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時期歷屆國家領導人都是誰

2020-12-10 騰訊網

蘇聯領導人

弗拉基米爾.伊裡奇.列寧 1917年10月6日 - 1922年4月3日 (聯共(布)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約瑟夫.維薩裡奧諾維奇.史達林 1922年4月3日 - 1953年3月5日 (蘇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 1953年9月7日 - 1964年10月14日 (蘇共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

列昂尼德.伊裡奇.勃列日涅夫 1964年10月14日 - 1982年11月10日 (蘇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64年10月14日至1966年4月8日為蘇共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

尤裡.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 1982年11月12日 - 1984年2月9日 (蘇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康斯坦丁.烏斯蒂諾維奇.契爾年科 1984年2月13日 - 1985年3月10日(蘇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巴契夫 1985年3月11日 - 1991年12月25日(蘇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國家元首

列夫.鮑裡索維奇.加米涅夫 1917年11月9日 - 1917年11月21日(全俄羅斯蘇維埃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會主席)

雅科夫.米哈伊洛維奇.斯維爾德洛夫 1917年11月21日 - 1919年3月16日 (全俄羅斯蘇維埃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會主席)

米哈伊爾.費奧多羅維奇.弗拉基米爾斯基 1919年3月16日 - 1919年3月30日 (全俄羅斯蘇維埃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會主席)

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加裡寧 1919年12月30日 - 1938年7月19日 (全俄羅斯蘇維埃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會主席,1922年12月30日至1938年1月12日為蘇聯蘇維埃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會主席,1938年1月17日至1946年5月9日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尼古拉.米哈伊洛維奇.什維爾尼克 1946年5月9日 - 1953年3月15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克萊門特.葉夫羅莫維奇.伏羅希洛夫 1953年3月15日 - 1960年5月7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列昂尼德.伊裡奇.勃列日涅夫 1960年5月7日 - 1964年7月5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阿納斯塔斯.伊萬諾維奇.米高揚 1964年7月5日 - 1965年12月9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尼古拉.維克託羅維奇.波德戈爾內 1965年12月9日 - 1977年6月16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列昂尼德.伊裡奇.勃列日涅夫 1977年6月16日 - 1982年11月10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瓦西裡.瓦西裡耶維奇.庫茲涅佐夫 1982年11月10日 - 1983年6月16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尤裡.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 1983年6月16日 - 1984年2月9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瓦西裡.瓦西裡耶維奇.庫茲涅佐夫 1984年2月9日 - 1984年4月11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康斯坦丁.烏斯蒂諾維奇.契爾年科 1984年4月11日 - 1985年3月5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瓦西裡.瓦西裡耶維奇.庫茲涅佐夫 1985年3月5日 - 1985年7月27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安德列.安德列耶維奇.葛羅米柯 1985年7月27日 - 1988年8月1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巴契夫 1988年8月1日 - 1989年5月25日 (1989年5月25日至1990年3月15日為最高蘇維埃主席,1990年3月15日至1991年12月25日為蘇聯總統)

政府首腦

弗拉基米爾.伊裡奇.列寧 1917年11月8日 - 1924年1月23日 (人民委員會會議主席)

阿列克謝.伊萬諾維奇.李可夫 1924年1月23日 - 1930年12月19日 (人民委員會會議主席)

維亞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維奇.莫洛託夫 1930年12月19日 - 1941年5月6日 (人民委員會會議主席)

約瑟夫.維薩裡奧諾維奇.史達林 1941年5月6日 - 1946年3月19日 (人民委員會會議主席,1946年3月19日至1953年3月5日為部長會議主席)

格裡高利.馬克西米連諾維奇.馬林科夫 1953年3月5日 - 1955年2月8日 (部長會議主席)

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布爾加寧 1955年2月8日 - 1958年3月27日 (部長會議主席)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 1958年3月27日 - 1964年10月15日 (部長會議主席)

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柯西金 1964年10月15日 - 1980年10月23日 (部長會議主席)

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吉洪諾夫 1980年10月23日 - 1985年9月27日 (部長會議主席)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雷日科夫 1985年9月27日 - 1991年1月14日 (部長會議主席)

瓦連京.謝爾蓋耶維奇.帕夫洛夫 1991年1月14日 - 1991年8月24日 (蘇聯總理)

