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門忠烈的楊家將有後代嗎?後人分布在哪裡?

2020-12-16 叨叨歷史二三事

楊家將的故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們忠君報國的赤膽忠心令人景仰,他們抗擊外侮的英勇事跡萬古流芳。拜宋元的民間藝人所賜,把楊家將的故事編成戲曲,搬上舞臺。到了明代,民間又把他們的故事編成《楊家將演義》、《楊家將傳》,用小說評書的形式在社會民間廣泛傳播。

但是歷史與演義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楊家將的故事源頭肯定要說楊業,楊業,即演義中的楊令公,他是宋初名將,因抗擊契丹英勇善戰,得名「楊無敵」,最後被契丹俘獲,絕食三日而死,壯烈殉國。

楊業劇照

在各種演義裡,有七郎八虎,楊門22位女將等,多為杜撰。不過楊業確實有7個兒子,只有楊延玉戰死,其他孩子都長大成人,所以楊業雖然為國捐軀,卻沒有絕後。

楊延昭,就是故事裡的楊六郎,其實是楊業長子,繼承了父親楊業志向,長期擔任雁門關守將,契丹人十分畏懼楊延昭,給他取名「楊六郎」,因為契丹人有崇拜「六郎星君」的傳統

楊延昭鎮守邊關二十多年,跟他的父親一樣為國盡忠。後來《澶淵之盟》籤訂,宋和遼達成和議,楊延昭便不再有用武之地了,楊家將的故事便也落幕了。楊延昭的兒子楊文廣,曾跟隨狄青四處作戰,是楊家將第三代中官最大的,當時前方戰事比較緩和,北宋已經與遼國籤訂停戰協議。楊文廣是因為祖父輩的庇護出名,實際上的戰功並不多。

從楊文廣之後,楊家基本上就算是沒落了。楊家也就前三代較出名,後代名氣就漸漸小了。後來楊家將故事多為杜撰。

關於楊家後代分布很廣,全國各地都有。比較出名有以下幾個地方。

1、雁門關下鹿蹄澗村

當年楊家父子長期駐守雁門,其後人便在此生息繁衍。在如今的雁門關一帶,還有著大量的楊家後人聚集,那裡還有一個楊家的祠堂,名為楊忠武祠,亦稱楊令公祠。楊令公祠建於元代,是楊業的第十六世孫楊懷玉所建。也有說時十三世孫楊山所建。

鹿蹄澗村楊家祠堂是目前國內現存最為完整的楊家祠堂,楊令公祠裡面有碑文記載了楊令公的後人分布,除了雁門關附近,還「流布英種於川、廣、淮、揚間」。

整個村子不過1000多口人,但是一半以上都是楊姓,而且都自稱是楊家將後人。

這其實是楊家祠堂保留的史料證實的,祠堂裡還存有「楊族史卷」和兩部楊氏族譜,這些都是楊家後代精心保存下來的。

村子每年都會舉行祭祀,而且全村人聚集在一起,高唱楊家將的戲曲。而鹿蹄澗村,也被很多流散在祖國各地的楊家將後人,共同認為是最大的祖地之一。

2、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

當年為了躲避元朝大軍,楊開華老人的祖輩帶著家人來到了四川。由於四川本來就是一座天險,所以當時楊開華的祖輩就決定定居在這裡,也就一直到了現在。楊開華是楊繼業的第37代傳人。這支到達四川梓潼縣的楊家血脈,他這一門還世代練習楊家槍法。

不過老人的兒子楊鵬拒絕傳承楊家槍法,選擇離鄉打工。後代對楊家槍法已經不感興趣,也讓老人煩惱不已。

3、江城楊家將後人

吉林市的市民楊永玖從家中翻出了來了一本《楊氏族譜》,雖然只有簡單的300多頁,但是根據上面記載的內容看:

溯查楊姓始祖原籍系貴州人,自康德年間攜眷屬移居永吉州……康德元年歲次甲戌夏四月」、「追遠堂記」等字樣。

這支是楊家後人遷移過來,而且裡面還記載了很多楊家後人立功的故事。比如在清朝的時候,就有5位楊家後人被清政府封為將軍,超過30多人都在軍中擔任過職位。

經過查找發現,他們這一脈來自於楊繼業的28世孫,名字叫做楊榮。家中除了他之外,還有一個哥哥。當時父親已經在山西的鹿蹄澗居住,楊榮在後來遷到了貴州。

後來又由於戰亂,楊榮帶著全家老小從貴州來到了吉林。再後來他的孫子和侄孫生了8個孩子,然後形成了8個分支。他的八世孫是黑龍江副都督楊鳳翔,曾經是非常出名的抗擊沙俄大將。後來根據吉林省文物管理部門考證,此地的楊家將後人確實是楊家將一脈。

