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千千靜聽到千千音樂:樂壇丟失的十年-虎嗅網

2021-01-10 虎嗅APP


沒辦法,這是一篇暴露年紀的文章。


最近太合音樂又把旗下的百度音樂播放器,改名成「千千音樂」,而百度音樂的前身本來就是「千千靜聽」。一個2002年誕生的老品牌還魂,到底玩情懷還是透支用戶好感?


作為PC網際網路時代走過來的用戶,嘴上罵娘,心底還是不由自主懷念起當年的點點滴滴。想想那時候只覺得日子過得混亂躁動,沒成想這些過去的時間已經成了回不去的時代。今天我們面臨的一切正是那個時代重構出來的,經歷了歷史卻感覺跟自己沒啥關係。


我們做了什麼影響了今天的一切?好像什麼都沒做。我們曾經從未細心關注只是憑著感覺走的選擇,卻不經意間用腳投票出了一個個時代流行標誌。現在只能用懷舊的情感,重新用腳投票,體驗當初忽略的細節。


那是個網際網路初興的年代,網速以KB計算,最流行的娛樂方式是MP3音樂,門戶獨大BAT後來居上,百度MP3曾給無數人帶來便利但也因為版權問題一夜傾頹……一條條故事線延綿到今天的市場格局,在我們發呆的時光中,這些時代全部一去不復返了。


百度音樂改個名,跟百度有什麼關係?


百度音樂改名千千音樂這事,本來是一個講情懷的故事,但到了千千靜聽老用戶眼裡,一個個不看好。


但其實這事跟百度關係不大,因為早在2015年12月,百度就將百度音樂拆出來打包給了太合音樂。百度只提供流量入口,不再參與任何實質管理決策工作。這次改名,也是百度音樂新上任的總經理王磊一手主導。


王磊此前曾就職於網易雲音樂,在業界小有名氣。2012年在音樂APP市場大局已定的情況下,王磊帶著網易雲音樂團隊成功突圍在市場佔領一席之地。智能推薦、歌單功能是其最突出的產品成果,王磊加入太合音樂之後,就順手將兩大功能整合進了百度音樂——也就是今天的千千音樂。



只是讓人不得不吐槽的是,新版的千千音樂無論是配色還是功能設計還是應用商店介紹,長得跟王磊時期的網易雲音樂一模一樣。甚至千千音樂的圖標設計,也跟網易旗下的易信撞車。



是的,王磊是在用自己的名氣,將網易雲音樂的用戶拉到千千音樂上。


關於改名,其實也符合太合音樂的利益。畢竟經歷過嚴重的百度全家桶負面之後,百度品牌受損嚴重,現在太合音樂想提高旗下產品形象,換用依然擁有較高知名度的「千千」品牌,也可以理解。


只是鑑於此前百度收購千千靜聽後,成功將一款經典產品由業界領先做到銷聲匿跡,現在音樂業務倒地不起了,又把「千千」品牌拉出來招魂,死忠用戶對此意見強烈。


當年百度MP3曾在音樂分發市場佔有近乎壟斷的優勢,同時期蘋果已經聯合版權方打造出iTunes這樣優質的網際網路影音分銷平臺。百度有望在國內市場複製這一模式。


拿Google投資的巨鯨音樂做對比,陳戈創立的巨鯨是國內第一個囤版權意圖做音樂分發平臺的,雖然在百度MP3免費下載的衝擊之下盡顯劣勢,但靠著Google的流量與廣告平臺,巨鯨也能保證生存問題。直到Google退出中國,Google大中華區的廣告平臺陷入停滯狀態,才慢慢倒下最終轉手甩給唱吧。


百度MP3為百度貢獻了大把流量,幫助百度贏得了搜索戰爭。但十年的競爭,讓國內的音樂產業鏈卻被損毀殆盡,未能建立一個新的市場秩序。最後百度音樂也因為版權保護問題,一夜之間跟著自己的百度影音一同凋落。


