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一個小竅門, 教你輕鬆掌握「松透」的境界!

2020-12-23 網易新聞

太極界前輩們常說:「太極拳三年化拙勁,十年不出門」。化拙勁就是指習練太極拳者,必須從「松」入手,用「松」來化掉本身的拙勁。只有在習練過程中不斷提高「松」的層次,拙勁才能被逐漸化掉,柔勁,剛勁才能逐漸而生。

太極拳的「松」達到什麼狀態?是什麼標準?怎樣才能做到「松」?這是困擾習練者的關鍵問題。

在這裡,小漾跟大家分享一篇對「松的體悟」很透徹的文章,供大家參考交流。

初學太極的放鬆階段,最要緊的是把握好既能松得下來,又要松而不懈的要領。拿太極起勢來說,一上來就要學會松下來,但又不能松松垮垮。這個度如何才能把握好呢?關鍵一點,就是要在立身中正的大原則下儘量地放鬆自己的身體。因為立身中正了,才會不仰不俯,不歪不斜。同時,胸部放鬆,背部略張,雙肩有意識的向外撐,但是又要放鬆下垂,腋下如虛含著一個雞蛋,這樣慢慢地感覺上身往下一點點鬆了下來。這樣的松,就會有松而不懈的感覺。

第二步要找到松沉的感覺。這裡最重要的是掌握松沉與虛靈頂勁的矛盾關係。沒有虛靈頂勁相配合的松沉,那就不是真正的松沉,而是死沉。真正的松沉一定要有向下沉與向上領的對拉拔長。具體做法就是,胯以下往下沉,胯以上往上升。

第三步,要找到松透的感覺。松透要求人體的每一塊肌肉都要松透,每一個毛孔都要放鬆。此時,會有一種松空的感覺,整個人會融化在大自然當中。

最後,想與大家分享一個檢測自己是否松下來了的一個小竅門。

這個小竅門非常簡單。看自己是否放鬆下來了,你可以檢測自己的腳掌是否是平均承受了自己的身體重量。如果你松得到位,腳掌應該和你的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肉、韌帶,都是處於完全放鬆的狀態。就像一件物體,被人擺放在那兒,底部是平均受力的。不是平均受力的話,你就會感覺到彆扭,感覺需要某部位用力去平衡,一用力,就會有緊張的感覺了。所以,如果腳底下哪一處的肌肉韌帶有緊張,那就是還沒有松好。

