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盡而山,地盡而山」,一部帶淚的壽山石文化發展史!

2020-12-27 騰訊網

福建的壽山石作為一種珍貴石材,它的身價,在明清兩代逐步提高。

壽山石美,但,是什麼歷史機緣讓福建人熟悉了它?壽山石北朝就有,何以到宋時才有記載?為什麼宋朝以後,壽山石一度會斷絕使用?田黃價高,可為什麼卻到了明朝才有文人能有機會將之記錄在案?明末清初,又是什麼樣的歷史環境裡讓壽山石受到全國認知,以至於成為一種奢侈品?

雙兔祈子鈕

清 田黃石質

上海博物館館藏

我們對於壽山石的許多故事耳熟能詳,卻從來沒有深究過原因。這一切的答案,都要從福建的歷史為起點去尋找。

高兆在《觀石錄》裡提到壽山石是「宋時故有坑,官取造器,居民苦之,輦致巨石塞其坑,乃罷貢。」也就是說,宋朝已經有過系統利用壽山石的歷史。然而,1954年,考古學家發現壽山石料在福建的這類應用,最早可以回溯到南北朝。

壽山石豬

南朝(公元420~589年)

福建省博物館館藏

那麼終唐一代,何以壽山石的工藝和流通情況卻沒有長足發展,到了宋朝,卻能夠「官取造器」呢?原因其實來自於戰亂。閩地多山,這些陡峭延綿的山脈,在唐朝時期把福建「隔離」出了繁華的「商圈」。那時的壽山石,除了僧侶會將之饋贈檀越,並沒有形成產業的趨勢。

然而,當中原戰亂,中原人民躲避戰亂的屏障。北宋末年,戰火使將大量的勞動力和貴族文化、中原文明一起帶入了當時還相對落後的福建。

在中原王朝與遊牧政權糾纏不清的時候,閩地在東南地區開始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宋史》地理志記載,隨著勞動力湧入,為了拓展耕地,新移民們開始了鑿石築堤的運動。

我們不難想像,本來是偶然獲得的壽山石資源,此時也隨著人們對山石的大面積開採,漸漸露出了它斑斕的姿容。

山巒迭起,耕地稀少的八閩大地

壽山石的利用,很可能正是在這個時期開始興盛。這也能夠解釋為什麼在時隔數百年後,才「有坑」和「造器」。因為此前,福建人遠不到需要「田盡而山,地盡而山」的地步。更談不上熟悉哪些埋藏山中的壽山石了。

然而,即便經歷了十多年的開墾,福建的耕地面積依舊不足當時全國的3%。在這樣的環境下,埋藏有「田黃」的地方可能尚未成為田地,自然不可能能被人們所認知。

不過,造了田的福建人還是引進了有名的「佔城稻」,並藉此繁榮了本省的農業。閩人富起來了,舊貴族和頗有資產的文人們在這裡紮根,壽山石被當做美石的一種,也被列入了雕刻材料的大軍中。而其「柔而易攻」的屬性,可能也是官府對它重視的原因之一。

林壽煁作旗降石《稻香千裡》插屏

但很快,蒙古的興起徹底覆滅了大宋。宋朝的石農也許會慶幸:幸虧遊牧民族對儒家文化衍生出的石雕文化毫無興趣。否則以蒙古政權的酷烈,即便「居民苦之,輦致巨石塞其坑」也絕沒有「乃罷貢」的可能性。

百餘年後,明朝建立,中原文化終於又恢復了一點元氣。到了明末,福建人的耕地越加不足,不少人選擇了從商。這些商人中有很大部分是棄儒從商,或者乾脆就是官商。從這時起,閩商的腳步踏遍全國,為壽山石後來的風靡,埋下了伏筆。

同一時期,中原興起了文人篆刻之風。這裡我們需要惡補一個常識:福建在明朝就盛產好紙。梁家克在《三山志》裡就描述過福建人造紙工藝的精湛。紙多,自然書多,文化人們就更多,至於用印的機會,更是直線上升。

十六金符齋

清 壽山石質

上海博物館館藏

這就是為什麼在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贄的故居,人們會發現早在明朝中後期,壽山石已被制印使用。也是在這個時代,福建學者曹學佺第一次發現了田黃石——因為彼時閩人的開墾耕地的力度更大了。日後引發狂潮的田黃石,終於有機會露出真容。

