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麼?」「不在!」成年人的關係最好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2020-12-23 玖葉茶

「在麼?」

「不在!」

簡簡單單的兩個字,我朋友咬牙切齒地邊發邊跟我說,朋友平日裡工作就已經夠忙了,但總有一兩個人總是給她發消息,發消息也就算了,總是那麼兩個字「在嗎」?還總不說是什麼事兒。

又或者是回了話之後,就開始跟朋友大倒苦水,完全不管朋友到底在幹什麼,有沒有時間聽。

這還不是最恐怖的,手機發消息說著說著還覺得不夠盡興,甚至還要跟朋友煲電話粥,一聊就是幾個小時,本來計劃做的事情只好一再推遲。

朋友忍無可忍,終於那人又發在了「在麼」的時候,直接回了兩個字不在!

之後那個人就沒怎麼給朋友發過消息了。

朋友找你聊天什麼感覺?

某乎上的回答前面有5個答案,都是覺得很煩的。

《甄嬛傳》當中有這樣一句話廣為流傳:

人家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

因為沒有人有義務幫你。同樣的道理,沒有人有義務充當你的垃圾桶,整天聽你倒苦水,本來生活都已經夠不容易的了,還要整天聽你倒苦水,接收你的負能量,這不是自己沒事找事嗎?

有的人就很奇怪了,說這不是朋友應該做的事情嗎?

不不不,你可能誤解了朋友這個詞。

真正的朋友可以跟你分享喜悅,在你遇到事的時候拉你一把,但這並不意味著朋友是你的附屬物,更不是永遠裝不滿的垃圾桶!

成年人的世界都很忙,沒有人有義務24小時on call

就在前幾天秋葉大叔寫了一篇文章,稱「真的要放棄了。」

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秋葉大叔之前一直在線上給大學生們進行答疑,本來這是一件好事,但是最近大叔越來越感覺到不適應。

拿一位大學生答疑的事情來說,有一位大學生總是來信來跟秋葉大叔吐槽,但說的總是一些老生常談的問題,對於秋葉大叔來說這種問題之前呢已經回答過無數遍,甚至已經出了一本書在上面做了專門的解答。

但這位大學生偏不,明明有著現成的答案不去看,非要找所謂的大v來解決問題,還總不想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問題。

之前曾經有這樣一句話說:

百度可以解決你80%以上的問題。

也就是說你遇到的問題80%的網友們也都遇到過,並且已經成功解決了。為什麼不自己先找下解決辦法呢?

就像秋葉大叔說的,你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想著找我,有沒有想過我有沒有時間,有沒有這個義務來替你解決問題呢?

不要把別人的免費當成理所當然,更不要總是想著讓別人給自己解決問題!

之前在網上有一個特別火的視頻,說的是北漂青年的日常生活:朋友來了請恕不接待!

為什麼?因為成年人的世界真的很忙,真的沒有人24小時有義務為你on call!

成年人最好的關係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在以前無事不登三寶殿,多少帶有一種嘲諷的意味,但其實我想說,在成年人的世界裡,無事不登三寶殿才是最好的關係。

為什麼這麼說呢,成年人的世界實在是太忙了。

拿我跟我的髮小舉例,我們平日裡都有各自的工作,就算是周六周末難得休息,也不會刻意的去煲電話粥或者出來搓一頓啥的,但有啥重要的事我們第1個想到的都是對方,真要有什麼事對方肯定第一時間出現,也沒見我們疏遠到哪去。

不為什麼。

真正的朋友,最珍貴的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你若安好,我就遙祝君好,你若需要,我必兩肋插刀。

但凡家裡不是有礦的人,都要靠自己雙手創造勞動來維持自己的生存。更何況我們只是一個平平凡凡的普通人,每天早出晚歸不用為著生計發愁就已經是最大的幸事,哪有時間整天跟你瞎聊,整天聽你發牢騷?

有的人說我就是忍不住要找人聊天,就是不喜歡自己一個人呆著怎麼辦呢?其實這一點很有可能是因為你還沒學會獨處。

周國平老師說

獨處就是跟自己的靈魂在一起,什麼事也不做,什麼人也不見。

這句話我只認可前半段,所謂的獨處更像是與自己相處,學會與自己相處度過漫漫的一個人的時光,在這段時光當中,既不會感到孤獨,也不會感到迷茫,更不會覺得是一種負擔,反而有一種享受的意味。

張杰的《著魔》裡有一句是這樣唱的:

最高的榮耀 享受孤獨。

我不知道別人在聽到這句歌詞的時候是什麼感覺,但是我在聽這一句歌的時候,非常喜歡,覺得特別適合現代的年輕人。

不知道今大家還記不記得今年上半年的時候因為「被迫」待在家裡,很多人嚷嚷著要出去玩,那時候就流行了一句話:為什麼同樣是手機wifi,有的人可以在家呆一整年,有的人卻連三天都呆不住呢?

