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與創新——青年壽山石雕印鈕邀請展」(杭州站)啟幕

2021-01-08 文化生活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浙江經濟生活頻道 現場報導

孟冬暖陽,彩葉繽紛。12月1日上午,「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開放與創新——青年壽山石雕印鈕邀請展」在西泠印社美術館啟幕,展覽將持續至12月8日。

開幕式現場

本次展覽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西泠印社集團聯合指導,中國壽山石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等單位主辦,西泠印社美術館、福建省海峽民間藝術館、福建省民協青年委員會、《文化生活報》社等單位承辦。

西泠印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錢伯皓致辭

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曾章團致辭

西泠印社理事、西泠印社美術館顧問梁章凱致辭

加入西泠印社四十年的資深社員、浙江省甲骨文學會副會長林乾良在致辭中作為老福州人,生動回憶了「天下石、福州工」的歷史,表達了對傳統技藝創新、融合、提升的的深切期望。

福建省民協青年委員會主任陳為新致辭

西泠印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錢伯皓,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曾章團,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原黨委副書記、副局長鄒午,西泠印社理事王佩智,西泠印社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吳瑩,西泠印社理事、西泠印社美術館顧問梁章凱,西泠印社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桑建華,西泠印社理事、浙江省書協駐會副秘書長王義驊,西泠印社資深社員、浙江省甲骨文學會副會長林乾良,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茅大為,西泠印社社員蔡樹農,杭州市書協副主席王自立,福建省民協青年委員會主任陳為新等蒞臨開幕式。

部分展覽作品

展覽現場

十六位青年才俊

用「工匠精神」

詮釋壽山石雕文化

「開放與創新——青年壽山石雕印鈕邀請展」於今年7月份在福州首秀後,16位年輕人又帶著他們的新作精品,來到了文化名城杭州,來到具有百年歷史的西泠印社。這是兩座城市之間的文化交流,也是篆刻文化與壽山石文化間的碰撞交流。其實,壽山石早就和篆刻、和西泠印社結下了不解之緣。

西泠印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錢伯皓(左),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曾章團(右)共同觀展

林乾良與青年印鈕創作者們交談

壽山石雕文化悠久、內蘊豐富。壽山石作為印材以其脂潤如玉,柔而易鐫,色彩斑斕的特質,被歷代治印文人所偏愛,尊列「國石」。壽山石用以治印後,其印鈕雕刻技藝隨之發展,壽山石印章在印學界享有至高的殊譽,收藏壽山石印材和印紐,也成為歷代文人雅士的「雅好」,材質之美、雕刻之美、篆刻之美相融合,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印鈕雖小,但匠心獨運,其高超的技法和深厚的藝術功力,使得方寸之間、氣象萬千,這也是壽山石文化不斷傳承創新的魅力所在。

嘉賓觀展

嘉賓觀展

陳為新、林雲曦、陳強、覃涉、陳為福、王文龍、謝麟、雷劍鏢、劉冬彥、袁德春、溫立武、雷江銘、梁友傑、陳麒之、陳智楠、鄭嘉誠(排名不分先後),這十六位受邀參展的青年雕刻藝術家,擔當進取,以刀為筆,以石為紙,隨物賦形,遊心於鈕雕藝術,融自然之造化與藝術之精巧為一體,將胸中丘壑鐫刻成一尊尊立體的山水畫、將真士性情描繪成一件件傳神的花鳥、人物、瑞獸、蔬果,其匠心、技法的背後是博雅的人文審美、充沛的創作活力和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

