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事不登三寶殿」這裡「三寶」指哪三寶?為啥沒事就不能登呢?

2020-12-23 古言文化

不知道大家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這些人平時從來不聯繫你,可能見了你都要裝作不認識。一旦遇上點什麼事需要求助於你的時候,瞬間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又恭敬又有禮貌。這就是古人常說的:「無事不登三寶殿」。那這裡的「三寶」指的是哪三寶呢?為什麼說無事就不登「三寶殿」呢?

「三寶殿」指的是什麼?

這句話出自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鋒塔》:「白娘子道:『無事不登三寶殿,去做什麼?」。

這裡的「三寶殿」指的就是佛教寺院中佛、法、僧三個主要的活動場所。佛指的是釋迦牟尼、法指的就是佛所說的教義,僧指的是繼承和宣揚教義的僧眾。

清代學者王有光表示:在「無事不登三寶殿」這句話中,「佛」指的就是佛教徒登場辦事的場所;並不單單指大雄寶殿,如果寺院的規模較大的話,也會供奉西方三聖,也有單獨供奉觀世音菩薩的「觀音殿」,或是供奉其他佛的佛殿。

「法」指的是佛家珍藏經書的樓閣,通常指藏經閣。佛教中所講的佛經也是十分聖潔的。一般人想要去廟裡買一本佛經,也不能稱之為「買」,而是應該說「請」,請一本佛經。「僧」指的就是和尚睡覺的禪房。

為什麼「無事不登三寶殿」

首先,大雄寶殿、藏經樓、寧靜禪房這三個地方,都是清淨高潔的地方。在過去是用來供奉佛的,僧人們就在寺院中清修。寺院內要保持清淨,寧靜。外人的出入會打破這種寧靜,會打擾到僧人們清修。所以,在當時外人是不可以隨意出入的,進出的大多都是佛門弟子。除非是有特殊情況或雲遊八方的僧人們。

其次,除了僧人與佛門弟子外,專程趕往寺院來的,大多都是一些想要到寺院祈福,或者是希望寺院中的法師做法事的。又或者是遭遇了戰爭、天災人禍等,來到寺院躲避災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水滸傳》中的魯達,在打死鎮關西之後,為了躲避災禍,跑到寺院中,最後當了和尚。

最後,來到這些地方的人,大多是遭遇了一些困難或需要法師幫忙的人,一般人誰會希望自己遇到不好的事情啊。無論是在過去,還是現在,人們都講究一個平平安安,順順利利。所以,沒什麼事人們也是不願意到寺院中去的。

去寺廟祈福別太隨便

雖說現在很多寺院允許外人前來燒香祈福。但是對於一一些沒有敬畏之心,不懂規矩的人。還是十分牴觸的。到寺廟燒香,有幾點還是要注意的,不能太隨便。

1、別從寺廟大門進入

寺廟一般會有三個門:中間的大門與兩邊的小門。大門稱為「空門」,這個門我們是不能隨便進出的,只能從兩側的小門出入。尤其是帶著小孩的香客,是不能讓孩子踩著門檻入內的。

2、不要亂拍照

可能我們已經習慣了走到哪都掏出手機來拍張照記錄一下,但在寺廟中儘量不要這樣做,這種行為被視為是對佛的不尊重,甚至還會損害到這些佛像。

3、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在寺院中還是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舉止,尤其是說髒話,隨地吐痰這種行為,更是十分忌諱。不僅僅是在寺院,不管是在哪裡,這些不文明的行為都是堅決杜絕的,且不說對其他人怎麼樣,主要是對你自己極大的不尊重。

4、穿衣打扮要規範

在寺廟燒香拜佛的時候,儘量還是不要穿得太花裡胡哨,以簡單樸素為主。也不需要太隆重,乾淨整齊就好。

現實意義

「無事不登三寶殿」放在今天,多用來指那些沒有重要的事情時從不登門拜訪的人。以此來表示人情的冷漠,但也用來指某人所要辦理事情的重要性。

在中國這樣一個典型的人情社會中,誰都會遇到難事,基於友情或親情而希望得到他人的幫助,這也是人之常情。只要把握好分寸,不要得寸進尺。能幫的還是要盡力而為,幫不了的也不必勉強。

不過話再說回來,平時沒事多聯絡聯絡,總要比臨時抱佛腳強吧。不論是親朋還是好友,沒事多打打電話,問候問候彼此,不也是一種增進感情的方式嗎?

