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奇寨:石堡寨丨每周一縣·宜川

2021-02-27 陝北民歌

▲石堡寨

文 霍志宏

閣樓塬向東南斜伸出一把利刃,刀頭朝天,刃上挑著一塊骨頭。這塊硬骨頭就是石堡寨。

獨獨天生一方巨大的巖石。一面陡坡,三面絕壁,山脊孤石儼如堡壘。鬼斧神工。

依山就勢,巖體缺口砌以石塊,築高連成雉堞。看起來較為整齊的寨垣,如骨頭粘帶的一層肌肉和筋腱,便是山寨的韌勁和彈性。固若金湯。


這這塊骨頭當地人叫做石堡(音補)。南北狹長,唯一的寨門位於南端,上窄下寬,門洞居中南開,如同一個倒寫的凹字。寨院榛蕪,石窯委圮,圪針叢生。北端最突出的是兩座碉臺,大的一座是寨內製高點,小的據守西北寨角,俯扼進寨的唯一山徑。

石堡山東面陡臨黃河大峽谷,古寨高懸,長河如帶,船影無蹤,恍惚時光停滯。「鳳遊何處古臺空,長江縹緲無際。石頭城上試倚。吳襟楚帶如系。」空曠的寂寞襲裹著萬裡河山,只是時空置換到了黃河。西邊是雲巖河,細彎的河流像一條鬆了的綁腳麻繩。隔雲巖河相望便是另一個有名的山寨牛心寨。清乾隆十八年《宜川縣誌》載:「石堡山,在縣東百裡,屬汾川裡,黃河流其東,雲巖河繞其西南北三面,壁立如削,今修為砦。」「牛心山,在縣東九十裡,屬汾川裡,緊連石堡,雲巖河環繞四面,今修為砦。」石堡與牛心,如兄如弟,石堡有大哥的威儀,牛心是小弟並肩不渝;石堡稜角分明,牛心渾圓內斂,又好似夫妻守望,相濡以沫。


雲巖河下切成峽,剩下一個孤立山包,狀若碩大的牛心,就是牛心寨,只不過這顆牛心竟長出幾根斷腿來。石寨窯隱隱可望,古寨的餘姿掩沒在荒草野樹中。明代崇禎閣臣惠世揚被革職還鄉,一度寓居宜川,詩酒聊慰,曾遊牛心山,詩曰:「牛心突起閣樓前,舞鳳回鸞勢蔚然。峽束雲巖苔徑斷,霞妝石堡雨痕鮮。老來擬泛河東棹,興盡愁看塞北煙。載酒丹陽思更遠,杞人何事獨憂天。」從其詩作來看,明代已有石堡之名,是山勢如堡?抑或山上已建有堡?惠大人的這份閒情,全是故作的,處黃河之畔,其實杞人一般憂著廟堂之遠。數年後,天果然塌了,他的「廟堂」土崩瓦解。狼奔豕突,遍地狼煙,這山高皇帝遠的僻域也未能倖免。

閣樓有平坦的殘塬,農耕時代應當尚稱富足。舊志云:「閣樓集,縣東北九十裡,每年二月初四起會,十七日止會。邑人呼為牛市集,實則為之一會耳。」牽兒帶女,吆牛趕豬,捏碼子討價還價的熱鬧集市被蝗蟲般的兵匪席捲一空。平頭百姓盼的只是一碗撈麵能從開春吃到過年,但紛亂的馬蹄時不時踢翻無辜草民的牆垣和飯碗。塬下的黃河多像一條寬厚的扯麵,守著它,陝北父老卻餓了不知多少輩肚子。

明季陝北苦難深重,大地與百姓飽受蹂躪,或許斯時這些寨子已應運而建。清代知縣吳炳修志之時,這陣痛才剛剛平復,痛定思痛,論曰:「豈防禦戍守之規可用於昔,而不可施於後耶夫?宜處萬山之中,巨峰盤亙,深谷鬱紆,最易藪奸,且縣界與黃河終始鄰,盜生覬覦心又在在可渡。思患預防之計,詎不應亟籌歟?」先見之明。清末民初宜川乃至延綏大地又遭受接二連三的浩劫,這些寨子再次成為悽風苦雨裡百姓的庇護。


寨上仍佇立一塊石碑,《重修關聖廟碑記序》載:「石堡門樓,舊有關聖帝君廟,但代遠年深,湮風雨之摧殘已久,柱折梁崩,廟貌之毀壞不堪。同治六年三月,回匪竄入宜境,九月擾於汾裡,南北二原居民逃竄無處,躲閃上高窯入深谷,災難難免,傷人口,擄牲畜衣服,人之憔悴,如坐塗炭。不意,回匪既去,長毛又來。十月,冰橋已凝,二十三日渡河。二賊既去,世事如何?誰料,土匪遊勇聞風而起。七年、八年連年不斷,宜邑土砦破壞大半,人民傷損十有二三。居斯砦者,老幼安然,財物保全。是雖地勢之險固使然,仰以神靈之默佑乃爾也。」

這段歷史,民國縣誌有載:「石堡山,一名石堡寨,同治七八年回匪擾亂,此山未破。」「牛心山,一名牛心寨,東北緊連石堡山,中隔雲巖河,距百餘步,回賊亂時,亦居民甚眾,仰石堡為保障,兩寨有唇齒之形。」

不幸中的萬幸,石堡是幸運的。

賴乎天?藉乎人?恃乎險?

