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量,不再是低質遊戲同義詞

2021-01-18 人民郵電報


  在手遊世界裡,買量遊戲總是和低質、山寨、短命以及氪金等關鍵詞緊密相連。

  所謂買量模式,是指遊戲公司通過購買流量的方式在社交媒體、新聞資訊、短視頻等平臺上進行推廣。最為典型的模式,則是在內容平臺上,一些大家曾經熟悉的「過氣或正在過氣」的明星為某某遊戲賣力地打廣告。

  而在2020年下半年,買量遊戲的概念卻發生了顛覆。2020年9月,米哈遊的《原神》、莉莉絲的《萬國覺醒》紛紛放棄在各大應用商店上架,而高調選擇走買量路線。結果,遊戲產業各方叫好不斷。

  早前,一些遊戲公司低調買量,被瘋狂吐槽,現在為何畫風突變呢?公認的說法是「遊戲行業苦應用商店久矣」,而且國內外遊戲圈皆有同感。最為人們所熟知的是「蘋果稅」,即全世界的應用開發者想要讓自己的作品在App Store上架,就必須與蘋果公司分享30%的收入分成。而在蘋果公司2020年第四季度財報中,App Store所屬的服務業務收入毛利率高達66%,是蘋果公司最賺錢的業務。

  2020年8月,知名遊戲開發商兼遊戲平臺Epic起訴蘋果公司對遊戲《堡壘之夜》抽取30%的內購分成政策太過霸道。而國內遊戲開發者看到這一新聞時則笑了,很多人揶揄道,如果反觀國內安卓渠道整體採用的五五分成模式,蘋果公司算是慈善家。且這種分成比例,即使是騰訊、網易這樣的頂級遊戲廠商也很難推翻。於是,《原神》《萬國覺醒》在2020年9月末的動作,就被看成是國內遊戲圈「揭竿而起」。然而,僅僅如此嗎?

  《萬國覺醒》似乎確實僅僅如此。在同樣鋪天蓋地的遊戲廣告中,這款遊戲給人強烈的感官刺激。該遊戲採用3D架構,其「Q版」畫風結合戰術競技、策略遊戲、模擬經營,讓玩家似乎進入虛擬世界即可指揮千軍萬馬奔湧前進。然而,遊戲玩家吐槽說,真正的遊戲體驗,不過是一種感覺「非常2D」的策略遊戲風格,非但不硬核,而且遊戲進程漫長無趣,除非瘋狂撒錢,否則不能加速晉級。換言之,廣告做得好,卻和遊戲本身玩法體驗並無太大關係。如此一來,買量模式就如同前輩「開局一條鯤」那般,讓硬核玩家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原神》則有所不同,至少它的買量模式並不是簡單的素材效果動畫或遊戲過場動畫,而特意在廣告右下角標註了「遊戲引擎實錄」字眼。簡單來說,廣告就是玩遊戲的錄屏,只不過進行了剪輯與美化,這就讓買量和最終遊戲體驗達成了所見(廣告)即所得(體驗)的統一。

  從更大範圍來說,傳統的買量模式,詮釋了各類廣告中最常見的「廣告效果與實物有差距,以實物為準」,卻極盡誇張之能事,以達到廣而告之的效果。這是廣告的通病,消費者見怪不怪,也不會深究。敢於把實際遊戲效果稍加「美顏」整理後即廣而告之呢?也並非沒有,但大多同電影預告片類似,國內外的精品遊戲也不能免俗。

  《原神》的買量攻略,僅此而已嗎?倒也不止。真正讓筆者感嘆的是其「復古」,就是跳出純廣告,而回到十年前的遊戲推廣模式,即線上主題遊戲活動與地面推廣同步進行。線上的抖音挑戰賽和「全民任務」,各大平臺上的原神直播,讓其享受了一把當年「吃雞」遊戲才擁有的體驗級視頻展示。同時,該遊戲在線下遊戲展、動漫展高頻出沒,則讓其二次元屬性能夠更好地被粉絲所認同。結果,過去被線上應用商店「快捷推廣」模式所淹沒的傳統遊戲推廣,竟然復活了……

  並非所有買量遊戲都經得起大量玩家的檢驗,經得起玩家用眼感受、用手「觸摸」,才是「買量≠低質遊戲」的前提條件。看似不複雜,但也非易事。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原神》被玩慣了精品遊戲的玩家吐槽為「縫合怪」,也不足為奇。

