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山洞裡的火電廠!沒有名字只有代號的503戰備電廠,入榜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單!

2021-03-02 火電廠技術聯盟

❒ 俯瞰   舉世罕見的503地下戰備電廠就坐落在尖山腳下整塊的花崗石山洞中,充分體現了「靠山、分散、隱蔽、進洞」的布局原則。它距攀枝花市區約15公裡,位於萬山叢中的河谷地帶,面朝金沙江,背靠重巒疊嶂的群山,不走進這裡,無論是從陸地還是飛機上,都無法察覺這裡隱藏著一座10萬千瓦的電廠。它是我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地下戰備火力發電廠。


攀枝花發電廠、河門口發電廠、新莊發電廠撤併組建為攀枝花發電公司

攀枝花發電公司劃歸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管理,更名為四川華電攀枝花發電公司



公司行政隸屬關係劃歸華電四川發電有限公司,更名為華電四川發電有限公司攀枝花分公司

攀枝花公司積極響應國家「上大壓小」政策及四川公司號召,主動關停503電廠



對503電廠生產現場8個洞口進行封堵,並在每個洞口牆壁上及文物設施上用油漆註明文物保護等字樣,有待以後開發利用。攀枝花公司專門成立了保安隊進行值班守護


20世紀60年代中葉,為響應黨中央的「以戰備為綱」、「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戰略方針,503電廠於1965年開始籌建,1966年10月正式開工建設

從1975年4月26日第一臺機組投產發電至2007年3月15日最後一臺機組關停,503電廠共計發電177億千瓦時。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建築,名不見經傳,不顯山不露水,卻鮮有人知道它們曾在歷史洪流中奉獻過怎樣的力量,它是我國第一也是唯一的一座戰備發電廠,它不在城市裡,也不再河流邊,而是在一個山洞裡。

攀枝花位於我國西南部,是我國唯一的以花名命名的城市,同時她也是一座著名的移民城市,金沙江、雅礱江兩大水系繞城而過,這裡也是著名的釩鈦之都。

503戰備電廠是中國唯一洞內戰備火電廠,充分體現了「靠山、分散、隱蔽、進洞」的布局原則。它建在距市區約15公裡的新莊,位於萬山叢中的河谷地帶,面朝金沙江,背靠重巒疊嶂的群山,不走進這裡,你無論是從陸地還是飛機上,都無法察覺這裡隱藏著一座10萬千瓦的電廠。

上個世紀60年代,國內形勢嚴峻,中蘇兩國關係緊張,蘇聯在我國北方邊境屯兵百萬,張弓待射;中印邊境戰事未定,自衛還擊戰一觸即發;盤踞臺灣的蔣介石反攻大陸意圖不減;美國在頻頻在臺灣海峽舉行軍演;

在這樣的環境下,「三線構想」橫空出世,提出此構想的正式偉大毛主席,三線構想橫跨13個省,是一場以戰備思想為主導的國防、科技、交通和工業基礎建設,毛主席將全國分為前線、中間地帶、以及戰略後方,即一線、二線、三線。

攀枝花因為其釩鈦資源豐富,攀鋼建設進入高潮,大批的知識青年喊著「備戰備荒為人民 好人好馬上三線」的口號來到艱苦的大西北參加三線建設。為了戰備需要,為了應對不餓可測的戰爭,決定在攀枝花建設一座戰備電廠,這就是被譽為「洞府明珠」的503地下戰備電廠。

作為三線建設的重點工程,又是戰備電廠,503電廠的地址最終定在攀枝花市西區格裡坪鎮新莊村小山尖南麓,這座小山不大,但是整體由黃崗巖組成,按照設想工程隊要將整體黃崗巖挖成數個洞室,這樣做主要是為了戰備安全,除此之外洞口低於四周山體700多米。

1966年503電廠籌備工作如火如荼的開始了,同年7月水電部西南電力設計院完成勘測設計,67年建委第五土石方公司開始動工挖掘,歷時四年時間,在小山尖南麓一個深220米、寬27米、全長總和3600米的巨大山洞呈現在人們眼前,土石方總工程量36萬立方米,拱頂採用噴錨澆鑄工藝,至今洞內滴水不漏,並且可抗飛機轟炸。

當時的成昆鐵路還沒有建成,工程度只能將大型的發電機組鏟分,用汽車逐一運往山洞內,然後在進行組裝,在當時的條件下,這無疑是一件龐大的工程。1975年503電廠正式發電使用。

503電廠的發電機在轟鳴了33年之後,終於停下了,2008年為響應保護環境號召,停止小火電機組使用,同年攀枝花發電公司擬定永久拆除503老電廠,在各界的努力之下,老電廠保住了,現在成為了攀枝花西區的工業文物保護單位。

503電廠見證了一個時代,留住了一代人的青春。

這座電廠不僅隱藏在大山深處,而且還建設在山洞之中。這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極為罕見的。她的真實身份就是」503戰備電廠「