當然,這背後也與當時國內低下的網速、混亂的電信市場有關。並不能要求百度用一家公司的力量去優化整個行業環境,但能用創新的模式優化市場環境的公司,更令人尊重。


現在許多人直接忽略了百度音樂早已不屬於百度的事實,也從側面顯示出目前百度品牌面臨的形象問題。而千千靜聽的品牌魅力仍然存在。到今天,許多死忠用戶的電腦裡依然保留著經典版本的千千靜聽軟體。


就連後來成立並賣給阿里的天天動聽,也在蹭千千靜聽的名氣。當時許多用戶還以為天天動聽是南嶺大俠的新項目。兩者的logo都是耳機,英文名一個是TTPlayers、TTPod,中文名字乍一聽都以為是千千靜聽。


但其實當時千千靜聽的作者鄭南嶺,正在開發QC歸屬地、快圖瀏覽兩個新產品。而後快圖快速流行起來,一時成為用戶手機必備APP、刷機玩家的最愛!2015年南嶺大俠又將快圖賣給了獵豹移動。


從這些角度來看,王磊重啟「千千」品牌的舉動是正確的。


千千靜聽並不是冰清玉潔,可是樂壇確實失去了十年


2002年,個人電腦剛剛在國內流行起來,那時的電腦還不像今天這樣有著用不完的內存空間,許多電腦用戶都還在為好用的基礎軟體發愁。當時主流的音樂播放器軟體時WinAMP,可惜這是一款國外軟體,漢化體驗並不如人意。


IT工程師鄭南嶺就是其中的一員,隨後他便自己動手一款音樂播放器軟體,取名為「MP3隨身聽」。


這位南嶺大俠最喜歡聽的歌是公主陳慧嫻的《千千闕歌》,2002年正處在公主曲折的時刻。當時公主的新專輯剛剛發布發布就要隱退,而後又傳出再復出消息。再加上當年《千千闕歌》推出時,背後還有一段複雜且兩敗俱傷的爭鬥,作為歌迷的內心是複雜的。


「MP3隨身聽」經過更新後,開始改名為「芊芊靜聽」,最後定名為「千千靜聽」,這兩個名字就來自於陳慧嫻的《千千闕歌》。當年許多人下載到「芊芊靜聽」後,還以為軟體是被熱愛火星文的開發者改動過。


由於千千靜聽使用了虛擬內存技術,可以將大部分運行數據暫存在電腦硬碟上,使其成為佔用內存資源最小的音樂播放器。由此一炮打響,成為市場上最火的音樂播放器。以絕對的優勢碾壓後來的酷狗酷我音樂。



千千靜聽還跟隨了蘋果的Aqua界面設計風格,也一度參照遊戲產品做出許多不規則外形設計,UI設計在當時屬於一流水平。喜歡打遊戲的用戶配上千千靜聽聽音樂,是最帶感的事。特別是一邊打著紅警,一邊後臺掛著千千靜聽聽音樂,最有感覺!


當然,千千靜聽也不是沒有槽點,採用虛擬內存技術讓許多用戶擔心會不會帶壞硬碟?


因為虛擬內存技術是把原本存放在內存裡的數據,暫時轉存在電腦硬碟裡,為了保證軟體運用,內存會頻繁從硬碟讀寫數據。於是硬碟壽命就成了用戶擔心的問題,許多電腦配置高的用戶很鄙視使用千千靜聽的用戶,嘲笑對方不會算帳。


同樣被詬病的還有一大把P2P下載軟體,因為這一類軟體會頻繁上傳下載數據,指數級提高存儲硬體的讀寫次數,這被認為會降低硬碟內存壽命。為了避免這一問題,許多用戶為電腦安裝上限速軟體,專門限制上傳速度,防止自己電腦的讀寫次數過高。


小新的大學同學就因為用千千靜聽這一問題,生出了階級矛盾。當時因為專業學習需求,幾個同學一起去電腦城選配電腦,但不同人的預算觀念不一樣,選配的側重點差異很大,於是開始出現鄙視鏈。等電腦搬回宿舍下軟體的時候,矛盾就爆發了。配置高的同學直接把千千靜音pass了,然後到處宣傳千千靜聽對硬碟不好。


