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地區民房蓋房上梁前木匠總師傅所唱的喜歌

2020-12-14 騰訊網

選擇一個公眾號就是選擇一種文化以及價值觀。

一進門,觀四方,四梁八柱在中央,今天本是黃道日,能工巧匠站兩旁,東家時辰選的好,準點正時來上梁,這根梁,是好梁,長在了雲南貴州,生在臥龍崗上,先人載的樹,後人把樹放,運到了貴寶地,交給工匠進行商量,這根梁,豎使擎天白玉柱,橫使架海紫金梁,工人師傅用的妙,放在了大廳正中央。

放在中央,蓋新房,蓋了北房蓋南房,蓋了東房蓋西房,北房迎來了八方客,南房兒孫坐滿堂,東房蓋的是金銀庫,西房蓋的是米糧倉,金銀庫裡金銀滿,我給東家把金銀揚,一撒金,二撒銀,金銀撒在地,生根發芽長成林,前院長出搖錢樹,後院長出聚寶盆,搖錢樹上結金果,聚寶盆裡站金人,這個金人,不非凡,請來了福祿壽三仙,福仙來了保富貴,祿仙來了保平安,壽仙來了時辰好,保你全家長壽賽過南山

南京的麻,北京的柳,能工巧匠織成鬥,手提柳鬥謝四方,五行今天也來幫忙,正東方,甲乙木,扔個包子東家一輩更比一輩富,正南方,丙丁火,這個包子當歸我,正西方,庚辛金,這個包子給來賓,正北方,壬癸水,扔個包子東家日子一天更比一天美,正中央,戊己土,這個包子歸業主。

長江的水,大地的糧,能工巧匠製成酒漿,手提酒漿步步高,我給東家把梁澆,澆,澆龍頭,後輩兒孫做王侯,澆,澆龍腰,後輩兒孫做官高,澆,澆龍尾,兒孫做官清如水,脊檁好比一條龍,搖頭擺尾往上升,升到空中他不動,靜等東家來掛紅,給東家道喜。

張明錄近照

錄 音:張忠元

錄音整理:張明錄

張忠元近照

作者簡介:張忠元,1938年7月出生於河北省香河縣劉宋鎮王家務村,農民,愛好二胡演奏、糊紙工藝、木工製作多種手工藝,以木工為謀生手段,娶妻為本地劉宋鎮馬莊揣家之女素文,生二子。

自稱為京東大架木匠,上世紀八十年代,曾在北京走街串巷打家具,之後開家具廠,名為新村木器廠,為改革開放後劉宋一帶第一家家具專業戶。多年來,在香河劉宋一帶蓋民房在上梁前應東家要求要唱喜歌,因此流傳下來,唱喜歌只能有資歷的木匠總師傅唱,唱畢由東家支付喜錢。隨著現代建築逐漸增多,此種形式越來越少,故記錄之。