西泠印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錢伯皓為九位石雕印鈕青年藝術家頒發《收藏證書》

印鈕雕刻青年藝術家捐贈西泠印社美術館作品

開幕式後,九位參展藝術家還向西泠印社美術館捐贈9件石雕印鈕作品,這既是西泠印社美術館挖掘和鼓勵青年藝術新銳的精彩呈現,也是對篆刻文化與壽山石文化碰撞交融的致敬。

嘉賓與受邀參展的青年雕刻藝術家合影

不期而遇再攜手

探索新融合

此次展覽是繼去年「不期而遇——雕刻藝術展」之後,中國壽山石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和西泠印社集團在大美術領域的又一次攜手,共同探索文化藝術和工藝美術的融合。未來,中國壽山石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和西泠印社集團也將繼續深化合作,通過一場又一場精心策劃的展覽活動,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將藝術的大美和中華美育精神傳與大眾、傳之後世。

百十五載,西泠傳燈;

國石獻壽,交相輝映;

印中皆是風騷客,壽山石上有春風。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將持續到12月8日,有興趣的市民可前往西泠印社美術館(杭州市下城區西湖文化廣場 E區32號4樓)免費觀展。

部分展覽作品

《普濟四海》壽山掘性品種石 陳為新 作

《壽山訪友》壽山汶洋石 林雲曦 作

《蒼龍教子》壽山芙蓉石 陳強 作

《紅山雙龍鈕章》壽山五彩芙蓉石 覃涉 作

《雙獅戲球》壽山芙蓉石 陳為福 作

《母子情深》壽山老性黃芙蓉石 王文龍 作

《盤龍鈕章》壽山善伯石 謝麟 作

《龜鈕》壽山芙蓉石 雷劍鏢 作

《鎮守一方》壽山坑頭石 劉冬彥 作

袁德春 作

《古獸鈕套章》壽山黃芙蓉石 溫立武 作

《春江客遊》壽山芙蓉石 雷江銘 作

《母子情》壽山水洞高山石 梁友傑 作

《洗象圖》壽山瓷白芙蓉石 陳麒之 作

《雙螭穿環》寮國石 陳智楠 作

《琴事未了》墨晶石 鄭嘉誠 作

沒有辦法到現場看展?

