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有什麼竅門?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2021-02-26 太極教學

       「練太極拳有什麼竅門?我的回答很簡單:竅門是不求多,但求精,萬法歸宗,拳理相通。一年磨十劍不如十年磨一劍,這樣打拳才會輕鬆快樂和提高效率,關鍵在於心態。」

快樂坦然

       快樂坦然是初學者應有的享受和目標,初學者要明確自己學拳的目標,學拳不是學表演給別人看的,不是為了競賽爭名利的,更不是為了護身行俠的。冷兵器時代過去了,再好的功夫也頂不住一顆小小的子彈。學拳是要尋找快樂,是為了養身健康,無欲才會坦然,才會快樂,快樂才會健康,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心靜勿燥,目標明確,天天快樂。

輕鬆學拳

       太極拳是智慧拳,出功夫的人是聰明人,聰明人習拳講究方法,聰明的方法首先就是確定目標後的計劃制定,聰明的計劃就是循序漸進。練準確的拳架,不要一口氣把一套拳學完,要一口氣把一個拳架練正確,不可急於求成,欲速則不達,從基本功開始,一步一個腳印,積小勝為大勝,功到自然成。哪怕10天半月練一個正確的拳架,都要比一天學10個不正確的拳架要好。

       正確練拳的進步速度就相當於一個三角形,假如第一個正確動作練10天,第二個正確動作只要5天,第三個2天,第4個1天後面越來越快。萬事開頭難,學拳是由慢及快的加速度,不是平均速度。一套正確的24式不會超過一個月。如果一開始就在10天內學完24式,再用20天的時間來糾正,是做不到標準的整套拳,這就是「學拳容易糾正難」的道理。

輕鬆慢拳

       慢工出細活,在慢拳中我們可以領悟拳理中的基本要領,立身中正,中正了才能松透,松透了才會靈活。唯有慢拳我們才有時間調整姿勢,慢拳還能增加腳力,下盤實則上身自然會松,打快拳是練不出功夫的。打慢拳我們可以在保持中正松透的前提下,進一步領會虛領頂頸,含胸拔背,垂肩沉肘,松胯圓襠等其他的拳理。

       太極拳的特點就是行拳緩慢均勻,才能立身中正,全身松透,是其他拳理的基礎,是最主要的,不能主次顛倒,否則會很累的。要記住,剛開始學拳架如果身體不正,就不要做下一個動作,哪裡不舒服,哪裡就一定沒有放鬆,放鬆了,松透了再做下一個動作,這樣你一個小時練下來,也不會累,應該是很舒暢的才對。

       如果累了,說明你還沒有放鬆,特別是膝蓋酸痛,就更要注意了。太極拳和其他體育運動不一樣,是輕鬆的學拳,輕鬆的行拳,輕鬆的用拳(推手),在緩慢的條件下才能做到,功夫越高,動作越慢,如果不輕鬆了,就不是太極拳了。

輕鬆行拳

       輕鬆行拳的前提就是量力而行,初學者要遵守輕鬆行拳的原則,避免低架大步,追求走低架,跨大步,這是初學者最容易犯的錯誤。以為學拳應該吃得起苦,不吃苦是練不出真功夫。所以,拼命為自己增加運動量,希望能早日出功夫。這是觀念的錯誤,我們應該走走出這個誤區。因為運動量過大,超越了自控能力,就會力不從心,渾身是僵力。做大量的無用功來維持身體平衡,勢必會出現身體前傾、扭屁股、膝蓋過腳尖等太極病,以後還要花很大功夫來糾正。

       也有人以為,開始的時候吃點苦是應該的,時間長了過了磨合期,有了功底,拳架熟練了,熟能生巧,就可以運用自如,那時候身體自然會放鬆的。開始吃苦是應該的嗎,其他拳種我相信,太極拳我不相信,太極拳「用以用氣不用力」,這是一個基本原則,誰也不能違背,任何時候不能違背,違背原則是要付出代價的。

