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泉州府內外供奉的那些忠烈楊家將吧!

2021-02-06 刺桐會

說起泉州地區奉祀楊家將的宮廟,據不完全統計,單是神名明確的就有近兩百座,例如:鯉城區江南的赤土古廟(楊六郎)、市區後城祖師公宮(楊五郎)、安溪蘆田圓通堂(楊五郎、六郎、七郎)、南安官橋尪公廟(楊五郎)……等等;而確定是奉祀楊家將,但神名籠統或者不甚明確的宮廟更是不計其數。這些宮廟中的楊家王爺神,或單獨稱「祖師公」、「大德禪師」(楊五郎)、「昭國公」(楊六郎)、「楊侯」(楊七郎);或統稱「大使公」、「楊大帝」、「楊王府」、「楊元帥」等等。

可見楊家將在泉州地區早就不僅僅局限於話本演義的傳播範疇,而是深深紮根於泉州的的精神世界當中,成為日常生活中護佑一方百姓的神明。

    

但是,被泉州人神化的楊家將,究竟是真實存在,還是古代文藝工作者們虛構的呢?

    

在《宋史》的記載中,有一位名叫楊業的將領。他生長在軍閥混戰的五代十國時期,父親楊信選擇了後漢政權,並把身為長子的楊業送給後漢做了人質。後漢皇帝劉知遠病逝之後,政權被朝中大將推翻,改頭換面成了後周。而楊業呢,自從被送去做了人質,就一直跟著後漢皇帝的堂弟劉崇做事。因為有一身好武藝,深得老闆劉崇的喜愛,留在身邊做了侍衛。可惜這個劉崇並不是什麼好貨色,後漢垮臺之後不久,他就在太原以十二州之地自立為王,建了個政權叫北漢。最可氣的是這位劉崇為了換取軍事上的支持,竟然投靠了中原的死敵契丹。

就這樣一陣亂鬨鬨的改朝換代之後,當爹的楊信是反契丹的後周朝大將;做兒子的楊業卻成了親契丹的北漢朝大將。從此骨肉成敵,再不相見。

    

公元960年,後周的皇帝死了。野史上著名的賭徒,殿前都點檢趙匡胤,決定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賭上一把。他在受命領兵北伐,途經陳橋驛時,以自己和一幹兄弟的身家性命下了注,並且很幸運的贏取了命運的特等獎。這一年,他黃袍加身,成了大宋朝的皇帝。可是皇帝的工作一開始並不太好做,因為不久之後他率軍攻打後北漢的首都太原城時,就遭到了迎頭痛擊,灰溜溜地班師回朝。這一年,爆揍他的北漢太原守將,名叫楊業。

10年之後,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再次揮師進軍北漢,太原守將依然是楊業。就在楊業堅守太原城與宋軍苦苦鏖戰之時,他的老闆,也就是北漢皇帝卻向大宋舉了白旗,交了降書。楊業得知後,痛哭良久,最終只能罷兵,跟著老闆一起歸降。至此,楊業為北漢王朝服務了整整29個年頭。

    

應該說趙老闆對楊業的到來是非常高興的,不僅沒有計較多年前自己親哥被海扁的往事,還封他做了大將軍,對他多有賞賜。換上宋朝官服的楊業,對待自己的新老闆和大宋,依然是盡忠職守,兢兢業業。在後來鎮守邊關期間,楊業充分發揮自己和契丹人打了多年交道,對其作戰的幾板斧戰略了如指掌的特點,屢戰屢勝,所向無敵。以至於指望著到宋朝境內搶一把的契丹人,只要遠遠望見寫有「楊」字的帥旗,就驚叫著「楊無敵來了!」,而後策馬狂奔,有多遠跑多遠。

