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澎湃入海的閩江,「福」源深厚的閩地,孕育了先輩們創造的智慧和靈感。他們生長於這片充滿生機的沃土,感悟著大自然無私饋贈的自然之美,激發出人天同構的藝術想像力,將靈動的刻刀舞出一片絢麗的色彩,從質樸走向成熟,為中華文明鑲嵌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壽山石雕刻藝術就是這顆耀眼的明珠,隨著這門藝術的發展,壽山石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文化符號傾倒了無數愛好者,其石質晶瑩、脂潤,色彩斑斕,色界分明,是中華瑰寶,2003年被確定為「國石」。
在過去,精美的壽山石雕是文人墨客的雅好,是達官貴族的珍品。在現代社會,壽山石雕已經融入中國人獨特的玉石文化價值體系中,並有逐漸成為主流的趨勢。今天的壽山石雕,是中國傳統雕刻藝術之一,是福建傳統工藝美術的傑出代表,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壽山石雕風靡的過程裡,無數石雕藝人嘔心瀝血,傳承創新,使得壽山石大放異彩。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馮久和先生領銜的馮氏三代人,就是福建壽山石雕藝術最具有代表性的名片之一。
《國富延年》為馮久和、馮其瑞、馮偉三代人合作創作
馮久和,1928年生,福建福州人。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顧問,2005年獲國家「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2007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特別擅長「群豬」「大型花果籃」「仙鶴」「十二生肖」等題材,對壽山石俏色的把握堪稱一絕。他能通過對壽山石石型與色彩的走向,判斷並且勾勒設計出恰到好處、安排巧妙的藝術精品,最大限度地發掘出壽山石色彩與質地的自然美,因此,他的作品有「天工合一」之神,「渾然天成」之美。2009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全集·馮久和卷》出版,作品《含香蘊玉》入選中國郵電部發行的壽山石郵票。
受父親馮久和影響,馮其瑞從小學習壽山石雕刻,在努力繼承家傳題材的同時,不斷探索新的領域,形成自己的雕刻風格。主攻動物、花鳥山水,擅長刻豬,使家傳「群豬」這一題材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中國畫風與各種民間雕刻技藝揉合融合,讓他的作品有了詩的靈動、畫的遼闊,多次在國家、省、市各項展覽中獲獎,2002年被授予福建省工藝美術名人。馮其瑞夫人吳美英為當代著名壽山石收藏、鑑賞、雕刻藝術家,著有業內權威壽山石鑑賞參考文獻《中國壽山石全品種圖譜》。吳美英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對壽山石原石的狂熱,她可以背出400餘種壽山石品種,滔滔不絕介紹壽山石品種分布、鑑別和藝術創作價值。與她交談,就像讀了一本壽山石「百科全書」。
馮氏第三代傳承人馮偉,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福建省十大傑出青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以雕刻花果、動物、山水、禪意等作品見長,「苦瓜」系列作品更是獨樹一幟。馮偉的創作,不僅完全繼承了上輩的優秀品質,更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在馮偉心中,壽山石雕創作的過程,就像在草原上馳騁,在大海上揚帆,只有胸懷寬廣,方能風骨不凡。他的眼界開闊,因此題材也極為廣泛。壽山石品種繁多,相貌各一,特別是有十多種顏色,色彩非常綺麗,為創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對創作者的藝術修養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觀看馮偉的作品,推及他創作的過程,我們可以感悟到他獨具慧眼的「相石」,天馬行空的「構想」,精湛圓熟的「技法」,質樸純真的「風骨」以及天真爛漫的「情趣」。一尊作品,可以是輕輕握在手中的溫潤,也可以是極目遠眺的萬裡山河;可能是五味雜陳的人生思考,也可能是怡然自得的回味一笑。
本次「 匠心·傳人——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薈萃了馮久和、馮其瑞、吳美英、馮偉一家三代創作的壽山石雕精品近300件,以此展示福建優秀藝術家對自然的智慧表達、對生活的致遠思想、對時代的嶄新構造、對文明的精湛致知。也是為迎接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在福州召開送出的一份禮物。
文/吳志躍(福建博物院院長)
馮久和與馮偉(右一)合影
馮偉藝術簡介
馮偉,從事壽山石藝術雕刻,福建省工藝美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壽山石雕傳承人、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壽山石鑑定師、福建省民間藝術家、福建省十大傑出青年、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玉石雕藝術大師、全國青年優秀工藝美術家,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不忘初心勤耕耘。其二十餘件作品被國內外美術館收藏、獲獎。作品《惠風和暢》獲第十四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十二生肖》獲首屆中國非遺博覽會金獎;《各種品種套章》獲2006中國手工藝精品博覽會金獎;《天鵝》、《海底世界》獲第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特別金獎、金獎;《碩果纍纍》獲2011年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金玉滿堂》獲首屆中國「海絲」工藝品博覽會金獎;《喜上眉梢》、《豐收》獲第十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揚眉吐氣》獲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金獎;《松齡鶴算》獲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發財兔》《苦盡甘來》獲第十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特別金獎、金獎;《爭豔》獲第五屆福建省工藝美術精品「爭豔杯」大賽金獎;《如日中天》獲2006中國手工藝精品博覽會銀獎;《金玉滿堂》獲福州第六屆「風華杯」大獎賽大獎。
刻苦鑽研精於業,其具有良好的美術理論基礎和紮實的雕刻基本功,熟練運用圓雕、浮雕、透雕等技法,融合中國畫審美理論與技法,傳承創新,因材施藝,精雕細琢,在寫實與寫意間展現藝術美。從原石顏色、質地、體量、可雕性等方面判斷評價,進行造型設計展示作品的精髓,體現出構思理念和藝術水準。
出版專著《唯美壽山石雕》《石頭紀——壽山石雕藝術探源》,發表論文《展示空間之近代工藝美術歷史形態寫真》,建立壽山石雕刻技術檔案,對行業發展,非遺活態保護,以及技術的傳承創新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實踐中進行理論總結有助於技術傳承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創新。
貢獻社會探索發展新途徑。多次參加公益性的全國非遺展示會,圓滿完成了「福地揚帆、建功八閩—福建人才周」宣傳推介任務,外交部福建全球推介活動主場交流和推介任務,赴日本、法國、西班牙舉行外交部福建全球推介海外延伸活動,為宣傳中國傳統文化,展示新時代開放自信的福建形象做出積極貢獻。在福州三坊七巷非遺博覽苑,多次接待國內外文化調研組,在藝術院校、團體協會做專題講座,為非遺的保護與傳承做不懈努力,守護民族精神家園。
馮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