言多必失,最後有兩位大哥就剛起來了。因此吵了幾場架,雖然住在一個宿舍卻三年不說一句話。

相信大家的朋友裡也有幾個這樣的槓精,這樣的故事在當年的大學宿舍裡並不少見。


一轉眼,那麼多年過去了。


2006年,鄭南嶺把千千靜聽賣給了百度,做了三年百度員工。不過雖然當年千千靜聽的市場佔有率第一,雖然有鄭南嶺親自坐鎮,但也沒能讓百度在桌面市場更進一步。2013年,百度全面發力移動網際網路市場,為了全面發揮百度品牌的影響力,千千靜聽改名百度音樂,一個經典產品就這樣消失了。


誰來拯救華語樂壇?


2014年~2015年,版權保護開始被重視。國家版權局於發布了《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的通知》,廣電總局又發布了名為《關於大力推進我國音樂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連快播王欣也被抓了。一向不注重版權採購的百度音樂,一夜之間倒下。


到12月份,百度音樂被拆分出來給了太合音樂。在MP3下載時代幾乎壟斷整個網際網路音樂市場的百度音樂,一夜之間就蕩然無存了。


到今天,王磊重新拿出「千千」品牌,將百度音樂改為千千音樂,中國的文娛市場已經沒有百度什麼事了。


甚至在現在的百度戰略裡,根本找不到音樂業務。對於百度來說,音樂業務連非關鍵使命的支持業務都算不上,屬於邊緣再邊緣、沒有任何存在感、被分割出去的業務。



在文娛行業雷聲撼動的背景下,百度卻正在甩掉這些包袱。在競相競逐文娛產業的阿里騰訊面前,百度這樣保守的動作,給人有種擔不起中國網際網路巨頭身份的感覺。


近兩年,百度瘦身聚焦主航道的手筆乾脆利落。視頻業務早就拆給愛奇藝;百度遊戲分拆給多酷基金,更名為「多酷遊戲」;百度文學分拆賣給完美世界,變更為「縱橫文學」;百度外賣也拆出來賣給了餓了麼,現在正處於合併狀態。其他拆分的還有百度金融,目前也改名為「度小滿金融」。


阿里騰訊叫囂著攻入O2O市場的時候,百度真的就下重注做外賣業務;阿里騰訊神採奕奕的宣布自己的開放合作戰略後,百度趕緊衝出來真的把非核心業務打包送出去……


結果,阿里騰訊發起了一個個代理人戰爭,自己在背後掌控局勢卻從來不下場,百度只剩下信息流的主航道了。


而百度現在的動作更讓人迷惑,喊著狼性卻見不到進取心。


當然,百度還在持續用大把的流量資金,扶持愛奇藝、太合音樂,並沒有錯過整個文娛行業的變革。但相比阿里騰訊親自下場做生態整合,阿里做影視周邊生態,騰訊做影遊聯動,而百度的表現跟直接放棄沒有什麼兩樣。


巔峰時代的香港樂壇,深受惡性營銷困擾


千千靜聽展示出的不僅是國內網際網路音樂市場近20年的變遷,同時也連接著香港臺灣內地近30年音樂產業的興衰變遷


鄭南嶺從《千千闕歌》裡取字為自己的軟體起名千千靜聽的時候,圍繞著《千千闕歌》的戰爭迎來新的劇情。當時公主陳慧嫻隱退再復出與梅姑梅豔芳罹患癌症的消息,也讓許多像南嶺大俠一樣的歌迷懷念起這段陳年舊事。那就是1989年陳慧嫻與梅豔芳的十大勁歌金曲金獎之爭。


其實無論是陳慧嫻版本的《千千闕歌》還是梅豔芳版本的《夕陽之歌》,都是翻唱於日本明星近藤真彥的《夕焼けの歌》。兩個版本發售時間相差一個月,但陳慧嫻版本所在專輯《人生何處不相逢》發售量遠好於梅豔芳的《In Brasil》。