然而,無論楊業再怎麼努力,再怎麼為大宋盡忠,自從他放下武器、歸降的那一刻,「太原降將」四個字就成了他身上永遠洗不掉的恥辱烙印。公元986年,已經成了宋太宗的趙光義決心再次發兵伐遼,收回「幽雲十六州」。他下令兵分三路,其中潘美為中路軍大將,楊業為副將,開始了艱難的「雍熙北伐」。一開始還算順利,宋軍連繼收復了四個州,楊業更是活捉了遼軍將領。然而由於另兩路軍的失利,導致本來只需要負責保護四個州百姓遷移的楊業部隊,面臨著與遼軍優勢兵力的正面決戰的命運。對契丹人深有了解的楊業主張避其鋒芒,卻被監軍王侁以「太原降將」之名無情地嘲諷,詆毀他懷有二心。

滿懷悲憤的楊業為了證明自己對大宋的忠誠,毅然領兵走向了人生最後一場戰鬥。在今天山西寧武,也就是當年的陳家谷口,楊業的所率的宋軍全體將士被遼軍圍得如同鐵桶一般。他親眼看著自己心愛的小兒子楊延玉戰死,看著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夥伴離去,看著最後一名宋軍士兵倒下,而援軍從一開始就沒有到來的希望……生平歷經數百戰無一敗績的鐵漢楊業拊膺大慟。既然全軍覆沒,自己獨活沒有任何意義,於是楊業以絕食來表明自己的忠誠,加上傷重不治,三日之後他死於押解的途中。

據正史記載,楊業共有八個兒子,二兒子只記錄了官名,沒留下名字,其他七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楊延朗、三子楊延浦、四子楊延訓、五子楊延環、六子楊延貴、七子楊延彬、八子楊延玉。在這七人中,除小兒子楊延玉在陳家谷口戰死沙場之外,只有長子楊延朗軍事天賦極高,深得楊業真傳且最有成就,其它都是默默無聞的恩蔭小官。

楊延朗出生於公元958年,他從小沉默寡言,最喜歡兵法布陣。楊業覺得這個長子最像自己,所以經常將他帶在身邊加以調教。在楊業死後,楊延朗接替父親成了邊關守將,所轄的高陽關路幾乎全線與遼國接壤,是北宋最重要的軍事區。在其後的十餘年時間裡,楊延朗在這條邊境在線,多次打敗遼軍進攻,戰功赫赫。應該說,他是一位很有理想和抱負的將領,期待著有一天能夠橫刀縱馬殺向遼國,為父報仇,也為大宋徹底掃除壓在邊境上巨大威脅。

可惜的是楊延朗沒有碰到好老闆,貪生怕死的真宗趙恆根本無心和遼國打仗。公元1005年,在宋軍取得勝利的前提之下,趙恆迫不急待地澶州(今天的河南濮陽)與遼國籤下了「澶淵之盟」,以每年拱手向遼國送出歲幣十萬兩白銀和二十萬匹絹的巨大代價,換來了宋遼之間118年的和平。父仇未報,壯志難酬,楊延從此抑鬱成疾。公元1014年,楊延朗在遺憾之中走完了人生之路,年僅57歲。

楊延朗早年為避皇家之諱,改了個名字——楊延昭。遼人因迷信天上北鬥七星中的第六顆星是專克遼國的,所以把他們敬畏的這位大宋的楊將軍,稱為「楊六郎」。

楊延昭有一個三兒子叫楊文廣,他沒有父輩的作為,卻有著和父輩一樣的忠誠和抱負。直到75歲高齡之時,還向朝廷獻上攻取幽燕之地的陣圖和策略,然而未等回復,他便病逝於任上。

是的,這就是真實的楊家將的故事,沒有話本演義的精彩,卻有一樣忠誠的報國之心。楊業,就是楊家將的第一代——金刀老令公楊繼業的原型;楊延昭就是楊六郎,是楊業的長子,而不是六子;隨楊業戰死沙場的只有八郎楊延玉;楊文廣不是楊延昭的孫子,而是他的三兒子。沒有被招為遼國駙馬的楊四郎,沒有五臺山出家的楊五郎,也沒有楊宗保。至於「楊門女將」,在北宋那樣推崇禮教的歷史條件下,更是不可能發生的天方夜譚。後人感念楊家數代忠心報國之舉,將他們的事跡廣家傳頌。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楊家的故事被創造性的改編和完善,最終形成了流傳至今,影響和激勵無數中國人的楊家將演義。

