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傳人」——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

2020-12-23 福州明珠


福州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澎湃入海的閩江,「福」源深厚的閩地,孕育了先輩們創造的智慧和靈感。他們生長於這片充滿生機的沃土,感悟著大自然無私饋贈的自然之美,激發出人天同構的藝術想像力,將靈動的刻刀舞出一片絢麗的色彩,從質樸走向成熟,為中華文明鑲嵌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壽山石雕刻藝術就是這顆耀眼的明珠,隨著這門藝術的發展,壽山石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文化符號傾倒了無數愛好者,其石質晶瑩、脂潤,色彩斑斕,色界分明,是中華瑰寶,2003年被確定為「國石」。

在過去,精美的壽山石雕是文人墨客的雅好,是達官貴族的珍品。在現代社會,壽山石雕已經融入中國人獨特的玉石文化價值體系中,並有逐漸成為主流的趨勢。今天的壽山石雕,是中國傳統雕刻藝術之一,是福建傳統工藝美術的傑出代表,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壽山石雕風靡的過程裡,無數石雕藝人嘔心瀝血,傳承創新,使得壽山石大放異彩。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馮久和先生領銜的馮氏三代人,就是福建壽山石雕藝術最具有代表性的名片之一。


《國富延年》為馮久和、馮其瑞、馮偉三代人合作創作

       馮久和,1928年生,福建福州人。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顧問,2005年獲國家「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2007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特別擅長「群豬」「大型花果籃」「仙鶴」「十二生肖」等題材,對壽山石俏色的把握堪稱一絕。他能通過對壽山石石型與色彩的走向,判斷並且勾勒設計出恰到好處、安排巧妙的藝術精品,最大限度地發掘出壽山石色彩與質地的自然美,因此,他的作品有「天工合一」之神,「渾然天成」之美。2009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全集·馮久和卷》出版,作品《含香蘊玉》入選中國郵電部發行的壽山石郵票。

       受父親馮久和影響,馮其瑞從小學習壽山石雕刻,在努力繼承家傳題材的同時,不斷探索新的領域,形成自己的雕刻風格。主攻動物、花鳥山水,擅長刻豬,使家傳「群豬」這一題材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中國畫風與各種民間雕刻技藝揉合融合,讓他的作品有了詩的靈動、畫的遼闊,多次在國家、省、市各項展覽中獲獎,2002年被授予福建省工藝美術名人。馮其瑞夫人吳美英為當代著名壽山石收藏、鑑賞、雕刻藝術家,著有業內權威壽山石鑑賞參考文獻《中國壽山石全品種圖譜》。吳美英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對壽山石原石的狂熱,她可以背出400餘種壽山石品種,滔滔不絕介紹壽山石品種分布、鑑別和藝術創作價值。與她交談,就像讀了一本壽山石「百科全書」。

       馮氏第三代傳承人馮偉,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福建省十大傑出青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以雕刻花果、動物、山水、禪意等作品見長,「苦瓜」系列作品更是獨樹一幟。馮偉的創作,不僅完全繼承了上輩的優秀品質,更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在馮偉心中,壽山石雕創作的過程,就像在草原上馳騁,在大海上揚帆,只有胸懷寬廣,方能風骨不凡。他的眼界開闊,因此題材也極為廣泛。壽山石品種繁多,相貌各一,特別是有十多種顏色,色彩非常綺麗,為創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對創作者的藝術修養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觀看馮偉的作品,推及他創作的過程,我們可以感悟到他獨具慧眼的「相石」,天馬行空的「構想」,精湛圓熟的「技法」,質樸純真的「風骨」以及天真爛漫的「情趣」。一尊作品,可以是輕輕握在手中的溫潤,也可以是極目遠眺的萬裡山河;可能是五味雜陳的人生思考,也可能是怡然自得的回味一笑。

       本次「 匠心·傳人——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薈萃了馮久和、馮其瑞、吳美英、馮偉一家三代創作的壽山石雕精品近300件,以此展示福建優秀藝術家對自然的智慧表達、對生活的致遠思想、對時代的嶄新構造、對文明的精湛致知。也是為迎接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在福州召開送出的一份禮物。

