛訴苦:「我家的孩子又在亂扔東西了,太折騰了」……「我家孩子老愛亂爬追都追不了,好費神」……「孩子每到吃飯的時候就會用手抓食物,搞得滿地都是食物渣子,打理起來真是麻煩」……「孩子每天粘著我誰都不讓抱,想做其他都做不了」,一位早教院長說過:「孩子看上去類似「壞習慣」的行為,其實是大腦正在飛速發育,也是學習的關鍵期快要來的預兆」。

那麼,孩子的「壞習慣」該不該寵著呢?

「壞習慣」只要媽媽抱

不少家長都不願意抱孩子,怕孩子以後依賴感太強,並非如此,寶寶觸覺會非常敏感,媽媽抱的時候皮膚與皮膚接觸的欲望很強烈,給予適度地皮膚觸覺刺激,可促進寶寶「皮膚快感」的發育,在抱寶寶的過程裡,幫助寶寶抬頭運動,對寶寶視覺和聽力發育提供良好的條件。

「壞習慣」爬東又爬西

寶寶到了愛爬的階段,每天都會爬去弄得髒兮兮的,「愛乾淨」家長不樂意孩子弄髒衣服覺得細菌多。爬行對於寶寶來說是促進感統和協調能力發育的最佳時期,經常爬行能減少寶寶皮下脂肪積聚,促進骨骼生長和韌帶靈活,為以後行走打下好的基礎。

「壞習慣」見東西往地扔

寶寶到了扶著東西走路的階段,看著東西就喜歡扔,家長這邊收拾完孩子另一邊接著扔,「懶」家長就會把所以東西收起來,這樣就省了反覆撿東西的辛苦事。其實,寶寶再扔東西的過程中激發好奇心,還能促進寶寶發散性思維獲得創造能力,而且寶寶扔東西的過程中,是在表現情緒和模仿大人的一種行為。

「壞習慣」吃飯時候一手抓

不少寶寶在吃飯的時候喜歡用手抓,「講衛生」家長很不喜歡寶寶這種行為覺得很髒。實際上,寶寶動手抓飯吃是成長的必經過程,更是孩子心智成長的起步,還能提升寶寶對吃飯的興趣。

孩子在3個月—1歲是大腦的飛速期,是學習視聽、語言、表達、認知的關鍵期的預兆,孩子的「壞習慣」家長不僅要寵,還要慢慢給孩子進行引導工作,抓住孩子學習力關鍵期,對孩子智力發展很重要。

