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是古之惡來,秦趙本是同源,秦國發跡前的歷史故事

2020-12-15 騰訊網

《三國演義》第十一回中,典韋出場,將眾軍士夾持不住的牙門大旗一手扶定,立於風中,巍然不動,曹操見狀喝彩道:「此古之惡來也!」從此,「古之惡來」成為典韋的別稱。惡來其實是商紂時期的人名,他還有一個更顯赫的身份,是秦始皇的直系祖先。

秦國的女始祖據稱是五帝之一顓頊的後代,因吞下玄鳥蛋而生出大業,成為秦的祖先。這和商代的起源「天命神鳥,降而生商」完全一致,歷史難道真有如此巧合?實際的可能是秦和商一樣都來自東方的東夷部落,玄鳥是他們部落共同的圖騰,起源傳說中的女始祖則是母系社會的反映,因當時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大業的兒子是大費,大費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賜姓為嬴,自此嬴成為族人的姓。傳至夏桀時,有一名叫費昌的後代作為駕駛員在鳴條之戰中為商湯駕馭戰車,幫助其打敗夏桀。從此之後,秦的祖先世代效力於商王朝,累有功績,被封為諸侯。到殷商末年,成為鎮守西垂邊境的大臣。

古之惡來

商紂王在位期間,這一族傳至飛廉,飛廉的兒子即是惡來。惡來天生神力,以勇力著稱,有屠熊搏虎之能,曹操稱典韋為「古之惡來」,就是誇讚典韋和惡來一樣勇不可當。飛廉、惡來父子倆均忠心於紂王,武王伐紂之戰中,惡來雖然勇猛作戰但仍被生擒,之後被周武王處死。飛廉則據傳逃到了東方奄國,後來三監之亂周公東徵時才被殺死。

周王朝建立後,為了表明伐紂的合法性,將紂王宣揚成荒淫暴虐的昏君,連帶著飛廉、惡來的形象也被醜化。後來的小說中甚至將飛廉、惡來與尤渾、費仲並稱為四大奸臣。從商王朝的角度來看,兩人為國盡忠、為主死節,不僅不是奸人,而且是應該被表彰的忠臣。後來秦莊襄王滅東周,絕其祀,也算是為先祖報仇雪恨了。而典韋為護衛曹操而死,其行為也和惡來相似,如此看來,典韋這「古之惡來」稱號確實很恰當。

惡來雖然早死,子嗣卻倖免於難。後來傳至大駱手中,生了兩個兒子,一個是秦非子,另一個叫嬴成。秦非子善於養馬,為周孝王飼養馬匹有功,孝王有意讓非子當大駱的繼承人。奈何嬴成是申侯的外孫,申侯以西戎安危威脅孝王,孝王不得已,另封非子於秦地,讓他繼承嬴姓的祭祀,號稱「秦嬴」。這一支嬴姓宗族發展成後來的秦國,這也是「秦」國號的由來。

繼承大駱之位的嬴成一脈在數十年後的周厲王時期,被西戎所滅,西垂失守。周宣王繼位後,決定收復失地,於是想起了同是大駱後代的秦非子一脈。此時已經是秦莊公在位,莊公率領兄弟五人及宣王所給的七千將士,大敗西戎。從此大駱所在的西垂也被封給秦非子之後,秦成為西垂大夫。

再之後犬戎作亂,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諸侯,由平王許諾犬戎所攻佔的豐鎬之地歸秦所有。至秦穆公時代,「益國十二,開地千裡,遂霸西戎。」秦國從此成為諸侯大國,最終由秦始皇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

秦趙同源

至於秦國和趙國的淵源,也得從飛廉講起。除了惡來,飛廉還有另一個叫季勝的兒子。惡來因「助紂為虐」而死,季勝則因未曾參與反抗而被赦免。季勝的後代傳到周穆王時期名叫造父,造父因擅於駕車,相馬功夫高,被周穆王所賞識。後來諸侯叛亂,造父駕車載著穆王,「長驅歸周,一日千裡以救亂」,助穆王及時平叛,被封在了趙城。造父一族從此以趙為氏,也就是後來戰國時期趙國的始祖。

