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個字的讀音都一樣,讀完實在太爽了!

2021-01-19 騰訊網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而且是文化從未中斷的國家。以文學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洗禮,被一批又一批傑出的文人帶到了一座又一座巔峰。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文學已經滲透到中國的方方面面,才讓中國散發出迷人的魅力。

文學也需要不斷創新,當一種文體到達巔峰之後,新一代的天才文人就會向另外的高峰發起挑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概莫能外。一直到近代,一直到現代,一直到當代,這種趨勢也從來沒有改變。比如有一位專家就曾經寫下了這樣一片奇文:

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

初看起來,是不是感覺很茫然,再讀起來,是不是感覺很奇特?這篇叫做《季姬擊雞記》的文言文,全文78個字(不含標點符號)都是同一個音,稱為同音文。所謂同音文,就是全文採用的一個音,聲調不限,但是不能為同音而同音,通篇讀出來應該有個主題。

比如這篇《季姬擊雞記》就還是有個主題,小珏幫您翻譯如下:一個叫做季姬的女子感到寂寞,便收羅了一些小雞來養,那是出自荊棘叢中的野雞。野雞餓得直叫喚,季姬便拿出竹箕中的小米來餵養它們。雞吃飽了之後,飛到了季姬的書箱之上。季姬怕它們弄髒了書箱,連忙去趕走雞,雞大懼,又飛到了桌子上,季姬更著急了,拿著竹箕砸向雞。

竹箕的速度快,雞的反應速度更快,靈巧地躲開了,於是砸中了桌子上的陶伎俑。陶俑被打中之後,順勢掉在地上,摔成粉碎。季姬看到雞還在桌子下亂叫,更是生氣,脫下木屐來打雞,結果失手將雞給打死了。季姬激動的心情不能平復,於是寫下了這篇《季姬擊雞記》。

如果您的生活很忙,可能會覺得這純粹是一篇無聊的文章。其實,只要您不要那麼匆忙,閒暇時光中閱讀,您會發現這是一篇生活情趣極為豐富的小散文。它就是截取了生活中的一個片段,使用同音文這樣獨特的表現方式,完成了一篇奇文。

這篇文章的作者,小珏剛才只說了是一個專家,其實此人大有來頭,他就是著名學者、語言學家、音樂家趙元任先生。也許您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但您一定聽過《教我如何不想她》這首歌。這首情歌的詞作者是劉半農,曲子卻是趙元任先生在1926年譜寫的。

趙元任生於光緒十八年,是清朝著名詩人趙翼的後代。他所學非常豐富,是名副其實的語言大師。他被公派出國留學,學成後擔任美國各高校的教授,長期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執教,並且在該校退休。

關於趙元任的語言天賦,當時就流傳著一個故事。他在15歲的時候,考入南京江南高等學堂時,全校共270名學生,來自天南海北,趙先生便從這些同學那裡,學會了各地的方言。當他在一次陪客人吃飯時,竟然使用了8種方言與別人交流,讓人大吃一驚。

後來,趙先生就自創了這種同音文,除了這篇《季姬擊雞記》之外,還有《施氏食獅史》、《熙戲犀》等作品。因為形式新奇,很快就引來了許多跟風之作,比如棟軒的《帝弟敵狄》、程陽的《吏李立蒞》等等。