相關焦點

  • 這幾個壞習慣,會把孩子變笨,嚴重甚至抑鬱,家長看到抓緊改正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陽光聰明,但是生活中孩子免不了有些壞習慣。這幾個壞習慣,會把孩子變笨,嚴重甚至抑鬱,家長看到抓緊改正!所以說家長要給孩子做榜樣。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給孩子打開閱讀世界的大門會讓家長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多看書可以活躍思維,長期不動腦只會加快大腦的衰退。3.讓孩子吃的過飽很多家長都信奉著一句話:孩子吃的越多,才會長的越高,身體才更棒。有些家長就算孩子說已經吃飽了,吃不下了,家長還是要給他們硬塞,生怕他們餓著了。
  • 寶寶做霧化哭得撕心裂肺,醫生卻表示哭得越兇越好,原因讓家長不能...
    導語:大家好,在升級成為家長之後,最不願意發生的一件事情就是寶寶生病,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寶寶太小,首先是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能講清自己哪裡不舒服。其次就是在確診之後,寶寶往往會不配合醫生的治療,這也是讓家長們最為頭疼的一點。即便是沒有什麼痛苦的霧化,寶寶們也是不願意配合,最近就有家長為此犯了愁。
  • 寶寶動不動就哭,家長煩得不行?了解娃的需求,比讓他閉嘴更有效
    家長不妨換個角度想想:如果他是一個外國人,在說著家長聽不懂的話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家長肯定能理解他,那是不是也同樣可以理解寶寶的處境? 網友小馬說她的寶寶自從2歲後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以前不哭不鬧的小淑女變得動不動就炸毛,眼淚說來就來,一旦不如意就立馬開嚎。
  • 寶寶越早擁有這3種能力,就說明越聰明,佔一條也很不錯
    寶寶在這個階段會有自己的想法,雖然還不能完全表達出來,但是能夠通過一些小舉動來告訴家長自己想做什麼,如果這些小舉動出現得越早,就說明寶寶大腦發育得越好,也就意味著寶寶越聰明。寶寶越早擁有這3種能力,就說明越聰明1、身體協調能力俗話說「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寶寶身體發育有一定的規律,可以有些小寶寶還沒有到6個月的時候就已經能坐著了,而且爬行和走路也要比同齡的寶寶早一些,這說明寶寶大腦發育得很好,身體能夠接受到更多的指令
  • 2歲的寶寶出現這些行為,說明正在變聰明,再煩父母也得忍著
    每個父母在寶寶的教育上都有自己的主見,希望把寶寶培養成人中龍鳳。但是寶寶仿佛是要與父母作對似的,你越阻止他做什麼事,他反而就是要做給你看。尤其是2歲的寶寶,就會開始表現出一些調皮的行為。成長的階段過程中寶寶會表現出許多家長所認為的壞習慣,但往往家長以為的壞習慣其實正是寶寶變聰明的必經之路,尤其是2歲這個黃金時期,父母再煩也得忍著不去阻止,假如寶寶出現了以下幾種行為,說明正在變聰明,父母們可千萬別阻止了。
  • 孩子「人來瘋」,人越多越活躍咋回事?你多半有個聰明寶寶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很多家長發現,當家裡來客人時,孩子就會人來瘋,表現的非常活躍,越是不讓孩子亂跑亂鬧,孩子越想要表現自己,甚至還到客人面前與客人談話。為此很多家長非常鬱悶,因為孩子不聽話,家長又不好在客人面前批評孩子,這會讓客人感到很尷尬。那麼為什麼有些孩子會有人來瘋的情況呢?為什麼有些孩子「人來瘋」,人越多越活躍?
  • 孩子越不好帶就越聰明?李玫瑾:孩子有3種表現,家長就偷著樂吧
    在這些天裡我看了很多關於2-3歲寶寶的育兒經驗,終於理清楚了一件事:這個年齡的孩子難帶,並不是壞事,甚至還可能是件好事!李玫瑾教授曾經在講座中提到:「孩子越聰明,小時候就越難管教。當你的孩子出現這3種表現時,往往是聰明的象徵,家長偷著樂吧。」
  • 孩子頭頂「發旋」越多,脾氣就越不好?不妨拋開迷信看看科學解釋
    關於發旋,民間還有俗語:「一個旋橫,兩個旋擰,三個旋打架不要命」,因此人們就認為,孩子頭頂「發旋」越多,脾氣就越不好,真是這樣的嗎?發旋越多脾氣越不好?關於發旋是怎麼形成的,一直有很多解釋,而其中最不著邊際、最離譜的一個,就是孩子發旋和地球自轉有關:地球自轉讓媽媽子宮裡的寶寶頭髮出現漩渦的形狀,這就是髮型。以前的研究人員,甚至還提出了一個「毛球定理」,認為哺乳動物的毛髮都普遍地存在發旋。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娃有這4種「難帶」表現,家長應該高興
    這段時間一直有一個話題很火,「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父母都想知道這是不是真的,畢竟自家寶寶是真的難帶,屬於那種「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類型,今天婷婷就帶各位父母一起看看,是不是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給大家舉個例子,這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事:那是我第一次給孩子買玩具汽車,買回家第二天就被孩子拆得稀碎,車身在客廳車軲轆在臥室,當時我氣得不行,孩子就是一頓大吼:「才給到手兩天就霍霍成這樣,這麼不懂珍惜,以後別想再買玩具了。」