有一個故事足以說明,石堡得以倖免,多半仰仗地利。同治七年秋,利壁人、曾任湖南益陽縣丞的趙一心帶團勇五六十人,由縣城搬運其父靈柩,路遇回軍,回兵打開棺材,擲骨於野。趙一心辱憤填胸,與回軍約定次日決鬥。他自柴村上塬,叩開石堡寨。團頭王文堪率團赴援,酣戰之際,石堡團勇卻望風披靡,臨陣脫逃,將趙一心後方暴露,趙一心戰死,其弟、候選巡檢趙好古受傷,但利壁民團眾志成城,變陣應對,相持一日,回軍退走。這是宜川團勇與回軍進行的最激烈一役。想必石堡團勇系村民自衛組成,一幫平日裡耕田勞作安分守己的農民,定然訓練無素,勉強自保,哪經見過血肉橫飛的如此陣仗。


任何一種力量一旦突破人性的底線都會異化為社會的災難。明末官家的貪腐,同治年間民軍的蠻悍,讓陝北高原濁浪滔天。強梁蜂起,痞匪橫行,國無寧日,民無安土,老大帝國朽木凋梁,民間社會分崩離析,一座山寨守得了一時,哪能守得了一世。衰敗是遲早的事。民國人士說:「回賊亂宜,所持者刀矛劍戟,火器少有,閭閻隨地修堡築寨,各自為首。賊數攻之而不克者,如石堡寨……牛心寨」。但入民國,「土匪頑強更甚,兼持快槍,土寨不足保護,鄉民寧可野居而不復上寨。」大概到這時古寨的原有價值便逐漸喪失,各種寨子日漸荒廢。

寨內圪針年復一年生長。綠葉下暗深的刺,會扎進茫然闖進歷史的人,穿過昨天錐疼細皮嫩肉的今天。

石堡山這把砍山刀鏽鈍了。石堡寨這塊骨頭依然硬朗,橫陳在高天晴空下,大地驀然回首時會如鯁在喉。


殘陽像一粒炭火,掉進鉛色的暮雲。暮色像輕嵐從塬上升起,浩茫高原沉重起來。沉靜的黃河竟變得愈發明朗起來,大河流日夜,這浩浩湯湯、滋養萬千黎民的大河呀。舊的一天即將過去。