       師傅行拳會遵守這個原則,學生學拳也應該遵守這個原則,沒有道理說學拳的時候應該吃苦的。為什麼要明知故犯,自討苦吃走這個彎路呢,這就是一個觀念的問題。我是一年多以後才悟出這個道理的,改變陳舊的觀念,比去掉身上的僵力拙力更重要。那怎樣避免不追求低架大步,回答很簡單,不追求就是不刻意,順其自然。

       在拳架正確的前提下,如果這個拳架的高度,你的全身會緊張,重心沉不到腳底,就應該把拳架調高,高到身體不緊張,重心可以沉到腳底為止。如果邁步會使你失去重心,前腳跟落地有砸地現象,就應該縮小步距,到前腳跟能輕鬆落地為止。不要怕別人說你站位太高,跨步調小,適合自己的,才是對的, 人和人不要比,更不要為了面子,讓自己受苦,快樂是自己的。

       等時間長了,有了全身的協調性,拳架自然會低,步距自然會大,一切順其自然,欲速則不達,不要自討苦吃,違反太極拳理。功到自然成,太極拳的功是松的功,不是吃苦耐勞的功,別再自討苦吃了。

輕鬆體悟

       太極拳每個招式都有攻防含義的,了解攻防含義,有利於體悟拳架的要領,有利於了解招式的起點、路線、樞紐、落點的準確性,進行自我修正,有利於招式和意識、眼神的協調配合(先不考慮呼吸),提高練拳境界的形神合一,有利於提高習拳的興趣,有興趣才會輕鬆。

       有條件的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和同學就學過的動作進行對練檢驗,你出一拳,我來個野馬分鬃,我踢一腳,你來一個摟膝拗步,學了就用,學用結合,學拳明理,會用了才是真會,樂樂呵呵,何樂不為。在快樂的對練中,提高練拳的興趣,體驗拳架是含義,檢驗行拳準確性,檢驗學習的進步程度。

       但是一定要注意,對練不是對擊,不可用力,不可超出所學的拳架範圍,要學會保護自己,否則會脫離對練的目的,甚至會把身體練僵,嚴重的會他人傷害自己,違背了對練的目的,求快樂,求提高就可以了。

呼吸自然

       初學者不要急於將動作和呼吸配合,急於找氣感,不要老想著氣,拳理說「在氣則滯」,氣是想不來的,想來的只是用力憋出來的憋氣,僵氣。要自然呼吸,拳架正確了,身體放鬆了,動作熟練了,徹底放鬆了,真正熟練了,這時候才可以學習動作和呼吸的配合。只要懂得呼吸和動作配合的規律,呼吸和動作自然會協調的。

       具體的方法到時候可以問老師,剛開始學拳不要去關心,關心的太早反而不好,影響你的正確學拳行拳,弊大於利。就是老師們常說的,該知道的一定要知道,要明理學拳,不該知道的就不要問,免得幹擾,走火入魔,只有這樣才能靜心學習,掌握現在應該掌握的知識,練氣的事情,你的火候還沒有到,不要自找煩惱。

求精勿濫

       當你學完了整套拳後,不要急於學第二套拳,要把第一套拳練熟煉精,藝海無涯,拳理的精髓,是隨你的拳藝和功底的加深,會逐漸悟得更深,不是學的套路越多感悟越深的,這是初學者很容易犯的錯誤。學的套路越多,你的注意力會越分散,只有廣度,沒有深度,一年磨十劍,不如十年磨一劍,感悟會有天差地別的。

       當你真正和老師推手的時候,你會體會到,老師會讓你一招就輸,高手推手也就是一招到三招,能過三招的就是旗鼓相當,再打下去也就是糾纏不清,難分勝負的,或者是兩敗俱傷的場面,這種場面在中低手的較量中是常見的,或者是舞臺上表演給大家看的。更何況我們的練拳是為了健康,不是冷兵器時代為了護身或到鏢局去養家餬口,不要脫離原有的練拳初衷。

       只有當你覺得太極拳越來越難練的時候,就是你的感悟提升的體現,一文你有了新的認識,是你進步的契機,要把握住這個難得的機遇,度過磨合期,就會有一個飛躍,坦然等待吧。


快樂讀書

       要找一些適合自己學拳需要的拳理書或視頻,是啟蒙的,不是很難看懂的,更不是毫不相干的,讀看不懂的書是苦惱的,我們不是要去應考。要輕鬆快樂的讀自己需要的書,你的太極之路才會得更踏實,走的更遠。太極拳是體悟的實踐拳,一層功夫一層景,太深奧的書只會給你帶來煩惱,喪失信心。

