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曾誇下海口,50年拿30個諾貝爾獎,如今18年過去,情況如何?
諾貝爾獎,是如今全球最權威的國際獎項之一,一般是用來獎勵在各個領域對人類做出突出貢獻的人,目前諾貝爾獎有6個領域,分別是諾貝爾化學獎截止到2019年,諾貝爾獎共授予了919位個人和24個團體,對個各個國家而言,拿到諾貝爾獎的數量,也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日本作為一個發達國家,在科學教育等領域也投入很大,他們對諾貝爾獎也非常執著,曾經放下豪言,要在50年內拿到30個諾貝爾獎,如今18年過去了,他們是否能實現自己的諾言?
-
19年前,日本稱50年得30個諾貝爾獎,如今一看,不得不說日本厲害
諾貝爾獎可能是世界範圍內最廣為人知、也被視為最重要的獎項,19年前,日本曾提出一個50+30的計劃,50年之內要拿下30個諾貝爾獎。 當50+30計劃被提出時,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就不贊同,他認為這個計劃「很沒腦子」。那麼如今,日本的諾獎計劃到底實現得怎麼樣了呢?值得一提的是,野依良治本人2001年便因為手性觸媒之不對稱合成研究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算是給50年計劃開了個好頭。
-
19年前,日本曾放出豪言:50年內拿到30個諾貝爾獎,如今拿了幾個
在19年前,日本甚至還豪氣地說過,要在50年的時間裡面,要拿到30個諾貝爾獎,那麼到目前為止,日本已經拿到過幾個了呢?在2001年的時候,日本就提出了所謂的「50+30」的計劃,這項計劃是在50年的時間裡面,拿到一共30個諾貝爾獎。
-
可怕的日本人,19年內獲19個諾貝爾獎!為何日本能頻頻獲得諾獎?
在2001年,日本政府提出了一個科技計劃,這個計劃的口號是「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當時很多人都覺得日本政府這是在吹牛,而且這個牛皮吹得還有點大,覺得這個簡直就是痴人說夢。甚至連日本國內的科學大咖都不認可這個口號,當時日本著名科學家野依良治(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都稱這計劃「很沒腦子」。
-
日本拿出一億,計劃培養30個諾貝爾獎,聽著像笑話,如今怎樣了
諾貝爾獎是指根據科學家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世界級獎項,涵蓋了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五個方面,旨在表彰「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50年拿30個諾獎但是,日本在21世紀初卻「口出狂言」,提出了一個如20世紀的大東亞共榮圈一樣荒唐的計劃。2001年,日本政府拿出一個億,提出「第二次科學技術基本計劃」,宣稱「50年內要拿30個諾貝爾獎」。
-
日本諾貝爾獎獲獎者一覽: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翼搏教育原創」
到今年為止,日本是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亞洲國家,並且日本絕大部分的獲獎者均出身於七所舊帝國大學或學術研究懇談會(RU11)的成員高校。京都大學、東京大學和名古屋大學是迄今為止日本乃至亞洲誕生最多諾獎得主的高校。
-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的基礎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諾貝爾獎被譽為世界上所有頒獎領域中,最負盛名的獎項。授予「為人類帶來最大利益的人」。 自1901年以來就頒發了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與和平獎;自1968年以來,開始授予經濟科學獎。
-
19年19個諾貝爾獎!我們的教育與日本相比,真的輸在了起跑線上
日本曾口出狂言: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2001年3月,日本政府出臺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該計劃明確表示日本要在50年內拿到30個諾貝爾獎。該計劃一經發布,就引起了日本和國際媒體的關注,引發了不小的爭議,質疑日本是蚍蜉撼大樹。
-
19年前日本曾制定一強國計劃,聽起來像是在吹牛,如今卻快要成真
但現在的日本,完全是一個腳踏實地,謹言慎行的國家。 2001年,日本政府曾制定過一個強國計劃,說是未來50年之內培養出30名諾貝爾獎得主。這則消息傳到國內後,立馬引起了我國百姓的熱議。畢竟2001年那會,我國也僅只有楊振寧1人獲得過諾貝爾獎。
-
2000年以後,日本每年一個諾貝爾獎,他們憑什麼這麼牛?