4、高淳淳溪鎮楊家村

在高淳淳溪鎮往西10多公裡的地方,有兩個緊挨著的村子——楊家村與新楊村,兩個村子當中的人基本上都是楊姓,共同供奉著同一個宗祠,乃是楊家將的後人。

兩個村子當中輩分最高的是102世的楊廣木,如今已經是90多歲的高齡。輩分最小的是還在上二年級的楊麟間,中間整整差了8倍,正好是九世同堂。

雖然他們自稱是楊繼業的直系後人,但是並沒有把楊繼業當成第一祖輩,而是一直尊稱第七十八世的楊千一為世祖。因為他們本來也並不居住在高淳淳溪縣,而是在楊千一的時候搬遷過來。

整個村子還恪守著很多的傳統,比如說不聽不唱《雙龍會》。孩子入學之前,每個人都必須先到祠堂前面跪著,聆聽家族當中的長輩講述楊家將的故事。

是否是楊業後人,這裡需要打問號,北宋距今有一千多年,照著20歲一代人算得話,古代人都早婚早育,到現代也不能100多世。

5、湖南鳳凰阿拉陽寨

位於湖南鳳凰縣的偏遠小山寨,居住著200多戶楊姓人家,他們自稱是楊家將的後人。現年36歲的楊秀河,自稱是楊家將的第37代傳人,甚至還拿出了了一本掃描版的《楊氏族譜》。

族譜當中記載他們這一脈的來歷,是由於當年苗民叛亂。楊六郎的第三子楊再思,奉命南下平亂。由於此地地勢險要,楊再思就決定留在這裡。後來朝代更替不斷,他們也沒從這裡走出過。