每周一縣·宜川

陝〡北〡民〡歌

打造專業的陝北民歌社群

⊙本平臺版權歸「陝北民歌」所有

⊙合作郵箱:1955194963@qq.com

藝術總監:薛九英

文字總監:白曉煒

輪值主播:牛玉冰

值班編輯:呂永強

長按二維碼 即刻關注

相關焦點

  • 探秘宜川石堡寨
    清代宜川知縣吳炳修志之時論曰:「豈防禦戍守之規可用於昔,而不可施於後耶夫?宜處萬山之中,巨峰盤亙,深谷鬱紆,最易藪奸,且縣界與黃河終始鄰,盜生覬覦心又在在可渡。思患預防之計,詎不應亟籌歟?」先見之明。清末民初宜川乃至延綏大地又遭受接二連三的浩劫,這些寨子再次成為悽風苦雨裡百姓的庇護,這大河流滋養著萬千黎民百姓。
  • 蟒頭山國家森林公園丨每周一縣·宜川
    褐馬雞、金錢豹、豹貓、紅腹錦雞、貓頭鷹等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惜野生動物。古人云:「山水盤結,風景攸聚,且大勢屹然卓越,連峰疊嶂,奇石聳立。遠而望之,掩映雲表,美如畫圖」。壺口瀑布蟒頭山國家森林公園壺口瀑布位於黃河中遊秦晉峽谷之中,河西屬陝西省宜川縣壺口鄉,河東與山西省吉縣相接,是我國僅次於貴州省黃果樹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 牛 心 古 寨
    金元光元年(1222)在州西七十餘裡黃河岸,擇地構築「牛心寨」以御蒙軍。天興二年(1233),木華黎率軍攻寨。貞令長子克義揮師迎擊,不勝捐軀。貞撫兒屍感慨悲曰:『吾將以全身報國,死一子有何惜哉』。繼令招撫張衝、婿任禮厚(吉州同知)督兵再戰。蒙軍屢攻不克,由陝西富、延等地增調兵力加強圍攻,首克與主寨犄角相倚的吉安堡(今石堡寨),使牛心寨首尾受擊,兵將傷亡殆盡,寨內矢盡糧絕。
  • 「我們的黃河」第十九集 宜川:生態革命讓綠水青山帶笑顏
    宜川縣在落實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堅持生態立縣,大力實施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和重點區域綠化,在搭建起綠色屏障的同時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遊客 薛仁禮:每來一次蟒頭山都有一種不一樣的感覺,這個地方,確實是太美了,既有松濤陣陣,又有喬灌叢林,還有豔陽高照。
  • 富縣太和山丨每周一縣·富縣
    可以說除了山下的教堂,這裡是縣城的佛教文化聖地。這座山曾經是一座比周圍山高一點兒,大一點兒,形狀美一點兒的山,經過多次修整後,單單遊玩這座山,也是個不錯的去處。它的建築模式和相鄰縣的廟宇修建基本一樣。(圖:來與網絡)
  • 清涼山丨每周一縣·延安
    宋代名將狄青曾以彰化軍節度使知延州,宋代戍邊名將種世衡曾任鄜州判官,二人均屢立戰功,威震邊疆。天下奇觀:位於範公祠上方,為歇山四出水九脊十獸的古典殿宇,在此四眺,延安山水風光一覽無餘。殿聯兩幅:「閱盡天下奇情事,方知世上路不平」;「縱觀二水一城古今英雄匆過,遙看三川兩山歷代風流善惡」。殿門匾額:「天下奇觀」。 龐公祠:為紀念龐籍而新築的仿古建築。
  • 甘泉蓮花燈丨每周一縣·甘泉
    劇情所表現的主題與當今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也無不具有典型意義。歷史是沉重的,傳說是美麗的。現在的美水泉已經造福人民,美水酒、豆腐乾系列產品名揚天下,甘泉人民在「建設工業經濟強縣、農業產業大縣、特色產業名縣、陝北生態第一縣」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陝西省甘泉縣,是革命老區延安市南部的一個山區縣,甘泉縣名因城南神麓山下美水泉而得。
  • 山西一縣,為入晉黃河第一縣,古為邊塞要塞,今為旅遊勝地
    毫無疑問,因為我們山西就有一個特殊的縣,很有代表性,很有說服力,兼具三個方面的內涵,使其獨樹一幟,不僅是黃河流經山西的第一段,享受著黃河的沐浴滋潤,更是三晉長城外三關的第一關,承蒙著長城的庇護和厚愛。這座特殊的國家被稱為偏關。地處山西省西北邊陲,黃河南入晉交匯地帶。北面依長城與內蒙古清水河縣交界,西臨黃河,與內蒙古準格爾旗隔河相望,南接河曲、五寨兩縣,東鄰神池、朔州兩縣(市)。
  • [非遺]​鼓舞(宜川胸鼓)
    宜川胸鼓是以鼓舞為基礎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它原名「花鼓」,是著名的「陝北三鼓」之一。宜川胸鼓歷史悠久,系由古代戰爭中擂鼓助戰、傳遞信號、擊鼓慶捷的形式演變而成,宋代以後在陝西宜川黃河沿岸地區逐漸盛行開來。  宜川胸鼓以剛勁矯捷、灑脫奔放、明快有力、清脆爽朗的風格獨樹一幟,既能登臺表演,又適合在街頭廣場演出,演員男女皆有,人數可多可少。
  • 【延安非遺文化系列】(6)——宜川胸鼓