相關焦點

  • 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無事不登三寶殿中的「三寶殿」和「三寶」
    中國有句俗話叫「無事不登三寶殿」,意思是如果沒有什麼重要的事,就不要去寺院裡。那麼這個三寶殿究竟是哪三寶殿?三寶又是哪三寶呢?咱們今天就來具體的學習一下!「三寶殿」源自佛教。「三寶」是指佛教中的佛、法、僧,「佛」是佛教信徒「大眾登場藏事的地方,如「大雄寶殿」;「法」是佛家珍藏經典之所,如「藏經樓」;「僧」是指僧侶「燕息」(睡覺)的禪房,也稱僧寮。也就是說,在佛教中一般將釋迦牟尼佛講的經稱之為法,那麼存放佛經的地方,就是「法殿」,但是在佛教中沒有「法殿」這個叫法,通常是指的藏經閣,或者是藏經樓,意思是裡面存放著佛經。
  • 「無事不登三寶殿」何謂「三寶」?「登堂入室」又何解?挺有講究
    對於俗語「無事不登三寶殿」,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而對於它的引申含義也比較清楚,意思是說沒有事的時候不來,有事的時候才來。其實在這個俗語中,蘊含著很深刻的為人處事道理,而常常容易被人們所忽視,同時,對於「登堂入室」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誤解。那麼,何謂「三寶」?「登堂入室」又作何解?
  • 你知道「無事不登三寶殿」的由來嗎?
    每當來訪之人問及來意時,對方往往會說無事不登三寶殿嘛!所謂三寶是佛教用語,指佛、法、僧。其中的佛是指大徹大悟的人即釋迦牟尼;法,是指佛法及佛所說的道理。僧是指繼承和宣傳教育的出家人。所謂三寶殿,是佛法僧三大活動場所。佛的活動場所,是指佛教登場辦事的地方。
  • 「無事不登三寶殿」竟是這樣的來歷,恕我無知,也許你也不知道
    俗語說「無事不登三寶殿」,比喻沒有事不會登門造訪,只要登門,必是有事相求。佛教以佛、法、僧為「三寶」。以佛講法,僧繼承之,此三者有互相聯繫的關係。通俗些說,佛指大知大覺之人;法即是佛所說的教義;僧指繼承和宣揚教義之人。
  • 無事不登三寶殿,佛教的三寶是怎麼來的
    佛教的三寶是什麼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風、火、雷。人有三寶,精、氣、神。老子曰:吾有三寶而保之,一曰儉,二曰慈,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咱們這裡說的是佛教的三寶,也是佛教存在於世的象徵,分別是佛、法、僧。
  • 有的人總喜歡無事不登三寶殿,請問這個情況怎麼破?
    無事不登三寶殿,是一句民間俗語。意思是,事先不打招呼,貿貿然登門拜訪。三寶殿,原指佛教三寶(佛、法、僧)的居所。顯然,我們大家都清楚,一旦踏入佛界,就得守規矩。但見那大雄寶殿莊嚴、藏經閣神聖、和尚寢室清靜,如此佳妙之處,理當屏氣輕聲,豈容一班信眾放肆胡為呢?所以,如果不是誠心向佛,專門前來求祈,還是少來為妙吧。無事不登三寶殿,在日常生活當中,往往暗含著欲有所求、不請自來的意味。當今社會,特別是在大城市,人們普遍比較注意各自的隱私。所以,那種貿貿然登門拜訪的情況,越來越少見了。
  • 3分鐘告訴你,「無事不登三寶殿」的真正含義
    「無事不登三寶殿」,指的是進入寺院需要遵守禮儀,不能在佛殿裡隨意喧譁、閒逛。「三寶殿」自然是指佛、法、僧三寶所在的地方,分別是指佛家舉行聖典、珍藏經書和僧人安寢等三個活動場所。這些地方,一般人是不能隨便進入的。然而,從前有這麼一個秀才卻有過一次冒失舉動。這秀才平日與寺廟的僧人有些交往。
  • 「無事不登三寶殿」中的三殿是指什麼,你知道嗎?快來看看
    今天就給大家說一說俗語「無事不登三寶殿」。這句話在古代是指如果沒有什麼重要的事,就不要去寺院裡。這句話當中的「三寶殿」是和佛教密切相關的。佛教當中以佛、法、僧為三寶。以佛講法,僧保守之,三者之間有互相聯繫的神聖關係。而三寶殿自然就是這三者所在的地方,即佛教信徒做法事的地點「大雄寶殿」;佛教珍藏經書、經典之所「藏經樓」;還有僧人休息的「寧靜禪房」。
  • 成年人的關係最好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同樣的道理,沒有人有義務充當你的垃圾桶,整天聽你倒苦水,本來生活都已經夠不容易的了,還要整天聽你倒苦水,接收你的負能量,這不是自己沒事找事嗎?有的人就很奇怪了,說這不是朋友應該做的事情嗎?不不不,你可能誤解了朋友這個詞。