相關焦點

  • DataEye-ADX遊戲買量創意|武俠遊戲買量素材演變史
    當下武俠題材遊戲買量市場「新舊縱橫」,整體買量規模較小根據DataEye-ADX平臺數據顯示,武俠題材遊戲買量產品榜中,持續投放天數超300天的遊戲佔4席,除了經典IP遊戲《一夢江湖》、《天龍八部榮耀版》
  • 2017年上半年買量遊戲小結
    買量遊戲相關的數據1,買量遊戲的匯總數據基於我司的實際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大大小小有投放操作的遊戲數量為:4023款,累計產生122,549,120次遊戲激活,其中Android和iOS的激活量比例為:
  • 遊戲買量時代:網賺向左,超休閒向右
    遊戲公司加大廣告投放、素材製作方面招聘的比重,數據分析平臺也與時俱進,把投放素材查看分析等內容提升為重要服務。早期網賺遊戲的本質其實是積分牆的變種,做任務給錢(還不一定拿的到)。其火爆既有當時買量成本低,也與當時app巨頭一股腦紅包讓利大戰風潮推動。用撒幣讓利拉用戶的手段屢試不爽,車、外賣、購物、直播答題等等,都有其身影。
  • DataEye買量創意|滿屏「楊冪」、張雨綺,近期遊戲熱門素材盤點
    7月遊戲買量去重素材55W+組,新增素材佔比高達74.55%經歷了蘋果版號新政和長達數月的產品「荒」之後,移動遊戲市場迎來了下半年第一個黃金時期——暑期檔。
  • 遊戲買量|大廠狂砸數億買量,中小廠商轉投KOL搶量
    從品類來看,休閒遊戲4-5月買量素材量同比增長超260%,傳奇遊戲同比增長77.82%,仙俠遊戲同比增長39.37%,三國遊戲同比增長30.2%,武俠遊戲同比增長27.04%,二次元遊戲同比增長251.4%
  • DataEye-ADX遊戲買量|TapTap、咪咕快遊等遊戲平臺買量規模翻番!
    樂園、咪咕快遊等遊戲平臺榜上有名,分別為買量榜TOP23、Top25、Top40,投放量基本與近期熱門投放遊戲持平。買量素材創意重點在於「以量吸量」、突出「快捷方便」的遊戲體驗從買量創意來看,TapTap更注重「以量吸量」的買量打法,其買量素材中90%為近期爆款遊戲《江南百景圖》的創意類素材,10%則為萬眾矚目的米哈遊二次元新作《原神》的創意素材。
  • 買量時代:網賺向左,超休閒向右
    遊戲公司加大廣告投放、素材製作方面招聘的比重,數據分析平臺也與時俱進,把投放素材查看分析等內容提升為重要服務。早期網賺遊戲的本質其實是積分牆的變種,做任務給錢(還不一定拿的到)。其火爆既有當時買量成本低,也與當時app巨頭一股腦紅包讓利大戰風潮推動。用撒幣讓利拉用戶的手段屢試不爽,車、外賣、購物、直播答題等等,都有其身影。
  • 揭秘網賺類遊戲買量:激增數十款,流量成本上升4倍
    大批網賺類遊戲的上架,買量成為這類產品最重要的獲量手段之一,DataEye-ADX平臺顯示,頭條系渠道成為買量的首選渠道,競爭的激烈也導致流量成本水漲船高,意外的是快手在這類產品的投放渠道中脫穎而出……
  • 遊戲市場投放分析:《班主任模擬器》、《全民養恐龍》成買量黑馬
    截止6月4日近30日的買量數據裡,我們觀察到前20名內有許多新的面孔。比如:《班主任模擬器》進入排行榜TOP.08位置,《全民養恐龍》位居TOP.13,以及《音符達人》TOP.14。這些遊戲產品並非近幾日才上架的新遊,他們均是已在國內1月左右公測的遊戲產品,它們的營銷節奏通常是慢慢試探市場後,再針對性的進行廣告投放。那麼,這些遊戲買量後取得效果如何呢?
  • 市值將近腰斬,三七互娛真的「失」在買量上嗎?
    但是現在網際網路獲客越來越難,買量成本也逐步上升,今年買量大戶頭條給代理商的返點從7%降低到2%,這將很大程度上影響遊戲的淨利潤。二是買量效率降低。由於遊戲的受眾有限,如果一家公司長期買量的話,其用戶量和ARPU值(每用戶平均收入)會接近天花板,買量效率就會越低。
  • GMGC合作夥伴——買量時代的手遊推廣利器openinstall
    2018年11月5日-6日,GMGC主辦的第七屆全球遊戲開發者大會(GMGC·成都·2018)暨天府獎盛典將於成都首座萬豪酒店盛大召開。本屆大會以「戀遊戲·遊戲鏈」為主題,將廣邀國內外遊戲的獨立遊戲人、遊戲渠道方、流量平臺。聚焦遊戲,回歸遊戲人本身,連結無限可能。
