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打餈粑,還有多少朋友記得?

2020-12-22 帆一一

今天周未,回老家途中偶遇到一戶人家正在打餈粑。好久不見了,就停車去觀看。

打餈粑的這個用具,我們這個地方叫對臼,不知道其他地方是什麼叫法。而且這戶人家的對臼,好像和我們老家那的不同。我們老家那的是放在地面上的,有蠻高。這家是埋在地裡的,不過材質都是一樣用麻石做的。

小時候最喜歡打餈粑了,在木甑裡面蒸好的糯米一粒粒的,晶瑩透亮抓著吃可香了。趁熱把糯米飯放到對臼裡面,再用一石柱用力擊打,通常是兩個人分工協作,一個人擊打另外一個人旁邊放盆滴入了油的水。當擊打的錘子拿起來的時候,就把手在盆裡面沾溼,去翻動糯米飯。讓團上下左右前後全部均勻受力。用油水沾溼主要是讓手能不粘在糯米糰上。

我們小時候最喜的就是在圍觀的過程中,大人們隨手揪下一砣擊打得半成熟的糯米糰給我們吃。那時的糯米糰極為好吃,香糯可口。現在好久沒嘗過了。這戶人家我又不認識,也不好找別人討要吃。在旁邊是垂涎欲滴呀。

