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或大變?「第五大洋」或形成中!科學家:已出現56公裡裂縫

2021-02-08 寶寶的科學

我們的地球家園,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自誕生伊始,地球就一直在發生變化,很久以前的地球和我們現在看到的地球大不相同。有觀點認為,在大約46億年前,地球剛剛形成之時是由熾熱液體物質(主要為巖漿)組成的熾熱星球,經過冷卻以後,表面的溫度下降,密度大的物質向地核內部移動,密度小的物質浮在地球的表面,最後慢慢演化出陸地和海洋。


即使海洋、陸地出現以後,地球還一直在發生變化。按照大陸漂移說的觀點,一開始地球所有的陸地曾經是一塊巨大的陸地,被稱為「泛大陸」。大約在中生代時期,這些陸地開始出現分裂並出現了漂移,經過億萬年的移動,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七大洲。隨著這些陸地的分開,也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四大洋。當然,即使到了現代,地球的變化並沒有停止,有一些陸地還在分離,在未來可能會出現新的大洋。


未來可能會出現新的大洋

據2020年7月19日俄羅斯的科學報告指出,科學家早在2005年就已經在非洲的衣索比亞的阿法爾州(Afar Regional State)地區發現了一道長度大約為56公裡的裂縫。衣索比亞的阿法爾州的位置比較特殊,剛剛好位於三個構造板塊的交界處,隨著地球內部的巖漿上升,這些板塊會慢慢彼此分開。前文也說到,地球的大陸板塊一直在動,所以這個三大構造板塊的交界處出現裂縫,其實是比較正常的。


根據對裂縫的形成速度等方面的數據,科學家計算後得出一個結論,大約經過500萬到1000萬年以後,在非洲東部地區可能就會出現新的構造帶,現在看起來完整的陸地就會因此「分成」兩個部分。在這個即將形成的構造帶中,可能會出現新的海洋。


地球或大變,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如果真的按照預測的結果那樣,在大約500萬-1000萬年以後,新的大洋出現,地球陸地板塊、大洋的格局分布也就會出現大的變化。如果出現「第五大洋」,我們人類會不會受到影響呢?從時間來看,我們可以看到新的海洋出現過程是極為緩慢的,所以地球的變化也是極為微妙的,並不是一下子出現巨變,因此我們人類可以適應這個變化的過程。


最關鍵的是,這只是這個陸地出現了分裂,並不是一大塊陸地消失,所以地球的海洋與陸地面積的比例並不會發生明顯的變化。我們人類真正受到的影響,可能是原本在一起的陸地被大洋分開了,在未來我們想到達彼岸,再也不能直接走過去,而是需要乘坐飛機或者輪船,除此之外,其他的影響可能微乎其微。


如果海洋逐漸消失,地球的樣子是怎麼樣的

由於地球可以視為一個封閉的球體,所以地球的水並不會憑空消失,除非地球的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失去大氣層、磁場等,才可能會讓地球的水快速消失,最後變成像火星那樣荒涼的景象。這樣的場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都不可能會出現,所以,我們沒法看到沒有水的地球到底是什麼樣子。不過,NASA進行了一項模擬,向我們展示了失去海洋以後地球的景象。


從模擬的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隨著海水慢慢消失,陸地的面積越來越大,漸漸地,海底都裸露出來了,最後我們看到的是各個大洲「相連」成為一整塊。畢竟這些陸地原本都是一整塊的,只是有一些地區海拔低,被海水淹沒後,形成了大洋。


由於地球的水非常多,短時間內不能憑空消失,所以模擬中的景象在短時間內不會出現。不過,並不是說地球的海岸線並不會出現變化,地球海洋與陸地的比例其實是處於一個動態的變化中。如果地球溫度較高,冰川加快融化,海平面上升就會淹沒一些沿海地區,陸地的面積就會減少,海洋的面積就會增大。反之,如果地球溫度下降,地球很多水都結冰,海平面可能會下降,原本被淹沒的海岸線就會重見天日,這個過程,其實和NASA模擬的海洋「消失」是有點相似的。

 