不過近藤真彥曾是梅豔芳的男朋友,梅姑版的《夕陽之歌》名字是直接翻譯自《夕焼けの歌》,歌詞上更像是跟近藤真彥對歌,聽起來更有故事更有感情一些。


按專輯銷量來說,應該是《千千闕歌》拿獎。但最終,十大勁歌金曲金獎給了梅豔芳的《夕陽之歌》。


本來這事沒什麼特別,但隨後媒體帶來的惡性營銷引發了粉絲間的惡戰。


有娛樂報紙直接解讀稱,無線高層是想成全梅姑連續五年拿金獎的記錄才頒給《夕陽之歌》的。甚至還謠傳說梅豔芳曾表態未來不再參加評獎來換金獎,為此還動用黑社會勢力威脅陳慧嫻。


不過陳慧嫻對頒獎結果確實也有不滿,隨後公主也宣布退出歌壇,出走美國留學。加上此前的譚張爭霸,導致1987年譚詠麟退出歌壇,香港樂壇惡性炒作的負面也暴露無疑,各種金獎也開始祛魅。


同時期的歷史事件後,香港天王天后開始紛紛加入退出歌壇行列。張國榮、陳慧嫻、陳百強、梅豔芳等紛紛退出歌壇。香港樂壇開始從極盛走向下坡路。


香港樂壇衰落,文娛市場一直漂浮不定


老一代天王天后突然集體退出,同時香港又流行起原創歌曲潮,市場開始青黃不接。更不巧的是,香港原創音樂的代表陳百強,在1992年突然昏迷,一年半後因逐漸性腦衰竭去世。而在此之前四個月,香港另一個原創代表黃家駒在日本演唱會中,意外身亡。


此後,吸取教訓的香港樂壇,好不容易用電影產業塑造出了新一代「四大天王」。但過於講求偶像化人設,加上水平一直無法提高的原創水平,香港樂壇開始走向下坡路。


進入新世紀不久,林振強、黃霑、羅文、張國榮、梅豔芳等香港樂壇重要任務相繼離世,香港再也未能培養出響徹兩岸三地甚至全世界的音樂人物。



同時政策的不確定性加上資本市場的觀望心態,使得香港影視市場開始下滑。港片擅長的警匪暴力殭屍情色題材,不符合大陸電視臺的採購政策,由此香港文娛市場遇到了天花板。香港偶像歌手依靠影視劇走紅的道路也越來越窄。


而在臺灣新加坡偶像劇產業的帶動下,臺灣新加坡音樂人則替代了香港樂壇原有的地位,為華語市場帶來了周杰倫、蔡依林、孫燕姿、五月天、梁靜茹、信樂團等新一代天王天后。


而隨著大陸電視臺的市場化變革,又出現了《超級女聲》《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這樣的現象級綜藝。等到近幾年網際網路視頻平臺的崛起,《偶像練習生》《熱血街舞團》《中國有嘻哈》則開啟了新一輪的造星之路。


現在短視頻社交平臺已經興起,《我們不一樣》《C哩C哩》《海草舞》正在進行一輪又一輪的洗腦,而業界正在思考如何將網紅改造成偶像明星。


網際網路分發平臺讓人們有了更多成名的機會,短視頻、網綜、臺綜、網劇、上星、電影組成了大陸立體多元的娛樂產業。香港樂壇挖掘出來的鄧紫棋、陳偉霆、李治廷,也紛紛北上,參加大陸綜藝影視製作,才能打出名氣。


對比下來,香港樂壇近些年推出的新生代,卻只能在粵語圈流傳。無論是TVB周柏豪、許廷鏗、羅力威,還是英皇泳兒和洪卓立,鮮有人聽說。即便是謝安琪這樣的天后,在大陸影響力也微乎其微。


不過好的是,經過在原創領域長期堅持,當下香港歌手的唱作實力大幅提升,歌曲題材也不再局限於爛俗的情愛範疇。這為未來更穩定的繁榮打下了基礎。


過去受限於成本,聽音樂是人們最主流的娛樂消費模式,所以被唱片公司力推的歌手才會迅速走紅。但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網絡資費的下降,影視劇、短視頻正成為新的主流娛樂方式。前一段時間,TVB把自家所有版權影音內容打包,做了一款免費APP埋堆堆,也想嘗嘗觸網的感覺。網絡平臺的力量已經無法忽視了。