位於泉州的李贄故居

在明清兩朝交替的混亂時期,壽山石的流通卻沒有停滯,而是隨著閩商在全國普及。最直觀的證據就是查慎行對耿精忠的嘲諷詩《壽山石歌》,詩中說耿精忠「日役萬指傭千工,掘田田已盡,鑿山山為空。」這是在罵耿精忠以田黃石、壽山石向官員行賄,不惜把山與田全部挖空。

能夠以這種方式「行賄」,最大的可能來源於福建商人已讓壽山石成為一種「貴族時尚」。因為那時閩商行商的方式,就是向全國各地推銷自己家鄉的特產。而壽山石這樣特有的文化商品,想必也只有有學識,而又有商業頭腦的福建人才能首先發現。

閩商的足跡延伸到了北方

在商人的推動下,貴族與文化人也注意到了壽山石的魅力。短短百餘年間,壽山石能從「農用品」一躍成為「奢侈品」,並不是單純因為它「美」「柔」「易攻」,而是因為當時福建人商業網絡空前強大的時期。

今天,我們回憶楊玉璇、林清卿這些藝術家的作品時,往往關注他們令人驚嘆的藝術水平。但是,我們需要知道,在當年,如果沒有高度發達的福建商業,沒有那些擁有雄厚商業資本的福建商人狂熱地購買他們的作品,壽山石與壽山石藝術,難以流傳至今。

壽山石,不但是文化的痕跡,更是福建人自宋至元,努力拼搏求生,融合文化的影子,是福建歷史的一部「紀錄片」。如今,壽山石所掀起的新高潮,也能說明,福建人仍在發展奮進,從未停息。

版權說明:文章源於籤約作家或網絡,網絡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原創作者可聯繫我們予以公示!