在某個戰火紛飛,民不聊生的年代裡,出於對英雄和忠臣良將的渴望,泉州百姓將他們所熟悉的話本演義中的楊家將,請上了神壇。從此,楊氏一門忠烈就成為佑護一方百姓的境主神、鋪主神,直到今日仍受香火供養、信眾膜拜。

最後,要在此鄭重其事地為一個被楊家將演義冤枉和歪曲的人物翻一下案:所有關於楊家將的文藝作品中,潘仁美都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大奸臣、大反派。然而,看過史書就知道,潘仁美的原型叫潘美,是北宋的開國功臣,一位令人尊敬忠厚長者。如果以「聰明正直即為神」的標準來衡量,潘美絕對具有成神的資質。也許是因為他在導致楊業全軍覆沒的陳家谷口之戰中負有不可推卸的領導責任,故而被後世演繹成一個惡人。

不過,這都不重要了。史書也好,民間信仰也好,世人總有正確的方式去銘記那些應該被記住的名字,亙古不變。

相關焦點

  • 銘記楊家將忠烈傳奇的代縣鹿蹄澗楊忠武祠
    ,其後裔奉旨修建的「楊忠武祠」,則將滿門忠烈特有的風採真實地承載記錄下來,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楊家祠宇。過門內牆壁上掛滿了楊家將一些軼聞傳說,還有歷代子孫重修的碑記等。進入後院,便是祠堂的主體部分。當院供奉著祠堂的標誌物——鹿蹄石。此外有正殿五間,東西配殿各三間。東西配殿內是彩塑的楊門女將塑像,個個英姿颯爽;正殿兩側的廊房內則是一通通石碑,其中有元、明等時期碑文題記,為研究楊家將歷史十分珍貴的文物。
  • 「滿門忠烈」的楊家將後人今何在?37代傳人:身懷絕技卻萬般痛苦
    《楊家贊詩》中言:「源遠流長根又深,清白傳家素有名。山西發藉太原府,奉命平番作忠臣。文武公卿光是議,黔蜀威名震玉金。識得楊家詩八句,才是楊家後留人。」 滿門忠烈是用於形容為國家、為百姓奮鬥一生,敢於犧牲全族的忠烈之士。楊家將便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們悍勇無畏、謀略過人、誓死報國。
  • 滿門忠烈的楊家將有後代嗎?後人分布在哪裡?
    到了明代,民間又把他們的故事編成《楊家將演義》、《楊家將傳》,用小說評書的形式在社會民間廣泛傳播。但是歷史與演義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楊家將的故事源頭肯定要說楊業,楊業,即演義中的楊令公,他是宋初名將,因抗擊契丹英勇善戰,得名「楊無敵」,最後被契丹俘獲,絕食三日而死,壯烈殉國。
  • 晉鄉情丨代縣鹿蹄澗村:楊家將的後人,為何會隱居在此?
    ▲楊家將故事壁畫走進鹿蹄澗村,隨處可見楊家將的蹤影——進村路上,楊字紅旗迎風飄揚;環顧村落,滿目皆是「三晉良將」「滿門忠烈」「忠義永存」的字跡;村莊腳下,當年的藏兵戰道烽煙猶在。祠堂正殿正中供奉有楊業和佘太君的塑像,兩側則供奉著楊家八子、楊門女將等楊家子孫後裔歷代名將的塑像。此外,祠堂內還保存有元、明、清多通碑碣,記述了楊家業績和建祠經過。楊家當年在戰火中使用的戰鼓銅鑼,也陳列在殿內門口。雖然代縣地處偏僻,卻每年都有楊氏後代來此祭拜,甚至海外楊姓後裔也不遠萬裡來此瞻仰,認祖歸宗。
  • 北宋滅亡時,為何楊家將不出來救國?