在娛樂渠道更加豐富多元化的背景下,也創造了更多偶像走紅模式,市場也更加公平。既然香港樂壇養出了自己的實力,未來再次崛起打造新一輪的文化輸出,也指日可待。


結語


市場的走向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香港樂壇曾以華語霸主的強勢姿態向世界輸出文化,隨著新媒介的到來也迅速倒塌解體。而作為華語樂壇影響力最大的太合音樂集團,也在網際網路文娛市場的緊逼之下,毫無還手之力。


太和與百度的合作還未能拿出成功的市場模式,而百度MP3卻因為版權問題迅速從輝煌走向沒落。


王磊從網易雲音樂辭職後加入太合音樂負責百度音樂業務,前豆瓣音樂的總經理劉瑾也來負責百度音樂人的業務,兩者的好友著名音樂人鄭鈞也出任太和的CSO(首席問題官)。太和依舊在規劃自己的品牌,想從音樂人入手打造全新的平臺。人馬都布置好了,但現在新歌走紅的方式卻嚴重依賴與短視頻平臺了!


而依靠網際網路造星輸出IP,通過版權演出獲利,這是業界都想跑通的全新文娛產業鏈。阿里騰訊兩個不差錢的巨頭,也在用盡各種辦法培養市場,規劃新的商業模式。


在這中間音樂產業的鏈條算是最短的,也極有可能第一個出成果。只是未來我們將要看到的音樂產業到底是什麼樣?


打call、菊內人、買熱搜、水軍這些新時代的歌迷混戰,會不會像當然香港樂壇惡性炒作那樣,為市場引向新的下坡?


