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著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這些文化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國文化博大精深,引人深思。其中有高雅優美的詩詞歌賦,也有通俗易懂的俗語。俗語是我國歷代勞動者在自己的生活生產中實踐得出的智慧成果,其中有的因為不符合社會的發展被人淡忘了,有的在社會發展中還有它的價值,所以到今天還被人們口口相傳。今天就給大家說一說俗語「無事不登三寶殿」。
這句話在古代是指如果沒有什麼重要的事,就不要去寺院裡。這句話當中的「三寶殿」是和佛教密切相關的。佛教當中以佛、法、僧為三寶。以佛講法,僧保守之,三者之間有互相聯繫的神聖關係。而三寶殿自然就是這三者所在的地方,即佛教信徒做法事的地點「大雄寶殿」;佛教珍藏經書、經典之所「藏經樓」;還有僧人休息的「寧靜禪房」。
「三寶殿」只有規模較大的寺院才有,這三處地方,是清淨高潔的佛教重地,不可隨意亂闖,擾亂佛家清淨。古人們想要拜佛祈福、還願以及想要請佛家高僧做法事的時候才到寺院中。此外「三寶殿」也指中國三大殿,為北京故宮"太和殿"、山東曲阜孔廟中的"大成殿"和泰山岱廟裡的「天貺殿」。
其實,「無事不登三寶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的禮法,在古代有固定的拜佛時間和緣由,初一、十五,新年、節日祈福以及祭天都要去。戰爭、災荒、婚喪、生日、病痛等也要求神拜佛;法事、儀式、招魂必要拜佛上香、請僧人出廟,也必然要去;軀體康復、考試中舉、生兒育女因許願還願也要去寶殿。
而現代社會,這句話的意思演變成沒有事不會登門拜訪,只要登門,必是有事相求。這也表現出人們平常都是各自忙碌,很少聯繫,只有在有求於人的時候才會到別人家裡。由此得出,人們平常要多與他人保持聯繫,適當關心他人,這樣在自己有求於人的時候才不會讓人對自己有「無事不登門,登門必有事」的感覺。
古代的一些俗語對於我們現在而言還是有啟示作用的,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細細品味這些俗語的深層含義,從而幫助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好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