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壽山石文化再添重要符號——壽山石王亭重建落成揭牌,韓天衡、吳瑩書寫牌匾楹聯

2021-02-25 藝福建

壽山村主任王必金致辭


重建落成的壽山「石王亭」可謂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它是由感恩壽山石的雕刻大師、業界大佬及社會各界人士共同捐款修建而成。

另外,新壽山「石王亭」不僅不再是以前隨意撿拾溪邊石頭堆砌而成的「求石亭(臺)」,也不同於2000年重建修成的「石王亭」採用混凝土為主,而是採用優質大理石並請專業人士設計而成的兩層石亭,更美觀大方,也更堅固耐用。

更令人羨慕的是,新重建的壽山「石王亭」得到篆刻大家和書法大家的青睞,「石王亭」三字由當代著名篆刻家、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名譽院長韓天衡書寫,「石王亭」楹聯內容取自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耕讀書院院長陳章漢撰寫的《壽山石賦》中內容「運交九流、不惟天子獨享;緣締四海,難得黎(原文為「庶」,編者注)民同珍」,並由西泠印社理事、浙江省書法家協會顧問吳瑩題寫。有了這麼多文化、印石、書法大家的參與,壽山「石王亭」增加了更多的文化底蘊,也為傳承千年的壽山石文化增添了新的符號和內涵。

捐贈代表展示愛心捐贈證書

主辦方及嘉賓向愛心捐贈代表頒發證書

主辦方及嘉賓向愛心捐贈代表頒發證書

嘉賓雲集的壽山「石王亭」揭牌現場

嘉賓雲集的壽山「石王亭」揭牌現場

新落成的壽山「石王亭」不僅僅是一個亭子,它更將承載著見證壽山石文化新時代傳承發展延續的重任,並將為建設壽山石文化碑林乃至壽山石文化特色小鎮開啟新的思路和奠定一定的基礎。

新落成的壽山「石王亭」結合當地的地形特點和現實情況,與以前「石王亭」所處位置進行了一點偏移,不僅保證了亭子位於「三坑」交界處,又儘可能遠離田黃溪。

壽山國石文化研究會會長王忠亮認為,壽山「石王亭」作為壽山最具代表性的風水寶穴——「三坑」交界處的建築物,是千年民間建造的「求石亭(臺)」的延續,將推動壽山石文化新時期的創新發展。壽山國石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基則認為,重建壽山「石王亭」將開啟挖掘與整理壽山石歷史文化的契機,從而推動壽山石文化的系統發展。壽山村主任王必金則表示,「石王亭」不僅要成為壽山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要由此而推動壽山村文化的整體建設,讓「石王亭」成為壽山石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

壽山「石王亭」重建落成揭牌儀式吸引了眾多重量級媒體的關注

重量級媒體和現場嘉賓們的長槍短炮焦點一致

王必金、曾章團、陳永貴、陳基

「感恩之心,人皆有之;感恩之人,世皆敬之。」壽山」石王亭「在眾多愛石之人的幫助下,順利重建落成。感恩每一位參與的愛心人士,同時期待更多愛好壽山石的熱心人士繼續支持和參與壽山石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共譜壽山石文化的時代新篇章和新輝煌。

由於小編口拙手笨,無法盡述新建「石王亭」的眾多優點,敬請眾位愛石之人蒞臨壽山參觀指導。

 