  • 1歲內寶寶這「3種」表現聰明,這「8種」不是發育遲緩就是自閉症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長發育正常,孩子的成長發育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受遺傳、環境、教育等多方面影響,孩子的發育會存在一定差異,如果1歲寶寶出現以下三種表現,說明寶寶比同齡人聰明:精力旺盛>一歲以下寶寶,很多時候寶媽都以為孩子該累了、困了,可孩子精力異常充沛,聽到音樂或父母聲音,就手舞足蹈,開心不已,看起來即聰明又可愛。
  • 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孩子長大後越聰明,家長別收拾的太勤快
    在大人眼裡,孩子就像一個小惡魔,走到哪裡哪裡就凌亂不堪,尤其是0-6歲的孩子,弄亂也就算了,還不讓人幫忙收拾。多數家長這種時候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對孩子不是責怪就是罵,孩子將家裡弄得越亂,說明孩子的創造能力和想像力越強。
  • 李玫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種表現,家長偷著樂吧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想必每個家長都幻想過自己以一個慈母的體態教育孩子,但是,這樣的想法大多都隨著孩子成長一點點磨滅。原本可愛、聽話的孩子到了兩、三歲以後就逐漸變成了「小惡魔」!每天上躥下跳仿佛有無限的精力,從早玩到晚都不嫌累。
  • 寶寶吃飯總愛邊吃邊玩,這有糾正寶寶壞習慣的4個小妙招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有的時候孩子吃飯,會邊玩邊吃。其實這種現象對孩子非常的不好,這樣的行為,可能會影響寶寶的專注力,那我們怎樣才能改掉寶寶這個壞習慣呢?我們來一起看看。媽咪可以帶著大一些的嬰幼兒去選購餐具,讓他置身於五彩斑斕的小碗、小勺的世界,讓嬰幼兒熟悉他的新朋友。而且,對於自己精挑細選的小碗,嬰幼兒肯定會愛不釋手,這樣可以增加嬰幼兒吃飯的興趣。經過愉快的引導和示範,不僅嬰幼兒能乖乖地坐下吃飯,說不定還想自己動手呢。提醒媽咪哦!餐具要適合嬰幼兒!
  • 哈佛研究: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若寶寶中了這3點,家長偷著樂吧
    相信家長們都希望自己擁有一個高智商、高情商、聰明伶俐的孩子。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思是我們從孩子小時候的行為習慣,就能看出他未來是什麼樣的。很多時候,聰明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出一些特殊的「怪癖」,這些可能在家長眼中是不好的習慣,但對於孩子而言卻是智商發育的信號。
  • 媽媽「臀部大」孩子就越聰明?產科醫生告訴你:遠不止這樣!
    那麼為什麼媽媽「臀部大」孩子就越聰明?可能有人會認為這只是謠傳,並不可信,但這確實是有一定依據的:因為女性臀部和大腿脂肪裡,含有大量能促進孩子大腦和智力發育的物質之一。
  • 美國科學家研究:這2個地方越亂,娃大腦越聰明,家長們別太勤快
    每次看到我剛收拾起來的玩具,又被孩子扔得滿地都是,就感到心力交瘁。 想必大多數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擾,可是對孩子沒辦法,只能勤快點收拾。但如果我告訴你,家裡亂一點反而能讓孩子更聰明呢?尤其是對孩子來說,家裡這2個地方越亂,對孩子的大腦發育越好,將來越聰明,家長們別太勤快了。
  • 女人這一處越「大」,生出的寶寶越聰明?或許答案跟你想的不一樣
    一般母親比較聰明的,孩子的智商也會比較高。所以有一句俗話說得好:母親聰明生一窩都聰明。其實這一說法也並非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當我們走進農村就會發現一些老人喜歡好生養的女性,那麼什麼樣的女性好生養呢?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臀部比較豐腴。胯寬屁股大的女性。雖然這種身材的女性不一定好生養,但是她們生出來的孩子往往比較聰明,這又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想知道孩子聰不聰明,不用等孩子長大,看他的「手」就能明白
    有個長期從事早教行業的朋友就常說他只要看一看孩子的手,便能判斷對方是不是聰明。朋友曾經拿幾十個孩子做過試驗,結果顯示準確率很高,那些被他判為聰明的孩子,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多半會有更優異的表現。當然了,只有判斷對方是聰明時,朋友才會當著家長的面誇獎,而那些被他判為不夠聰明的,朋友就不會多言了。
  • 語言障礙寶寶發脾氣很常見,聰明家長應該學會這些辦法
    經常接觸語言障礙兒童,我們發現,十個語言障礙孩子,九個脾氣不好,這是個很普遍的現象。 家長表示,寶寶剛開始學說話時,並沒有什麼不同,隨著成長發育,發現自己和同齡小朋友不一樣,無法融合、溝通之後,才變得憤怒、沮喪。
  • 沒有能力的女人,身上有三個「大」,佔得越多越命苦
    命好的女人,能在曼妙年華尋得真愛、在前行中收穫更多成就。 結婚成家後,人生便迎來了拐點。有的人重啟生活、找到新的方向,然而有的人,卻過得很累、活得很壓抑。 婚姻的質量,主要由你自己決定。獨立上進、善解人意且投資自己的女人,往往會被愛情滋養、被命運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