501渡口發電廠,502河門口發電廠,503新莊發電廠,504攀鋼發電廠,煤矸石發電廠。都是渡口市(攀枝花市)歷史發展的必然過程。

503地下戰備電廠的修建也是一場攻堅戰,各路精兵強將會集在這片荒涼的崇山中,開山放炮、挖石鑿洞,在機械設備一時無法全部運到的情況下,硬是靠著堅強的意志,歷時4年從大山的肚子裡挖出30多萬立方米的土石方,在一座大山的「心臟」裡開出了一個兩萬多平方米的洞室,完成了舉國罕見的地下電廠工程,從山洞中把電力輸往攀鋼。

當攀枝花的建設不再保密,開始向全國人民展現其建設成就時,這座地下電廠便成了這座現代化鋼城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有朋友說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也有朋友說:保衛措施很嚴密,連在當地生活了50年的老人,也不知道有這樣一個電廠的存在。

也有朋友好奇,「火電廠在山洞裡怎麼排煙呢?」

在半山腰裡修了個煙囪,離主廠房90多米。依山而建,只露出一部分,一般人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你見到過嗎??

來看一部視頻

免責聲明:本文所用視頻、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本文只供電力人學習討論之用,無任何商業用途!



相關焦點

  • 甘肅首個百萬千瓦級火電廠!——常樂電廠1號機組正式投產發電
    常樂電廠1號機組順利通過滿負荷試運行新甘肅客戶端瓜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文博 通訊員 魏金龍)9月23日上午11時,甘肅電投常樂電廠4×1000兆瓦調峰火電項目1號機組順利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標誌著甘肅省首個百萬千瓦級火電廠在瓜州正式投產
  • 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二批)發布
    任福君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院長任福君回顧了中國近現代工業發展歷程,並介紹了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二批)的入選名單和入選標準,展望了工業遺產的價值與保護利用。石    楠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楠進一步介紹了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的背景和意義:第一,喚起公眾對工業遺產保護的關注;第二,支撐科學決策;第三,傳承和發展城市文化
  • 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公布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運十飛機上榜!國家工業遺產名單(第四批)運十飛機是大飛機人的鄉愁中國商飛公司將積極做好工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挖掘遺產價值,講好文化故事,彰顯精神追求為大飛機事業安全發展高質量發展提供文化支撐為提升中國商飛公司文化軟實力提供強大動力
  • 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一批名單公布,含京張鐵路等百個項目
    京張鐵路「青龍橋站」 視覺中國 資料圖1月27日下午,由中國科協調宣部主辦,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承辦的「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發布會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王挺在致辭指出,工業遺產不僅僅是文化遺產,也是記憶遺產、檔案遺產。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的形成,極大有助於保存這些文明的印記,使之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工業遺產是人類文明和歷史發展的見證,其所具有的歷史文化價值、知識價值、科學技術價值、經濟價值和藝術價值已經在世界範圍內受到普遍重視。
  • 運十飛機成為國家級工業遺產
    近日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 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 運十飛機上榜!
  • 大連為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立規矩」鼓勵建設工業博物館或工業遺產...
    為建立大連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體系,大連市政府辦公室日前印發了《大連市工業遺產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為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立規矩」。大連工業遺產是在大連工業長期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反映了工業時代的特徵和風貌特色。
  • 關於工業遺產搶救性保護及活化利用的建議
    2)工業遺產保護的急迫性和必要性本市現代工業遺產存量已屬稀缺,對比先進城市案例更凸顯了我市保護工作急迫性。除了荊江生態修復工程中的保留利用了部分工業遺產,未納入保護範圍的螢光燈廠和柳林洲油儲等屈指可數、瀕臨拆除風險,更凸顯了我市工業遺產的稀缺性、保護急迫性和必要性。
  • 東嶼電廠「有機更新」 將建塘河碼頭和濱水公園
    東嶼電廠「有機更新」 將建塘河碼頭和濱水公園 2020/12/11 08:37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王一川 瀏覽:1149
  • 陽建強:城市工業遺產整體性保護與綜合性更新有待加強
    日前,圍繞工業遺產保護利用中的焦點熱點問題,中國城市報記者對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更新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陽建強進行了專訪。 、生活環境品質改善和城市文化內涵的全面提升;片面認為工業遺產僅僅是破舊的廠房或者機械設備等,不但沒有保留的價值,甚至還會阻礙城市現代化發展,導致一些未被界定為文物、未受到重視的工業建築物和工業舊址沒有得到有效保護,面臨急速消失的困境;改造再利用主要集中在老工業區的利用實效性和經濟性方面,導致許多工業廠區的工業建築、構築物和設備裝置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被粗放拆除、廢棄或不恰當利用,工業遺產正在承受著「保護性破壞
