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倫坡:人生不如波德萊爾的一行詩

2020-12-14 人生怪味豆

人生不如波德萊爾的一行詩。

記不清是哪個人這樣說過,但就是如此匆匆不曾追究來處的一句話,卻始終叫我難以忘記。

波德萊爾的一生本來該與別人大同小異,可正如聖經中那些平平無奇的牧羊人一樣,他在聽到人類之外聲音的呼喚之後,得到了屬於自己的傳奇。在這個神秘聲音為他打造的傳奇當中,他走進了與人類「共識」所迥異,但卻處處對應息息相關的森林。

林立的高樹如斑駁的神殿石柱,陰翳或晴朗的天空如人變化莫測的性情,街角腐爛變質的半個女人便是逐漸走向死亡卻趨之若與的人類。

他人即煉獄,然而看著鏡子裡那個熟悉而陌生的「自己」,誰又不曾有過「這都是我的錯」一般的相法?誰又可斷言,早上醒來瞧著穿上衣服人模狗樣的「自己」,不曾覺得厭惡同恐懼?誰都無法斷言,誰都討厭誰,誰都噁心誰,可是誰都愛誰。

正如波德萊爾詩中充滿了腐朽罪惡氣息的巴黎街頭,韻律中抑揚頓挫的歌詠,既是下水道陰溝小巷的藏汙納垢,也是街道間正大光明的人生百態。

當那字裡行間透露出的陰冷到達了挑戰讀者感官的地步,寫作之人內心交纏的絕望與希望是何等糾結,大概也是可以微微一窺的。但是很多時候真正叫人心寒齒冷的並非詩篇和歌詠。誠然詩篇的奇妙夢幻與歌詠的悠長嘆惋,是最適宜讚頌與哀悼氣氛的卻總只有人。