    楊家將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家族,作為歷史上知名的人物,人們對楊家將的事跡肯定是非常熟悉的。說起「楊家將」相信小夥伴們都不陌生,楊家將滿門忠烈,是值得後人學習的。楊家將是宋朝時期有名望的武將世家,在當時來說,楊家將不斷的為宋朝建功立業,只不過這樣能徵善戰的家族,仍然沒有改變宋朝走向滅亡的趨勢。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就是楊家將是宋朝的名將,更是歷史上非常有名望的武將世家,為何宋朝滅亡的時候楊家將不出現呢?宋朝崇尚文治天下,大宋的皇帝根本就不想打仗,朝堂之上也都是文官居多,武官不受待見。
  • 山湖宗親楊家將
    說到楊姓,人們都會聯想到宋朝忠烈楊家將,那麼山湖楊氏與宋朝楊家將是什麼關係呢?中華楊氏第三十五世四知堂始祖楊震公,膝下五子:楊牧、楊裡、楊秉、楊讓、楊奉。楊家將為長子楊牧後代,而山湖楊氏即為少子楊奉後代。
  • 【楊家將】六郎星—楊延昭
    身在亂世,活在傳奇中,敵人向他舉哀致敬,他是我們楊家的驕傲!
  • 《水滸傳》與「楊家將」,不僅只是有好漢與楊家將有血緣關係
    楊文廣之後,楊家是否還有守邊大將,就不得而知。 楊業一家三代人,經歷了宋代的五個王朝,均為守邊將領,多數以身殉職。可謂一門忠烈。在宋代屢遭契丹(遼國)、西夏入侵犯,割地賠款的時候,楊家父子抗遼的行動,特別為人們所珍重。 楊業父子死後,天下的文儒學士,乃至普通百姓,都在傳說著楊業父子的英雄故事。
  • 從楊家將到楊木匠
    還有那南屏的楊家,楊老師這是你本家啊,你聽說過嗎?沒有啊!那南屏的楊家,更是望族大戶。楊氏宗祠,是珠海地區最大的一處祠堂,坐落在南屏鎮北山村,始建於清朝同治年間,佔地超過8000平米,極其壯闊。楊家在本地根脈已經深遠,家風尚武,到清代還出過父子兩位將軍。至於這楊家的前人,楊老師你可知道嗎?不知啊!哎呀,那就是你們老楊家的榮耀,金刀令公楊繼業啊!那老楊家世代簪纓,一門忠烈。宋亡之後,也是一路南下避禍,最後就落腳在珠海南屏了。喔喔喔,原來是這樣。這一頓飯,就著廣式的火鍋,就把家族千年的命運,歲月的塵封,長路的遷徙,繪聲繪色,添油加醋的說下來了。
  • 楊家將有後代嗎?後人在哪裡?
    楊家將有後人。 當年北宋滅亡,楊家被抄,楊延郎的大兒子楊宗到安徽隱姓埋名,娶了一位姓越的姑娘,因擔心楊家血脈被金兵報復,此後楊家人都改姓為越。為了讓子孫後代不忘祖、不忘根,越氏一族在村裡修建了祠堂,一直供奉著折太君(後多被誤知讀為佘太君)和楊延郎的畫像。
  • 【文化商丘】探析張巡許遠「忠烈文化」之源
    >「忠烈文化」的源頭是滄桑睢陽、忠烈之城,也就是從帝嚳都亳肇始,迄今4300餘年的商丘城市之源——商丘古都城。為紀念張巡、許遠等英烈,睢陽人最早開始在城南七裡通濟渠南側建立睢陽廟,以祀張巡、許遠,南霽雲配享,史稱「雙廟」,也叫「雙忠廟」,這是睢陽最早供奉張巡、許遠的祠廟,也是全國第一個供奉張巡、許遠的祠廟。後又建立「五王廟」,增祀雷萬春和賈賁。
  • 廊坊將建楊家將文化小鎮,就在...
    楊令公主雕塑設計十分講究,淨高9.86米,取其公元986年殉國意;塑像重79.9噸,寓意楊家將精神淵源流傳;廣場鋪黃沙,取楊家將苦戰金沙灘戰場意。落成典禮由廊坊市楊家將文化研究會會長、楊業36世孫楊萬金主持,天津市武清區河西務鎮楊業35世孫楊榮坤致祭文。
  • 楊家將後人今何在?第37代傳人,掌握36路槍法,一人單挑七人
