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際旅遊越來越普及,其中存在著倒時差的問題。古人騎馬、乘車或步行旅遊,身體可以緩慢適應時差,現時坐飛機,一夜之間即可到達旅遊目的地,人體跟不上這樣的速度,就會出現陰陽紊亂,出現疲憊、納差、失眠或嗜睡、便秘、噁心等各種不適,亦會出現注意力、記憶力、協調力、認知力及思維力下降,還會出現情緒波動,這些都是臟腑功能失調的反應,俗稱為時差反應。
生活中我們也發現,飛越的時區越多,時差反應就越強烈。一般來說時差反應會自發逐漸消失。但這個過程往往需要數天時間,飛越的時區越多,自發適應的時間就越長。
時差反應可自動緩解。有研究表現,五小時的時差需要三天才能完全適應,六小時的時差需要四天才能適應,而十一小時的時差需要一周才能充分適應。儘管主觀症狀數天內緩解了,而客觀生理功能的檢測發現完全同步化過程需要至少兩周的時間。由此可見,時差反應對人體的傷害非常大。
我也體會到,由東向西的飛行比由西向東的飛行出現的時差反應更容易適應,大概與多出幾小時的睡覺時間有關吧。
之所以會有時差反應,根本原因是人體的元氣不能適應當地的天地氣機了。人順應天地則生,逆之則病。若反覆倒時差,即是反覆逆天地,在人則必然容易生病。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最新研究顯示,頻繁的長途飛行會加大肝癌的患病風險。長期承受飛行時差幹擾肝臟的代謝節律,導致脂肪與膽汁酸的不良積累,而這兩者已知為加大患癌風險的因素。
日本的一項研究發現,時差會對動物的排卵周期產生不良影響,成為它們隨年齡增加而出現不孕的一個原因。由此推之,高齡之人若想懷孕,應該儘量避免有時差反應。
日本的佐佐木對身體晝夜節律的同步化進行實驗研究後發現:遠距離飛行國外後的3天內,身體仍保持出發地的節律,而與當地節律不同步,發生紊亂。在這個時期,身體時差反應強烈,不宜大運動量訓練和比賽,如參加比賽不能發揮原有的水平,而且容易引起傷害事故。
從中醫來分析,人稟天地之氣而生,「人與天地相參」,天地的氣機影響著人的健康。快速變換時區,會加重機體的陰陽失調,進而導致健康水平下降,特別是年高體弱或者久病正虛之人,最需避免反覆倒時差。
日本大阪大學的科學家使用小白鼠作實驗,魚、蝦等體內的蝦青素有助於消除時差反應,且效果比常用的褪黑激素還要明顯。該所科學家認為,在客機上供應含有蝦青素這種物質的魚、蝦、蟹等水產品,將有助於克服時差帶來的不適。
有人建議:如果向西飛,最好堅持到天黑再睡覺;如果向東飛,早上天亮後及時起床,下午儘量呆在室外,到天黑再睡覺。按照新時區的時間來安排進食,而不是按照原來的時區。安排適當的體育鍛鍊,但最好不要在睡覺前鍛鍊。
我從中醫來分析,總結出以下幾點:
元氣充足了,自能快速調理機體去適應新的時間。養元氣,首在睡覺與吃飯,多睡有助於陽氣歸根,吃好則氣血健旺。注意休息,則不會耗損元氣。亦可配合用灸,可灸關元和足三裡,使元氣充足起來。
人在天地之間,天地有四時、一月及一日的周期變化規律,因此人的元氣亦有時間上的周期性節律。光線變化是調整生物鐘最重要的因素,特別是戶外的自然光線,有助於旅行者建立新的節律。所以在新時區若是白天,應儘可能多地在戶外接觸自然光,進行日光浴最佳,以提醒體內的生物鐘,現在是白天。陽光能調撥人體的生物鐘,讓人處於白天狀態,有助於人體快速平衡節律。再者,曬太陽,能讓身體感受到這是白天,會幫助身體形成新的黑白節律。
桂枝湯亦稱為陽旦湯,是昇陽的藥方,人體陽氣健旺,則可自動調整與當地時間同步;
為了使陰陽調和,倒時差最好的辦法還是睡覺。上飛機前及在飛機上要多多睡覺,讓身體儲備充足的睡眠,有助於陽氣歸根,從而快速適應新的時間。上飛機前若睡不著,可以在睡前泡泡腳、做做按摩,讓自己徹底放鬆下來。並且,在飛機上不建議飲咖啡、酒和濃茶。
可試用此藥膳:百合30克,夜交藤30克,高粱米30克,糯小米30克。先將夜交藤煎煮半小時,去滓,用所濾過的水與百合、高粱米、糯小米一起煮粥,溫服,可起到養陰安神、促進睡眠的作用。
戴眼罩有助於安眠,這也是幫助調整人體生物鐘的一個很簡單的方法,需結合當地的作息情況來摘戴眼罩。
另外,若出現時差引起的便秘,亦可用蒲公英煮水服。蒲公英不擇地勢,即使是路邊、石頭縫裡,亦能旺盛生長,顯示出其頑強的生命力。
一般來說,只有在作息相對規律的前提下人的元氣才會最充足,也才會更健康。所以,當儘量避免時差反應。為了避免時差引起的不適,最好的辦法是將養正氣。養正包括補益與平衡兩個方面,補益正氣可以養正,平衡陰陽亦是養正,在新時區順應天時而升發陽氣,即是最好的平衡陰陽的方法。
己亥年 庚午月 己卯日
您若喜歡,請點亮在看▼
「閱讀原文」@董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