  • 「渣渣輝」們為何被拋棄:同樣買量、不同命運
    對於這種弔詭現象,很多聲音將直指「買量競爭」。狂奔與原罪回顧近幾年國內遊戲市場的發展過程,「買量」始終是個無法迴避的問題,有人對它嗤之以鼻,也有人對它無限追捧。那麼,無數開發者和玩家又應該如何正確地看待「買量」?
  • DataEye-ADX手遊買量7月報:繼150家買量公司停投,7月再減100家
    創意篇本月熱梗:高考、「三十而已」、乘風破浪的姐姐DNF手遊買量素材重磅來襲,上線4天播放量1333.7W,點讚數10.3W校園主題遊戲上線大量「高考」熱點類創意素材,關聯計劃74條「乘風破浪的綺綺子」張雨綺代言遊戲,上線4天點讚數5.3W註:DataEye-ADX手遊買量月報所使用的移動廣告投放素材及數據,均來源於DataEye-ADX遊戲行業情報工具所追蹤到的移動廣告投放情報
  • DataEye-Tidea添羿|三國SLG買量創意分析報告
    三國SLG品類用戶男性玩家佔比達86.74%,核心用戶年齡段集中在30-39歲之間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DataEye數據研究院分析發現,三國SLG遊戲在投買量創意覆蓋的用戶群體較一般的買量遊戲有著非常顯著的特徵。
  • 熱雲數據CTO詳解手遊買量市場:Q2或將回落
    在買量平臺及投放素材的選擇上,兩款遊戲路徑不謀而合。以巨量引擎為例,作為字節跳動旗下的營銷服務品牌,聚合了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等當下最熱門的流量平臺,成為各遊戲產品買量投放的重頭。據熱雲數據ADInsight監測顯示,4月份兩款遊戲在巨量引擎上投放媒體均以抖音為主,今日頭條與西瓜視頻其次。
  • FBEC2020|智線科技合伙人高麗貞:2020全球遊戲市場買量洞察
    FBEC2020全球遊戲及數字文創峰會,邀請到智線科技合伙人高麗貞女士帶來主題為「2020全球遊戲市場買量洞察」的精彩分享。以下為演講實錄:各位夥伴,大家上午好,我是智線科技的合伙人高麗貞,今天很榮幸在這裡為大家分享我們對2020年全球遊戲市場的洞察。
  • 熱雲數據:近半個月參與買量的RPG中,投放量Top 10僅3款遊戲有版號
    遊戲版號自「收緊」以來,一些中小規模的遊戲開發商鑑於自身資質或經驗的問題紛紛調整或叫停了項目,促使手遊買量市場長期出現「新作乏力」的局面。根據熱雲數據監測,最近30天投放創意組Top 50手遊的平均投放周期已約有半年之久(188天)且有3成的遊戲甚至超過了這一數據。可見,手遊買量的頭部仍是被大部分「老資格」佔據。
  • DataEye-ADX遊戲買量報告|8月手遊買量報告
    DataEye-ADX遊戲買量報告|8月手遊買量報告 聲明:本站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2020年Q2北美買量市場洞察
    App Growing Global以2020年1月1日-6月30日所追蹤的海外廣告買量策略,統計地區覆蓋加拿大,美國。媒體涵蓋Facebook、Admob 、Unity、Line Japan, Twitter 等17餘家全球性移動廣告平臺,發布《2020年Q2北美買量市場洞察》。
  • 買量難時代如何突破?
    營銷側:買量困境如何破局巨量引擎遊戲行業策略負責人路川在「全球流量及數字營銷峰會」現場發表演講,其中有關「純粹買量基礎上的新增長」受到各方熱切關注。傳統買量的廣告素材可能4-5天開始衰減,但遊戲買量的素材或許1-2天就有下滑趨勢了。僅僅關注ROI行不通,內容非常重要。除此之外,路川還表示,未來希望幫助整個行業做出更多的生態整合,將巨量星圖等創意工具低門檻發放助力創作者,幫助更多廠商獲得想要的東西,延長品牌生命周期。「紅利並非時代產物,而是服務迭代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