選擇一個公眾號,就是選擇一種文化以及價值觀。

說香河聚焦香河文化產業,培植城市企業文化,關注深具探索精神的藝術家。

請將本公號推薦給你最賞識的人

相關焦點

  • 湘西苗族豎屋上梁歌
    我的家鄉鳳凰縣禾庫鎮天星寨村,是一個有近二百戶的苗族聚居大自然寨,從民國至上世紀六十年代,有一位出名的木匠掌墨師傅吳求清,是個文人,木工技術高超,其所傳上梁慶典儀式歌詞,層次分明,歌詞精煉,多為七字句,易於背頌。在他的數個徒弟中,我父親是其傳承門徒之一。我在童年時代,父親幫別人豎屋上梁,我常到現場觀摩。成年之後,父親皆將木結構建房技術要領和上梁詞相傳。
  • 農村蓋房「上梁」究竟都有啥規矩?聽老農介紹後才知道規矩真不少
    而在蓋房子時有個非常關鍵的環節,那就是「上梁」。因為「上梁」的過程不但比較危險,而且,房梁的「斜與正」還關乎著房子的質量,因為,上梁不正下梁歪嘛!所以,民間許多人是非常重視「上梁」的環節的。既然民間都重視「上梁」這個環節,那麼,就會立下許多規矩。儘管各地的風俗習慣會有差異,但規矩應該差不多。
  • 土家族吊腳樓,最獨特的封頂儀式:上梁
    「山歌好唱難起頭,木匠難起轉角樓,巖匠難雕石獅子,鐵匠難打鐵繡球……」 這是流傳在湘西永順一帶的土家族民歌,土家人稱自己的轉角樓叫「葉羅勒」, 世人稱之為吊腳樓。
  • 客家上梁說喜話
    從民俗學角度看,說喜話是民間歌謠中的一種儀式歌,從中既可以看出客家人建房時的習俗,也可以看出建房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祈福祛災的心態;從宗教學角度看,說喜話其實是道教符咒中的一種,同樣也具有祈福祛災的涵義。  造屋上梁,要定吉日良辰,多選在清晨旭日東升或正午豔陽高照之時。上梁前,木匠師傅對房子的正梁要完成照梁、澆梁兩道儀式。
  • 農村蓋房上梁,各地有什麼不同,現在和過去有什麼區別
    說到農村自建房,上梁是建房中典禮最莊重的,也是建房全過程中,也是村裡人看得最大,不可或缺的一項典禮。自然,不一樣的地區,上梁的風俗習慣各有不同,自身便是在農村自建房的,建一棟房,就需要上一次梁,就把常德農村上梁前和上梁時的一些關鍵點和大伙兒說一說。
  • 黃陂習俗---上梁、說彩、搶糖
    大斧總有三十六,小斧也有七十兩。      木碼放成一對對,砍凳條條不成單。      張郎墨線彈得直,魯班拿起五尺量。      大鋸聲如金雞唱,小鋸音似鳳凰嗓。      鑿子鑿眼圓又圓,斧頭砍似虎下山。  魯班手藝實在好,三丈六尺做正梁。     恭喜東家福壽全,蓋個瓦屋賽殿堂。
  • 獨特的民族盛事-房屋祠堂上梁竣工儀式
    新曆2020年1月20日(農曆2019年12月26),江西撫州灌塘村舉行了伍氏宗祠上梁竣工慶典活動。全村男女老幼興高採烈,精神抖擻,鑼鼓醒獅起舞,禮炮煙花齊鳴,到處洋溢著一片喜慶歡騰!
  • 寶雞日報丨【文化周刊】木匠
    木匠靠著手中的幾件寶,可以把長木頭做成車軲轆,把短木頭做成通天柱,也可以把彎木頭烘烤成直拐杖,像鼓盆缽桶、桌椅板凳,一切木料在木匠手中都有用場。閻王不嫌鬼瘦,木匠不怕木彎。這匠那匠中,木匠和鐵匠是最苦的活兒,但木匠比鐵匠更受人尊敬。關中人蓋房割家具,即使自家吃糠咽菜,也要把木匠招待好,雞蛋加油餅少不了,燒酒盤子更少不了。木匠活兒不僅吃力,而且技術含量高,是面子活兒。
  • 彭木匠的藝術人生
    這是木匠彭學坤的家。彭學坤今年60歲,一家六口人,看著兩個孫孫在屋前屋後撒歡,老彭一臉皺紋舒展開來,那些皺紋似乎從沒經過墨斗畫線,深深淺淺的,散布著,寫滿歲月的印記。這個老木匠談起學手藝的時光,神情一點也不淡定。他說16歲初中一畢業,就被父親押著學手藝,儘管心裡有十二個不願意,也拗不過彭老木匠的高壓手段,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不學藝不給飯吃。