為什麼這麼說呢?拳諺說:「腳底松,一身松」。因為腳承擔著全身的重量,腳的放鬆是最難的,也必然會成為全身最後一塊放鬆下來的部位。如果你感到腳底都放鬆下來了,那你還擔心其他地方沒有放鬆下來麼?所以,檢測自己是否真的放鬆下來了,直奔主題,看自己的腳底即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太極拳一個小竅門,就讓你找準松透的感覺
    但,這一個松字,難倒了多少英雄好漢!所以,很多人說,太極拳是聰明人練的拳。要把太極拳打好,不僅要勤學苦練,更要善於體悟。太極之境,一層有一層的風景,善於體悟者,會沿階而上,層層體悟,最終得道。從開始學習放鬆,到松沉,再到松透,每一個層次的體悟,都會讓你恍然一驚,原來太極是這樣顛覆你的日常看法的。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下,對松的體悟。初學太極的放鬆階段,最要緊的是把握好既能松得下來,又要松而不懈的要領。拿太極起勢來說,一上來就要學會松下來,但又不能松松垮垮。這個度如何才能把握好呢?
  • 練太極拳有什麼竅門?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練太極拳有什麼竅門?我的回答很簡單:竅門是不求多,但求精,萬法歸宗,拳理相通。一年磨十劍不如十年磨一劍,這樣打拳才會輕鬆快樂和提高效率,關鍵在於心態。」輕鬆學拳       太極拳是智慧拳,出功夫的人是聰明人,聰明人習拳講究方法,聰明的方法首先就是確定目標後的計劃制定,聰明的計劃就是循序漸進。練準確的拳架,不要一口氣把一套拳學完,要一口氣把一個拳架練正確,不可急於求成,欲速則不達,從基本功開始,一步一個腳印,積小勝為大勝,功到自然成。
  • 看完我的《新太極拳經》,太極拳內功內勁的練法訣竅,從此不求人
    本太極拳經從老拳論中摘取數條,已道盡內勁、內功練法之精義,寥寥數語,精簡而純粹。多言則數窮,反令人不知所從。老前輩們都已經把太極拳內功內勁的練法精義,反覆地解釋了無數遍。說來說去,也始終只是一個事——丹田內勁、內功的練習方法,陰、陽、太極三層境界的實際踐履功夫。
  • 陳正雷:沒人練到太極最高境界!
    八歲隨伯父陳照丕練習家傳太極拳術、刀、槍、劍、棍等器械及推手,聆聽太極理論。1972年伯父去世後,隨其堂叔父陳照奎習武,20歲開始教拳,練拳、悟拳、授拳、寫拳已近60年。2013年8月21日,南方周末記者與陳正雷探討了「作為武術的陳氏太極拳」。
  • 練太極拳如何才能真正松下來
    放鬆的一個標準,叫做松透.何謂松透,我認為它的內涵至少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要求..只有如此入靜,才可以考慮「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高度靈敏功能的境界.太極拳強調用意,強調意念力的鍛鍊,首先必須使大腦總是處於松靜狀態,然後才可以言集中和調動意念力的運用.
  • 怎樣練好太極拳?練,用心練
    怎樣練好太極拳?首先要「練」,太極拳的功夫是每天循規蹈矩認真練拳得到的。很多身懷絕技的人都是每天練拳不輟,從不間斷。練太極拳,也稱打太極拳,確切的說:叫「盤架子」。因為太極拳的套路自始至終走弧線,有人說,太極拳套路是由大小不同的環組成,故稱「亂環拳」,弧線是盤出來的。練拳開始,切記走孤線,忌直來直去走直線,久之,得不到太極拳特有的圓活趣味和層的功夫。
  • 李雅軒先生傳授的太極步法
    並說:「現在很多太極拳師不重視練腿,腿踢不高,步邁不大,老態龍鍾,舉步蹣跚,只可講講拳,友誼推推手,如遇實戰則不行此非太極拳本身之過,乃不知練太極拳手眼身法步之過也,學者不可不慎。」我想,要想在太極拳方面學成些功夫,先師所傳的太極步法不可不學,不可不練,否則,名不符實也。
  • 練太極拳的三個訣竅,拳友們可根據實際情況結合!
    為了讓太極拳發揮儘可能大的效益,學練太極拳者必須先明確自身練太極拳的目的是什麼?然後,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扎紮實實地錘鍊好自身的太極功夫。總結先賢練出太極功夫的規律,除了拳架套路、內功心法、太極思維含三為一不可偏廢的總原則外,還必須明白何為太極拳。以下三種學練太極拳的關竅至關重要。
  • 陳小旺論述:練太極拳的觀念
    從盤架子開始,第一層記清路數,手往哪,腳往哪,先學會一個套路,熟練,然後解決拳架中的矛盾及誤差剛開始練時動作慢一點、動作路線大一點,才能把氣弄通,如果走太快,就亂套了,就像剛學會腳踏車,大廣場,大馬路都騎得好,但遇到不好的路,小路一拐彎就翻了。打拳也一樣,熟練以後不只大路騎得好,小路、碰到石子路也沒事。拳要練好必須把圈練小,一步一步來,大圈練到中圈、小圈到無圈,內部的虛實變化外表看不見,圈就是勁,勁就是圈,勁是從圈裡的。虛實轉換,一動全動,節節貫串,一氣貫通。
  • 練太極拳半途而廢的原因在哪裡?