雖然是楊家將的後人,但是都是靠種地為生。整個村子幾千口人,但是只出來了幾個大學生。

他們這一脈到底是否是楊家後人?仍然要留有疑問。

關於楊家後人分布,我可能列舉也不全,歡迎各位高人補充。

相關焦點

  • 「滿門忠烈」的楊家將後人今何在?37代傳人:身懷絕技卻萬般痛苦
    《楊家贊詩》中言:「源遠流長根又深,清白傳家素有名。山西發藉太原府,奉命平番作忠臣。文武公卿光是議,黔蜀威名震玉金。識得楊家詩八句,才是楊家後留人。」 滿門忠烈是用於形容為國家、為百姓奮鬥一生,敢於犧牲全族的忠烈之士。楊家將便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們悍勇無畏、謀略過人、誓死報國。
  • 楊家將有後代嗎?後人在哪裡?
    楊家將有後人。 當年北宋滅亡,楊家被抄,楊延郎的大兒子楊宗到安徽隱姓埋名,娶了一位姓越的姑娘,因擔心楊家血脈被金兵報復,此後楊家人都改姓為越。為了讓子孫後代不忘祖、不忘根,越氏一族在村裡修建了祠堂,一直供奉著折太君(後多被誤知讀為佘太君)和楊延郎的畫像。
  • 晉鄉情丨代縣鹿蹄澗村:楊家將的後人,為何會隱居在此?
    ▲楊家將故事壁畫走進鹿蹄澗村,隨處可見楊家將的蹤影——進村路上,楊字紅旗迎風飄揚;環顧村落,滿目皆是「三晉良將」「滿門忠烈」「忠義永存」的字跡;村莊腳下,當年的藏兵戰道烽煙猶在。而這其中最醒目的,莫過於楊家將滿門英烈宗祭之地楊家祠堂。
  • 北宋滅亡時,為何楊家將不出來救國?
    楊家將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家族,作為歷史上知名的人物,人們對楊家將的事跡肯定是非常熟悉的。說起「楊家將」相信小夥伴們都不陌生,楊家將滿門忠烈,是值得後人學習的。楊家將是宋朝時期有名望的武將世家,在當時來說,楊家將不斷的為宋朝建功立業,只不過這樣能徵善戰的家族,仍然沒有改變宋朝走向滅亡的趨勢。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就是楊家將是宋朝的名將,更是歷史上非常有名望的武將世家,為何宋朝滅亡的時候楊家將不出現呢?宋朝崇尚文治天下,大宋的皇帝根本就不想打仗,朝堂之上也都是文官居多,武官不受待見。
  • 滿門忠烈楊家將後人如何?37代傳人隱居四川,懷揣絕技卻瀕臨失傳
    初聞此贊詩之人可能還不清楚此詩所讚頌的對象為何人,那麼提及楊家將,想必大家並不陌生。楊家將乃北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族,世世代代保家衛國。楊門七郎個個頂天立地、驍勇善戰,楊門女將更是大有巾幗不讓鬚眉之氣勢。
  • 銘記楊家將忠烈傳奇的代縣鹿蹄澗楊忠武祠
    ,其後裔奉旨修建的「楊忠武祠」,則將滿門忠烈特有的風採真實地承載記錄下來,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楊家祠宇。因楊業血戰疆場,被追贈為「太尉」,諡號「忠武」,後代以此題祠名為「楊忠武祠」,俗稱「楊家祠堂」。其位於代縣城東19公裡的棗林鎮鹿蹄澗村,為楊家宗祭之地,1996年被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月23日,記者走近楊家祠堂,解析此處遺存中的密碼,重溫那段血與火交融的史實。
  • 數碼寶貝:「滿門忠烈」換人,海龍獸有了繼承者
    「滿門忠烈」海龍獸海龍獸之所以被觀眾稱為「滿門忠烈」,是因為他的成熟期(海龍獸)、完全體(百萬海龍獸)和究極體(鋼鐵海龍獸),全都在第一部動畫中以反派身份出現供主角團練級,換句話獸就是海龍獸用自己一整套進化鏈陪伴了主角團成長,並且從成熟期到究極體都未曾缺席,雖然「陪伴」方式比較特殊,但卻令人肅然起敬
  • 楊家將後人今何在?第37代傳人,掌握36路槍法,一人單挑七人
    「楊家將」想必大家都有聽說過,作為中國家喻戶曉的故事,楊家將的名頭早就在民間廣為傳頌。當時,楊家名將可憑藉一口金刀八桿槍,令遼兵聞風喪膽,對宋朝可謂是居功至偉。楊家一門忠烈,個個身負絕技,「七郎八虎闖連營」,「血濺金沙灘」等等,看的人心潮彭拜。
  •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去了哪?山西某村莊,全村都是楊家後人
    山西某村莊,全村都是楊家後人問題來了,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去了哪裡呢?筆者要告訴大家的是,影視作品裡的楊家將和真正的歷史有著很大的差距,或者說影視作品關於楊家將的故事,很多都是沒有事實根據的。筆者在查閱資料後發現,楊家將的輝煌實際上僅僅持續了三代而已。當楊六郎的兒子楊文廣去世之後,楊家已經開始衰落,而且被迫搬出了楊府。北宋都城開封淪陷之後,楊府實際上就是一個空架子。北宋滅亡之後,楊家後人也就是開始四處逃亡的生活。
  • 從楊家將到楊木匠