因此,秦國和趙國同是飛廉的後代,只不過傳至惡來與季勝兩兄弟時,才分成了兩個家族。而且由於兩族同源,當趙國始祖造父受封得勢之時,秦國的祖先很可能還沾過造父一族的光,成為他們的偏遠小族。《史記·秦本紀》就明確記載:

「以造父之寵,皆蒙趙城,姓趙氏。」

這也是後來秦始皇稱趙政說法的來源之一。只是沒想到後來秦趙兩國會成為戰國晚期相殺最厲害的國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從秦趙兩國的發跡史來看,秦非子養馬受封,造父御馬平亂,加上先祖費昌為商湯駕馬車,馬也算是嬴姓一族的吉祥物了。

相關焦點

  • 秦趙祖先同根同源,都以養馬發家,獲周天子分封土地
    電視劇中有一個很能體現歷史知識的橋段,就是走投無路的周天子對著天怒吼:「孤的王位,孤的江山,都給秦嬴,你這個養馬的家奴。」周天子為何如此稱呼秦人先祖呢?其實的確如周天子所說,秦人就是靠著給周王養馬獲得了第一塊封地,而戰國時代與秦國水火不容的趙國,與秦國是同根同源,趙國也是靠著給周王養馬起家的。
  • 《大秦賦》秦國和趙國是同宗同源,為什麼是世仇
    《大秦賦》裡說秦國和趙國是世仇,秦國要想一統天下,必須打敗趙國這個強勁的對手,「世仇」是從何說起呢?戰國七雄裡只有秦趙是同宗同源,但是卻成為了仇人,難道僅僅是因為利益?秦國和趙國是戰國後期七個國家最為兇猛的兩國,它們真正崛起是戰國中後期,秦孝公進行商鞅變法,秦國逐漸強大,趙武靈王也將趙國帶進強國之列,所以秦國和趙國之間的戰爭正式拉開序幕,最著名的當屬長平之戰,當時秦國坑殺40多萬趙軍,這才有了兩國世仇之說。
  • 秦趙大決戰,是秦趙兩國的歷史宿命,是不可避免的巔峰對決
    然而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趙國的強勢崛起,便是整個戰國時代最大的軍事奇蹟和歷史意外。前270年以後,這個從晉國分裂出來的國家,成為了真正且唯一可與秦國一較高下的軍事強國,它終將承擔自晉國傳承而來的對抗秦國的歷史使命,成為秦國東出乃至六合一統的最後、最大絆腳石。由此,秦趙大決戰,既是秦趙兩國的歷史宿命,也是時代發展的呼喚,更是歷史走勢的必然。
  • 秦趙兩國王室之間有什麼關係?五百年前是一家人
    不過審視一下當事雙方,發現一個尷尬現象,秦趙兩國王室其實都是嬴姓趙氏。那麼秦趙王室之間是什麼關係呢?五百年前是一家。一、共同的祖先據《史記》記載,黃帝的孫子顓頊有個叫女修的孫女。某日一隻鳥從女修頭頂飛過,正好落下了一顆蛋。女修把蛋吃下去,結果居然懷孕了。對於這種違背生物學常識的事情,不必當真。
  • 秦和趙皆嬴姓趙氏,商紂王時,原來皆出自同一個祖先——蜚廉
    後來兩國為了爭奪上黨就拼盡國力往死裡磕,結果秦國贏了,還坑殺了趙軍45萬人。這簡直坑爹啊,不,應該是坑祖宗才對,因為數來數去,他們兩國竟是同一個祖先,誰啊?公元前376年,趙襄子的後代趙敬侯聯合魏武侯、韓哀侯乾脆把晉國的土地給瓜分了,分別建立了趙國、魏國和韓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晉」。
  • 秦國在西周時期只是一個小小的附屬國?連最小的諸侯國都比不上
    秦始皇掃六合,並八荒,一統天下,建立起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自己也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皇帝。我們都知道秦國的強大,不過秦國的發跡是從春秋時期才開始的。在那之前,秦是一個連諸侯國都稱不上的附屬國而已。秦人的祖先費昌曾經為商湯駕車打敗了夏桀,立下不小的功勞。嬴姓在商朝也成為了了聲明顯赫的一族。到了周朝,造父為周王駕車,平定了徐偃王之亂。周王為嘉獎造父的功勞,賜給他趙城,從此造父一族稱為趙氏,在造父的後代中秦國的直系先祖非子也是因為善於養馬,受到周王的寵愛,被賜予了秦地作為封邑的。不得不說,秦人真的是與馬有著不小的緣分。也是因為馬,秦才叫秦。
  • 春秋時期的秦和趙,都是商朝貴族後代,為何秦國不稱秦而稱趙?