       學拳明理,明理學拳,再學拳明理,再明理學拳……,讀書是為了了提高理論知識,理論指導實踐,加快提高習拳進程,認真學習,尊師重道,你的拳藝會提高,你的氣質也會提升,身心雙修。

       最後,我要總結一下:我們前面學到的知識,學太極拳和其他拳是不一樣的。心態是第一位,方法是第二位,努力是第三位,過程是快樂,結果是健康。急於求成的心態,不正確的心態和方法,十年二十年也是空貓不會出功夫,正確的心態和方法,一年兩年就會出功夫,這是我對初學者建議和鼓勵。


       功夫對不同起點的人來說,會有不同的解釋。對初學者來說,能夠松胯邁步,貓步輕靈;腰胯行拳,沉肘推掌;氣沉丹田,拳息配合;以氣運身,身上有繃勁,就是功夫。身體越來越健康,氣色越來越好,不驕不躁,坦然處事,就是功夫。初級功夫就是李雅軒說的「初級階段」,讓快樂貫穿於學拳行拳的每一天。

溫馨提示:《太極教學》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投稿郵箱:78860839@qq.com  小編微信號: taijileilaoshi

相關焦點

  • 練太極拳一個小竅門, 教你輕鬆掌握「松透」的境界!
    化拙勁就是指習練太極拳者,必須從「松」入手,用「松」來化掉本身的拙勁。只有在習練過程中不斷提高「松」的層次,拙勁才能被逐漸化掉,柔勁,剛勁才能逐漸而生。太極拳的「松」達到什麼狀態?是什麼標準?怎樣才能做到「松」?這是困擾習練者的關鍵問題。在這裡,小漾跟大家分享一篇對「松的體悟」很透徹的文章,供大家參考交流。
  • 練太極拳與不練太極拳的人,人生有何區別?
    練太極拳的人與不練太極拳的人,人生到底差在哪兒?從一天來看,兩者似乎沒有任何區別;從一月來看,差異也是微乎其微;從一年來看,差距雖然明顯,好像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但是三年五年之後,身體和精神狀態的差距就很大了;等到十年之後再來看,兩者之間的差距也許就是一種人生對另一種人生不可企及的鴻溝。 練太極拳對身體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為了自身的健康著想,即使再忙,也要練套太極!
  • 什麼樣的人可以練太極?太極有這樣的作用!不看後悔篇
    太極作為中國知名度最高的,也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一種內家拳術,無論是小孩子還是老年人都聽說過它。當然也有很多人想去學習。但是就有很多人擔心了:我已經過了適合練武的年齡還可以練太極嗎?我身體特別僵硬,可以練太極嗎?我已經上年紀的可以練太極嗎?……等等這些問題。
  • 向愷然先生練太極拳之經驗(二)
    ~~~~~接上~~~~~我是最相信太極的人,在這時不得不將我個人對於太極拳的經驗及心得說出來,或者可以解釋一部人的疑惑,及增加一部人的信仰,並可以供同好的參證。篇中時有文言口語雜操之處,隨手寫來,但求達意,不及修改,閱者諒之。我覺得太極拳在各種拳術中為最難致用之一種。什麼原故呢?
  • 怎樣才能練好太極拳?
    他特別推崇王宗嶽的《太極拳論》,認為這篇拳論一個字不能多,一個字也不能少,一個字不能改,寫得非常科學,非常準確,也非常高明,如果真正按照其中所說的去做了,不論是練功夫,還是健身的,都能收到十分好的效果(這個認識是他在後期階段)。
  • 【騙人的太極拳文章知多少】帶你了解真實的太極拳世界