    太宗繼位,能饒了魏王嗎,你對我有威脅啊。魏王這一支心裡明白,所以早就離了東京汴梁,南下避禍。一路向南,走走停停,回首天下之事。走著走著,聽說二聖被金人所擒,就是北宋亡了。再走著走著,聽說高宗趙構在杭州坐了朝廷,是為南宋,嶽爺爺鐵馬金戈跟兀朮幹仗呢。時光如電,又二百年。元人長槍烈馬,南宋兵敗崖山,皇上跳了海了。趙匡美的後人浪跡江湖,不敢露自己的皇族身份。
  • 滿門忠烈的不只是衛宮,還有他們
    衛宮一家滿門忠烈,從養父衛宮切嗣算起,和士郎一起的人似乎就沒有什麼好的結局。平淡之處見溫馨,這也是我們之所以喜歡衛宮家今天的飯的原因吧。但是滿門英烈的不只有衛宮一家,在其他番劇中還有他人。鳴人論起滿門英烈,鳴人應該是最有發言權的一個。祖爺爺猿飛日斬,為了保護木葉,跪了。
  • 【楊家將】六郎星—楊延昭
    更有甚者,他還刻意掩蓋部下抗遼的功績,妄圖獨佔。這與當年的潘美等人何其類似,正因為如此懦弱的將領,才導致宋朝長期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史載「致敵騎犯德、棣,渡河湊淄、齊,劫人民,焚廬舍」。直到真宗親自前往大名督陣,毫無戰意的傅潛才獲罪流放。於此同時,真宗召見了當時名望甚高的楊延昭,真宗皇帝詢問他有關邊防的情勢,楊延昭對答如流,談吐不凡。
  • 數碼寶貝:「滿門忠烈」海龍獸,可憐的海龍獸家族到底經歷了什麼
    《數碼寶貝》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動畫,雖然話題性似乎要弱於《精靈寶可夢》,但一個很奇特的地方是,《數碼寶貝》中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梗,比如零勝率獸究極天使獸和零戰力獸帝皇龍甲獸,比如「領便當獸」獅子獸。而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便是有著「滿門忠烈海龍獸」之稱的海龍獸家族,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山西這個村子,有一半都是楊家將後人,還存有中國最完整楊家祠堂
    在山西忻州代縣城東北20公裡的鹿蹄澗村,有一座楊忠武祠,俗稱楊家祠堂,是楊業後代為祭祀楊業夫婦暨楊氏後代英烈而建造的祠堂。楊忠武祠佔地一萬兩千平方米,祠對面樓臺三間為祭臺,上有「頌德樓」題匾,調堂門前築臺階24級,階下有石獅一對蹲距左右。
  • 數碼寶貝:海龍獸出場促使八個孩子聚齊,「滿門忠烈」實至名歸
    前言:在今天更新的數碼寶貝中,大家熟悉的「滿門忠烈」海龍獸家族終於再次出場了。本集除了大家熟悉的海龍獸和超海龍獸以外,海龍獸家族又添了一名新成員,它就是惡海龍獸。本集海龍獸們的表現對得起滿門忠烈的稱號,在它們的努力下,光子郎和嘉兒等人歸隊,八個孩子終於集齊了。
  • fate:衛宮一家滿門忠烈,你羨慕嗎?
    相信不少人都是看fate才接觸型月世界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見識一下,傳說中滿門忠烈的衛宮家族。他們這個家族都被徵召成為了英靈,而且實力都不凡,讓人羨慕,但其背後的痛苦卻讓人感到一絲憐憫。整部衛宮家貫穿了整個fate,可以說是這部動漫的核心靈魂,請隨小編進入fate的世界。
  • 前僕後繼 滿門忠烈 ——田墘大生曾氏祠堂的紅色基因
    近日,記者在曾氏後人帶同下,探訪了這頗具傳奇色彩的祠堂。該祠堂始建於道光初年(約1821年),距今約有200年歷史。其建築樣式為三進五廳五天井,周邊附有本族住戶三十幾戶,祠廳、廂房、倉房、住屋、過道等曲折勾連,前後門均可通往外巷道,整座祠堂又深藏於民居中,既便於集中又便於疏散,具有很強的隱蔽性。
  • 怪獸百科02:滿門忠烈巴爾坦星人
    宇宙忍者巴爾坦,滿門忠烈太心酸。遷徙失敗不收斂,復仇迷途需知返。今天我們來說一下奧特曼中著名的怪獸宇宙忍者巴爾坦星人,由於長得太像小龍蝦,又被稱作小龍蝦星人,提到這隻怪獸,就會聯想起四個字:滿門忠烈,因為他的故事實在是太心酸了。
  • 蜀亡後,張飛後人無人敢動,為啥關羽滿門被殺?好人卻無好報
    歷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湧,讓小編來帶你走進歷史,了解歷史。 關羽滿門為國捐軀,而張飛的後人得以保全,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忠義剛勇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委曲求全則能苟全性命於亂世。具體來說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關羽三面樹敵,張飛關係網太密集。
  • 說說泉州府內外供奉的那些忠烈楊家將吧!
    說起泉州地區奉祀楊家將的宮廟,據不完全統計,單是神名明確的就有近兩百座,例如:鯉城區江南的赤土古廟(楊六郎)、市區後城祖師公宮(楊五郎)、安溪蘆田圓通堂(楊五郎、六郎、七郎)、南安官橋尪公廟(楊五郎)……等等;而確定是奉祀楊家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