  • 寺院禮儀五十條 ┊ 為什麼說「無事不登三寶殿」?
    11.佛堂中央是住持方丈禮拜位置,其他人不能站之或禮拜。  12.入佛寺,服裝要整潔樸素,不得穿迷你裙或露胸露背之衣服,或穿短褲,短裙,擾亂寺眾之清修。人們常說:「無事不登三寶殿」。無事不登三寶殿說法從何而來?是什麼意思?三寶殿指的是哪裡?
  • 農村俗語「家有三寶,白頭偕老」指的是哪三寶,有什麼意思?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家有三寶,白頭偕老」指的是哪三寶,有什麼意思?農村老話也叫俗語。俗語是我們中國的文化傳統,一般在農村流傳甚廣。在農村生活的人,不管是老人還是年輕人,都可以張口說上幾句。有一些俗語能流傳到現在,已經證明了它有著一定的道理。
  • 道教三寶指的是什麼,皈依三寶是什麼意思?
    道家有三寶之說,我們常聽人說皈依三寶,那這三寶指的是什麼,道家的皈依三寶又是何意義?
  • 《劍與遠徵》人族三寶是指誰 人族三寶介紹
    導 讀 在劍與遠徵裡,人族一般指的就是光耀帝國陣營,人族三寶就等於是光三寶,人族人權卡,具體指哪些英雄呢
  • 佛教中的三寶,主要指的是什麼
    三寶的種類,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種說法,從大體上說,主要由事相和理體所組成。從事相上來說,有住持三寶和化相三寶兩種。從理體上來說,有一體三寶和理體三寶兩種。我們在沒有具體解釋三寶的種類之前,首先來了解一下三寶的大體含義:佛教中所說的三寶主要是指佛、法、僧這三寶。佛是覺者,自覺、覺他、覺滿的意思;法的字義解釋是「任持自性、軌生物解」 意思是每一事物必然有它特有的性質和相狀,有它一定軌則,使人看到便可以了解是什麼物質。
  • 俗語「家有三寶,白頭偕老」指的是哪三寶?唾手可得卻無人珍惜
    對此,古人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家有三寶,白頭偕老」。而這三寶其實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並且是唾手可得的,但很多人並不珍惜。家有三寶,白頭偕老1、守婦道的妻子什麼叫做婦道?在古代指的是遵守規矩的媳婦。《孟子·滕文公下》中有這樣一句話:「以順為本者,妾婦之道也」。說的就是妻子對丈夫、媳婦對公婆要絕對的順從。在封建時代下,三從四德就是婦女的行為規範。「三從」在《禮記.喪服.子夏傳》中也有記載:「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的是「婦容、婦德、婦功、婦言」。翻譯過來就是「端莊的相貌、好的品德、治家之道、言談舉止」。
  • 佛教皈依三寶是皈依哪三寶,三寶又代表什麼意思
    佛教皈依三寶是皈依哪三寶《六祖壇經》說過,善知識的眾生啊,皈依覺悟,就能【兩足尊】;皈依正法,就能【離欲尊】;皈依淨土,就能【眾中尊】。要把覺悟當作修習佛法的老師,不要去依附各種外道,要認清自己本性中的佛、法、僧三寶來自證自悟。皈依自己本性具足的三寶。
  • 佛家三寶指的是是什麼?你知道嗎?
    老朋友:請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本文正念 利他 厚德【生命核能】人生必修課,將於5月11日至13日在江西南昌正式開課,詳情可諮詢章順華:18970075167 / 18007919919如果沒有舍迷邪染,不依覺正淨,那這個皈依是冒名的,說得好聽一點,天台家所講的六即裡頭「名字皈依」。名字皈依是什麼?有名無實,一點作用都不起,有名無實。真正得用處的時候,你最低限度要「觀行皈依」。
  • 佛家有哪「三寶」?
    佛家三寶指的是「佛、法、僧」,即佛祖、佛法和僧侶,修行者可以按照僧侶的戒條入佛門,按照佛法的戒條洞察佛道,按照佛祖的榜樣不斷進步。這樣的三條規則,自然可以稱為「三寶」。「佛家三寶」是佛教教授和修行佛學的核心所在。
  • 大寶法王噶瑪巴||帶領你皈依【三寶】及皈依【三寶】開示
    大寶法王噶瑪巴||帶領你皈依【三寶】及皈依【三寶】開示除了法之外,再沒有其他的正道;而憑著聞、思、修,一定得到無上正覺,不會誤入岐途。在成佛道上,除了僧伽之外,再沒有其他良師法侶。僧伽可以分為兩類:一般的僧伽是指比丘和比丘尼;聖賢僧伽是指例如已登十地的菩薩。但是這裡所說的僧伽是指任何在成佛道上協助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