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徒步真會損傷膝蓋?路走多了,膝蓋疼是怎麼回事?
徒步是一種公認的比較好的健身方法,適當徒步走路可消耗熱量,利於控制體重,促進下肢靜脈回流,保護心臟。走路可鍛鍊身體協調能力和平衡感,延緩衰老,起到活動筋骨,疏通淤滯脈絡、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使疲憊的大腦放鬆,恢復精力等功能。
近年來,各種徒步快走隊風靡一時,不管是晚上還是早上出去,都有許多不同的快走隊,有年輕人也有老年人,都走的飛快,微信運動及各種運動軟體也在激勵著大家走路。
不管是為了登頂榜首,還是為了鍛鍊身體,適當的運動,對身體來說好處不少,不過有不少走路多的人,表示自己的膝蓋有點疼,稍微走點路就疼,已經不敢再走路了。那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還能再走路嗎?一起來了解一下。
路走多了,膝蓋疼是怎麼回事?
每次膝蓋出現問題時,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缺鈣,骨骼中的鈣質少,確實會引起關節疼痛的情況,但一般來說,這種情況很少見,生長期的小孩以及年紀大的老人可能會出現。
但此時的身體,還會伴隨著腿部抽筋,身體有面黃肌瘦的情況,若只是單獨的膝蓋疼,跟缺鈣沒太大的關係。
膝關節是人體最為複雜和重要的關節,幾乎所有運動項目都離不開膝蓋活動。而且,在運動過程中,膝蓋會承受全身的重量,如果運動方式不當、運動時間過長,就可能會造成膝關節損傷,從而出現疼痛感。
膝痛原因多種多樣
1、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能夠保護膝關節,外界給膝蓋施加壓力時能夠給予一定的緩衝作用,但是當半月板受到損傷時就會引起膝蓋的疼痛感,尤其是走路時更為明顯。另外當膝蓋總是處於超負荷時,就會讓膝關節腫脹而引發明顯的疼痛感,走路時關節有摩擦音。
2、脂肪墊勞損
脂肪墊能夠讓關節處於穩定狀態,減少了對其摩擦力。如果長時間受到摩擦或者外傷時,脂肪墊就會處於肥厚和充血狀態,從而引發炎症,讓膝蓋關節活動時受到限制,導致走路膝蓋疼痛。
3、膝關節周圍韌帶的損傷
膝關節周圍韌帶,是主要控制膝關節穩定和運動的主要結構。當膝關節伸直、彎曲的時候,周圍的韌帶會承受一定的力量,來保持膝關節功能的正常。一旦韌帶出現急性或者慢性的損傷,就會出現走路時膝關節疼痛症狀。
4、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
膝關節滑膜是組成膝關節的主要結構。滑膜細胞分泌滑液,能幫助保持關節軟骨面潤滑,增加關節活動範圍,當膝蓋發生外傷或過度勞損時,滑膜損傷,產生大量積液,導致關節內壓力增高,不及時消除的話,容易引起關節粘連,影響正常活動,走路久了就容易感到膝蓋疼痛。
5、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主要症狀為關節疼痛,常為休息痛,表現為休息後出現疼痛,活動片刻即緩解,但活動過多後,疼痛又加劇。另一症狀是關節僵硬,常出現在早晨起床時或白天關節長時間保持一定體位後。
6、髕骨軟化
髕骨軟化初期,開始有酸脹不適,之後出現持續性鈍疼。其規律為,開始活動時疼痛加重,活動開後疼痛減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上下樓梯、下蹲起立、負重行走、用力踢球等),凡是作股四頭肌收縮動作時,都會出現膝部的疼痛,都是髕骨軟化的徵兆。較重的人們,在平常步行時也出現髕骨處的疼痛。
可能引起膝關節疼痛的原因可能各種各樣:關節內軟骨的過度受力或受力不均勻、肌肉不正確的用力、肌腱被過度牽拉、關節周圍軟組織勞損等都可能是引發膝關節疼痛的原因。
要怎麼緩解膝蓋疼痛?
1、合理的使用冷敷和熱敷
膝蓋疼痛時可以採取冷敷或者熱敷的方式來幫助緩解疼痛,熱敷能夠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讓周圍組織得到充足的營養,如果膝蓋有出血症狀時,不能盲目的熱敷。冷敷能夠緩解膝蓋的水腫,幫助炎症的吸收。
2、積極的控制體重
膝關節會承受著上半身的重量,對於肥胖的人群來說膝關節承受的壓力會更多,增加了膝關節的損傷度。應該適當的減肥,控制好體重,減少對膝關節所帶來的壓力。
3、不能長時間躺在床上不動
部分人群認為膝蓋疼痛就應該躺在床上多休息,這樣才能讓病情快速恢復,其實不然,如果長時間躺著不動時就會讓肌肉萎縮,減弱了保護關節以及骨骼的能力,從而加劇了疼痛感。膝關節疼痛是可以做緩和的運動比如散步或者打太極拳。
4、要尋求醫生的幫助
膝關節疼痛一直沒有得到緩解,就應該及時去醫院做相應的檢查,只有查出病因對症治療,才能夠緩解膝蓋的疼痛感,不能盲目使用止痛藥物,不然會影響到醫生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