文/吳志躍(福建博物院院長)


馮久和與馮偉(右一)合影


馮偉藝術簡介

馮偉,從事壽山石藝術雕刻,福建省工藝美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壽山石雕傳承人、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壽山石鑑定師、福建省民間藝術家、福建省十大傑出青年、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玉石雕藝術大師、全國青年優秀工藝美術家,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不忘初心勤耕耘。其二十餘件作品被國內外美術館收藏、獲獎。作品《惠風和暢》獲第十四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十二生肖》獲首屆中國非遺博覽會金獎;《各種品種套章》獲2006中國手工藝精品博覽會金獎;《天鵝》、《海底世界》獲第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特別金獎、金獎;《碩果纍纍》獲2011年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金玉滿堂》獲首屆中國「海絲」工藝品博覽會金獎;《喜上眉梢》、《豐收》獲第十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揚眉吐氣》獲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金獎;《松齡鶴算》獲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發財兔》《苦盡甘來》獲第十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特別金獎、金獎;《爭豔》獲第五屆福建省工藝美術精品「爭豔杯」大賽金獎;《如日中天》獲2006中國手工藝精品博覽會銀獎;《金玉滿堂》獲福州第六屆「風華杯」大獎賽大獎。

刻苦鑽研精於業,其具有良好的美術理論基礎和紮實的雕刻基本功,熟練運用圓雕、浮雕、透雕等技法,融合中國畫審美理論與技法,傳承創新,因材施藝,精雕細琢,在寫實與寫意間展現藝術美。從原石顏色、質地、體量、可雕性等方面判斷評價,進行造型設計展示作品的精髓,體現出構思理念和藝術水準。

出版專著《唯美壽山石雕》《石頭紀——壽山石雕藝術探源》,發表論文《展示空間之近代工藝美術歷史形態寫真》,建立壽山石雕刻技術檔案,對行業發展,非遺活態保護,以及技術的傳承創新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實踐中進行理論總結有助於技術傳承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創新。

貢獻社會探索發展新途徑。多次參加公益性的全國非遺展示會,圓滿完成了「福地揚帆、建功八閩—福建人才周」宣傳推介任務,外交部福建全球推介活動主場交流和推介任務,赴日本、法國、西班牙舉行外交部福建全球推介海外延伸活動,為宣傳中國傳統文化,展示新時代開放自信的福建形象做出積極貢獻。在福州三坊七巷非遺博覽苑,多次接待國內外文化調研組,在藝術院校、團體協會做專題講座,為非遺的保護與傳承做不懈努力,守護民族精神家園。