混亂的市場中,各方還在角力新時代。整個產業也在尋找新的機會。

相關焦點

  • 百度音樂更名千千音樂!你還記得千千靜聽的往昔嗎
    百度音樂改名為千千音樂,勾起了很多老用戶的回憶千千靜聽的崛起之道很多朋友都喜歡聽歌,現在聽歌只需要開啟網頁或者軟體應用,直接在線播放即可。但在網際網路普及的初期,普遍用的可不是這種騷操作。大家當年用電腦聽歌,往往需要先在網絡上細細搜尋,然後再把MP3音樂文件下載到本地;又或者需要到買碟子的鋪頭,讓老闆給你奉上放滿MP3的盜版碟。
  • 你愛了20年的千千靜聽,忘了和你說再見
    其實換了這麼多次,還是沒能忘掉我的音樂初戀——千千靜聽。和千千靜聽第一次相遇,是在一個大屁股電腦上。那時候太小不會用電腦,就拜託我二姨夫幫我找一個叫《魔豆傳奇》動畫片的主題曲。二姨夫點開千千靜聽,有點不耐煩。一番搜索之後,跟我說:看,沒有。幼小的我只能默默惆悵。
  • 百度音樂高調改名後,掉隊的千千音樂還有機會嗎?
    最近,數位音樂市場再生變數,向來低調的百度音樂突然宣布改名「千千音樂」,曾經的「千千靜聽」重新歸來。令人沒想到的是,在百度音樂改名之後,其背後的太合音樂也宣布融資10億,數位音樂市場仿佛即將迎來巨大變化。
  • 從千千靜聽到網易雲,在線音樂20年沉浮錄
    2002年,百度在網際網路音樂市場一片空白的時候,率先上線mp3搜索業務,流量、地位應有盡有,一時風光無二。好日子沒過多久,便被千千靜聽、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等搶走風頭。盜版橫行加之無序競爭,讓原本就一片混亂的網際網路音樂市場,終於爆發版權糾紛。
  • 經典歌曲《千千闕歌》,到底是一首歌還是千千首歌,這是個問題
    陳慧嫻當時之所以會演唱這首由《夕陽之歌》改編而來的《千千闕歌》,是因為她已經宣布要退出演藝圈,去國外留學了。想想上世紀80年代的相港樂壇,那真是英雄輩出、大咖雲集的時代,從四大天王到梅豔芳、譚詠麟、陳百強、許冠傑、張國榮、陳子祥、羅文、徐小鳳、關正杰…那時候的相港樂壇就像一棵碩果纍纍的參天大樹,讓人至今都還仰望不已。
  • 《千千闕歌》和《夕陽之歌》,「千夕之爭」背後的故事!
    說起上世紀80年代的香港樂壇壇,可謂是百花爭豔,群雄逐鹿,互相爭霸,競爭尤為激烈的時代。男歌手以譚張爭霸為主,女歌手以梅陳爭霸為主,這競爭的結果是譚詠麟和梅豔芳宣布不再拿獎,張國榮和陳慧嫻宣布退出歌壇。
  • 她是華語樂壇巔峰期的領軍人物 最牛播放器用她的歌來命名
    當陳慧嫻走出揭面區時全場沸騰了背景音樂是陳慧嫻經典的不能在經典的《千千闕歌》,潘粵明立刻鞠了一躬他說:「您的《千千闕歌》是我戀愛時常聽的一首歌,還有《傻女的愛》很多畫面都回憶起來了」,說到這裡時潘粵明眼中含淚有些哽咽,網友都明白他此時的心情,這首《千千闕歌》讓他想起了自己的前妻。
  • 《夕陽之歌》與《千千闕歌》
    《千千闕歌》這首粵語老歌是很多人都特別喜歡的歌,大家都或多或少能哼上幾句,即使一點也不會唱,也能聽出了這首歌。因為這首歌的旋律確實特別好聽,給人一種傷感的感覺。很多人都知道有個《千千闕歌》但是卻不知同年誕生的《夕陽之歌》。
  • 百度音樂這次改名為哪般
    雖然品牌升級,但千千音樂在使用體驗上將會和此前保持一致,人格化、場景化、智能化的「音樂伴侶」發展戰略不變,繼續依託「太合+百度」的雙生態體系。       回首千千靜聽的歷史,就又要談到中國網際網路1.0時代。千千靜聽的前身為「MP3隨身聽」,誕生於MP3播放器在中國大規模泛濫的年代,恰好也是筆者的小學時代。
  • 陳慧嫻:巔峰時曾與梅豔芳齊名,《千千闕歌》後為何再無經典
    說起八十年代的香港流行樂壇,真真是巨星輩出,人才雲集。除了張國榮、陳百強、譚詠麟等男神,還有梅豔芳、林憶蓮、陳慧敏等女神。如今,聽到陳慧嫻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都不熟悉,但是如果提起《千千闕歌》,很多七零、八零、九零後肯定都聽過。
  • 被翻唱最多的一首日本歌曲,中文版本超過12個,包括《千千厥歌》
    但因為一首歌《夕焼けの歌》的翻唱往事,牽扯出一段八九十年代華語樂壇的縮影。《夕焼けの歌》在1989年2月被推出,收穫一直好評。當時,一直把日本流行樂作為風向標的香港樂壇,自然也引起了香港唱片公司的注意。只過了四個月,陳慧嫻在新專輯《永遠是你的朋友》裡就推出了粵語版《千千厥歌》。兩個月之後,梅豔芳也推出了粵語翻唱版本《夕陽之歌》。可見香港樂壇對於一首好曲子有多饑渴。