另特別說明:壽山「石王亭」原定於2017年10月底舉辦落成揭牌儀式,但由於種種原因,延遲至今方舉辦,現特此向眾熱心人士致歉。

藝福建原創出品,轉載請索要授權

關注「藝福建」

帶給你最權威、最鮮活的藝術收藏資訊,最深度、最有價值的藝術品賞析和市場分析文章……

相關焦點

  • 擷英咀華,薪火相傳:樟林印社揭牌,迎來福州校園第一社
    >西泠印社,海內外仰止的金石名社;鼓山,瀕臨東海的文化積澱之地;樟林,鼓山腳下孕育壽山石雕刻藝術的沃土。 樟林印社:創福州校園「第一社」 11月23日上午,晉安區「非遺文化進校園」暨樟林印社揭牌儀式在鼓山中學舉行,西泠印社理事吳瑩
  • 鈞瓷「壽山石」與天然壽山石暨雕刻壽山石
    由於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根深蒂固於人們的骨子裡和血液中的緣故,古人們就已經把石頭與人們的性格、品質、意志和生命長壽聯繫在了一起,並且已形成固定含義的文化和藝術蹤跡。鈞瓷作品「壽山石」西漢時期,司馬遷在《史記》裡用「石友什或,石交。」來形容情感和友誼的牢固,這就是文化。古代,人們就已經把石頭人格化,並把石頭的本質賦予人們的品質。
  • 壽山石的文化源流
    宋代,重文輕武,經濟文化中心南移,福州成了東南沿海重要城市,推動了壽山石雕的發展,從福州地區出土的宋墓壽山石俑來看,不僅數量多,且品類豐富,造型各異,刀法簡練,風格嚴謹,可以看出壽山石雕已進人成熟階段。元明之間,民間流行用花乳石刻制印章,壽山石以潔淨如玉、柔而易攻而備受書畫家、篆刻家的賞識。
  • 壽山石——「一兩田黃一兩金」,價值不菲的田黃也是壽山石的一種
    這件器物的材質是「壽山石」;說到壽山石很多人會想到「田黃」,而田黃就是壽山石中的一種。壽山石是我國最負盛名的工藝雕刻石種,因產於福州市北郊的壽山及其鄰近地區而得名。壽山石主要組成礦物為地開石、高嶺石、伊利石、珍珠陶土、葉臘石等,常見顏色為黃、白、紅、褐等色。壽山石通常分為田坑石、水坑石和山坑石三大類。田坑石中,黃色品種最為珍貴,稱為「田黃石」,也稱「田黃」。
  • 壽山印石文化|多姿多彩話印石,美侖美奐競風流
    天造瑰寶生閩中,壽山石在民間流傳了許多神話故事,有的說天女散下的花朵成了壽山石,有的說鳳凰的蛋破了,蛋清成水晶凍,蛋黃成了田黃石,也就是"鳳凰神鳥遺石"的故事,相傳女媧補天功成之後,遊遍天下名山大川,被壽山秀麗的景色和勤勞的村民所吸引
  • 「開放與創新——青年壽山石雕印鈕邀請展」(杭州站)啟幕
    部分展覽作品展覽現場十六位青年才俊用「工匠精神」詮釋壽山石雕文化「開放與創新——青年壽山石雕印鈕邀請展」於今年7月份在福州首秀後,16位年輕人又帶著他們的新作精品,來到了文化名城杭州,來到具有百年歷史的西泠印社。
  • 「田盡而山,地盡而山」,一部帶淚的壽山石文化發展史!
    壽山石北朝就有,何以到宋時才有記載?為什麼宋朝以後,壽山石一度會斷絕使用?田黃價高,可為什麼卻到了明朝才有文人能有機會將之記錄在案?明末清初,又是什麼樣的歷史環境裡讓壽山石受到全國認知,以至於成為一種奢侈品?
  • 金石為媒,古韻盎然|劉明亮壽山石博古藝術初探
    壽山石色彩斑斕,石質晶瑩、脂潤,摩爾硬度較小,具有可雕琢性,是中國傳統「四大印石」 之一。其雕刻形式多樣,在薄意雕刻中有一種特別的表現手法——「博古」工藝。藝術家們將這種具有濃厚文化底蘊的博古紋在精雕細琢的壽山石上完美呈現,令人耳目一新。據傳世的物件我們大致可以判斷博古紋運用流行於明清時期,多用鼎、尊、彝、瓷瓶、玉器、書畫、盆景等作裝飾紋飾。
  • 印石三寶:壽山芙蓉石
    原標題:印石三寶:壽山芙蓉石 印石三寶:壽山芙蓉石   近年來,翡翠原石價格一路上揚的行情,讓收藏者心潮澎湃,同時讓藏家感覺收藏成本開始增高。因此,目前一些投資者開始將目光轉移到包括壽山石在內的中國四大名石上。   中國四大名石的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多年來的成交價格都是穩中有升,而排在首位的壽山石近年來更是以其色彩斑斕的品種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睞,其中壽山石中的芙蓉系,目前尤其受到追捧。同時,與其他石頭品種相比,壽山石以其色彩絢爛的「天姿國色」打動人心。
  • 韓天衡:印章如美人,我與「美人」心心相印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著名藝術家韓天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講述他眼中的印文化之美。  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文化、審美等因素使印章先後衍生出先秦七國璽、秦印、漢印、魏晉印及唐、宋、元印。中國的古璽印就此成了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  書寫載體的變化也促使印章不斷演變。先秦時期尚沒有紙張,古璽印一般是隨身配飾,需要鈐蓋時,就印之於泥。封泥,亦名泥封,是以印章作為竹木簡牘封緘的憑記。