    北京晉僖太極養生館張晉僖老師教學拳照為什麼在追求太極真諦的修煉人群中淺嘗轍止、半途而廢者甚多?要害是習練者心不沉,意不靜。首先,習練者對太極拳修煉必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陳鑫拳論曰「 運用在心,此是真訣」,「身法端凝莫測,收斂精神,別無他訣,心平氣和則得」。
  • 學練太極拳的過程,關鍵是不斷地「修正」拳架,如是,功力提升快
    你是否修正過太極拳?一聽這話,許多人就覺得有些過份了?為什麼呢? 最美的人,一定是練太極拳的人,哪怕年齡已經大了 練太極拳一定要會修拳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大多數的太極拳愛好者,只經歷了太極拳的學拳階段就直接過渡到練拳階段,這樣,一輩子練太極拳但一輩子都體無不到太極拳的真正妙處,所以,學拳的人很多,但是,許多人練著練著,就感覺沒有味道了;於是或者停練了,或者天天到處學更廣泛的拳架子—-以學習各家各派之套路多少為榮。 一個套路學完了,並不等於已經完全掌握了這套太極拳。
  • 練太極拳常見的主要錯誤,你還在犯嗎?
    任何人練太極拳開始都會有各種各樣的錯誤,不斷地糾正錯誤,水平就會不斷提高,糾正錯誤的過程也是個鍛鍊的過程,所以練太極拳不能怕出錯而縮手縮腳,要大膽動。太極拳順應人體規律,你練的舒服狀態,就是對的狀態。但總結一些出錯的規律可能會有助於大家的練習。
  • 怎樣才能練好太極拳?
    腰帶弧形運動,練太極拳要以腰為主,這是練太極拳的人經常說的。傅老師又說:不但太極拳的練法講究以腰為主,中國其他流派的,西洋武術以及其他一些體育競技運動也都講以腰為主。比如舉重,光靠兩臂的力量不行,要靠腰勁。但太極拳和其他武術和運動項目的用腰不一樣,練太極拳要由腰帶動四肢和身體其他部位沿弧線慢慢轉動,不是直來直去的,每一個動作都由腰來帶轉,使腰身與腳手的動作連在一起。
  • 漫談習練太極拳的標準要求
    防禦技擊型的人在當今社會上習練太極拳的人群中大約也佔到了四分之一。他們把實戰技擊作為追求的最高目標,在練太極拳的基本功、太極拳套路、太極站樁功的基礎上,側重於太極拳推手、太極拳對練、太極拳散打的訓練,在傳統太極理論指導下,跟著師父一步一個腳印,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 太極拳內功心法
    太極拳的好處是增強體質,但是練習太極拳一定要掌握太極內功心法。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太極拳內功心法。歡迎閱讀!太極拳內功心法太極拳內功是檢查一個拳手的考驗,是衡量太極技擊家功夫的重要標誌。一個太極拳手必須要精通一門太極拳,並且要融合多家拳術精華。
  • 練太極拳最常見的三種「傷膝」現象
    前幾天我跟幾個練楊式的朋友聊天,感覺到現在練太極拳膝蓋練傷的人太多太多了,有一些案例聽起來讓人很不舒服,我們這些朋友摯愛太極拳、練習太極拳沒有錯,是那些「不當方法」造成了很多人練傷了膝蓋,非常的痛苦,一部分人恐怕一輩子都要受到膝關節損傷的困擾。
  • 快看練太極拳的要領有哪些?
    7.開合口訣:走勢為合定為開,開合之間氣勢來,行雲流水拳無滯,頂懸氣沉拌合開。8.勢與節奏:吸納稍疾吐宜緩,縮如嬰兒放似山,開合二字探究竟,太極無勢難成拳。9.對稱守中:虛實剛柔,快慢先後。上下內外,前後左右,對稱守中,陰陽統籌。
  • 練太極拳與不練太極拳的人,人生有何區別?
    練太極拳的人與不練太極拳的人,人生到底差在哪兒?從一天來看,兩者似乎沒有任何區別;從一月來看,差異也是微乎其微;從一年來看,差距雖然明顯,好像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但是三年五年之後,身體和精神狀態的差距就很大了;等到十年之後再來看,兩者之間的差距也許就是一種人生對另一種人生不可企及的鴻溝。 練太極拳對身體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為了自身的健康著想,即使再忙,也要練套太極!
  • 楊式太極練松的十三個層次,你都清楚嗎?
    但要知道,練大腦入靜的功夫,絕非幾日之功,需要有一個得法掌握要領的鍛鍊過程。心靜非指強令內心鎮靜,而是要使急切求松的心情趨於緩和、坦然和寬鬆,繼而才能進入無欲無求之境界。單一地求松並不能做到真松、全松,不少習拳者雖深知盤拳揉手須周身放鬆肢體去練拳,無一處用拙力、無一處僵滯的要求,卻因摸不到要領而很難真正做到。
  • 我們該怎樣去練太極拳?
    至少有四種人不宜練:一是好動不好靜的人,二是爭強好勝的人,三是私慾心強的人,四是善於巧取方便的人。這四種人有一共同點,就是心不安。心不安是練太極拳的致命弱點,即使練,也不會出什麼大的效果。當然,人的心性是可以改變的,如果通過練拳,生理、心理、都有所改變,那就再好不過了。 練太極拳還要明白太極拳在強身和攻防中的作用。一般人都知道,呼吸呼吸新鮮空氣,活動活動筋骨,有益於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