  • 《千千闕歌》:是陳慧嫻的經典!是周深的驚豔
    經典的老歌《千千闕歌》是不是突然在你的歌曲列表中再次著火了?對於經典歌曲,自然後面跟著翻唱,今天,小姐後面跟著大家到聊聊唱過《千千闕歌》。對於這首《千千闕歌》,我相信很多人會認為它最初是一首粵語歌曲,但事實並非如此。《千千闕歌》的旋律來自日本歌手Kondo真彥和《夕陽之歌》由1989年發布。
  • 10首適合過年聽的古風歌,《風箏誤》第七,皆是千千音樂熱曲!
    馬上要過年了,沒什麼禮物送給大家,就為大家分享10首去年千千音樂賊火的古風歌吧!讓這些古風歌陪伴大家度過一個幸福的2019,有兩首是艾辰的,你聽過幾首呢?一起來看內容!第一首、《落》這首艾辰打打的《落》自然是百聽不厭,非常好聽,不僅是千千音樂,就是其他的音樂平臺這首歌的去年也很火,而且這首歌還是艾辰工作室的第二首原唱古風歌,可能是艾辰的聲音太撩人,尤其是高潮部分。
  • 寶藏男孩周深用多種語言翻唱《千千闕歌》,這聲音,一開口就醉了
    寶藏男孩周深用多種語言翻唱《千千闕歌》,天籟之音開口脆周深, 男,內地男歌手,1992年9月29日出生於湖南邵陽,湖南邵陽人,長大於貴陽。在第17屆音樂風雲榜年度音樂盛典,周深憑藉電影《大魚海棠》印象曲《大魚》獲得「年度最佳電影歌曲獎」。
  • 陳慧嫻的《千千闕歌》唱了幾十年,那「千千闕歌」到底是啥意思?
    在眾多經典的老歌中,《千千闕歌》可以算得上是傳唱度頗高的一個歌曲了。即便是現在,也仍舊有很多年輕歌手將其進行翻唱。 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好奇過這首歌的歌名為何叫「千千闕歌」,這幾個字又有著什麼樣的意思呢?接下來就由小編給大家解答一下吧。
  • 左手放百度音樂離場,右手擁抱網易雲音樂,百度這波操作太「妖」
    左手放百度音樂離場2006年7月,百度收購千千靜聽,這是百度正式進軍數位音樂的起點,同年底百度MP3音樂盒上線,此後,百度音樂播放器與千千靜聽播放器一起共存了數年時間。當時的QQ音樂、酷我音樂、酷狗音樂也才成立不久,蝦米網還未上線,咪咕音樂也未上線。
  • 騰訊音樂二次上市,蝦米音樂黯然關停,音樂APP背後的十年變遷
    1月13日,騰訊音樂被傳即將在香港二次上市,計劃籌集35億美元。對此,騰訊音樂向經濟觀察網回應:不予置評。騰訊音樂當前市值354億美元,是國內在線音樂第一名。而在1月5日, 另一個在線音樂公司蝦米音樂,宣布播放器業務將於2021年2月5日停止服務。
  • 《2000-2019年華語樂壇年度盤點》:音樂分層,誰也代表不了誰
    看虎撲的步行街 的帖子《2000-2019年華語樂壇年度前三單曲盤點》有感,寫了一些粗淺的看法,有些地方記憶不準確,請見諒:,而不是內地樂壇獨自操刀;然而,在2009年內地廣場舞火了,下載下來的音樂隨著廣場舞火遍全國;2010年是網絡音樂播放平臺鼎盛時期(酷狗音樂、千千靜聽、QQ音樂),網絡歌手人才輩出,比如以汪蘇瀧、許嵩、徐良為代表的QQ音樂三巨頭;2011年後是OST時代,音樂隨著影視劇火爆而紅火。
  • 人生本過客,何必千千結!
    文/飛魚人生本過客,何必千千結。凡事計較的多了,負累纏心,影響身體健康,真的沒有必要。相反,心寬大度,心態陽光,有益健康。何樂而不為呢?一方不愛,另一方何必深情到如此,人已不愛就撒手,死死不放,傷及最深的不是對方,而是自己。我們總想向自己喜歡的人靠近,可我悲哀地發現,我是那麼的難以改變你,在你面前,我改變的只是我自己,我最終成了你的過客。但我不後悔,因為我知道我有屬於自己的世界。活在當下,做自己的主人。
  • 經典重現丨聽完這首《千千闕歌》有多少人真的說再見了?
    《千千闕歌》是由林振強作詞,盧東尼編曲,陳慧嫻演唱的一首經典粵語歌曲。該歌曲收錄於陳慧嫻1989年1月1日環球唱片發行的專輯《永遠是你的朋友》中。1989年該歌曲獲得年度無線電視十大勁歌金曲獎,第十二屆香港電臺十大中文金曲獎。2007年,該曲獲得RoadShow至尊音樂頒獎禮殿堂金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