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無事不登三寶殿」,比喻沒有事不會登門造訪,只要登門,必是有事相求。
佛教以佛、法、僧為「三寶」。以佛講法,僧繼承之,此三者有互相聯繫的關係。通俗些說,佛指大知大覺之人;法即是佛所說的教義;僧指繼承和宣揚教義之人。「三寶」所在之殿當然就是三寶殿了,即佛教信徒登場做法事的地點「大雄寶殿」;佛家珍藏經書、經典之所「藏經樓」;還有僧人休息的「禪房」。這三處地方,是清靜高潔的佛教重地,進出的都是佛門弟子,俗人不可隨意亂闖。
佛教自兩漢之際傳人我國,經魏晉至隋唐始臻極盛。最初的信奉者多為上層人士,但隨著佛教傳播的深人和佛教影響的擴展,佛教信仰向社會的中下階層滲透,逐漸成為大眾的信仰。在戰亂的時代,人們通過信仰佛教來表達對黑暗統治的不滿,表達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
那麼,發生了什麼事善男信女們才應去三寶殿呢?按照規矩,初一、十五拜佛頌經當然要去;新年、節日祈福祭天必定要去;戰爭、災荒、婚喪、生日、病痛....要求神拜佛肯定要去;法事、儀式、招魂必要拜佛上香、請僧人出廟,也必然要去;軀體康復、考試中舉、生兒育女因許願還願也要去寶殿...可見,無事的話,誰會去「三寶殿」騷擾呢?
當然,現實生活中,有事相求當然要登「三寶殿」的。遇到棘手的問題不好辦,找人託關係,請客送禮時笑著說「無事不登三寶殿」,實在是有點對不住佛門了。不過,也有人願意別人登他的「三寶殿」,因為只有別人來找他,他才能吃拿卡要,落點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