其實就是不會給自己獨處,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不知道幹是幹什麼。

那如何學會聽自己獨處呢?周國平老師曾經提到過美育——美學教育。

這這個看起來有點籠統,感覺不好理解,個人覺得還是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做起,比如有的人喜歡畫畫,一個人的時候可以畫到時間都忘記了,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比如有的人喜歡看書,看著一天就過去了,在這段時間裡,既不會覺得落寞,也不會感受到孤單,反而覺得特別的充實,這就是學會獨處的一種好處,我從來不否認交往是一種能力,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

相關焦點

  • 你知道「無事不登三寶殿」的由來嗎?
    每當來訪之人問及來意時,對方往往會說無事不登三寶殿嘛!所謂三寶是佛教用語,指佛、法、僧。其中的佛是指大徹大悟的人即釋迦牟尼;法,是指佛法及佛所說的道理。僧是指繼承和宣傳教育的出家人。所謂三寶殿,是佛法僧三大活動場所。佛的活動場所,是指佛教登場辦事的地方。
  • 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無事不登三寶殿中的「三寶殿」和「三寶」
    中國有句俗話叫「無事不登三寶殿」,意思是如果沒有什麼重要的事,就不要去寺院裡。那麼這個三寶殿究竟是哪三寶殿?三寶又是哪三寶呢?咱們今天就來具體的學習一下!「三寶殿」源自佛教。對於僧人居住的房子,一般到寺院中去燒香拜佛的人,如果沒有特殊的事情,都不允許隨意進的。因此在佛教中,將這三種地方稱之為三寶殿。即是佛教寺院中佛、法、僧的三個主要活動場所。「三寶殿」只有較大規模的寺廟才有,像少林寺、棲霞古寺、普陀寺等。
  • 「無事不登三寶殿」竟是這樣的來歷,恕我無知,也許你也不知道
    俗語說「無事不登三寶殿」,比喻沒有事不會登門造訪,只要登門,必是有事相求。佛教以佛、法、僧為「三寶」。以佛講法,僧繼承之,此三者有互相聯繫的關係。通俗些說,佛指大知大覺之人;法即是佛所說的教義;僧指繼承和宣揚教義之人。
  • 「無事不登三寶殿」何謂「三寶」?「登堂入室」又何解?挺有講究
    對於俗語「無事不登三寶殿」,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而對於它的引申含義也比較清楚,意思是說沒有事的時候不來,有事的時候才來。其實在這個俗語中,蘊含著很深刻的為人處事道理,而常常容易被人們所忽視,同時,對於「登堂入室」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誤解。那麼,何謂「三寶」?「登堂入室」又作何解?
  • 「無事不登三寶殿」中的三殿是指什麼,你知道嗎?快來看看
    俗語是我國歷代勞動者在自己的生活生產中實踐得出的智慧成果,其中有的因為不符合社會的發展被人淡忘了,有的在社會發展中還有它的價值,所以到今天還被人們口口相傳。今天就給大家說一說俗語「無事不登三寶殿」。這句話在古代是指如果沒有什麼重要的事,就不要去寺院裡。這句話當中的「三寶殿」是和佛教密切相關的。佛教當中以佛、法、僧為三寶。
  • 3分鐘告訴你,「無事不登三寶殿」的真正含義
    「無事不登三寶殿」,指的是進入寺院需要遵守禮儀,不能在佛殿裡隨意喧譁、閒逛。「三寶殿」自然是指佛、法、僧三寶所在的地方,分別是指佛家舉行聖典、珍藏經書和僧人安寢等三個活動場所。這些地方,一般人是不能隨便進入的。然而,從前有這麼一個秀才卻有過一次冒失舉動。這秀才平日與寺廟的僧人有些交往。
  • 寺院禮儀五十條 ┊ 為什麼說「無事不登三寶殿」?
    32.拜佛姿勢要莊嚴正確,不可傾斜不正。  33.徒弟與師父不可同拜一人,應長幼有序,方顯教養之風。  34.不得持佛像向人作禮。  35.拜佛不一定要點香,(佛教中代表最崇高的禮節是五體投地)  36.不可用嘴吹三寶物,如:香,燈、蠟燭、經典等。
  • 「無事不登三寶殿」這裡「三寶」指哪三寶?為啥沒事就不能登呢?
    不知道大家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這些人平時從來不聯繫你,可能見了你都要裝作不認識。一旦遇上點什麼事需要求助於你的時候,瞬間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又恭敬又有禮貌。這就是古人常說的:「無事不登三寶殿」。那這裡的「三寶」指的是哪三寶呢?為什麼說無事就不登「三寶殿」呢?
  • 有的人總喜歡無事不登三寶殿,請問這個情況怎麼破?