    「楊家將」想必大家都有聽說過,作為中國家喻戶曉的故事,楊家將的名頭早就在民間廣為傳頌。當時,楊家名將可憑藉一口金刀八桿槍,令遼兵聞風喪膽,對宋朝可謂是居功至偉。楊家一門忠烈,個個身負絕技,「七郎八虎闖連營」,「血濺金沙灘」等等,看的人心潮彭拜。
  • 《忠烈楊家將》雲集八大型男,票房慘澹,豆瓣僅6.1,有網友喊冤
    《忠烈楊家將》儘管不完美,但也不算太爛,至少它主演顏值高,服化道精良,戰爭場面激烈,評分應該在7分以上才中肯。《忠烈楊家將》豆瓣評分6.1到底冤不冤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下該片的不足之處,就昭然若揭了。於是我們在電影裡看到的每個演員都差不多一副表情,楊家七子除了長相不同,性格看不出差別。要區分七個人,只要把他們的性格特色放大,人物形象就鮮明了。導演選角只以帥為標準,不考慮實際,楊家七個兒子年齡看起來相差不大,佘太君怎麼生的。
  • 滿門忠烈楊家將後人如何?37代傳人隱居四川,懷揣絕技卻瀕臨失傳
    初聞此贊詩之人可能還不清楚此詩所讚頌的對象為何人,那麼提及楊家將,想必大家並不陌生。楊家將乃北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族,世世代代保家衛國。楊門七郎個個頂天立地、驍勇善戰,楊門女將更是大有巾幗不讓鬚眉之氣勢。
  • 徒步預告|泉州府古城徒步第34期 —— 「泉州府同安縣」.
    服裝的銷售收入均作為泉州府公益宣傳基金使用,用於徒步前探路補貼、物料製作、藥物、禮物等費用,從而更好地將這項公益宣傳泉州的活動有效地進行下去。5.完成報名工作後,在約定日期內,使用【KEEP、咕咚、悅跑圈其中任意一種APP的徒步軌跡】,將截圖分享到朋友圈或微博,帶上話題【#泉州府線上約步挑戰賽#我在xx用腳步丈量xx公裡】。6.【截圖分享內容+線上報名記錄】反饋至「泉州影像」微信公眾平臺,待後臺工作人員審核。
  • 楊家太極拳傳授的內外之別:拳法、用法、心法.
    楊家授拳,分為拳法、用法、心法三步。
  • 【泉州府古城徒步】到安溪湖頭,識家風家訓
    舊時湖頭水路直達泉州出海陸上古道更連接著內外安溪那時中山街叫「湖頭街」,兩旁店鋪林立秋風漸起的初秋在十裡湖頭街感受優良家風的百年傳承你還記得小時候爺爺奶奶的 "教示"嘛留言告訴本君吧【關於泉州府】關於泉州府的歷史與現在。用文字告訴你泉州府的2017年。影像君你的初心是什麼?
  • 水滸中的楊志真是楊家將後代嗎?為何他性情寡淡,病死也沒人過問
    有學者認為,楊志這一人物的塑造,有糅合宋代傳說中楊家將的形象,既然是忠貞之後,按理來說應該都是慷慨之人,性情十分豁達,身邊的朋友應該也不會少。可他在梁山上卻幾乎沒有什麼朋友,最後生病至死都沒有人在身旁,為什麼做人會如此失敗呢?其實我們看看楊志在上梁山之前所做的一些事情,就能分析出他的為人和性格。
  • 泉州府|兩年來,每位參與者都是傳播者.
    2017年5月21日千年古鎮永寧衛,明清老街悟時光233人,15公裡⚬ 活動範圍:泉州市晉江市金井鎮⚬ 活動路線:福全所-溜江村-塘東村520愛在洛江,我們一起走進東溪300人,18插秧體驗快閃:⚬ 活動詳情:清明時節,我們真的去插秧了……古堡體驗快閃:⚬ 活動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