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麼?」
「不在!」
簡簡單單的兩個字,我朋友咬牙切齒地邊發邊跟我說,朋友平日裡工作就已經夠忙了,但總有一兩個人總是給她發消息,發消息也就算了,總是那麼兩個字「在嗎」?還總不說是什麼事兒。
又或者是回了話之後,就開始跟朋友大倒苦水,完全不管朋友到底在幹什麼,有沒有時間聽。
這還不是最恐怖的,手機發消息說著說著還覺得不夠盡興,甚至還要跟朋友煲電話粥,一聊就是幾個小時,本來計劃做的事情只好一再推遲。
朋友忍無可忍,終於那人又發在了「在麼」的時候,直接回了兩個字不在!
之後那個人就沒怎麼給朋友發過消息了。
朋友找你聊天什麼感覺?
某乎上的回答前面有5個答案,都是覺得很煩的。
《甄嬛傳》當中有這樣一句話廣為流傳:
人家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
因為沒有人有義務幫你。同樣的道理,沒有人有義務充當你的垃圾桶,整天聽你倒苦水,本來生活都已經夠不容易的了,還要整天聽你倒苦水,接收你的負能量,這不是自己沒事找事嗎?
有的人就很奇怪了,說這不是朋友應該做的事情嗎?
不不不,你可能誤解了朋友這個詞。
真正的朋友可以跟你分享喜悅,在你遇到事的時候拉你一把,但這並不意味著朋友是你的附屬物,更不是永遠裝不滿的垃圾桶!
成年人的世界都很忙,沒有人有義務24小時on call
就在前幾天秋葉大叔寫了一篇文章,稱「真的要放棄了。」
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秋葉大叔之前一直在線上給大學生們進行答疑,本來這是一件好事,但是最近大叔越來越感覺到不適應。
拿一位大學生答疑的事情來說,有一位大學生總是來信來跟秋葉大叔吐槽,但說的總是一些老生常談的問題,對於秋葉大叔來說這種問題之前呢已經回答過無數遍,甚至已經出了一本書在上面做了專門的解答。
但這位大學生偏不,明明有著現成的答案不去看,非要找所謂的大v來解決問題,還總不想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問題。
之前曾經有這樣一句話說:
百度可以解決你80%以上的問題。
也就是說你遇到的問題80%的網友們也都遇到過,並且已經成功解決了。為什麼不自己先找下解決辦法呢?
就像秋葉大叔說的,你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想著找我,有沒有想過我有沒有時間,有沒有這個義務來替你解決問題呢?
不要把別人的免費當成理所當然,更不要總是想著讓別人給自己解決問題!
之前在網上有一個特別火的視頻,說的是北漂青年的日常生活:朋友來了請恕不接待!
為什麼?因為成年人的世界真的很忙,真的沒有人24小時有義務為你on call!
成年人最好的關係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在以前無事不登三寶殿,多少帶有一種嘲諷的意味,但其實我想說,在成年人的世界裡,無事不登三寶殿才是最好的關係。
為什麼這麼說呢,成年人的世界實在是太忙了。
拿我跟我的髮小舉例,我們平日裡都有各自的工作,就算是周六周末難得休息,也不會刻意的去煲電話粥或者出來搓一頓啥的,但有啥重要的事我們第1個想到的都是對方,真要有什麼事對方肯定第一時間出現,也沒見我們疏遠到哪去。
不為什麼。
真正的朋友,最珍貴的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你若安好,我就遙祝君好,你若需要,我必兩肋插刀。
但凡家裡不是有礦的人,都要靠自己雙手創造勞動來維持自己的生存。更何況我們只是一個平平凡凡的普通人,每天早出晚歸不用為著生計發愁就已經是最大的幸事,哪有時間整天跟你瞎聊,整天聽你發牢騷?
有的人說我就是忍不住要找人聊天,就是不喜歡自己一個人呆著怎麼辦呢?其實這一點很有可能是因為你還沒學會獨處。
周國平老師說
獨處就是跟自己的靈魂在一起,什麼事也不做,什麼人也不見。
這句話我只認可前半段,所謂的獨處更像是與自己相處,學會與自己相處度過漫漫的一個人的時光,在這段時光當中,既不會感到孤獨,也不會感到迷茫,更不會覺得是一種負擔,反而有一種享受的意味。
張杰的《著魔》裡有一句是這樣唱的:
最高的榮耀 享受孤獨。
我不知道別人在聽到這句歌詞的時候是什麼感覺,但是我在聽這一句歌的時候,非常喜歡,覺得特別適合現代的年輕人。
不知道今大家還記不記得今年上半年的時候因為「被迫」待在家裡,很多人嚷嚷著要出去玩,那時候就流行了一句話:為什麼同樣是手機wifi,有的人可以在家呆一整年,有的人卻連三天都呆不住呢?
其實就是不會給自己獨處,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不知道幹是幹什麼。
那如何學會聽自己獨處呢?周國平老師曾經提到過美育——美學教育。
這這個看起來有點籠統,感覺不好理解,個人覺得還是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做起,比如有的人喜歡畫畫,一個人的時候可以畫到時間都忘記了,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比如有的人喜歡看書,看著一天就過去了,在這段時間裡,既不會覺得落寞,也不會感受到孤單,反而覺得特別的充實,這就是學會獨處的一種好處,我從來不否認交往是一種能力,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