其實,這也是趙先生將音律研究的成果,運用與散文創作之中,這也是教學的一種方式。後人可以不理解,可以當作遊戲之作,但千萬不要為此而懷疑趙先生深厚的漢語功底。

相關焦點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個字讀音一致,讀完後舌頭不會「打彎」了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且博大精深,每每讀起唐詩宋詞元曲,都不得不被古代文人的才情所折服。從古至今中國文學史上有不少家喻戶曉代代流傳的絕世佳作,最近網上又出現了一篇堪稱神一般的文章,這篇文章全文僅78個字,讀音都是一致的,很多網友表示:讀完後舌頭都不會「打彎」了。
  • 最神奇的一篇文章,全文78個字的讀音一致,網友讀完大呼過癮
    今日我們要介紹的這篇,則是極為有意思的——整篇文章78個字,但是這78個字的讀音,卻都是一致的,能完整的讀過去,便已經是強大了。這篇文章便是《季姬擊雞記》。相信有些朋友在讀標題的時候,就已經敗下陣來了吧。現在,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全文的魅力: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
  • 神一般的文章,僅78字讀音卻都一樣,外國人表示沒法翻譯
    從小學方塊字長大的我們,對各種漢語早已爛熟於心,但對於外國人來說,漢語實在太難學了,有些人學了一輩子,水平可能還不如中國的一個小學生。漢語的魅力在於它的變化多樣、含義豐富、文字唯美,而許多古典詩詞的美,大概也只有中國人才能體會到。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字,同一個讀音,「看得懂」卻「聽不懂」!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字,同一個讀音,「看得懂」卻「聽不懂」!如果廢除了漢字,這樣的文章連神仙都難讀懂,不信來試!千古奇文,全篇78字只有一個讀音,故事卻講得很精彩!有人說,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這話並不誇張,因為,經歷了幾千年的歲月積澱,漢語言文字越來越博大精深。
  • 最奇特的一篇文章,全文94個字的讀音相同,網友:讀完的都是天才
    其實各個地區的人在當官前都要學習官話。在周、秦、漢時期,朝廷使用的漢語稱「雅言」,南北朝時期稱「正音」,「官話」一稱出現在明清時期,都是以「洛陽讀書音」為標準音。一回他在朝堂之上跟大臣們說話,講到「豬」字時,並沒有按照「洛陽讀書音」讀成「dyo(雕)」,而是按照長安的音讀「jyu(誅)」,結果遭到了恥笑,現今人人都知道「豬」的讀音是「zhū」,這源於漢語拼音。
  • 民國曠世奇才趙元任,寫下一篇神一樣的文章,全文96個字讀音一樣
    大家都知道,民國期間大師輩出。在眾多大師中,有一位堪稱是真正的曠世奇才,他教過物理學、數學、哲學、中國音樂史、中國語言、漢語語法、理論語言學、邏輯學等課程。如此博學的他,被冠以數學家、語言學家、翻譯家、哲學家、邏輯學家、音樂家等頭銜,可這些都不足以表達他取得的成就。
  • 我國語言專家,用「ji」這個讀音,寫出了一篇文章,共78個字
    失落的中國古代語音原來啊,這篇文章字數篇幅非常之短,全文一共只有78個字,而妙就妙在這篇文章的讀音全部都是同一個讀音,人們拿到這篇文章的時候能夠看得懂,但是卻聽不懂,這也是很奇怪了。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篇千古奇文《季姬擊雞記》。
  • 趙元任創同音文後,寫了一篇《季姬擊雞記》,全文78個字讀音一樣
    據說當趙元任15歲的時候進入南京江南高等學堂學習,那個時候南京江南高等學堂有兩百七十多名師生,這些人都來自於不同的地方,而此時的趙元任能夠利用七八種方言和學校的師生交談。不僅如此,據說在1920年趙元任前往湖南給羅素做翻譯的時候在路上又學會了長沙話,可見其語言天賦。
  • 最神奇的一篇文章,全文94個字讀音一致,網友:能讀懂都是天才
    「結繩記事」這個詞不少人都聽過,因為遠古時代的人類沒有文字,但人們又想把生活裡的重大事件記錄下來,於是人們「結繩記事」,比如大事打一個大結,小事打一個小結。《周易·繫辭》云:「上古結繩而治」。中國文字是歷史較長,廣深,4000年多前倉頡氏「書契開始製作,代籤訂了繩子連接」和被從漢字出生的,但歷史學家們倉頡氏製造了字的只不過是神話傳說認為,漢字是人類發展的重要是無法否定的今天的「神」級的文章,全文94字(後擴張到103字,題目的7字110字)完全一致的讀法,儘管我們沒有閱讀的影響,中國的漢字和漢字的發音的不可思議的體現者又名施氏食獅史
  • 民國的一篇奇文,全文94個字就一個讀音,能夠讀下來的都是神人
    因為他們的愛情,我才注意到趙元任,深入了解後,發現這位民國大師實在是了不起。 他曾經因為好玩,寫過一篇奇文,全篇94個字,就一個讀音,能夠一口氣讀完的都是神人。 這篇文章就是《施氏食獅史》。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
  • 史上最神奇的一篇文章:全文78字音調全一致,能讀對一半都是天才
    比如今天所說的這篇文章,便能很好地體現出來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這篇文字通篇78個字,但是讀音卻都是一樣的,每個字所代表的含義卻有很大的不同。這篇文章的便是《季姬擊雞記》,沒錯,連標題都是同一音節。而撰寫這篇文章的便是有著「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美譽的趙元任教授。
