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神奇的一篇文章:全文78字音調全一致,能讀對一半都是天才

2020-12-16 起叔讀史記

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誕生出生無數的特有文化。其中文字便是流傳最為古老的一種,中國文字的有著長達數千年的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過程。是世界上最為古老的文字種類之一,同時也是最具文化特色的一種。比如今天所說的這篇文章,便能很好地體現出來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這篇文字通篇78個字,但是讀音卻都是一樣的,每個字所代表的含義卻有很大的不同。

這篇文章的便是《季姬擊雞記》,沒錯,連標題都是同一音節。而撰寫這篇文章的便是有著「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美譽的趙元任教授。

趙元任出生於1892年,是清朝著名的詩人趙翼的後人,父親也曾中過舉人,所以趙元任也算得上是出生於書香世家了。

而趙元任本人更是博才多學,即是數學家,又是造詣頗深的物理學家。但是術業有專攻,趙元任只要的成績都在語言學方面。

從1920年執教開始到1972年退休,趙元任不僅自己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還給中國中國語言學的研究事業培養了一支龐大的隊伍。著名語言學家王力、朱德熙等人都曾是他的學生。

而趙元任在語言方面的主要研究,便是字調方面的認識。一開始「字調」這個名稱還是趙元任所初創的,所指的是大概是語言教學中所說的「聲調」的意思基本一致。

趙元任提出,漢語的口語不是讀書腔,其中也有重與輕的分別,而且輕重音在漢語的語調中非常重要。趙元任以此為基礎點,提出漢語語調構造雛形。

趙元任語言學理論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出過很多相關方面的書籍,比如說《現代吳語的研究》還有《國語新詩韻》。等等。

但是趙元任最為著名的卻還是他寫作的一篇78字的文章,全文78個字竟然音調全一致。但卻是一篇表達清晰,結構完整的好文章,可能看懂能讀對的卻很少。

原文是: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

大致的意思是:季姬養了一些雞。雞餓了便唧唧叫起來,四姑娘於是用簸箕盛粟米給雞餵食。但是雞吃飽了便跳到了四姑娘的衣箱上。季姬更著急了,就借竹箕為趕雞的工具,投擊野雞。竹箕的投速很快,沒打中雞,卻打中了幾桌上的陶伎俑。季姬遷怒於雞,便脫下木屐鞋來打雞,把雞打死了。隨後便寫了這篇《季姬擊雞記》,記錄了自己這段養雞的經歷。

雖然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文字的字數也不多,只有78個字音。可是讀起來卻像是繞口令一樣,初次讀的話別說讀懂,就連將音節讀對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這片簡單的文章,也能看出趙元任教授對於漢字文化研究的深入程度,若不是博學廣識,也寫不出這樣一篇讓人連讀都讀不對的神奇文章了。