馮偉作品

















相關焦點

  • 匠心·傳人——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
    近日,由福建博物院、福建省工藝美術研究院、福州雕刻工藝品總廠、首開集團主辦,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福州市壽山石行業協會、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承辦的「匠心·傳人——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在福建博物院舉辦,展覽將持續至12月20日。
  • 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27日起亮相省博
    福州新聞網11月26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顧偉)由福建博物院、福建省工藝美術研究院、福州雕刻工藝品總廠等單位主辦,福建省非遺保護中心、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等單位承辦的「匠心·傳人——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27日下午將在福建博物院3號展廳開展,本次展覽聚集了馮久和、馮其瑞、吳美英
  • 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作品亮相福建博物院
    ↑11月27日,參觀者在觀賞壽山石雕作品《國富延年》。當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馮久和領銜的馮氏三代人壽山石雕刻作品在福建博物院亮相。此次「匠心·傳人——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展出的雕刻作品近300件,呈現了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技藝的傳承與發展。
  • 馮偉邀您共賞馮氏三代壽山石雕藝術大展
    馮氏三代創作交流馮久和與馮偉馮久和,1928年生,福建福州人。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顧問。特別擅長「群豬」「大型花果籃」「仙鶴」「十二生肖」等題材,對壽山石俏色的把握堪稱一絕。
  • ...的匠心傳承!|中國工藝美術|福建博物院|馮久和|展覽|匠心|壽山石
    憨態可掬的豬,展翅欲飛的鶴,青綠沁香的苦瓜……11月27日下午,"匠心·傳人"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在福建博物院開展。此次展覽薈萃了馮久和、馮其瑞、吳美英、馮偉一家三代創作的壽山石雕精品近300件,見證壽山石界匠心傳承。馮偉發言開幕式現場當天下午3時開幕儀式在福建博物院隆重舉行。
  • 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
    這件長2.33米、高1.88米、厚1.6米的作品是由馮氏祖孫三代人歷經11年共同創作而成,是少有的大型壽山石雕作品。《國富延年》原石是重達3噸多的壽山五彩善柏石,作品主體是一棵古藤纏繞的蒼松,19隻形態各異的仙鶴立於其上,或漫步山林,或嬉戲打鬧,利用石質上的紅色雕成牡丹,整件作品雍容華貴、大氣沉穩。
  • 一個展覽,三代人的匠心傳承!
    憨態可掬的豬,展翅欲飛的鶴,青綠沁香的苦瓜……11月27日下午,"匠心·傳人"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在福建博物院開展。此次展覽薈萃了馮久和、馮其瑞、吳美英、馮偉一家三代創作的壽山石雕精品近300件,見證壽山石界匠心傳承。
  • 一個展覽,三代人的匠心傳承!|馮久和|展覽|匠心|壽山石|中國工藝...
    憨態可掬的豬,展翅欲飛的鶴,青綠沁香的苦瓜……11月27日下午,"匠心·傳人"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在福建博物院開展。此次展覽薈萃了馮久和、馮其瑞、吳美英、馮偉一家三代創作的壽山石雕精品近300件,見證壽山石界匠心傳承。馮偉發言開幕式現場當天下午3時開幕儀式在福建博物院隆重舉行。
  • 專訪馮偉:馮氏家族與壽山石的三代「情緣」
    作為2019年外交部福建全球推介會上福建壽山石雕唯一代表,馮偉先生藝出名門,傳承並創新了其祖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馮久和的雕刻技藝,續寫了一段祖孫三代的「石頭記」。採訪團隊對馮偉先生進行了專訪,探尋馮氏家族與壽山石的三代「情緣」,體悟石雕文化背後的工藝技法和匠人精神。
  •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在京開幕 「以石為媒」促進文明互鑑
    吳為山表示,「壽山石」這三個字因雕刻而凸顯價值,壽山石雕刻藝術家的名字、歷史和精神與壽山石融匯在一起,形成了福建文化最重要的基石之一。此次晉京舉辦的「壽山石韻」藝術大展,正是全面梳理壽山石文化、促進傳統文化偉大復興、展現壽山石當代創新的一項具體行動和重要舉措。中國民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周燕屏介紹,福建是民間藝術的大省、強省,而壽山石雕藝術領域更是其中佼佼者,幾乎成為福建民間藝術的標識。
  • 常熟展「石之天成」,看壽山石雕刻的文房與雅玩
    壽山石產於福建福州市晉安區壽山村,作為中國四大名石之首,其雕刻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藝術發展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澎湃新聞獲悉,7月24日,「石之天成——壽山石雕刻展」在常熟博物館開幕,展覽分「嶄露頭角」、「東成西就」、「東西合璧」三個部分,共展出壽山石雕刻作品95件/套。