  • 祠堂上梁儀式
    儀式如下:一、上梁是建房的關鍵工序,主人與木工都很重視。要請風水先生擇(選)大眾日子而定。二、選定吉日良辰時,梁上要貼上「紫微拱照」紅紙橫幅,照字不能寫四點,要寫三點。兩柱貼紅紙對聯,上寫「豎柱巧遇黃道日,上梁恰逢紫微星」。
  • 新房上梁為什麼要披紅布、拜魯班,原來這裡面涉及的問題太多
    土木工匠對魯班的信仰其實還體現在施工的時候,他們往往會在建造房屋上梁時舉行祭祀魯班的儀式和吟誦祝文。備註:上梁是指在蓋房的時候安裝屋頂最高一根中間梁的過程,是建造建造房屋的重要環節。那麼具體的流程是怎麼樣的呢?
  • 農村蓋房上梁,驚動整個村莊
    在農村蓋房子可是一件大事,「上梁」則是則是非常莊重的一環。「上梁」了,則預示著新房要落成了。「上梁」在農村是非常講究和熱鬧的,幾乎整個村莊的老少爺們都會來湊熱鬧,孩子們更是早早的等候!雖然現代都是機器化作業,可是「上梁」該講究的一點都不少。時間上,一般選擇中午12點。儀式上,房主要在房梁和門窗上貼上用紅紙寫的對聯,房梁上一般貼「青龍扶玉柱,白虎架金梁。」橫批為「上梁大吉」。放喜炮。還要給建築隊每人發上一包好煙,中午宴請建築隊的人,以表示感謝和慶祝上梁大吉。在我們這宴請的菜品也是有講究的,必須要雞寓意吉利。
  • 上梁 - 上梁-駐馬店網——駐馬店新聞網——駐馬店唯一重點綜合...
    四面明牆起好了,兩面暗山也起好了,一匹「紅」也繡好了,該選個良辰吉日「上梁」了。   「上梁」是個大事,日子好選,定在農曆三月廿六。楊鐵頭和楊老根、秀秀商量細節時,卻發現一個難題:缺個「捧梁」的人。梁不是誰都能捧的,要主家的男性來捧。梁是楊老根砍的,他得站到牆上指點梁的擺放;大虎、二虎年齡小,也沒個叔伯;秀秀是婦女,按風俗別說捧梁了,連梁都不能挨。
  • 俗語「棗木柱,榆木樑,沒有椿木不蓋房」,啥意思?槐木能用嗎?
    但在古代,蓋房用到的木料量很大,會專門請木匠到家裡。木匠在當時是很受尊敬和歡迎的職業,現在算是沒落了,知道和願意學習木匠技術的人屈指可數。在木匠工作的時候根據各種木材的特性以及傳統文化,總結出了很多有趣的俗語。有的在現代人看來沒辦法理解,但其實有它內在的邏輯體系在。
  • 農村新房子的「上梁」
    修房子有一套很有意思的程序,首先,要請一位高明的「地仙」(另一種稱呼:陰陽先生、風水先生)來「看地」,勘察地形,預測風水,確定房子的宅基地、朝向等,然後請「八字先生」看宅基地動土、上梁、進火的日期和時辰。
  • 俗語:「木匠怕摸,瓦匠怕看」,農村手藝人為啥怕這些?看完明白
    木匠和瓦匠在我國發揮過巨大作用,現在木匠基本退出歷史舞臺,瓦匠卻依然在工地上發光發熱。木匠消失是機器出現來替代,未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瓦匠這門手藝是否也會從我國的逐漸消失呢?在以前社會中,但凡家裡有婚喪嫁娶,就必定要請木匠,而且要好生招待。
  • 《中國愛情詩刊》有獎同題詩會(第5輯)《塵世的悲歌與喜歌》
    平常心跟對了主人艱辛努力之後總能得到勝過最初期望的碩果 雄雞啼唱,扮裝著喜悅,輕吟著中愛,凡塵間看似冷漠的我;暮鼓敲響,壓抑著悲情,唱誦著心經,佛國裡貌似禪定的你…… 塵世的悲歌與喜歌◎李娟(河南)活著需要打開兩扇門一扇腳踏實地一扇仰望星空
  • 關於建房上梁的那些傳統習俗
    過去的農村地區,建房子可以說是一件大事(對現在來說也是大事),從選址到動工,再到完工,裡面有諸多的程序和講究的。尤其房子上梁,更是注重儀式,其實是一個求吉,祈福的過程,希望房屋永固,平安長久,家庭和睦,子孫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