諾貝爾獎是當今科學界最高成就,如今在諾貝爾獎上面有個恐怖的國家存在,那就是日本,2000年開始,日本每年都有人獲得諾貝爾獎!截止2019年為止,已有27位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其中包括兩名美籍日本人。日本曾在2001年提出一項計劃,50年內要有30個人獲得諾貝爾獎,如今已實現了大半,日本的科學領域在將來,或許存在著更為「井噴」的現象。在最近《最強大腦》節目中,日本9歲少年辻窪凜音獲得世界冠軍,她以超心算5倍的速度完成挑戰,令全球觀眾驚嘆不已。要知道日本的數學,是學自中國的,中國在數學領域,是日本當之無愧的老師。
-
「日本50年30個諾獎計劃」是啟示
典型如小日本,人口一億,佔我們1/13,從2000年~2019年,已經19次奪取諾貝爾獎,平均每年剛好有1人獲獎——儘管,當人家2001年提出「50年摘取30個諾貝爾獎」計劃時,我們使勁嘲笑過他們吹牛。反觀新加坡等,經濟再發達、機制再優越,也難冒出個諾貝爾來,只因小國,格局上永遠都只能是「大師收容站」。
-
日本20年拿了19個諾獎!日本人給孩子這樣的硬核教育值得學習
2018 年第一份諾獎——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評選結果揭曉。美國免疫學家 James P. Allison 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因發現抑制負向免疫調節的新型癌症療法而獲得此獎獲得該獎項。至今,進入新世紀以來已有18名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距離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已經實現了一大半。
-
2020年搞笑諾貝爾獎出爐,5個中國人火了!
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s)由美國人馬克·亞伯拉罕斯(Marc Abraham)創辦。此人還創辦了一份科學幽默雜誌——《不大可能研究年報》(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從1991年開始每年頒獎一次搞笑諾貝爾獎,至今已經走過30個年頭。
-
日本諾貝爾獎成功的模式可以複製嗎?
在亞洲地區,日本不是唯一的發達國家,不過在諾貝爾獎獲獎次數上,日本的地位卻無人能及。在過去的20年,也就是從2000年至2019年,日本總共19次獲得諾貝爾獎,平均每年拿一個,創造了一個東方奇蹟。相比之下,韓國至今只獲得一次諾貝爾和平獎,中國也僅有兩人獲得諾貝爾獎。
-
日本憑什麼每年一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媽媽的4條家規,值得借鑑
提到諾貝爾獎,在我們的印象獲得過的人屈指可數,屠呦呦、莫言、楊振寧……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拿到諾貝爾獎的人數遠遠沒有日本多。在2000年後,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只有兩人,其中拿到自然科學獎的只有兩位。然而在2000-2020的20年間,日本先後已經有19人獲得了諾貝爾獎。
-
一位日本爺爺花30年遍嘗中國3000碗面,他稱荊州早堂面是……
一位日本爺爺花30年遍嘗中國3000碗面,他稱荊州早堂面是…… 2020-12-22 16: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9年19個諾貝爾獎,日本憑什麼?從其開發大腦的方法就能看出來
這總面積一共37.8萬平方公裡的地方,1.26億的人口,卻能在19年內獲得19次諾貝爾獎,由此可見日本人的發明創造能力!無論是在工業機器人、工程機械、超級計算機、碳纖維、超級計算機等等科技領域,日本都站在前沿。
-
43歲日本學渣,睡一覺醒來得了個諾貝爾獎,16年後,人生再次開掛
有一位日本大叔,他在43歲時意外拿到了諾貝爾獎,他的獲獎震驚了日本也震驚了學術界,當時人們都在好奇這個人究竟是誰,他從哪裡冒出來的,而那些一直致力於化學領域研究工作的學者也大跌眼鏡,因為這位拿到諾貝爾獎的大叔的化學水平和高中生差不多。
-
搞笑諾貝爾獎:日本連續14年獲獎,內容搞笑卻發人深省
2020年的諾貝爾獎項已經全部公布,今年並沒有日本科學家入選,可是在「搞笑諾貝爾獎」領域,日本人並未缺席,今年同樣有日本人獲得搞笑諾貝爾獎的「殊榮」。從2007年開始,日本人已經連續14年獲得搞笑諾貝爾獎項了,在業界,搞笑諾貝爾獎與諾貝爾獎項其實知名度都很高,每年也會受到許多人的關注。
-
達馬迪安:沒拿諾貝爾獎怎麼了?我照樣是MRI之父!
瑞典斯德格爾摩時間2003年10月6日11時30分,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宣布,將2003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保羅·勞特布爾(Paul Lauterbur)和英國科學家彼得·曼斯菲爾德(Peter Mansfield),以表彰他們將MRI技術引入醫學診斷和研究領域中所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