    選擇這個題目,就已經做好了被噴和被羞辱的準備,林林總總的太極拳文章多到不勝枚舉,很多人憑藉表演賽獲得個獎,就自命不凡的掛出大師的旗號,廣招門徒將自己推向神壇,然後著書立說,將太極理論引入歧途,忽悠眾人,但真正的太極拳不是靠這些意淫就能練好的。太極拳自楊露褝、楊班侯父子威震京師,揚名立萬以來,所發生的一切,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在這裡就不詳細的去闡述了,原因是很難解釋清楚的。
  • 練太極拳不能洩氣
    >作者馬權友 練太極拳多年後,身上應該產生一定的功力,自然會有內勁,發勁時應該很猛,但是有時會覺得有勁卻使不上勁。這種現象的出現,有多種原因,其中不排除有&34;意志&34;方法&34;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許會開悟,會領悟到太極的真諦,看到太極拳殿堂的輝煌。 練拳要走好自己的路,只要能讓自己身心愉悅、拳後舒服就行。當你的拳練的不好時往往沒人注意你,當你把拳練的好時,就會引人注目,有水平的觀者會肯定你,鼓勵你,但也會讓練拳二把刀的人妄議,說你這不對,那不行,因為他嫉妒你。
  • 練出太極拳內勁:需要有一點悟心
    首先感謝閱讀者喜歡看我寫的短文。我沒有想到短短的時間就有近萬人的閱讀量。還要特別感謝關注者和評論者!為了感謝閱讀者和關注者,我加寫了這篇短文,這樣一組短文就更全面了,希望能有益於你們!另外,還準備就「有內勁的太極拳能不能打」這個問題再寫一篇短文,算是回答閱讀者提出的疑問,順便也談談自己的看法供有心人研究和參考!畢竟這是一個繞不過去的現實問題。
  • 練太極拳的心路歷程
    練太極拳也有十多年的時間了,這期間經歷的酸甜苦辣滋味,感慨頗多。可以說十多年的習練過程就是品味這酸甜苦辣的過程。十多年來,迷茫過,徘徊過,甚至也萌生過放棄的念頭,可以說是走了不少的彎路,但很慶幸,自己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現將自己練太極拳的心得體會告訴給正在練太極拳和想要步入到太極拳領域的朋友,希望能有幫助。
  • 我們該怎樣去練太極拳?
    北京晉僖太極養生館張晉僖老師教學拳照太極拳什麼人都能練,但不是什麼人都能練好至少有四種人不宜練:一是好動不好靜的人,二是爭強好勝的人,三是私慾心強的人,四是善於巧取方便的人。這四種人有一共同點,就是心不安。心不安是練太極拳的致命弱點,即使練,也不會出什麼大的效果。當然,人的心性是可以改變的,如果通過練拳,生理、心理、都有所改變,那就再好不過了。 練太極拳還要明白太極拳在強身和攻防中的作用。一般人都知道,呼吸呼吸新鮮空氣,活動活動筋骨,有益於身體健康。
  • 練太極拳襠內要有合勁
    作者馬權友練太極拳襠內要有合勁 文/馬權友 我傳授徒弟太極拳時,一徒弟對我說:「師父原來我襠沒有合勁,現在明白了,知道合勁了,特別是做斜行動作。」我讓他做一下,果然他做的動作比原來好看了,最主要的是他襠內有了合勁。我問他:「你怎麼明白的?」他回答:「看師父做學的。」這就是耳濡目染的薰陶。我又與他搭手試勁,發現他腰腹渾實,中氣很足,腳有根基,這與他練拳時襠內合勁有關。 有無襠勁決定你的太極拳練的是否能舒展到位、是否能氣沉丹田、是否能產生功力。練的到位拳架就漂亮,內氣能下沉,就能養生,能產功力,就能實用防身。
  • 揭秘太極拳之一:太極拳的核心是什麼?
    當然不是,有朋友也許還會嗤笑一聲,說那是太極操。好吧,你練的不是太極操,你有名家指點,神馬四大xx,八大xx是你師爺或者師父,你的動作經過他們糾正過,你練的就是太極拳?我只能說很遺憾,你比劃的,還是太極操。那麼,你練過神馬渾圓樁,神馬壓腿踢腿,你師父教的,練完再比劃太極套路,你練的是太極拳?對不起,我只能說,你練的,還是太極操。
  • 練太極拳以養氣為主