相關焦點

  • 史上最神奇的同音文,全文78字音調全一致,能讀對一半都是天才!
    說起古詩,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唐宋八大家、李白等大家,作詩講究押韻,強調韻律,且詩的文體是很嚴格的,段數、句數、韻律、字數、句式、平仄都是相對固定的。另外還有詞、文言文以及現代文等等。這些都說明了我們的漢字文化源遠流長博大進深所蘊含的奇妙趣味永遠出乎你的意料。
  • 中國史上最神奇的一篇文章:全文94字音調一樣,網友讀完大呼過癮
    一直以來都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也確實如此,一個中文的字可能有好幾個意思。還有一些讀音相似但是字的意思確實大不相同的話,到了近代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已經在逐漸變少。不過在民國時期是有很多的國學大師,比如說章太炎等人,還有一些人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了解很深,開始研究語言學的。
  • 最神奇的一篇文章,全文78個字的讀音一致,網友讀完大呼過癮
    談及最有代表性的古典文化,便是詩詞歌賦曲小說,五花八門,絢爛奪目。在 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先人用智慧創造出了許許多多的佳作。今日我們要介紹的這篇,則是極為有意思的——整篇文章78個字,但是這78個字的讀音,卻都是一致的,能完整的讀過去,便已經是強大了。這篇文章便是《季姬擊雞記》。相信有些朋友在讀標題的時候,就已經敗下陣來了吧。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個字讀音一致,讀完後舌頭不會「打彎」了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且博大精深,每每讀起唐詩宋詞元曲,都不得不被古代文人的才情所折服。從古至今中國文學史上有不少家喻戶曉代代流傳的絕世佳作,最近網上又出現了一篇堪稱神一般的文章,這篇文章全文僅78個字,讀音都是一致的,很多網友表示:讀完後舌頭都不會「打彎」了。
  • 最神奇的一篇文章,全文94個字讀音一致,網友:能讀懂都是天才
    中國文字是歷史較長,廣深,4000年多前倉頡氏「書契開始製作,代籤訂了繩子連接」和被從漢字出生的,但歷史學家們倉頡氏製造了字的只不過是神話傳說認為,漢字是人類發展的重要是無法否定的今天的「神」級的文章,全文94字(後擴張到103字,題目的7字110字)完全一致的讀法,儘管我們沒有閱讀的影響,中國的漢字和漢字的發音的不可思議的體現者又名施氏食獅史
  • 最奇特的一篇文章,全文94個字的讀音相同,網友:讀完的都是天才
    其實各個地區的人在當官前都要學習官話。在周、秦、漢時期,朝廷使用的漢語稱「雅言」,南北朝時期稱「正音」,「官話」一稱出現在明清時期,都是以「洛陽讀書音」為標準音。一回他在朝堂之上跟大臣們說話,講到「豬」字時,並沒有按照「洛陽讀書音」讀成「dyo(雕)」,而是按照長安的音讀「jyu(誅)」,結果遭到了恥笑,現今人人都知道「豬」的讀音是「zhū」,這源於漢語拼音。
  • 我國語言專家,用「ji」這個讀音,寫出了一篇文章,共78個字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就拿中國古代文學史來說吧,各朝各代都湧現出文學天才留下的文學篇章,其文字非常華美,可以說字字珠璣的,而且思想內涵非常豐富。失落的中國古代語音原來啊,這篇文章字數篇幅非常之短,全文一共只有78個字,而妙就妙在這篇文章的讀音全部都是同一個讀音,人們拿到這篇文章的時候能夠看得懂,但是卻聽不懂,這也是很奇怪了。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篇千古奇文《季姬擊雞記》。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個字的讀音都一樣,讀完實在太爽了!
    文學也需要不斷創新,當一種文體到達巔峰之後,新一代的天才文人就會向另外的高峰發起挑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概莫能外。一直到近代,一直到現代,一直到當代,這種趨勢也從來沒有改變。比如有一位專家就曾經寫下了這樣一片奇文:
  • 趙元任創同音文後,寫了一篇《季姬擊雞記》,全文78個字讀音一樣
    趙元任是清末民初的大才子,生於1892年,江蘇常州人,趙元任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小時候就表現出了非凡的語言天賦,被大家視為語言天才。所謂同音文是指整篇文章所用的漢字都是一個讀音,當然對於字形、標點和四聲是沒有限制的。這樣的文章要求高,對於創作者來說難度還是很大的,沒有足夠的文學積累、沒有較高的文學素養是很難創作出這樣的文章的。
  • 一篇民國「奇文」,至今無人超越,全文96字讀音字字相同