    ‍‍宜川胸鼓是陝西省的傳統舞蹈。宜川胸鼓,原名花鼓,是以鼓舞為基礎的一種漢族民間舞蹈形式,據宜川縣誌記載,胸鼓從宋代就已經在黃河沿岸地區流行。在陝北與安塞腰鼓、洛川蹩鼓齊名,被人們並稱為「陝北三鼓」,它歷史悠久,經由古代戰爭中人們擂鼓助戰,傳遞信號,擊鼓慶捷的形式演變而來。
  • 每經12點丨韓方稱朝鮮向其哨所開槍射擊;瀋陽要求對重點人群做核酸...
    每經編輯:胡玲1丨韓聯參:朝鮮向韓方哨所開槍射擊 未造成韓方人員傷亡或裝備受損據央視新聞報導,據韓國聯合參謀本部消息,當地時間3日早上7時41分左右,位於朝韓非軍事區內韓方一側的一處哨所受到來自朝方的開槍射擊
  • 每經11點丨川普回應白宮外槍擊:這個世界一直很危險;黃河出現...
    每經11點丨川普回應白宮外槍擊:這個世界一直很危險;黃河出現2020年第4號洪水;中信銀行哈爾濱分行原行長於成信被「雙開」 每日經濟新聞
  • 打「狼崽」,誘「老狼」:解密我軍「圍城打援」的宜川戰役
    宜川東臨黃河,西連洛川、富縣,是陝東戰略要地,被胡宗南視為關中屏障,以整編第76師24旅(欠1團)駐守。與延安相比,宜川敵防守兵力相對較弱,且地處黃龍山區,道路崎嶇,有利於西北野戰軍設伏圍殲敵援軍。此外,宜川是阻礙黃龍山區與晉綏、太嶽解放區之間聯繫的一枚「釘子」,攻克宜川、解放黃龍山區,可進一步打通與晉西北的聯繫,鞏固後方,形成解放大西北的有利態勢。因此,西北野戰軍最終決定將進攻目標定為宜川。
  • 宜川的壓面餄餎
    「餄餎」這個名稱,過去在宜川人們不這樣稱呼,而是根據操作的動作叫「壓面」,餄餎一詞是宜川以外的人叫著了,屬於外來語。宜川人心胸開闊,大度包容,也就讓「餄餎」這個名稱留了下來。縣城一帶多稱「餄餎」,鄉間多稱「壓面」,二者兼顧著叫著了。有些叫順嘴了也就「餄餎壓面、壓面餄餎」的叫著了,也就個名稱,都知道它是何物,咋回事,無關大局。
  • 每周一縣 | 河南滎陽縣:你知道楚河漢界在哪裡嗎?
    2018年,躍居「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第56位、「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第28位、「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第73位、「全國工業百強縣(市)」第41位,分別較上年前移2位、1位、2位、1位;位居首屆「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第83位、「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第68位。滎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秦朝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是嫘祖故裡、鄭氏祖地。
  • 黃河第一階梯(追尋黃河文化發源地一一上遊)之旅
    孔雀河起始於約古宗列盆地西南隅卡日扎窮山的瑪曲曲果日(意即黃河源頭山),山坡前泉群匯集成東、中、西三股泉流,東股最大,當地藏民稱它是瑪曲曲果(黃河源頭)。 呼和浩特前往包子塔,拍攝黃河宛如巨龍橫臥晉陝大峽谷中,傍晚拍攝老牛灣日落(包子塔)民居古老的石頭寨包子塔,位於萬家寨庫區中心,四面臨水,一線通陸,因其形似鑲嵌在黃河邊上的一隻包子而得名。
  • 「奇山、奇詩、奇作」,話說三垂崗「夾寨」之戰
    歷史上著名的三垂崗「夾寨」之戰發生經過大致是這樣的。   李克用在臨終時交給了李存勗三支箭,鼓勵兒子說:「一支箭先討伐劉仁恭,你如果不先攻佔幽州,那麼河南地區也難奪取。一支箭北擊契丹,當初阿保機和我盟誓結為兄弟,相約興復唐朝社稷,後來他卻背信棄義,你一定要討伐他。最後一支箭去滅朱溫,你如能完成我這三項未實現的心願,我死而無憾了。」
  • 宜川戰役:西北戰場第一大捷
    原標題:宜川戰役:西北戰場第一大捷   宜川戰役是西北野戰軍由內線防禦轉入外線作戰後,於1948年春在宜川城和瓦子街地區進行的一次圍城打援戰役。此役歷時10天,共殲滅國民黨軍胡宗南集團2.9萬餘人,取得了在全國範圍內首次殲滅敵一個整編軍的重大勝利,一舉扭轉西北戰局。
  • 六都寨中學門口堵車問題的建議,縣交警大隊作出了回復!
    六都寨中學門口堵車問題的建議,縣交警大隊作出了回復!六都寨中學門口每天早、中、晚學生放學時都會發生嚴重擁堵,當地政府、交通管理部門、包括校方一直沒有任何人管理!建議把無故被堵死禁行的六都寨水庫大壩公路開放,作為分流西山方向小型車輛的主要道路!建議鄉鎮交警中隊每天放學高峰期派民警在校門囗值勤,保證學生安全和道路暢通!
  • 米脂縣飲食習俗丨每周一縣·米脂
    每頓一二樣,不斷調換。農閒時每日兩餐,早幹晚稀。白面(小麥麵)僅在過年過節食用,或招待來客、敬奉老人、撫育小孩使用。油、肉更少,一般農戶幾個月吃一次肉,全年僅幾斤油。城市居民習慣日進兩餐,通常早幹晚稀,有饃、米飯、麵條、炒菜等,吃糠較少,飲食花樣比農村豐富,油、肉也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