    為了提高拳技,他來到我這裡進修。確實,在他人眼裡,此弟子比一般人練拳架子漂亮,低架行拳,但在我看來,其應重新學來。因為,一是其低架無功行拳會傷膝,二是其拳中無含金量,也就是拳中無內勁,其原因是中氣不足,越低越沒勁。針對他的問題,我因人施教,讓他明確,「不是低架行拳就顯功夫,功夫拳架的低是沉氣、沉肩、落胯形成的,而不是為顯功夫給人看故意下蹲,否則會造成大小腿之間的弓彎變小而失勁。
  • 看完我的《新太極拳經》,太極拳內功內勁的練法訣竅,從此不求人
    本太極拳經從老拳論中摘取數條,已道盡內勁、內功練法之精義,寥寥數語,精簡而純粹。多言則數窮,反令人不知所從。老前輩們都已經把太極拳內功內勁的練法精義,反覆地解釋了無數遍。說來說去,也始終只是一個事——丹田內勁、內功的練習方法,陰、陽、太極三層境界的實際踐履功夫。
  • 如何從一上手就開始練真正的太極拳?
    有人建議:先壓腿,學各種手法、掌型,步法,再串起來練。大家看來看去,是否感覺眼暈,到底聽誰的?究竟該咋練呢。我們有那麼多時間去揮霍嗎?不明白道理,自己瞎練,就跟創拳一樣艱難,開宗立派可不是誰都能幹的。因此先找入門的書籍鑽研一下。這方面書籍很多,陳鑫的《陳氏太極拳圖說》就是一本很不錯的入門書。還有洪滌懷、李方明著《太極拳述真》等很多。開始習練之前,一定要先學太極理論。
  • 為什麼要練太極拳?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學員在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的一個拳館內練拳(無人機照片,12月14日攝)。有三高,醫生們開了很多藥方,沒有大的效果,開始太極吧,儒雅的有氧運動,安全控制三高。太極對於防治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症、習慣性便秘等症都有良好的作用。 11. 精神快樂。中醫講,堅持太極,會消除心臟缺血性症狀或降低血壓。使人體消除疲勞,精神愉快,緩解心慌心悸。
  • 練太極拳最常見的三種「傷膝」現象
    前幾天我跟幾個練楊式的朋友聊天,感覺到現在練太極拳膝蓋練傷的人太多太多了,有一些案例聽起來讓人很不舒服,我們這些朋友摯愛太極拳、練習太極拳沒有錯,是那些「不當方法」造成了很多人練傷了膝蓋,非常的痛苦,一部分人恐怕一輩子都要受到膝關節損傷的困擾。
  • 李經梧:練太極拳講悟性
    古人是先明白太極拳拳理後,再一招一式地學套路,等學完套路後,既起到了強身健體的作用,又能技擊。而我們現在呢?絕大多數人是先學套路,馬馬虎虎地學完,然後再回頭悟拳理,這是與古人不同之處。我認為要想練好太極拳,必須先明白太極拳的拳理,讓拳理在自己的身上能具體地體現出來,這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下面我只就怎樣悟拳理,以及練習太極拳過程中意氣神的要求,談談我個人的粗淺看法。
  • 練太極拳開胯拉筋,開胯為什麼這麼重要?
    古語有言:筋長一寸,壽延十年。學藝校的和舞蹈的都知道,裡面有個開胯的環節是相當痛苦的,有些剛健身的人,也想要拉筋開胯,可是沒兩下就哭著不做了,為何呢?那是只是因為,你還不懂裡面的原理,和一些小竅門。
  • 尋找太極初心
    問不少拳友練太極拳的初心是什麼,不外乎以下這幾種回答:一、強身健體。這是大部分人的認識,只要是運動都能起到健身作用,太極拳這種舒緩的運動更容易讓人親睞;二、身心雙修。這種認識有點竅門了,知道習練太極的過程,是健身的過程,更是打磨心性的過程,是讓意識與身體進行交流溝通,達到和諧統一;三、以武入道。那麼恭喜你,對太極拳的認識已有相當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