相關焦點

  • 壽山石的文化源流
    ——清,黃任《壽山石》「天遣瑰寶生閩中」。在祖國東海之濱有一座有2000餘年歷史的文化名城——福州。人見人愛、晶瑩脂潤的壽山石,就出產在這座「有福之州」的北郊30餘千米處的崇山峻岭之中。這地方,風和日麗,田疇交錯,山青水碧,花木連蔭,風景秀麗,被尊稱為「壽山」,是人們嚮往的旅遊勝地。
  • 鈞瓷「壽山石」與天然壽山石暨雕刻壽山石
    由於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根深蒂固於人們的骨子裡和血液中的緣故,古人們就已經把石頭與人們的性格、品質、意志和生命長壽聯繫在了一起,並且已形成固定含義的文化和藝術蹤跡。鈞瓷作品「壽山石」西漢時期,司馬遷在《史記》裡用「石友什或,石交。」來形容情感和友誼的牢固,這就是文化。古代,人們就已經把石頭人格化,並把石頭的本質賦予人們的品質。
  • 為什麼收藏壽山石?小歐帶你一探究竟……
    從目前勘測情況來看,壽山石總體存量有限,而且是屬於不可再生資源,並且現在很多石種資源已面臨枯竭,甚至絕產。「物以稀為貴」,壽山石資源的這種現狀使得未來壽山石作為一個收藏品種,它的保值和「避險」功能相對比其他收藏品更有優勢。 關鍵詞:種類繁多,題材豐富
  • 現在的市場行情下壽山石的價格,高嗎?
    郭祥雄田黃石群螭獻瑞浮雕隨形章 286壽山石亦是如此,譬如田黃,它所蘊含的「福壽田豐」的文化含義,在清代已經受到了皇家的認可,它被雕刻成帝王的寶璽,就連溥儀離開紫禁城時,也不忘帶上那套壽山石,本身就具有著深厚的文化。蘇軾以百金之價購買賞石「壺中九華」的時候,有人說過它被「炒」得過高了嗎?
  • 壽山石文化再添重要符號——壽山石王亭重建落成揭牌,韓天衡、吳瑩書寫牌匾楹聯
    有了這麼多文化、印石、書法大家的參與,壽山「石王亭」增加了更多的文化底蘊,也為傳承千年的壽山石文化增添了新的符號和內涵。捐贈代表展示愛心捐贈證書嘉賓雲集的壽山「石王亭」揭牌現場新落成的壽山「石王亭」不僅僅是一個亭子,它更將承載著見證壽山石文化新時代傳承發展延續的重任,並將為建設壽山石文化碑林乃至壽山石文化特色小鎮開啟新的思路和奠定一定的基礎。
  • 壽山石,中華的瑰寶你了解嗎?
    壽山石已成為海峽兩岸經貿往來、文化交流重要的橋梁之一。 壽山石雕作為中國民間傳統工藝之一,是先輩們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我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是中國人的驕傲。
  • 壽山石與當代藝術家具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歷史。賞石文化也有著三四千年的歷史了,中國人的賞石文化傳統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正因如此,古時諸多詩人文士擬石比人,相石繪影,心石交流,感情至深。與此同時,在盛世收藏的今天,擁有豐富文化內涵和極高藝術價值的「絲翎檀雕」木雕藝術也受到市場的追捧,並逐漸發展成一項木雕文化產業,以至於全國紅木界大有「非絲翎檀雕不木雕,無絲翎檀雕不紅木家具」之勢。說到絲翎檀雕,不得不提及絲翎檀雕始創品牌,也是當代藝術家具品牌的深圳宜雅紅木家具藝術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和園)。
  • 青島別墅發展史:一部城市發展史
    長久以來,別墅都被視為高級的居住形態,凝聚著不一樣的精神氣質,一部別墅發展史,可謂是一部生活進化史。青島的別墅發展史與這座城市的城市建築文化發展史一脈相承,精彩紛呈。八大關是建築融和環境的一部經典,中外建築師共同創造了一個建築藝術寶庫,展示了一幅跨文化對話圖景。參與八大關建設的外國建築師來自俄、英、法、德、美等國家,帶來了眾多國家的建築思想和建築實踐。八大關別墅區的特點之一是有眾多的各國風格建築,故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
  • 壽山石雕刻家葉子:帶著壽山石走向更廣闊的山海
    自1991年入行以來,她像一枚不知何處飄來的「葉子」,用三十年的時間,完成了在壽山石世界的「紮根」。現在,這位柔婉秀美的閩北女子,作為福建省婦聯閩寧協作工藝扶貧人,將帶著壽山石走向更廣闊的山海,接下來,一起走近壽山石雕刻家葉子。看她如何與石頭緣定一生!
  • 壽山石的鑑別與保養(高清多圖)
    壽山凍石顏色有多種,白色、乳白色、灰白色、紅色、粉色,天藍色,五顏六色的。壽山凍石紅如雞血,粉如桃花,讓很多印石收藏者愛不釋手。它質微透明,色多白、黃,中帶細密的紅點,深淺大小不一,疏密有致,聚散有情,濃淡掩映,點點分明,光彩奪目,嬌豔欲流,似三月桃花散落水上,凝而視之,似動非動,如花飄靜水。所以桃花凍石是非常美麗的壽山石之一
  • 壽山石憑什麼能當起「國石」的稱號?這些實力毋庸置疑