  •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全景式晉京,揭亞洲文明新視角
    2019年5月9日上午10點,「禮讚新中國 奮進新時代——『壽山石韻』藝術大展」開幕式將在中國美術館舉行,近200件古今壽山石經典之作,完整地呈現了壽山石文化發展的不同階段與歷史傳承中的重要事件,全景式的展現了八閩大地千年壽山石文化的豐富內涵與外延。
  • 石有花語誰能解 馮氏刻刀留餘香——訪福建省壽山石雕「非物質文化...
    馮偉見到記者,拿出一張照片給記者看,並回憶了他是如何走進壽山石雕藝術之門的。特別是他1971年獨立創作完成的作品《花果纍纍》,在1972年北京舉辦的全國工藝美術大展中一舉奪得最高獎「全國工藝美術展優秀獎」,後來以《含香蘊玉》為名入選中國郵電部發行的壽山石郵票,並作為《中國工藝美術》一書的封面出版。2005年,馮久和獲「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當記者問馮偉,「爺爺在你心目中是一個怎樣的人」時,他毫不遲疑地回答:「爺爺是一個極度熱愛生活,熱愛壽山石雕的人。
  • 「開放與創新——青年壽山石雕印鈕邀請展」(杭州站)啟幕
    壽山石用以治印後,其印鈕雕刻技藝隨之發展,壽山石印章在印學界享有至高的殊譽,收藏壽山石印材和印紐,也成為歷代文人雅士的「雅好」,材質之美、雕刻之美、篆刻之美相融合,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印鈕雖小,但匠心獨運,其高超的技法和深厚的藝術功力,使得方寸之間、氣象萬千,這也是壽山石文化不斷傳承創新的魅力所在。
  • 不拘傳統,讓壽山石擁抱另一種可能
    華夏匠人·中級工藝美術師杜海中杜海中與壽山石 |壽山石是福州特有的名貴石材,也是中國傳統「四大印章石」之一,其石質晶瑩、脂潤、色彩斑斕,紋理豐富,色澤渾然天成杜海中,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福建青年雕刻名家、中級工藝美術師、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會員、福州壽山石行業協會會員、海中有物創始人;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麗娟學習壽山石雕刻,擅圓雕,以人物為長,把學院藝術表現形式運用到雕刻創作中,更注重工藝的藝術化,提煉線條,富有設計感。
  • 五月,壽山石韻北京綻放
    《古田會議》壽山高山石 林飛 作禮讚新中國 奮進新時代壽山石韻藝術大展主辦單位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中國美術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辦單位中國壽山石文化發展研究中心 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福建省海峽民間藝術館
  • 石善春秋—中國壽山石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作品展亮相三坊七巷
    為弘揚壽山國石文化,2015年10月27日中國壽山石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下簡稱中心)在福州正式掛牌成立。中心是經中國文聯審核,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同意批准,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管,由全國(含港澳特別行政區及臺灣地區)的壽山石雕刻藝術家、理論家、篆刻家、書畫家和鑑賞收藏家及與壽山石文化相關的專家學者自願參加、自願結成的全國性、權威性、專業性學術團體。
  • 「名家專訪」藝術名家林榮發,匠心雕琢至美傳奇
    同治年間,潘玉茂、林謙培則繼承楊、周之法,各自形成了「西門派」與「東門派」兩大雕刻流派,對後世影響可謂深遠。其中,「東門派」講求造型偉岸,善取巧色,刀法矯健,作品玲瓏剔透,雅俗共賞;「西門派」注重因材施藝,巧掩瑕疵,刀法圓順,作品古樸簡練,意韻獨到。令人可喜的是,壽山石雕刻在新中國成立後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新生與拓展。
  • 歷代壽山石雕刻大家,50位大師簡介附傳世作品
    從壽山石的出現到目前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在這一個漫長的時間當中,壽山石原料一直都在成就這些著名的雕刻藝術家們,從唐宋元明清到目前為止,著名雕刻藝術都是層出不窮的,而且這些人也在不斷的推陳出新,高手也在不斷的湧現出來。這些本就溫潤無比的石料,經過這些藝術家的神奇之手,更是光彩奪目,也成為了歷代傳頌的佳品。而說到壽山石,那麼我們就不得不提壽山石雕刻大師們。
  • 晉安區決出壽山石雕刻「十大新秀」
    福州新聞網12月5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朱榕)為迎接世遺大會召開,傳承弘揚壽山石雕刻非遺技藝,晉安區舉辦第三屆壽山石雕刻「十大新秀」評選活動。經過2個多月的「石力」比拼,「十大新秀」結果水落石出。「壽山石雕文化主題論壇」也同步啟動,論壇邀請壽山石界的著名專家、學者圍繞壽山石雕刻技術傳承與創新人才培育交流分享觀點,為青年雕刻師答疑解惑。本次活動由晉安區委組織部、區委人才辦主辦,旨在通過比賽挖掘出一批優秀的壽山石雕刻人才,激發高技能人才創新創業創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