我為何眼中常常有著淚花,只因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是艾青。

我為何詩中總寫各種醜惡,只因我對我的人類鄙夷而自豪。這是波德萊爾。

至於我,至於我這茫茫眾生中的一粒無名塵埃,為何總寫著哀嘆與悲鬱的文字。那大概,是因為我的人生,的確比不上波德萊爾的一行詩。

對自己的厭惡不曾達到自我了結的程度,對自己的喜愛與驕傲也不曾能酣暢淋漓。

退無清醒之領悟,進無清晰之前路。

人生,茫然無措到連一行詩,也算不上。

相關焦點

  • 波德萊爾毛邊本:人生不如波德萊爾的一行詩
    波德萊爾,法國十九世紀最著名的現代派詩人,法國象徵派詩歌的先驅,在歐美詩壇具有重要地位,其作品《惡之花》是十九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詩集之一。作為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波德萊爾用作品奠定了這一文學分支的基調:摒棄傳統,獨闢蹊徑。
  • 波德萊爾,人生還不如他的一行詩
    波德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國十九世紀現代派詩人,象徵派詩歌先驅,代表作有《惡之花》等。波德萊爾在歐美詩壇具有重要地位。導讀、整合 | 風小楊原文作者 | 郭宏安導讀「人生還不如波德萊爾的一行詩。」
  • 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萊爾
    龍之介可謂是少年得志,幾乎一帆風順地完成了畢業、就職和文壇成名等人生大事。他在此期間寫下的《羅生門》《鼻子》等佳篇迅速獲得世人矚目,一躍成文壇最閃耀的新星。而且,作為大文豪夏目漱石最得意的弟子,勢必更加助益他的前程。
  • 人生還不如波德萊爾的一行詩
    【編者按】1821年4月9日,法國19世紀著名現代派詩人波德萊爾出生於巴黎。艾略特稱他為「所有詩人的楷模」,芥川龍之介曾說「人生還不如波德萊爾的一行詩」。他的詩集《惡之花》被譽為法國「偉大傳統業已消失,新傳統尚未形成」的過渡時期裡「一叢奇異的花」。
  • 芥川龍之介:有時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萊爾,木心接下半句,成為經典
    去年小編在看過他的一系列作品(只是部分)之後,覺得這個作家很特別,他對人性的了解是那樣的透徹,小編看完不禁震驚,不知道要有怎樣的經歷怎樣的人生才會有如此頓悟。芥川龍之介身上有著濃厚的憂鬱敏感氣質,他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有時人生還不如一行波德萊爾。」這句話被很多人喜歡,並摘抄在筆記本裡。
  • 波德萊爾最重要的5本書 | 所有詩人的楷模,人生還不如他的一行詩
    > 英國詩人艾略特稱他是 「所有詩人的楷模」 法國詩人蘭波認為他是 「慧眼者,詩人之王」 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曾說 「人生還不如波德萊爾的一行詩
  • 芥川龍之介: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萊爾
    藝術的輝煌與人生的痛楚並存於他身上,共同構成了芥川龍之介文學的獨有意蘊。世紀末的憂鬱要理解芥川文學,一個不可忽略的關鍵詞就是「世紀末」。「世紀末」指的是19世紀末法國等歐洲國家出現的頹廢、享樂、唯美、神秘、懷疑等傾向的文藝思潮,代表作家有法國的波德萊爾、蘭波,英國的愛倫·坡、王爾德等人。
  • 有時波德萊爾不如一碗混沌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我相信你我皆聽過木心的《從前慢》,但是其實他和我們所品味到的>奮鬥、受苦,我也怕先找個人愛愛吧人是有的馬馬虎虎不算數看樣子是就這樣下去了平日裡什麼樂子也沒有除非在街上吃碗餛飩有時,人生真不如一行波德萊爾
  • 戈蒂耶《回憶波德萊爾》,及波德萊爾的書信選
    《回憶波德萊爾》中譯本這部《回憶波德萊爾》的完整書名為《波德萊爾的生平和對他親切的回憶》,作者戈蒂耶是波德萊爾的同時代人(戈蒂耶要年長十歲),西方唯美主義代表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小說《莫班小姐》等。而波德萊爾生前也專門寫過評論戈蒂耶的文章(參見《浪漫派的藝術》)。戈蒂耶的這篇回憶錄篇幅不長,主要簡短記述了波德萊爾的生平(如他的樣貌、家庭、遊歷),以及解讀了波德萊爾的詩歌理論(如認為詩歌不應受道德約束,喜愛人工雕飾等)、詩歌特色(如音樂性、用韻、詩體等),還有所受愛倫·坡的影響(翻譯了愛倫·坡的作品),對大麻和鴉片的態度和研究等。
  • 「遇見」波德萊爾
    因為我很喜歡《巴黎的天空》這首曲子,就拿出來翻,作者居然是波德萊爾。我當即就辦了借書證,借下這本書。 他的眼睛說:「我是人類中最卑劣、最孤獨的了,失去了愛情和友誼,甚至連動物都不如。然而,我也像所有的人一樣,生來就是為了理解和感覺永恆的美的呀!女神啊,可憐可憐我的憂傷和狂熱吧!」 可是,無情的維納斯用她那大理石的眼睛望著遠方不知道什麼東西。
  • 波德萊爾與生命之作《惡之花》