相關焦點

  • 前蘇聯的領導人都有誰
    蘇聯 一個「偉大」的國家。曾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強悍的紅色帝國,應該說在世界現代史上留下了最凝重而遺憾的一筆。蘇聯曾經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強國,是冷戰的主角。和美國爭霸長達數十年之久。在其最巔峰的時期,蘇聯戰略上 ,國防外交等諸多方面都壓倒了美國,迫使美國不得不採取戰略守勢。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在不到七十年的時間裡。冰消瓦解煙消雲散。真是眼見他宴賓朋,眼見他起高樓。轉眼間又見他賓朋散。又見他樓倒塌。蘇聯。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1917年11月7日。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後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 蘇聯領導人收入有多少?史達林工資花不完,列寧勃列日涅夫靠稿費
    2003年,俄羅斯《總結》周刊發表一篇題為《從工資到工資》的文章,介紹了蘇聯不同時期領導人的工資情況。從中,我們可以對蘇聯歷代領導人們的工資和主要收入情況有些大致的了解。列寧是蘇聯歷屆領導人中工資較低的。
  • 蘇聯7任領導人:第2任給世人留下1模式,而最後1任卻把蘇聯整沒了
    蘇聯7任領導人:第2任給世人留下1模式,而最後1任卻把蘇聯整沒了當今世界的格局是一超多強,只有一個超級大國,那就是美國。而在這之前,世界的格局卻是兩極對立的。要說兩極對立是哪兩極,基本上世人都是知道的,美蘇啊!一個社會主義陣營最強者,一個資本主義陣營最強者,兩者怎麼可能不對立呢!
  • 史達林用了哪些手段,將社會主義的蘇聯變成了一個霸權主義國家?
    然而,列寧執掌蘇聯的時間並不長,隨著史達林的登臺,蘇聯——這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始變質了,蘇聯的霸權主義思想萌發。那麼,史達林究竟對這個國家做了什麼呢?不過共產國際的使命更多是團結世界無產階級進行革命,對包括俄國在內的很多國家的革命運動都有過幫助,而這也符合列寧世界革命的思想。二戰中,為了適應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需要,共產國際暫時解散,但在二戰後,史達林卻以曾經的共產國際為殼,建立了社會主義陣營,而這也被史達林當做二戰的最重大成果之一。
  • 蘇聯領導人的西方汽車情結
    社會主義陣營國家領導人的形象似乎都沒有那麼鮮活,在公眾面前出現的表情也相對古板。但在這些刻板印象的背後,作為「成功人士」的他們其實也是正常人,西方世界成功人士感興趣的生活方式,他們也同樣感興趣:汽車、時裝、獵槍、菸草和烈酒,當然,少不了如影隨形的優秀異性。
  • 蘇聯解體時,400萬蘇軍為什麼「放棄」了國家?這三件事很關鍵
    從一個極度落後的農業國家,逐步變成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蘇聯的誕生足以令世界為之驚嘆。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超級大國,卻在1991年12月25日晚迎來了噩耗--蘇聯解體,這也直接影響了當時的世界格局,從兩極分化變成了一超多強。 普京曾指出:蘇聯解體是二十世紀最大的悲劇。
  • 葉爾欽為何一定要讓蘇聯解體,而不願當蘇聯領導人?
    蘇聯成立於1922年,它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曾幾何時,蘇聯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廣的國家,也是唯一能和美國相抗衡的超級大國。然而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蘇聯國內由於體制僵化,經濟蕭條,使得社會動蕩不安。戈巴契夫的改革不僅沒能挽救大廈將傾的蘇聯,甚至將蘇聯推向了深淵。
  • 二戰時期各國領導人的珍貴老照片
    法西斯國家領導人阿道夫·希特勒,德意志第三帝國元首、總理,納粹黨黨魁,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貝尼託·墨索裡尼,義大利法西斯黨黨魁、法西斯獨裁者,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之一,法西斯主義的創始人。昭和天皇(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本名裕仁,稱號迪宮。
  • 蘇聯最後四位領導人難得的一次會面
    儘管人們都清楚單純依靠石油天然氣支撐國家的經濟最終會遭遇危機,但「樂不思蜀」的安逸使他們不願直面危機,直至帝國解體。1975年9月,老邁的勃列日涅夫遇到了一位直面危機者,他就是年輕的戈巴契夫。勃列日涅夫在由巴庫開往莫斯科的一列火車上遇到了年輕的變革者,也完成了蘇聯落幕的縮影。當時的車站上只有四個人,即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和戈巴契夫。
  • 15個蘇聯成員國,蘇聯時期和今天的國家旗幟