    壽山石是我國的國石,擁有著幾百年的歷史,而作為四大印章石之首的壽山石更是被譽為「石帝」,是我國的玉石瑰寶。而在翡翠、和田玉、南紅當道的玉石市場,壽山石又擁有著怎麼樣的價值地位呢?1、增值保值身為中國「國石」的壽山石,地位尊崇,價值頗高。再加上其本玉石優良,從古至今都受到皇室貴族和高級收藏家的喜愛,故開採量很大,到了如今其資源已經面臨枯竭,很多礦場一進開採不出壽山石了。都說「物以稀為貴」,隨著壽山石資源的逐漸缺乏,市面上流通著的壽山石,價值一定會飛漲。
  • 直播預告|文藝通·覓石趣——什麼樣的壽山石值得入手
    8月15日,19:30-21:30,文藝通特邀壽山石雕藝人王均和王業現場解讀如何知石、識石、藏石、養石,以及分享他們多年來在壽山石領域的實踐與收穫。-一件好的壽山石作品要具備什麼樣的元素?什麼樣的壽山石又值得入手呢?......你想知道的關於壽山石的問題,我們全部在線回答你!我們邀請到的王均老師和王業老師,其實還是親兄弟哦!
  • 第三屆壽山石雕刻「十大新秀」評選結果出爐
    12月3日上午,2020年福州市晉安區壽山石雕刻技能競賽、第三屆壽山石雕刻「十大新秀」評選頒獎儀式暨壽山石雕文化主題論壇在晉安區兩岸社區交流中心舉辦。,對促進壽山石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具有深遠意義。這些作品充分展現壽山石雕刻獨特的文化魅力與工藝風採,凸顯壽山石雕刻師們身上蘊含的工匠精神,為我們奉獻了一場美倫美奐的視覺盛宴。頒獎儀式結束後,「壽山石雕文化主題論壇」同步啟動。論壇嘉賓包括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飛、黃寶慶、鄭幼林和福建省寶玉石協會副會長姚春茂等壽山石界的著名專家、學者。
  • 金石為媒,古韻盎然|劉明亮壽山石博古藝術初探
    交流中我了解到劉明亮曾為湖北省武穴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多年醉心書法研究,在一次長途的旅行中來到了福州—— 這個壽山石的故鄉。他從此喜歡上了這個有著2000 多年歷史的城市,創立了「雲根堂」壽山石工作室在福州紮根下來。在此後的日子裡,他每天面對著那些五彩斑斕的壽山石,沏上一壺好茶,一邊茗茶靜心,清修養性,一邊讀石,審石,雕琢。
  • 人民日報發文《美國發展史就是一部印第安人血淚史》,寓意什麼?
    人民日報發布評論文章2020年03月18日,人民日報發布了一篇名為《美國發展史就是一部印第安人血淚史》的評論文章,文章一經發布,立即在國內外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讀者熱議,原文詳見【人民網-人民日報:美國發展史就是一部印第安人血淚史(深度觀察),《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18日 16 版】。
  • 壽山石有何特殊之處,看看他們的朋友圈就知道了
    壽山石多產於福建一帶,當今很多喜愛收藏石頭的玩家對它感興趣,很多篆刻愛好者也是對壽山石情有獨鍾。壽山石是中國四大印章石之一,其地位不言而喻。甚至是在封建古代社會那些皇帝大臣們對壽山石也是有著不一樣的情懷。
  • 壽山石與動物的完美融合
    古人云,一石一景、一石一物、一石一天地、一石一世界,每一塊石頭都歷經了數億年的滄海桑田,而壽山石作為「中國國石」,已然形成了其獨特的文化脈絡。現代著名金石學家錢君對壽山石在篆刻藝術史上的功績做了極高的評價,「萬朵雲霞幾度攀,珠光寶氣絕人寰,風靡皖浙千家刻,功在印壇是壽山」,壽山石由於只出產於福建,所以也有「天遺瑰寶留閩中」的故事。
  • 人物推薦 福建壽山石福清聯誼會副會長——林文祥
    本文選自《國石瑰寶》林文祥,福建壽山石福清聯誼會副會長、福建省工藝美術師,1975年出生於福清市。自幼喜歡觀察山水花鳥,少年時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壽山石後,似乎就有一種說不清的力量在牽扯著他,讓他全心地去擁抱,融化在其間一一對上蒼數千萬年的神奇造化與雕刻家智慧與技藝的結晶的景仰,使林文祥沉醉迷戀於壽山石的神妙世界不可自拔。
  • 福州壽山石雕刻新銳人物——謝麟賢篇
    導 讀由福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指導,福州市壽山石行業協會主辦的「福州壽山石雕刻新銳人物」評選活動落下帷幕。經過一個多月前後四輪的競賽以及最後的加賽,最終誕生了三十位雕刻新銳人物。本次的壽山石雕刻新銳人物評選均為壽山石雕刻行業80、90後中的佼佼者。
  • 在涼爽中,來福州壽山石古礦洞探奇!
    壽山石古礦洞位於晉安區壽山鄉壽山村,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更是中國四大國石之首壽山石的全球唯一原產地。古礦洞位於海拔850米的都成坑山上,是晉安區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作為國家礦山公園的核心景點、國石原產地,這裡更是了解福建壽山石文化的必去之地。 想要在有趣的石窟中探秘,想要觀賞多樣摩崖石刻,想要了解壽山石文化,想要參與研學活動,開啟這趟尋「寶」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