    不論他人怎樣圍攻,波德萊爾始終將《惡之花》視為自己的生命之作。他骨子裡的柔情、心中的信仰、對世界的憐憫和所有的仇恨在這部詩集中都清晰可見。波德萊爾的繼父是一個嚴肅的軍人,追求自由的波德萊爾無法忍受繼父的管教和給予的種種束縛,兩人常常發生衝突。隨後,波德萊爾受繼父的安排開始了學校的寄宿生活,他無可奈何,備受壓抑。1836年,隨父母回到巴黎,進入路易大帝中學的波德萊爾才華出眾,卻不安分守己,被校方開除。
  • 同樣「以醜為美」,詩怪李金髮與波德萊爾有何區別?
    李金髮與法國象徵主義有著密切的關係,他自己也說過,波德萊爾是他最喜歡的詩人之一,並且把一切他能找到的有關波德萊爾的詩歌文章都拿來讀。在詩歌創作上,李金髮也自覺地學習波德萊爾。波德萊爾的代表作《惡之花》是要在惡與醜之中尋求「美麗的花朵」,詩歌風格頹廢、憂鬱、怪誕,李金髮也延續這一風格,在上世紀新詩創作中獨樹一幟。但李金髮不是波德萊爾,他有著自己的特徵。波德萊爾所處的時期正是資本主義上升的時期,他遊走在巴黎街頭,悄悄地注視著這一切,看到的更多是在那個時代中充斥著的種種罪惡、醜陋。現實世界的遮羞布蕩然無存,一切都顯現在巴黎街頭。
  • 世界歷史:現代派詩人波德萊爾,文藝批評家,另一個世界的詩
    1852年以後,他的創作進入高潮,到1857年先後發表了20多首詩、10餘篇評論及大量譯作。1857年詩集《惡之花》終於出版,四年後他親自編訂的第二版問世並獲得很大成功。波德萊爾力主文學的各種藝術形式互相關聯、滲透,因此他的文論與畫評渾成一體,水乳交融。他還認為表現周圍世界的真實是小說的目的,而不是詩歌的目的,「詩表現的是更為真實的東西,即只在另一個世界才是充分真實的東西」。
  • 【天天冥想】91:愛倫坡--黃金國
    沒人知道《黃金國》是否存在,愛倫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關於這個地方的詩倒確實存在。
  • 波德萊爾代表作《憂傷與漂泊》欣賞
    從1843年起,波德萊爾開始陸續創作後來收入《惡之花》的詩歌,詩集出版後不久,因「有礙公共道德及風化」等罪名受到輕罪法庭的判罰。1861年,波德萊爾申請加入法蘭西學士院,後退出。作品有《惡之花》、《巴黎的憂鬱》、《美學珍玩》、《可憐的比利時!》等。
  • 波德萊爾《巴黎的憂鬱》:現代主義特色的散文詩
    《巴黎的憂鬱》中譯本波德萊爾作為法國象徵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也常被視為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巴黎的憂鬱》是他的一部散文詩,不妨說也是帶有現代主義文學的特色的。當然,書中也有不少地方直指人心,很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 法國大詩人波德萊爾,這十句驚豔陰鬱的詩,感受他的憂鬱和孤獨
    1821年4月9日,即199年前的今天,波德萊爾出生在巴黎。在他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便去世了,之後,母親改嫁。他的繼父是一位將軍,後來又成為法國駐西班牙大使。波德萊爾對繼父的專制和管束非常不能接受,於是他的繼父成了他當時最討厭、最厭惡的人。波德萊爾的童年經歷以及這種非正常的親情關係、父子關係,對他的性格和精神狀態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廢墟集|《論波德萊爾的幾個母題》評註(上)
    對此現狀,波德萊爾在導言詩體現的遠見是:獻給精神的同類。他所想見的讀者不是當下的大眾,而是期待與未來那些最苛刻的讀者相遇。(本雅明對「經驗」有獨到的考量眼光,具體參見《經驗的貧乏》、《單向街》、《無法扼殺的愉悅——文學與美學漫筆》。可見他試圖說明的,正是現代人經驗的貧乏,以及重建感受力的可能。)
  • 這樣一個深秋,我們讀波德萊爾的詩
    [導讀]波德萊爾(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國十九世紀最著名的現代派詩人,象徵派詩歌先驅,代表作有《惡之花》,他針對浪漫主義的重情感而提出重靈性。本文選自他的《秋歌》,王以培翻譯。波德萊爾(圖片來自網絡)秋歌 王以培/譯I 我們即將沉入冰冷的暗夜; 永別了,短暫夏日的流光!
  • 寫現代詩不可不知波德萊爾
    詩人樹才解析現代詩開山之作《惡之花》  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是十九世紀最負盛名的法國象徵主義詩人,在文學領域,他與愛倫·坡、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等人共同拉開了現代主義文學的帷幕熟稔西方文學演變史和作家精神史的樹才,從詩人的人生經歷入手,重現了波德萊爾誕下《惡之花》的精神分娩過程。「寫現代詩不知道波德萊爾是不可想像的,只有一個例外他可以不知道波德萊爾,就是他覺得他是波德萊爾。」  成長經歷決定性格  童年抑鬱、孤獨  樹才在講述波德萊爾的詩歌作品之前,用了相當長的一段篇幅講述了波德萊爾的童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