    本文為歷史領域文章,描述的是15個蘇聯成員國,蘇聯時期和今天的國家旗幟的歷史往事。蘇聯國家旗幟俄羅斯一位人士,對15個蘇聯成員國,蘇聯時期和今天的國家旗幟,作出了介紹和評價,以下為具體內容:蘇聯,是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國家,今天仍然影響著許多國家的生活
  •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是唯一領土增加國家,能成第二個蘇聯?
    因此俄羅斯意識到這個問題後,開始不斷「興蘇化」,比如在繼承蘇聯傳統上,在恢復蘇聯榮譽上,在評價蘇聯領導人方面。但這些「興蘇化」動作,並不一定就是俄羅斯要回到蘇聯時代。 俄羅斯之所以搞「興蘇化」動作,主要還是延續蘇聯歷史,防止蘇聯歷史斷層。因為東歐國家及西方國家一直試圖抹黑蘇聯二戰功績,試圖篡改蘇聯二戰歷史,俄羅斯已經高度警覺。
  • 現在的中國與鼎盛時期的蘇聯比較,誰更強大?
    特別是意識形態和軍事方面,西方國家感覺到了來自蘇聯的壓力和威脅。在英國首相邱吉爾發表著名的「鐵幕演說」後,1946年3月,世界正式進入了長達四十多年的冷戰時期。冷戰時期,基於博弈的需要,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組建了軍事同盟北約組織,而蘇聯也成立了華沙集團與之相抗衡。在蘇聯組織的華沙集團中,都是社會主義國家。這就不可避免的形成了雙方意識形態的博弈。
  • 蘇聯領導人的葬禮,1982年,中國參加,關係緩和的第一步?
    80年代中前期,蘇聯先後有三任領導人逝世,我國都派遣了代表團參加。今天,我們就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我國與蘇聯的關係。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政權。在整個50年代,我國與蘇聯的關係曾經是非常好的。蘇聯援助了150多個重點項目,奠定了我國重工業的基礎,蘇聯派遣了大量的專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蘇聯的解體,8.19事件,兩大領導人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這個條約的主要內容,相當有顛覆性,於是這蘇聯中央權威,將逐漸的消亡,蘇聯繼續存在,但是各個加盟國擁有獨立的主權。誰能相信,戈巴契夫,作為蘇聯領導人,竟然會籤訂這樣的條約。這個時候,克留奇科夫認為,蘇聯必須進入緊急狀態,實行特殊的政策,否則絕對無法擺脫危機。為此,蘇共中央,蘇聯內部,各大領導人巴克拉洛夫、 舍寧、 亞佐夫、 博爾金、 克留奇科,秘密的聚集在一起,商討對策。但是,大部分人都對蘇聯的前途,深感絕望。儘管如此,還是制定了一個緊急方案。
  • 蘇聯興起:史達林是蘇聯各族人民的父親,蘇聯即將淪為二流國家
    1918年夏天,到1921年末,沙俄帝國的殘餘勢力與蘇聯進行了三年內戰。 面對蘇聯的多民族局面,列寧明確提出,要反對民族主義趨勢,構建一個強權國家;布爾什維克黨需要強大的權力,構建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
  • 冷戰時期:蘇聯與美國軍備競賽,真把蘇聯拖垮了而導致蘇聯解體?
    不得不說蘇聯軍事裝備競賽讓蘇聯軍事出現了大發展,而且各類武器,甚至逆天的武器裝備都出現了。可以看看當年蘇聯研製超大型戰略轟炸機,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能研製出來。不得不佩服蘇聯人的想像力和才華。 而且蘇聯在與美國軍事裝備競賽中,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把人第一次送上太空,這些成就連美國都不敢想像。
  • 我國現在的軍力與巔峰時期的蘇聯相比,誰更強?
    現在世界上有一百多個國家,但是社會主義國家卻只有幾個,在這些社會主義國家裡中國的實力最為強悍,而當年蘇聯還沒有解體的時候,社會主義國家的陣營裡,蘇聯則是那個大家公認的老大哥,中國在建國初期也曾經受到過蘇聯的幫助。
  • 對越反擊戰爆發時期,有個國家給了中國援助,同時它警告蘇聯別插手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領導人不得不發出命令,我解放軍在1979年開始自衛還擊的作戰,這場戰爭持續了十年的時間。 按說當時越南的關係,蘇聯應該要出面幫助越南的,可是整個戰爭過程中,蘇聯都沒有正面出現過,這是為什麼呢?
  • 冷戰時期的蘇聯才是最強大的
    蘇聯當年重工業非常發達,而且其土地面積也非常廣闊,它的面積是當時世界陸地面積的1/6。由眾多東歐國家組成,如俄羅斯和烏克蘭。雖然有些土地是從中國掠奪的,但土地面積仍然很大,那時,蘇聯的石油產量是美國的八到九倍。這足以表明當時的蘇聯與美國的實力不相上下。
  • 蘇聯解體的罪魁禍首究竟是誰?葉爾欽戰友的回答令人震驚
    誠然,雖然是戈巴契夫宣布蘇聯解體;但是,他退休之後並沒有移居海外,甚至都沒有給當前政府添加任何壓力,僅憑這一點戈巴契夫對蘇聯就沒有過多的虧欠。而且,對於蘇聯解體,戈巴契夫自己也表示很難接受這一事實,他也公開發文稱,蘇聯解體並不完全是自己的過錯。那麼蘇聯解體,到底是誰的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