相關焦點

  • 地球正在偷偷變化,第五大洋或要形成,裂縫已超過56公裡!
    地球正在偷偷變化,第五大洋或要形成,裂縫已超過56公裡!新大陸將要出現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東非大裂谷,它像極了地球傷疤,仿佛是有人刻意為之給地球增加傷疤,正是因為這場傷疤,讓地球變得多姿多彩,東非大裂谷的形成,或許也是因為地球發生板塊運動,兩個板塊之間導致東非大裂谷的出現,然而正是因為這場裂縫,讓科學家發現或許在100萬年以後,東非大裂谷會不斷突起,成為一塊新的大陸。
  • 科學家發出警告!地球「第五大洋」可能在形成,裂縫已有56公裡
    ▲太空中的地球所以,就算現在有科學家發現地球上有可能形成第五大洋,其實也並不是什麼特別稀奇的事。根據科學家現在的研究來看,在500~1000萬年之後,地球上會有第5個大洋形成。這個時間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但是對於地球而言,這只是短短一瞬。而且這個時間相較於目前地球上其他大洋的形成時間來說,已經短得多了。
  • 科學家拉響警告!地球「第五大洋」可能在形成,裂縫已有56公裡
    ——李白《渡荊門送別》在我們所生存的這個地球,是由大陸和水,共同組成的,大部分是水,少部分是大陸。眾所周知,地球有"七大洲四大洋",這些地方通通都匯聚成水。至於形成原因,最主要還是因為地震,導致地殼發生變化,從而一點一點形成的。
  • 科學家發出警告!地球「第五大洋」將形成,已出現約56公裡長裂縫
    太古時代,地球上的大陸是連在一起的巨大板塊,它們在中生代解體後各陸塊不斷漂移,部分沉入海面以下的成為海洋,劃分為四大洋,而露出海面的部分,形成陸地,則被劃分為七大洲。直到現在,這些板塊一直處在緩慢的移動中,當板塊被拉伸時,就會越來越薄,最終最薄的地方會裂開,裂縫便因此形成。而印度洋的一聲巨響,百裡裂縫撕開,專家:該來的還是來了。2018年4月,在肯亞西南部的納羅克鎮,連續強降雨過後,地面上突然出現了一條深15米,寬20米的裂縫,延伸了幾公裡,並且還在不斷擴大。
  • 科學家警告!地球第「五大洋」可能在形成,已出現約56公裡長裂縫
    ,發現未來我們地球可能還會形成一個新的海洋,這是什麼情況,地球將會變成「五大洋」? 所以這就是科學家們說的海洋形成區域,地球格局可能大變。科學家認為,出現這種現象是巖漿上升帶來的壓力增加所致。現在,他們正藉助GPS觀測板塊的運動情況。未來如果這個地區真的形成了一個海洋,那麼地球可能就會形成「五大洋」了,其實這個狀態就跟大家說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模式,這個可以來進行形容,大陸板塊也是同樣如此,本來以前就是幾個大的整體,也是經過運動發生了改變。
  • 56公裡的裂縫已出現,「第五大洋」或將形成!
    人類雖然安穩的生存在地球上,但地球的環境並非一成不變,地球也處於持續的運動之中。如今地球表面形成了七大洲四大洋的局面,這都是板塊運動的結果,雖然我們感受不到,但板塊運動從沒有停止。比如地震頻發的國家,它們就位於板塊活躍的交界帶上,地質運動也會對人類生存帶來影響。
  • 地球在發生巨大變化!東非出現56公裡裂縫,「第五大洋」或將誕生
    有陰差陽錯因為某種化學反應產生了水,最終慢慢演化為陸地和海洋億萬年前的「泛大陸」即便是後來海洋和陸地都出現之後,地球也一直在變化,根據大陸漂移說,地球上所有的陸地最初都是一塊巨大的陸地,被稱為「泛大陸」,因為地殼運動這些陸地漸漸分開,開始在海水的浮力作用下慢慢漂移,經過億萬年的運動才形成了現在的七個大陸
  • 地球第五大洋正在形成!裂縫已經達56公裡,未來非洲將被一分為二
    稍微有些了解的人應該都知道地球上有四大海洋,而且這些海洋並不是一開始就形成的,而是通過地球上的板塊運動導致地球上的海洋被分成了四個。那麼既然不是天然形成的,有沒有可能形成第五個海洋呢?其實是完全有可能的。
  • 「第五大洋」正在形成?目前裂縫已達56公裡,對人類有影響嗎?
    前段時間科學家就有了一個重大發現,他們認為地球上很有可能正在形成第五大洋,或許過了500萬年之後,第五大洋將會形成。對於人類來說,這個數字實在太龐大了,但對於地球而言,這不過是短短的一瞬間。根據科學家的預測來看,第五大洋將會坐落於非洲的東部,這個大洋將會使非洲一分為二,也就是說一部分的非洲大陸將會成為海洋。
  • 地球大陸在分裂,第八大洲正在形成?05年的裂縫已長約56公裡
    與此同時,這些分離板塊的合力正在形成所謂的大洋中脊系統。非洲與西亞板塊在衣索比亞北部的阿法爾沙漠銜接。在過去的3000萬年裡,這處斷層以每年不到1英寸(約合2.54釐米)的速度蔓延,如今已形成了186英裡(約合299公裡)的阿法爾窪地和紅海,該盆地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古老的人類化石,估計有380萬到400萬年歷史。