不好圍觀太久,遂離去,可惜我老家的對臼已經不知所蹤。

什麼時候能夠再嘗下此擊打中的糯米餈粑條。

相關焦點

  • 過年印象(一)--打餈粑
    打餈粑需要兩種工具,一個是放在地上的帶凹槽的正方形石頭器皿,另一個就是兩根年代久遠的大木棒,木棒大的一頭是打磨成圓形的衝錘模樣。待工具洗淨晾乾,把煮熟的糯米趁熱放入到帶凹槽的石頭器皿內,一群人會圍著兩個壯漢拿著衝錘碾壓凹槽內的糯米,先是慢慢的碾壓,然後是快速的大力衝擊,使其變成柔軟粘稠的白色團狀物。
  • 打餈粑:這才是馬山人過年的味道!
    在每年臘月準備過年時,很多馬山農村家庭都會---打餈粑。在我們的記憶裡,打餈粑,那種濃濃的人情味和年味混在一起,熱乎乎新出的餈粑更是兒時難忘的美味。今天就跟著山妹一起來看一看,那美味的餈粑是怎麼做的吧↓↓↓↓手工打餈粑很費力但是做出來的餈粑柔軟細膩味道極佳
  • 打餈粑,吃餈粑!這才是畢節人冬天的味道,看著都饞了~
    小時候,只要村子裡有人打餈粑孩子們總會歡天喜地圍看直到餈粑打好搓成糰子、裹上紅糖香噴噴的金黃透亮~~~在我們的記憶中打餈粑小編帶你一起,打餈粑!▼▼▼餈粑食法多種,可烤可煎可炸。口味各異,食用方便。隔著屏幕已經聞到香味了出門在外的老鄉們今年回家打餈粑嗎?
  • 打餈粑:這才是資源人過年的味道!
    在每年臘月準備過年時,很多資源農村家庭都會---打餈粑。
  • 打餈粑
    我們家打餈粑的常常是這兩位,大姐與弟弟準備好的糯米泡上一晚上。第二天大火上鍋蒸,蒸熟之後,一般都是主事的母親用鍋鏟迅速把糯米飯倒進對窩子(音)。提到對窩子,我查了下資料,一般正式說法是石臼,如今一般人家裡很難見到。石臼,顧名思義,石頭做成的舂米容器,上寬下窄,一般成椎體狀,極重,一人徒手搬不動。很幸運,我們家有個對窩子。
  • 打餈粑,吃餈粑,才是辰溪人傳統過年的味道!
    在每年臘月的時候辰溪很多農村家庭都會——打餈粑這一家人正忙碌著👇在我們的記憶裡,打餈粑那種濃濃的人情味和年味混在一起熱乎乎新出的餈粑更是兒時難忘的美味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過年打餈粑在辰溪各地,曾經是一場盛事男女老少齊上陣,熱熱鬧鬧這樣的景象,隨著歲月的變遷家家戶戶做過年餈粑的熱鬧場景雖然不再但作為一種傳統的年貨或者說特色小吃
  • 【迦然】古法酸梅湯
    說起酸梅湯,一聽到這三個字,有些朋友或許就開始舌下生津了。小編我是個特別愛喝飲料的人,特別是夏天,去超市我只會打開冰櫃拿一種飲料,就是酸梅湯。直到有一天,我不愛了。【古法酸梅湯八大天然食材】【古法酸梅湯製作】說說怎麼製作酸梅湯吧,其實很簡單哦,每包原料裡都會送一隻用於過濾的無紡布袋,這是懶人的福利,還不知道過濾袋怎麼用嗎?接著看下圖吧。
  • 越王古法黃金|想買吉祥寓意的古法黃金?葫蘆款式是很不錯的選擇
    古法黃金的「古」大致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古工藝,連帶著就會出現「古樣式」和「古造型」,二是古內容,即首飾的內容都是源自古代祥瑞圖案或是文化符號。越王古法黃金龍牌中國的祥瑞圖案一開始很複雜,有圖騰崇拜,有宗教元素,所以一開始只有貴族才用精雕細琢的首飾。
  • 【書劍說普洱】古法、古香、古味、古韻,一瞥驚紅
    驚紅系列是書劍古茶挑選優質雲南大葉種古樹茶採用傳統古法工藝製作而成的一款高端古樹紅茶。傳承而不守舊,創新而不忘本,一直以來都是我們不斷追求的目標,也是我們一直在堅持的事。在對高品質茶葉的研發上,書劍古茶從來都不曾停下過腳步,也不會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去嘗試。到目前為止,已經加入到書劍古茶驚紅系列的古樹紅茶有南糯、易武、景邁、賀開、邦東、冰島老寨、昔歸等。
  • 傳承古法造紙 復活指尖上的技藝
    李惠萍開設手工博物館,讓居民體驗古法造紙與活字印刷,近距離觸摸傳統文化 傳承古法造紙 復活指尖上的技藝   「這裡是紙漿池,大家先用木棍攪拌紙漿,然後雙手輕拿抄網放進水中,輕輕搖晃後快速拿起……」在武侯區火車南站街道高攀路1906軍民融合創意工廠的一家手工博物館裡,李惠萍正指導小朋友古法造紙。從2017年開始,她就給社區居民上課,介紹古法造紙與活字印刷。  「能在此傳授傳統文化,也許是命中注定吧!」
  • 景曌堂:源自古都洛陽的古法傳承
    景曌堂創始人景玉,一個新時代的養生工作者,創立的景曌堂以「食養生,貴堅持」的理念,傳承道家古養生文化,他把真正的養生佳品——九蒸九曬黑芝麻丸,用自己的行動,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九蒸九曬這門神奇的古法工藝!
  • 還有多少球迷記得「戰神」巴蒂嗎?
    還有多少球迷記得「戰神」巴蒂嗎?他還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兩次在世界盃上上演帽子戲法的球員,雖然兩次遺憾的止步於八強,但他優秀的個人品質和精湛的球技、充滿男子漢氣魄的暴力美學徵服了多少足球世界的門外漢,喚醒了多少民眾對足球這項運動的熱愛,是億萬球迷心目中永遠的足球戀人,把他稱之為足球史上第一戰神當之無愧。
  • 首功同山燒—古法釀古酒,同銷萬古愁!只愛首功同山燒
    山水畫詩人王維喝了後也可以豪氣沖天,「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範仲淹仕途受挫,舉杯消愁思故鄉,「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詩仙李太白在古代都懂得及時行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而五柳先生飲酒後,就是「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而我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流傳幾千年的古酒——首功同山燒。
  • 古 法 冬 瓜 茶
    昨天半夜忽然非常想喝好喝的冬瓜茶,冬瓜茶有著卓越的美白、祛斑、降燥、去水腫、清熱解毒功效,不失為減肥期間最佳飲品,於是今天一忙完立馬奔去菜市場買了冬瓜回來,愉快的遵循手工古法開始熬製冬瓜露做冬瓜茶。自製冬瓜茶:原 料:冬瓜  紅糖  冰糖  鹽少許做 法:1、冬瓜洗淨、切成小塊。
  • 天津南市地區回憶錄,看還有多少天津人記得
    為嘛叫這個名字呢,這裡處在當時中日法三國勢力交匯的地方,日本人想管,英法不讓,中國人也不敢管,所以叫「三不管」。解放前的南市與北京的天橋、上海的城隍廟、南京的夫子廟並稱為中國四大「世俗生活區」,煙、賭、娼、相面、變戲法、練把式等無所不有,百業雜陳。解放後,南市已滌盡汙濁,但仍然保持著影劇、飲食、服裝、百貨集中的綜合消費中心的特色。
  • 古法捕釣十八幫——撒網幫
    沙溝古法捕釣十八幫——撒網幫 沙溝古鎮旅遊 沙溝古法捕釣十八幫 裡下河地處長江與淮河之間,其腹部射陽湖一帶,水網密布、河道縱橫,素有「魚米之鄉」之美譽,古鎮沙溝發源於古射陽湖中一座小島,
  • 古法鮮花美食:讓你一次愛個夠
    前幾天發了篇「槐花宴」的文章,沒想到激起了意外的共鳴:有朋友忙著用槐花煲粥、做飯;有的做餅、漲蛋;還有個微信群裡,有朋友在某寶花30元買了4斤新鮮槐花,篤定地相信有人會指點如何入饌……中國人自古就有愛美向善之心。古詩詞裡俯拾皆是以花自比高潔的句子,而以花入饌、入點也並不鮮見。以現代的觀念來看,花蕊部分的植物激素,具有調節內分泌和延緩衰老的功效,怎不令人食之而後快?
  • 「古法塑形,楮樹今生」
    Day1:「古法塑形,楮樹今生」北張古法造紙調研隊——第一站 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為響應黨的十九大號召
  • 直播預告|養心悅性——古法香道·健康養生
    你想知道的關於古法香道的各種問題,還有古法香道在現代生活中的養身竅門,挑選香料的獨門秘方!我們全部在線回答你!01古法沉香的魅力紅袖一舞,香沁滿室。古人之愛香不亞於,今人之愛香水。古法沉香以木為媒,檀香飄逸,降香溫雅,沉香寧靜有韻味.....不同的沉香之間,又有很大的香味變化,如海南的沉靜、星洲的變幻深遠、芽莊的涼意飄逸......總有一種來自自然的香,適合高雅的你。
  • 古法熅灸傳承譜系
    古法熅灸源宗佛門密修法[三脈七輪]及傳統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