沒關係,VR帶你看展,

相關焦點

  • 民間文藝新思路 | 古典印鈕創作與觀念之探尋者——陳為新壽山石雕刻印象
    據考證,壽山石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朝便被作為雕刻的材料所使用,而壽山石印鈕雕刻真正有效的歷史上限大概是在明萬曆中後期(1600年左右),服務於文人書齋文化的逐漸興盛,印鈕雕刻也應運而生,這個時期是中國人文最為燦爛的時期之一,也是印鈕藝術發展十分重要的一個時期。文化繁榮,文人輩出,董其昌、陳繼儒、陳洪綬,以及壽山石雕的楊玉璇等一批晚明藝術巨匠,即使在四百年後的今天,仍然是我們的人文天際線。
  • 大城工匠 潛心傳藝——訪壽山石雕非遺傳承人吳革生先生
    西門以林清卿的薄意聞名於世,他運用中國畫的畫理,以刀作筆在石面上作創新,作品清新,富有詩情畫意,為石雕藝術留下了一批薄意精品。壽山石作為四大國石(壽山石、青田石、昌化雞血石、巴林石)之首,其品種繁多,有百餘種,其石質、色彩因石種而異,讓人見了眼花繚亂。苦於鑑定難,為了讓人們在鑑賞時得到借鑑,我將收藏多年的各礦洞的優質品種石章進行系列創作。
  • 馮偉邀您共賞馮氏三代壽山石雕藝術大展
    壽山石藝雕就是這顆耀眼的明珠,隨著這門藝術的發展,壽山石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文化符號傾倒了無數愛好者,其石質晶瑩、脂潤,色彩斑斕,色界分明,是中華瑰寶,2003年確定為「國石」。《興盛頌歌》馮久和 作在過去,精美的壽山石雕是文人墨客的雅好,是達官貴族的珍品。
  • 壽山石雕精品展11日開展 展出近百件佳作
    福州新聞網12月10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管澍)11日至15日,由晉安區文體旅局、海峽壽山石文化研究院主辦,晉安區文化館、晉安區非遺保護中心、晉安區廣電設施保障中心承辦的「喜迎世遺大會·展現國遺魅力——壽山石雕精品展示活動」將在程由軍壽山石雕工作室舉辦,展出近百件壽山石雕精品佳作。
  • 「匠心·傳人」——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
    今天的壽山石雕,是中國傳統雕刻藝術之一,是福建傳統工藝美術的傑出代表,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壽山石雕風靡的過程裡,無數石雕藝人嘔心瀝血,傳承創新,使得壽山石大放異彩。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馮久和先生領銜的馮氏三代人,就是福建壽山石雕藝術最具有代表性的名片之一。
  • 陳為新:古典印鈕創作與觀念之探尋者
    據考證,壽山石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朝便被作為雕刻的材料所使用,而壽山石印鈕雕刻真正有效的歷史上限大概是在明萬曆中後期(1600年左右),服務於文人書齋文化的逐漸興盛,印鈕雕刻也應運而生,這個時期是中國人文最為燦爛的時期之一,也是印鈕藝術發展十分重要的一個時期。文化繁榮,文人輩出,董其昌、陳繼儒、陳洪綬,以及壽山石雕的楊玉璇等一批晚明藝術巨匠,即使在四百年後的今天,仍然是我們的人文天際線。
  • 常熟展「石之天成」,看壽山石雕刻的文房與雅玩
    壽山石產於福建福州市晉安區壽山村,作為中國四大名石之首,其雕刻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藝術發展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澎湃新聞獲悉,7月24日,「石之天成——壽山石雕刻展」在常熟博物館開幕,展覽分「嶄露頭角」、「東成西就」、「東西合璧」三個部分,共展出壽山石雕刻作品95件/套。
  •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在京開幕 「以石為媒」促進文明互鑑
    此次「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匯集近200件古今壽山石經典之作,齊聚19位壽山石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力作,規模宏大,展廳中呈現的壽山石礦區分布圖及重要歷史文獻資料和視頻資料等,多元呈現壽山石發展概貌,全景式地展現了八閩大地千年壽山石文化的豐富內涵與外延
  • 那些分量十足的壽山石雕大師!有一件他們的作品就值了!
    ,把壽山石雕旋史起源推前500年,為研究壽山石開採雕刻史做出一大貢獻。周寶庭係為福州市鼓山鎮後嶼村人,生前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福建省分會會員,是當代極負盛名的壽山石雕藝術家,享受高齡83歲,在他的一生走過後的將近70載的藝術生涯,承前啟後,不斷創新,為豐富壽山石雕刻技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生前開創的
  • 福建舉辦非遺戰疫主題作品展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