  • 地球格局或大變!科學家:七大洲將變八大洲,裂谷分裂已約56公裡
    所以很多人都在說我們地球未來可能會形成「第八大洲」,當然對於「第八大洲」的形成很多年一直都在說,而是否形成也不是很清楚,只是這個可能性越來越大,還具有數據支撐。根據英格蘭利茲大學地球物理學家蒂姆·賴特表示,東非大裂谷的分離並不會表現快速就出現了,預估在100萬年左右的時間才會形成,到時候非洲之角將從非洲大陸完全脫離,形成地球上第八大洲——東非洲。
  • 地球第五大洋正在形成,非洲大陸將被一分為二,人類毫無辦法!
    科學家們最近公開了一個新的研究成果,東非大裂谷這條地球傷疤,擴張的速度正在加快。如果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非洲大陸很可能將一分為二,東非大裂谷將會形成地球的第五大洋,而這是人類無法幹預的地質變化,只能被動接受。東非大裂谷到底有何特別之處呢?
  • 地球大陸在分裂?這個地方裂縫已超過56千米,人類有望見證歷史
    但是如果具體到人類誕生之後的地殼運動的話,除了火山爆發,人類對地殼運動的感知並不敏感,因為現在地球板塊運動的幅度很小,小到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變化幾釐米,不過科學家最近發現,地球上現在有兩個地方正在迅速分離,在我們這一代的有生之年,有可能看到明顯的板塊運動了!
  • 第八大陸正在形成?05年的裂縫已長56公裡,有生之年能看到嗎
    相信每一個學習過地理的人都知道板塊漂移論,事實上我們的地球雖然表面積當中有7成都被水所佔據,然而實際上地球表面的本質,依舊是各個大陸板塊。正是因為隨著這些板塊的不斷漂移,我們才能夠看到如今的七大洲八大洋,不然地球也就是一個實心土球。
  • 一夜形成巨大裂縫,非洲大陸可能裂成兩半,這究竟是發生了什麼?
    有科學家認為,這三個板塊「暗中」相互分裂,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而2005年衣索比亞沙漠中出現的35英裡,約合56.3公裡長的裂谷,就是最顯著的證據,或者說,三個板塊緩慢地相互分離並逐漸形成一個巨大的裂谷,這正是板塊構造漸漸將大陸分離的預兆
  • 如果地球變大100倍後,會發生什麼?科學家給出的答案是這樣的
    地球是太陽系一顆毫不起眼的行星,它在太陽系中體積排名第五,平均半徑大概6371千米。它誕生了46億年,在這過去的46億年中,無論地球的生態環境如何發展,但就是這顆藍色的星球孕育了上百萬種生命,生命都在不斷發展以適應當前的環境。
  • 港大地球科學學者國際研究團隊 提出地殼板塊形成新論說
    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副教授及地球與行星科學與空間研究實驗室的Alexander Webb博士,最近與國際研究夥伴就板塊運動起源及成因提出新答案,研究結果剛於在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中發表,由Webb博士擔任論文的通訊作者。
  • 原來這裡有道兩萬公裡的裂縫
    科學家們計算過,每年流入大海的泥沙約有150億噸,雖然這和大海132.2億億噸的重量相差很多,但是要知道地球已經形成幾十億年了,這樣算起來,地球上河裡帶入大海的泥沙早就應該有兩萬米的高度,海洋裡的水應該也會因此漫延到全世界各地,就連珠穆朗瑪峰都會被吞沒,但是海床的高度卻沒怎麼增加,就連現在的海平面上升也和泥沙無關,是因為溫室效應造成的兩極冰川融化所致,那麼那些泥沙到底都上哪裡去了
  • 地球正在分裂?非洲內陸,一塊新海洋正在誕生
    魏格納的「大陸漂移說」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它是截止目前為止對於地球全體地貌形成最有說服力的一門學說。在「大陸漂移說」中認為,在地球最原始的時候,「三分陸地」都是連接在一起,之後由於板塊擠壓、碰撞、分離等各種運動導致了當下七大洲四大洋的情況。
  • 世界地球日:看看地球46億年都發生了什麼
    隨著大陸的不斷聚合就出現了超級大陸(聯合古陸),在地質歷史中曾經出現過5次聯合古陸,分別在約2500Ma1、約1900Ma、約1400Ma、約850Ma、約250Ma形成。第二次大滅絕事件:到3.75億年前至3.6億年前,氣候再次冰冷,海洋生物再次面臨巨創,而陸地生物收到影響較小。約82%的海洋物種滅絕,當時淺海的珊瑚幾乎全部滅絕,深海珊瑚也部分滅絕,此次事件在五次大滅絕事件中排名第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