    熟悉商周歷史的人,基本上都可以發現他們之間的聯繫。如果把時間往前推,在商紂王時代,殷商的一位名臣飛廉就是秦趙兩氏的始祖,當時飛廉有兩個兒子,一個惡來、一個季勝。其中惡來是秦人始祖,季勝是趙氏始祖。從周朝開始,這兩個支系就是分開的,作為亡國之後,他們也不會宣揚,季勝的後人做了周王朝駕車的人,而惡來的後人成了放牧的人。經歷幾代人的努力,前朝貴族的影響也慢慢消沒。
  • 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六國打一個秦國怎麼就輸了呢?
    秦國在歷代國君,特別是秦孝公、秦昭襄王、秦王政和歷代賢臣如商鞅、範睢、李斯及歷代名將如司馬錯、魏冉、白起、王翦、蒙恬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六國全數滅亡,迎來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轟轟烈烈的大一統時代。 趙國 秦國和趙國同宗同源,據說他們的先祖名叫大業,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孫女吞了玄鳥掉落的鳥蛋而生下的。大業的兒子叫大費,曾經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而受到了舜帝的嘉獎,並賜姓為嬴氏。大費後裔有一個人叫非子,因為擅長養馬而被周孝王封到秦地,建立了秦國七百年的基業;大費後裔還有一個人叫造父,曾經是周穆王的車夫。
  • 戰國四大名將秦、趙各佔兩位,為何秦國最終統一天下?
    討論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做為,趙國在於秦國抗爭的過程中,由於哪些原因導致失敗的呢?趙武靈王之後·無守國之君戰國初期,在變法潮流的推動下,各國皆因變法而強。最開始的便是魏國,在李悝、吳起的變法下,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霸主。到秦孝公商鞅變法後,秦國綜合實力超過其他六國。秦惠文王時期,山東六國合縱抗秦,兵敗函谷關。
  • 歷史未解之謎:嬴政到底姓什麼?姓嬴還是趙?亦或者秦?
    到了後期「田氏代齊」的時候也是一樣,田氏本為媯姓,田氏,齊威王就叫田因齊。再比如楚國,王室為羋姓,熊氏,所以楚武王叫熊通,楚莊王叫熊侶。大多數人認為嬴政是趙氏的原因是因為秦趙同祖同宗,秦國和趙國的共同祖先是飛廉。飛廉為嬴姓,網上給出的資料是飛廉是趙姓和部分秦姓的祖先,這個部分秦姓則是因為秦姓(秦氏)大宗來自於周公之子伯禽。伯禽後裔採食邑於秦,故為姬姓秦氏,為秦氏之大宗,這個暫時擱置,只需要明白大宗來自姬姓就好。
  • 【研討】伯益·《嬴姓·嬴秦淵源》
    「嬴」姓為中國上古八大姓(姜、姬、姚、嬴、姒、妘、妊、媯)之一,屬嬴姓十四氏(主要包括現在的廉、徐、江、秦、趙、黃、梁、馬、葛、谷、繆、鍾、費、瞿等姓氏)之始。嬴姓,一個古老東夷姓氏發源於山東,西周一大支嬴姓部族被周武王發配到陝西戍邊,經過一個從山東到陝西的遷徙,嬴姓在陝西建立秦國,嬴秦橫掃六合統一天下。
  • 秦知道——重用「客卿」 秦國天下無敵
    秦繆公解除了對百裡奚的禁錮,虛心地向百裡奚請教,終於打動了百裡奚,兩人越談越投機,一連談了三天,秦繆公非常高興,請百裡奚執掌國政,因為百裡奚是用五張公羊皮換來的,便稱他為「五羖大夫」。 接著百裡奚向秦繆公推薦了他的好友宋國人蹇叔,於是繆公派人帶著厚禮去請蹇叔,任用他為上大夫。由余是戎國的大夫,他的祖先是晉國人。戎王聽說秦繆公賢明,就派由余到秦國考察。
  • 戰國後期的秦趙爭霸,只不過是兩個弼馬溫親兄弟在自相殘殺罷了
    秦、趙兩國,都是嬴姓趙氏,都是商朝重臣蜚廉的後裔,都曾為周王室養過馬。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戰國後期,秦、趙兩國之間的你爭我搶,你攻我伐,不過是兩個養馬的同族奴才在自相殘殺罷了。造父的侄孫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分封在秦地(今甘肅天水),非子便以封地秦為氏,建立秦國,後人稱其為「秦非子」。