    福建省政協副主席劉獻祥,福建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陳必滔,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石建平共同為「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福建非遺戰疫主題作品展」啟幕。 記者劉可耕 攝中新網福州3月27日電 (記者 林春茵 劉可耕)「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福建非遺戰疫主題作品展」27日在位於福州的福建省非遺博覽苑啟幕。作為復工復產以來,福建省的首場線下非遺展,此次展覽近百件參展作品是從從上千件為「戰疫」搖旗吶喊、助威加油的應徵作品中精選出來的。
  • 歷代壽山石雕刻大家,50位大師簡介附傳世作品
    楊璇  楊璇,字玉璇,名玉璿,清康熙時漳浦縣人,客居福州,擅刻人物、印鈕等。他集玉璽、銅印之精華,獨樹一幟,是清初很有影響力的雕刻高手,其作品署名常陰刻「玉璇」行書款。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他的《伏獅羅漢》、《鼠瓜鈕》、《田黃石觀音像》等。被尊為壽山石雕「鼻祖」。  周彬  周彬,字尚均,清代漳州人。
  • 五月,壽山石韻北京綻放
    壽山石雕歷史悠久,已有4000多年,形成了獨具形態的「壽山石文化」。清代高兆《觀石錄》首開先河,奠定了壽山石文化的基礎。民國以來,更加開闊的當代學術視野與研究材料發展了這一文化體系。尤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批優秀的文化人積極投身工藝美術行業,系統清理壽山石雕的發展歷史與現狀,逐漸完善了壽山石文化的學科體系。
  • 大型壽山石雕 《吳哥之美》獻禮世界遺產大會
    大型壽山石雕《吳哥之美》 當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柬埔寨吳哥窟遇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壽山石雕刻技藝,會碰撞出什麼不一樣的文化火花呢?最近,由壽山石雕省級大師劉愛珠及其團隊歷時兩年傾力打造、堪稱迄今為止最大型的壽山石雕作品《吳哥之美》在福建福清的一家臺資企業——綠星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廠房內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大型壽山石雕《吳哥之美》正面
  •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全景式晉京,揭亞洲文明新視角
    2019年5月9日上午10點,「禮讚新中國 奮進新時代——『壽山石韻』藝術大展」開幕式將在中國美術館舉行,近200件古今壽山石經典之作,完整地呈現了壽山石文化發展的不同階段與歷史傳承中的重要事件,全景式的展現了八閩大地千年壽山石文化的豐富內涵與外延。
  • 楊玉璇壽山石雕為什麼那麼值錢?——帶你走進壽山石雕大家楊玉璇
    清壽山石雕大家楊玉璇清代滿族人崇尚華麗精緻,鍾愛文玩把件,民間手工藝因此得到提高發展,壽山石雕也因此邁入鼎盛時期。順治年間出現的文壇巨匠楊玉璇,繼往開來,發展形成了壽山石獨特的雕刻技藝,創造出儒工雕刻藝術,對後世影響巨大。
  • 新時代·新風採 壽山石雕學術研討會暨徵文頒獎儀式圓滿落幕
    「『新時代·新風採』壽山石雕新人新秀學術研討會暨徵文頒獎儀式」今天順利舉行。本次「『新時代·新風採』壽山石雕新人新秀學術研討會徵文活動」是壽山石雕刻師們展示文化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總結提煉能力的平臺,也是壽山石文化傳承與弘揚的重要載體。
  • 「新時代·新風採」壽山石雕新人新秀學術研討會暨徵文頒獎儀式在...
    12月12日上午,由福州市晉安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海峽壽山石文化研究院主辦,福州市晉安區文化館、福州市晉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晉安區中國壽山石交易中心承辦的「『新時代·新風採』壽山石雕新人新秀學術研討會暨徵文頒獎儀式」在福州舉辦。
  • 城訊|從《鄉愁》引起福州話文讀熱議~誰似《謙謙君子》壽山一片石
    壽山石雕,因選材於福州北郊壽山鄉(壽山村)的壽山石而得名。壽山石,質地脂潤,色彩斑斕,溫潤如玉,晶瑩剔透,為歷代藏石家所珍愛,是進行石雕創作的上等原料。壽山石雕的表現技法主要有圓雕、浮雕、矮雕、薄意、印鈕、鏤空和鑲嵌等。壽山石雕是我國著名的工藝品之一,遠銷世界各地。
  • 巨型壽山石雕作品《吳哥之美》面世 異域風情引人入勝
    中國石雕藝術大師劉愛珠(右二)與徒弟馬銘生(右一)、陳光波共同回顧巨型壽山石雕作品《吳哥之美》創作歷程。 記者劉可耕 攝  面對長2.86米,寬1.98米,高2.87米的該件壽山石巨雕作品,中國石雕藝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劉愛珠向記者娓娓道來,講述她帶領團隊歷經近兩年創作該件壽山石巨雕的心路歷程。  72歲的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壽山石雕代表性傳承人劉愛珠稱,2011年夏季,她去柬埔寨採風,第一眼見到吳哥窟的瞬間便為之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