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82年,42歲的左太北收拾左權將軍的遺物時,再次看到了父親左權生前寫給母親的11封信。儘管那些信件早已泛黃,可一幕幕往事躍然紙上,讓左太北淚流滿面。「記得給女兒買花布」「記得給女兒準備冬天的毛衣褲」,左權在信中無時無刻不關心著妻子和女兒,一字一句都扎著左太北的心。
「別時容易見時難,分離21個月了,念念念念。」1942年5月22日,左權提筆寫下這封飽含思念的家書,不料3天後英勇陣亡,這封信也成為了左權的臨終絕筆。
相識於戰火
左權是毛主席的老鄉,1905年出生於湖南新陽鄉的貧苦家庭,17歲讀中學的時候,就彰顯出了他的才氣,他熱愛讀書,《新青年》等讀物中提到的革命思想讓年紀輕輕的左權打算投筆從戎。毛主席都曾誇讚他:他是不可多得的兩桿子,即筆桿子和槍桿子。
1924年,左權考入陸軍講武學校,之後轉入黃埔軍校,認識了陳賡,在陳賡的介紹下,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開始了他輝煌而短暫的傳奇生涯。1930年,左權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得到了紅軍將領的認可,並且在這一年,左權成為了新12軍和15軍的軍長,這在整個抗戰史上,左權是最年輕的軍長。
左權年少有為,讓眾多戰友對左權欽佩不已,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朱德,劉伯承等,都誇讚左權是自古英雄出少年,毛主席都連連稱讚他,文方面是個大才子,武方面是個神槍手。1939年,朱德把23歲的劉志蘭介紹給了35歲的左權,不料倆人情投意合,左權這個痴情男兒也表現出了溫柔的一面。
劉志蘭生於北京,1939年來到山西前線進入北方婦委會工作,她從小就生的一張俏臉蛋,是當時候公認的「延安四美」,和左權在一起,是名副其實的郎才女貌,他們的婚禮朱德親自主持,並且稱這是難得的一對佳人。
1940年5月,劉志蘭生下一女,劉伯承曾說:這小傢伙出生在太行山北麓,就叫太北怎麼樣?左權萬萬沒有想到,剛給左太北起好名字,相處僅一年就永別了。
家書抵萬金
1940年8月,百團大戰爆發,日軍對太行山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八路軍總部經常轉移,帶著家屬非常不方便,為了確保安全,左權不得不把妻子和女兒含淚送去延安。當時候的左權任副參謀長,軍務繁重,和妻子見面的時間本來就少,把妻子送到延安後,只能通過寫信來傳達每日的思念。
據左太北回憶,左權剛開始的信中,大多都是在講生活中的瑣事,還有對妻子劉志蘭的叮囑。1941年5月20日,左權給劉志蘭寫了第三封信,信中他深深地自責:你走後,有人說我左權是個傻子,剛結婚就把老婆送到了延安,我知道你也難以理解,不管如何,請處理小孩子的讀書問題。
從1940年12月到左權犧牲,他為妻子共寫了12封信,其中一封信因為戰火遺失,保存下來的11封信共1.6萬字,左權在信中寫了大量思念父親和妻子的話,從學習、工作,到穿衣、居家,可謂深情滿滿,無微不至。
這些信大多都是左權託人從太行山捎到延安交給劉志蘭手中,時間短的一個月才能到,時間長的三個月才能到,「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劉志蘭收信來之不易,而左權寫信,更加來之不易。
著名作家劉白羽在抗戰期間在八路軍總部見到過左權,劉白羽稱左權是「最忙的人」,除了朱總司令決定戰況之外,其餘事務都由左權處理。據左權的警衛員陳利財回憶說:左參謀長每天工作至少在16個小時以上,就這樣他還抽空讀書。可見左權可以靜下心來給妻子寫信的時間少之又少。
一書成絕筆
左權犧牲的前三天,他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好好處理太北的問題,不要顧及我,一切不再多給你受累,分離21個月了,念念念。不多談了,祝你好!不曾想,這封信成為了左權的絕筆。
1942年5月,劉伯承接到急電,稱敵人出動了神秘小隊,裝扮成我軍人員,奔襲我軍後方機關。接到消息,馬上電話告知左權,讓彭德懷總司令趕緊轉移。
5月24日夜,總部機關一萬多人,上千牲口進行轉移,但是因為物資多行動遲緩,一晚上僅走了五十多裡路,25日早上,左權親自指揮,率領部隊進行突圍,一直到下午四點才基本突圍完成,僅剩左權還在斷後疏散,但是敵人的炮彈隨之而來,左權聽到不妙,喊著讓大家臥倒,同時把兩個女同志按倒在地。雖然兩個女同志得以倖免,但不幸的是,左權的頭部被彈片擊中。
6月,《新華日報》公布了左權將軍犧牲的消息,劉志蘭知道後,整日以淚洗面。朱德專門寫詩:名將以身殉國家,願拼熱血衛吾華。劉伯承和鄧小平等同志,更是悲痛不已,劉伯承曾說:這是我黨我軍中的重大損失。
劉志蘭回憶說,當年彭德懷對左權的死,專門安慰著說:你父親一定知道,炮彈之下即有生死,那為什麼不躲呢?我想,他心裡是明白的,奉獻給革命這是他自己的選擇。
千古一才子
在1989年中央軍委確定的33個「軍事家」中,左權名列其中。實際上周總理很早就評價過:左權是一個有理論有經驗的軍事家。在抗戰期間,左權撰寫了《論堅持華北抗戰》《論軍事思想的原理》等幾十篇文章,合計40餘萬字,可見左權在工作中投入的精力。
再比起來那一萬字的家書,儘管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左權在公務繁忙之際,時時刻刻不忘記遠方的妻子,他在深夜寫信的時候,是多麼想念自己的家人。他帶著掛念和牽絆,在戰場上毅然選擇了奉獻,年僅37歲的左權「拋棄」了妻子和女兒,倒在太行山上。
為了紀念左權,山西遼縣人民強烈請求,把左權犧牲地山西遼縣改名為左權縣。新中國成立後,在左權的家鄉和其戰鬥過的地方,皆有左權烈士陵園。1988年,鄧小平親手為左權將軍題寫碑文,彭德懷為左權將軍撰寫了碑誌,在碑牆上,周恩來、朱德、賀龍、董必武、葉劍英等,都刻有碑詞。
2005年清明節,在邯鄲市烈士陵園中,65歲的左太北跪在一座墓碑前,痛哭不已:爸爸,我又來看您了!碑前寫著:左權將軍之墓,碑後文:左權將軍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