  • 五月,壽山石韻北京綻放
    壽山石雕歷史悠久,已有4000多年,形成了獨具形態的「壽山石文化」。清代高兆《觀石錄》首開先河,奠定了壽山石文化的基礎。民國以來,更加開闊的當代學術視野與研究材料發展了這一文化體系。尤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批優秀的文化人積極投身工藝美術行業,系統清理壽山石雕的發展歷史與現狀,逐漸完善了壽山石文化的學科體系。
  • 壽山石,中華的瑰寶你了解嗎?
    壽山石已成為海峽兩岸經貿往來、文化交流重要的橋梁之一。 壽山石雕作為中國民間傳統工藝之一,是先輩們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我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是中國人的驕傲。
  • 妙石齋裡人物誌|陳貴洪|雕刻|壽山石|壽山石雕|孫悟空|西遊記
    打鐵打了半年後,2000年的一個偶然,爸爸帶著不諳世事的他在朋友家喝茶,通過朋友的介紹,得到一個比打鐵手藝活輕鬆舒服的機會,於是聽話的陳貴洪又被父母安排到了福州的壽山石雕刻師父家。「當時我父母就覺得壽山石雕刻是門手藝活,讓孩子學門手藝,將來好憑手藝每月賺個千把塊,有碗飯吃就可以了。」
  • 石善春秋—中國壽山石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作品展亮相三坊七巷
    (福州市三坊七巷南后街3號)壽山石作為四大國石之一,是八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瑰寶。為弘揚壽山國石文化,2015年10月27日中國壽山石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下簡稱中心)在福州正式掛牌成立。中心是經中國文聯審核,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同意批准,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管,由全國(含港澳特別行政區及臺灣地區)的壽山石雕刻藝術家、理論家、篆刻家、書畫家和鑑賞收藏家及與壽山石文化相關的專家學者自願參加、自願結成的全國性、權威性、專業性學術團體。
  • 第三屆壽山石雕刻「十大新秀」評選結果出爐
    12月3日上午,2020年福州市晉安區壽山石雕刻技能競賽、第三屆壽山石雕刻「十大新秀」評選頒獎儀式暨壽山石雕文化主題論壇在晉安區兩岸社區交流中心舉辦。據介紹,福州市晉安區壽山石雕刻「十大新秀」評選活動是壽山石業內的一次盛大賽事,是壽山石年輕雕刻師們展示技藝和交流切磋的平臺,也是壽山石文化傳承與弘揚的重要載體。
  • 壽山石雕刻家葉子:帶著壽山石走向更廣闊的山海
    漸漸地,冰冷厚重的壽山石在葉子眼中呈現出了靈性,「每一次雕琢都好像在跟石頭『對話』,在一次次的『對話』中我慢慢對壽山石雕刻有了越來越多的領悟」。葉子作品葉子在歷史文化傳統中尋找靈感,也從大自然中捕捉物態,隨著技藝的不斷磨鍊,她的作品也越來越受到業內人士的認可。
  • 能做印章的石頭有很多,但我卻只服壽山石!
    明清壽山石印章好的壽山石章料實在難得,章料要好雕工也要好既不能隨意遷就,還要去除石料中的雜質避開裂痕再加之品質上乘的壽山石料本身的稀缺可以說每方精品壽山石章都尤為珍貴壽山石品種豐富壽山石入手發重,手感細膩,入刀爽滑使用壽山石進行創作非常得心應手再加之壽山石本身又非常具有觀賞性讓壽山石成為「四大印章石」之首我對壽山石算是心服口服了
  • 組圖丨閩臺壽山石展開展
    佛像是壽山石雕刻的常見素材。新華網 劉豐 攝  新華網福州11月19日電(劉豐)18—24日,閩臺壽山石展在閩台歷史文化研究院舉行,共展出兩岸20多位壽山石雕刻大師百餘件匠心之作。  據悉,閩臺壽山石文化親緣可追溯至明末清初。進入新世紀以來,閩臺壽山石文化交流更加頻繁。「福建文化寶島行」多次以石為媒,兩岸壽山石雕刻藝術家共同傳承和發揚壽山石文化。
  • 新時代·新風採 壽山石雕學術研討會暨徵文頒獎儀式圓滿落幕
    本次「『新時代·新風採』壽山石雕新人新秀學術研討會徵文活動」是壽山石雕刻師們展示文化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總結提煉能力的平臺,也是壽山石文化傳承與弘揚的重要載體。活動以「新時代●新風採」為主題,吸引了眾多來自省內外各地的壽山石雕各級傳承人、從事壽山石文化和壽山石雕發展研究的理論工作者、廣大壽山石文化愛好者以及關心壽山石文化和壽山石雕非遺項目的其他社會各界人士參加,他們當中不僅有德高望重的壽山石雕前輩傳承人、70後和80後壽山石雕中堅力量,還有一批90後新鮮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