  • 他寫下神一般的文章,78字讀音一致,讀完真過癮,書法更過癮
    首先要普及一個冷知識,「她」和「他」,大家都知道指稱的對象是不同的,「她」是指女士,而「他」是指男士。但是在二〇世紀二〇年代之前,字庫中是沒有「女」旁的「她」字的,連康熙字典中也只有「人」旁的「他」,也就是說,此前咱們的老祖宗們其實是「他她」不分的。
  • 專家提議字母代替漢字,此人用一篇文章反擊,全文讀音一樣
    我們從牙牙學語的時候就開始學漢字的讀音,在上小學的時候學習漢字的寫法,可能我們覺得漢字並不是很難學,畢竟這是我們的母語。但是相比於其他國家的文字甚至符號,漢字應該是公認的最難學的文字之一吧,或許學漢字的老外感觸頗深。
  • 語言大師一篇拍案叫絕之作,全文78字同一讀音,漢語果然博大精深
    民國有一位語言大師趙元任,可能大家不太熟悉這個人,但是他的祖上有一位叫趙翼的詩人大家可能都知道,即便不知道,趙翼的那首千古名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大家也應該耳熟能詳,作為著名詩人趙翼的後人,趙元任的成就一點也不比趙翼差。
  • ...白提議將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全文都是一個讀音
    1928年9月,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公布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就是說把漢字用字母來表達。瞿秋白表示明確反對,他於次年2月擬訂出了《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1930年春,《中國拉丁化的字母》出版,引起了很大反響。1930年9月,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海參崴舉行。
  • 中國史上最神奇的一篇文章:全文94字音調一樣,網友讀完大呼過癮
    一直以來都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也確實如此,一個中文的字可能有好幾個意思。還有一些讀音相似但是字的意思確實大不相同的話,到了近代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已經在逐漸變少。不過在民國時期是有很多的國學大師,比如說章太炎等人,還有一些人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了解很深,開始研究語言學的。
  • 神一般的文章,被大英百科收錄,96字讀音一致,能讀懂堪稱有大才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篇神一般的文章,就站在了繞口令的金字塔頂端。漢語對很多外國人來說堪稱「世上最難學的語言」,沒有之一。不要說外國人,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大部分也都沒認全漢字。但漢語雖然難學,卻也具備其他很多語言無法替代的趣味性。1960年,有一篇叫《施氏食獅史》的文章被《大英百科全書》收錄在有關中國語言的條項裡。
  • 一篇96字的奇文,全文讀音都一樣,能讀順的人考普通話甲級沒問題
    這一篇96字讀音都一樣的奇文便是出自趙元任之手,名為《施氏食獅史》,全文如下: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
  • 魯迅要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一個讀音,魯迅讀完傻了
    這篇文章全文只有一個讀音「shi」,但是卻不影響文章的閱讀,讀完之後真是感嘆漢字的魅力,已經趙元任的才華。《季姬擊雞記》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這篇文章全文只有一個讀音「ji」,讀完之後的感覺和第一篇是一樣的,令人佩服。包括魯迅在內的專家讀完之後,心中也是非常的敬佩。漢字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傳承並發揚。每一種文化都不是完美的,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一直堅守並傳承著中華文化,這才是中華民族能力立足五千年的原因。
  •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文/觀心通史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先人為傳承文化創造漢字,才使得中華文化代代相傳。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漢字獨一無二,無可代替。當時,漢字都是繁體字,老百姓的文盲率達到了95%,老百姓學繁體字特別困難,所以魯迅提出了在當時來看非常極端的口號:「漢字不滅,中華必亡」。1917年,胡適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成回國,他率先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