    要知道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漢字的形態經歷了多次的改變和進化,如果現在讓你去閱讀一篇甲骨文,那估計就真的是像看無字天書一樣,讓人摸不著頭腦。 我們現在從小開始,學習漢字都是從拼音開始入手,先要掌握最基本的讀音才能開始慢慢的拓展詞彙量。但是在我們的民國時期,在那個時候拼音的概念還沒有被大眾所接受,人們使用拼音的機會也並不多。
  • 民國曠世奇才趙元任,寫下一篇神一樣的文章,全文96個字讀音一樣
    大家都知道,民國期間大師輩出。在眾多大師中,有一位堪稱是真正的曠世奇才,他教過物理學、數學、哲學、中國音樂史、中國語言、漢語語法、理論語言學、邏輯學等課程。如此博學的他,被冠以數學家、語言學家、翻譯家、哲學家、邏輯學家、音樂家等頭銜,可這些都不足以表達他取得的成就。
  • 一篇96字的奇文,全文讀音都一樣,能讀順的人考普通話甲級沒問題
    這一篇96字讀音都一樣的奇文便是出自趙元任之手,名為《施氏食獅史》,全文如下: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
  • 他寫一篇96字奇文,全文是一個讀音,網友:一次讀順的人都是天才
    趙元任就出自於詩書世家趙氏,他家就連丫頭,都能做出詩來。但趙元任的才華,卻不應在詩書之上。他本科學的數學,又拿到了哈佛的博士學位,但哈佛畢業後他有去了康奈爾大學教授物理,看起來似乎是個理科天才。但他回國後又成為了著名的語言學家和音樂家。這是一個奇才,也是難得的全才,胡適說「他比我聰明一百倍」。他最大的缺點,和最大的優點都是人生沒有確切的目標。
  • 他寫了一篇96字的文言文,全部字都是一個音,一口氣讀順的沒幾人
    導語:他寫了一篇96字的文言文,全部字都是一個音,一口氣讀順的沒幾人。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文化是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的,像是我們的文言文,就讓很多外國人嘆為觀止了。其實不僅僅是外國人,我們學習文言文的時候, 也並不會覺得那麼簡單。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字,同一個讀音,「看得懂」卻「聽不懂」!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字,同一個讀音,「看得懂」卻「聽不懂」!如果廢除了漢字,這樣的文章連神仙都難讀懂,不信來試!千古奇文,全篇78字只有一個讀音,故事卻講得很精彩!有人說,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這話並不誇張,因為,經歷了幾千年的歲月積澱,漢語言文字越來越博大精深。
  • 神一般的文章,被大英百科收錄,96字讀音一致,能讀懂堪稱有大才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篇神一般的文章,就站在了繞口令的金字塔頂端。漢語對很多外國人來說堪稱「世上最難學的語言」,沒有之一。不要說外國人,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大部分也都沒認全漢字。但漢語雖然難學,卻也具備其他很多語言無法替代的趣味性。1960年,有一篇叫《施氏食獅史》的文章被《大英百科全書》收錄在有關中國語言的條項裡。
  • 民國的一篇奇文,全文94個字就一個讀音,能夠讀下來的都是神人
    民國多少才子佳人,原是最親密的愛人,最後卻成了陌生人,甚至仇人,例如鬱達夫和王映霞、徐悲鴻和蔣碧薇、蕭軍和蕭紅等等。 在當時的大背景下,兩人能夠白頭偕老真的是不容易。
  • 民國「鬼才」趙元任一篇奇文,至今都無法超越,96字讀音都一致
    民國「鬼才」趙元任一篇奇文,至今都無法超越,96字讀音都一致老話說得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文化界的名人有許多,李白、杜甫等詩人書寫下的古詩令現代人都感覺沉浸其中。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不同的才子出現。
  • 漢語真是博大精深,一篇文章96個字,讀音一樣,讀懂的人堪稱天才
    中國漢語博大精深,現在很多學生都覺得英語太難學了,其實全世界的語言種類來說,漢語才是最難學的語言,因為中華的漢字文化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沉澱,簡單的一個詞語在不同的場合就能代表出不同的意思,這才是最難把握的地方,有一篇一篇曠古奇文就把漢語的博大之處體現得淋漓盡致。
  • 他寫下神一般的文章,78字讀音一致,讀完真過癮,書法更過癮
    首先要普及一個冷知識,「她」和「他」,大家都知道指稱的對象是不同的,「她」是指女士,而「他」是指男士。但是在二〇世紀二〇年代之前,字庫中是沒有「女」旁的「她」字的,連康熙字典中也只有「人」旁的「他」,也就是說,此前咱們的老祖宗們其實是「他她」不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