  • 運十飛機成為國家工業遺產
    據中國商飛公司微信公眾號「大飛機」12月25日消息,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運十飛機上榜!此次上榜項目通過多個角度鮮活展現了我國製造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凝聚了中國人艱苦奮鬥、產業報國的崇高追求和使命擔當,是行業文化遺產的傑出代表。
  • 「鐵人一口井」等42個項目被認定為 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
    洋務運動時期的漢冶萍公司、民族工業的典型代表大生紗廠、「156項」重點工程的第一拖拉機製造廠等工業遺產項目,都是見證工業奇蹟的「活化石」和教科書。它們印證了中華民族的勤勞與智慧,真實記錄了中國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歷史變遷,見證了中國工業化進程中取得的偉大成就。保護好工業遺產是弘揚工業文化的具體舉措,對於工業領域堅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 超低排放後,對火電廠「消白」是舍本求末
    二是懷疑甚至否認中國火電廠大氣汙染物控制成就,認為花費了巨大經濟代價沒有得到相應效果,指責政府治霾不力;三是對中國引進先進溼法脫硫技術後的優化措施汙名化,如認為是「為了省事」取消了煙氣換熱設備(GGH)或給電力行業戴上行業保護的帽子貼上了只講經濟效益不重視環保實效的標籤;四是推薦認為有很好效果的特定企業的脫硫或煙氣「脫白」技術、設備。
  • 「安慶胡玉美醬園」入選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在公布的62處工業遺產名單中,我市「安慶胡玉美醬園」榜上有名,成為我市第一個國家工業遺產。 工業遺產是工業文化的重要載體,記錄了工業發展不同階段的重要信息。
  • 技術|膜蒸餾在火電廠脫硫廢水零排工藝中的技術經濟分析
    關鍵詞:燃煤電廠;脫硫廢水;液體零排;膜蒸餾;資源化;零排放1 研究背景火電廠作為用水、排水大戶,用水佔工業總量的 20%,實現火電廠廢水「零排放」或「近零排放」意義重大,尤其在嚴重缺水的地區。廢水零排放可以提高火電廠用水的復用率,節約發電用水,降低環境汙染,是「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有力執行。2015 年國務院印發的《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也明確對電廠廢水提出零排放的要求,電廠傳統廢水可通過傳統成熟的工藝輕易實施各種層次的梯級應用,但是脫硫廢水由於鹽濃度高、成分複雜、腐蝕性強,如何對其實施有效的資源化處理成為制約火電廠廢水零排放的關鍵環節。
  • 我國將對工業遺產分級保護
    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近日聯合發布《推動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披露,我國將建立工業遺產分級保護機制,全面開展工業遺產的調查、評估和認定工作,摸清工業遺產底數。自十九世紀後半葉洋務運動以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的不同歷史時期,都留下了寶貴的工業遺產。但當前我國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工作相對薄弱,特別是一些工業遺產遭到破壞、損毀甚至消亡,亟需採取措施進行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為此,這份實施方案敲定的基本原則第一條便是保護優先,以用促保。
  • 「原創」金融支持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國內外經驗
    工業遺產保護的路徑有整體性提升、創意性展示和產業化升級等三條,保護模式不外乎博物館模式、景觀公園模式、綜合開發模式以及創意產業集聚區模式等四種。每一種模式都有其針對性強、保護效果顯著的適用對象,只有在其適用範圍內應用特定的保護模式,保護工作才能真正做到科學有效。
  • 對話|史蒂芬·修斯:工業遺存的保護並不僅是建築,更是記憶
    史蒂芬·修斯(左一)在寶武不鏽鋼廠調研就工業遺產的保護和復興,「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專訪了史蒂芬·修斯,他曾經參與京杭大運河的申遺,他所在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協會(TICCIH)致力於對全球各地工業遺產的改造,再對其進行評估和研究。特別是針對鋼鐵,紡織等不同行業間的改造,給今後的規劃者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意見。
  • 煤電利用不滿4500h,山西火電廠還能活多久?
    編輯 丨國際能源網 阿帆近期,記者去了山西的幾個火電廠,記者知道山西的火電廠日子不好過,但是沒想到他們會有這麼難,怎一個「慘」字了得。最吃驚的是,神頭一電廠2×600MW超臨界機組去年居然虧損了上千萬,今年依然繼續虧。
  • (全文)面向工業網際網路的智慧電廠仿生體系架構及信息物理系統
    近年,我國對智慧電廠的研究和建設開展了許多有益探索,有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智能發電、智慧電廠提出了不同的定義和體系架構,但其與工業網際網路體系融合較少,智慧電廠作為工業網際網路理念在發電側的集中體現,有必要將工業網際網路理念引入智慧電廠研究和建設中,增強各系統之間的協同性和擴展性,提高發電企業內外信息系統與物理系統的融合程度。
  • 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公布在即 讓歷史之美塑工業之魂
    依照慣例,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公示了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nbsp&nbsp&nbsp&nbsp在發出第四批申報通知兩個月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文物局、國家開發銀行於2020年6月2日發布了《推動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實施方案》,強調「應突出強調其保護方式的靈活性,寓保護於利用之中,讓工業文化融入群眾生活,真正實現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