  • 了解這18個著名人物,就讀懂了整個秦國歷史
    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魏冉、宣太后、範睢、白起等輔助下,遠交近攻策略,滅義渠,滅周王朝,遷九鼎於鹹陽,戰勝三晉、齊、楚、趙等國,東出稱霸中原。與白起等人一起,為秦國開疆擴土,擊敗三晉和強楚。範睢——魏國人,幫助秦昭襄王多得權力,提出遠交近攻策略,與白起等人東出函谷關,戰勝楚、韓、魏、趙等國,幫助秦國開疆擴土,奪取了大片土地。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即出自範睢和白起之手。呂不韋——衛國人,商人,投資秦始皇父親子楚(秦莊襄王)成功即位,被封為秦國丞相,後輔佐秦始皇。
  • 秦王嬴政為什麼要力促秦趙聯盟,他又是如何消除趙王趙偃疑慮的
    可能很多觀眾在看的時候,並沒有仔細思慮,為什麼秦王要力促秦趙聯盟的締結,秦王嬴政又是如何消除了生性多疑的趙王趙偃的疑慮的,我們不妨一起來探討一下。《大秦賦》這部電視劇改編自孫皓暉先生著的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孫皓暉先生用一種藝術的手法,向我們再現了大秦帝國的崛起。
  • 幫助秦國一統六國,建功立業,盤點秦國歷史上的三大名將
    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白起升任大良造,發兵攻魏,一舉奪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為秦的東出奠定了基礎。秦昭襄王十六年(前291年),白起與司馬錯聯合攻下垣城。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白起攻打趙國,奪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白起伐楚,楚軍敗,割上庸、漢水以北土地給秦講和。
  • 韓國曾「戲耍」了秦趙兩國
    因為劇情前期的戰爭主要集中在秦國和趙國之間,可趙國的士兵中卻有很多老人和孩子。趙國作為當時能讓秦連番苦戰,甚至還吃了不少敗仗的強國,為何軍中士卒是這般狀況?這是發生在《大秦賦》之前的故事,秦趙兩國都中了韓國「驅虎吞狼」之計。
  • 「秦、楚、燕、韓、趙、魏、齊」戰國七雄當時的都城,都是現在哪?有何依據?
    先從最強大的秦國盤起。秦國的祖先秦非子是商紂王手下大將蜚廉的後人,因在犬丘附近飼養戰馬有功而被周孝王封為附庸國君(封地未滿五十裡附屬於諸侯國的小國或小領主), 國都為秦邑,這也是秦國的第一個首都。公元前769年,秦襄公因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伯爵,秦國也正式成為東周諸侯國。經過近百年的拓土開疆,秦國的都城也經歷了數次搬遷,先後落腳西垂(已經不可靠)、汧邑(今陝西寶雞市隴縣)、平陽(今陝西寶雞市眉縣),最終在公元前677年秦德公執政時期在雍城安定下來。雍城,位於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的南部。
  • 大秦帝國之天下-秦趙共祖
    這幾天看大秦帝國之天下,秦國、趙國是一對不折不扣的冤家。趙國作為秦國最強勁的對手之一,處處和秦國作對。而秦國也正是在戰國末期幹掉了趙國才得以統一中國的。但秦、趙王室都是「嬴」姓,秦國王室「嬴姓秦氏」(一說嬴姓趙氏),趙國王室「嬴姓趙氏」,按道理秦趙同祖,這又是為什麼呢?
  • 《大秦賦》熱播,推薦3本穿越秦國的歷史小說,感受不一樣的秦國
    小編今天就為大家推薦四本穿越戰國末年秦國的小說,希望大家在看劇之餘,也能從不同的小說作品中,窺得不一樣的秦國。《秦吏》 作者:七月新番《秦吏》是作者七月新番的成神作,也是我認為網文範疇內寫秦代最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