    無事不登三寶殿,是一句民間俗語。意思是,事先不打招呼,貿貿然登門拜訪。三寶殿,原指佛教三寶(佛、法、僧)的居所。顯然,我們大家都清楚,一旦踏入佛界,就得守規矩。無事不登三寶殿,在日常生活當中,往往暗含著欲有所求、不請自來的意味。當今社會,特別是在大城市,人們普遍比較注意各自的隱私。所以,那種貿貿然登門拜訪的情況,越來越少見了。這並不完全意味著人情的冷漠,其實,也代表著一種文明的進步。中國是一個典型的人情社會。
  • 無事不登三寶殿,OJ梅奧現身瀋陽,遼寧男籃到底下的什麼棋?
    中國有句俗語「無事不登三寶殿」,閒來無事的OJ梅奧絕沒有理由在疫情嚴重時期來瀋陽「到此一遊」吧,而作為當事的另一方,遼寧男籃一直是三緘其口。讓此事更加撲素迷離。只是在筆者看來,遼寧男籃作為當事一方在做事的方式上凸顯出非常的不職業,這種做法不僅會降低俱樂部的聲譽,更會疏遠與球迷的距離。
  • 無事不登三寶殿,佛教的三寶是怎麼來的
    老子曰:吾有三寶而保之,一曰儉,二曰慈,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咱們這裡說的是佛教的三寶,也是佛教存在於世的象徵,分別是佛、法、僧。婆羅門是特權階級中的祭祀,是最高的特權享有者,壟斷了整個社會的文化和教育,以及宗教祭祀,自稱是神的代言人,制定了各種不合理的條條框框。剎帝利是僅次於婆羅門的階級,他們享有軍事特權和行政的特權,保衛著特權階級現有的權力。
  • 「無事不登三寶殿」:這幾個人容易帶禍上門,要注意提防,有道理
    爺爺提醒我說:「無事不登三寶殿」,一般人上佛殿總是有求而來,而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人,平時總是不和我們往來,一旦有求於我們,他們就會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但是,這樣的人,並不是一般的有求我們,他們所帶來的,往往是一些暗藏的「禍端」,我們要注意提防啊。聽了爺爺的話,我覺得非常有道理,就把爺爺的話如實記錄下來了。
  • 「無事不登三寶殿」:做人要想少麻煩,就要少讓這三個人來家裡
    王陽明在《知行合一》中寫道「無事不登三寶殿」,一般人上佛殿總是有求而來,而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人,平時總是不和我們往來,一旦有求於我們,他們就會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但是,這樣的人,並不是一般的有求我們,他們所帶來的,往往是一些暗藏的「禍端」,做人要想少麻煩,就要少讓這三個人來家裡。
  • 那些「無事不登三寶殿」的人,要遠離
    雖然我基本上沒有過什麼事麻煩他,但他平時都會十分的警惕,一旦發現我身上發生了什麼可能形成麻煩的事情,他就悄悄的後退了。知道他的性格以後,我們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從以前每天都待在一起,變成了比較普通的朋友。
  • 成人的世界:無事不登三寶殿,你不找我,我就不理你
    最近看到一句話:「人到三十不交友,人到四十無朋友。」看到這句話,作為中年人的我很有感觸,因為認真回憶,距離上一次交友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我的朋友都是有事才和我聊幾句。你是否也有這些經歷呢?從以前「酒逢知己千杯少」到如今「酒逢千杯知己少」。你嘆息,為什麼成人後交友越來越難,就算自己再吐露真心也很難交到一個真誠的朋友?每個人對這個事情都有不同的看法,各種原因都有,不過我想說說我的經歷,看是不是和你有一絲絲相似呢。
  • 後面發生的事卻令其始料不及
    多年不見的同事或者同學,忽然聯繫你,約你一起聚餐吃宵夜,不知道您是否會欣然願往呢?也許對於那些當年關係還算不錯的同學或者同事,許多人肯定會選擇過去,但其實,無事不登三寶殿,多年不聯繫,卻忽然之間來聯繫你的人,無非是有求於你,也同樣需要謹慎。對此,家住浙江杭州的小夥就深有體會!
  • 無事不登三寶殿 印度防長上門提過分要求 俄:能滿足儘量全滿足
    於是,印度巧妙地利用美俄歐之間的矛盾,對俄親而不近,對美疏而不遠,左右逢源,並積極展開與法國、英國、以色列、韓國等國的防務合作,並通過貨比三家,引進了國外大量先進武器裝備。在印度對裝備進行更新換代的同時,還加強與其他國家在軍工技術領域的合作,加快推動國產武器裝備的研發和生產。然而,印度推出的武器裝備國產化能修成正果的卻寥寥無幾。
  • 熱情好客的農村人只有這三種人不招待,老人說:浪費感情
    但在農村,也同樣有這樣一個習俗,那就是這三種人最招人討厭,最好不要招待,村中老人直接說:「浪費感情。」一:想利用親情關係從中獲利的一般這種人是一些很遠的親戚,平常也不相往來,甚至經常過年也見不到一面,但是只要對方家中出了一些事情或者想要請求幫忙的情況下,那人就會拿著大包小包過來假惺惺的拜年,串親戚,裝出一副跟你很熟的樣子,平常冷漠,現在熱情,真是「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