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湖宗親楊家將

2021-02-06 山湖在線網


山湖人有一個了不起的姓氏——楊。說到楊姓,人們都會聯想到宋朝忠烈楊家將,那麼山湖楊氏與宋朝楊家將是什麼關係呢?

中華楊氏第三十五世四知堂始祖楊震公,膝下五子:楊牧、楊裡、楊秉、楊讓、楊奉。楊家將為長子楊牧後代,而山湖楊氏即為少子楊奉後代。

北宋忠烈楊家將

第一代 楊令公、令婆

老令公楊繼業:原名楊業、楊崇貴,今山西太原人。北宋開國九王之一,一門妻子官封五侯,御賜天波府,官員經過府前需「文官落轎,武官下馬」。金沙灘一戰被圍困兩狼山,寧死不屈,撞死在李陵碑前。

老太君佘賽花:楊繼業之妻。其夫及七子二孫皆為國捐軀。封為歸命無佞侯。御賜一根龍頭拐杖,可以上打昏君,下打讒臣。西夏入侵宋境之時,以百歲高齡親自掛帥,以寡婦徵西,體現楊家將忠烈報國的精神。


第二代 七郎八虎將

大郎楊延平:娶妻花解語、周雲鏡。金沙灘雙龍會扮宋王代主而死;

二郎楊延定:娶妻耿金花、鄒蘭秀。金沙灘雙龍會代八賢王亂劍分身而死;

三郎楊延光:娶妻董月娥。金沙灘一戰,被馬踏如泥漿而死。

四郎楊延輝:娶妻孟金榜、鐵鏡公主。金沙灘一戰被俘,將楊姓拆木易,與鐵鏡匹配夫妻,十五年後,過關探母,助宋破遼。

五郎楊延德:娶妻馬賽英。金沙灘一戰受傷,後皈依佛門,五臺山為僧,大破天門陣出山。

六郎楊延昭:娶妻柴美容郡主、王蘭英;七郎八虎中唯一在金沙灘一戰中返國之人,後為三關大元帥。

七郎楊延嗣:娶妻呼延赤金、杜金娥。幽州一戰橫勇無敵。因在爭帥印擂上打死太師潘仁美之子,被潘仁美用酒灌醉後綁在芭蕉樹上亂箭射死。

八姐楊延琪:嫁火山軍部將、殿前司銅錘班指揮使,銅錘程普;

九妹楊延瑛:嫁火山軍部將、殿前司銀戟班指揮使,銀戟張文;


第三代  平南王楊宗保、渾天侯穆桂英

楊宗保:六郎楊延昭之子,娶妻穆桂英。封定國平南王,少年時即隨父出徵,攻打穆柯寨時,為穆桂英所擒,後與穆桂英結親,夫妻同破天門陣。楊延昭死後,他少年受命,兵徵西夏,中計受困於陷金山,引得楊家十二寡婦西徵。

穆桂英:楊宗保妻子,封渾天侯。抗遼大破天門陣,十二寡婦西徵,佘太君百歲掛帥,穆桂英五十三歲掛先鋒印,大獲全勝。與梁紅玉、花木蘭、樊梨花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巾幗英雄。

第四代 少令公楊文廣

楊文廣:平南王楊宗保之子,封太平王少令公。時有廣西儂智高起義,且有十八路反王,楊文廣奉旨掛帥徵南,勝利平反功標五鳳樓。有關楊文廣平南蠻十八洞的傳說在潮汕民間流傳,據傳說南蠻十八洞之一的「飛鵝洞」遺址就是山湖鄉的飛鵝山。

楊文廣平蠻十八洞傳說

公元1049年,廣西壯族人儂全福為抵抗越南的不斷侵擾,聯合各洞首領,組成大曆國,儂全福被推擁為國王,他們主動多次上書趙宋王朝,要求依附,並希望朝廷派員、派兵保護他們,領導他們,防止或抗擊越南人的入侵,讓他們過上比較太平安穩的日子。但當時的趙宋王朝已是內憂外患,廣西儂全福之求附表章,當然不在過問之列。

越南人為維護在廣西的權威,大舉興兵進犯,儂全福戰敗被殺,其子儂智高繼立為王,改大曆國為大南國,並建年號為「景瑞」,為父報仇與越抗戰,儂智高與戰失利,舉師東移廣東以避越南銳鋒。儂智高兵至之處,官員爭先走避。趙宋朝廷鑑於儂智高已建年號,且有國名,加上驅逐朝廷官員,反象已彰,遂委狄青為平蠻元帥,楊文廣為先鋒。

此時的儂智高從廣西東移,已進抵現在普寧、揭陽交匯的地方,並得到當時潮汕十八洞主(洞主實為寨主)的擁戴,以藤吊嶺(今揭陽錫場鎮錫場村後)為大本營,以軍埠(今普寧軍埠鎮)作為首都,在汕頭的深浦山蝶母洞開鑄有景瑞年號的銅錢。

儂智高獲知趙宋朝廷派大軍徵剿,遂把手下強將和各洞精兵,部署在現在普寧、惠來交匯處的要道寒媽古徑(普寧望天嶺下的一條小路,原叫雲落小徑),利用天然險要地勢,據險嚴守。楊文廣缺避實就虛,急行軍直趨奇僻的山路小徑,夜襲「軍埠」,一戰得勝。

狄青大軍稍事休整補員之後,先鋒楊文廣率得勝之師陸續收復了鳥崎洞(今汕頭大龍溪水庫的西北角)、落霞洞(桑浦山西南方石龜峰頂)、跑牛洞(桑浦山西北方金峰頂)、蜥母洞(桑浦山龍坑峰頂)、蝴蝶洞(桑浦山獅子巖下)、棲雲洞(揭陽縣黃岐山西南麓)、百花洞(今惠來縣)、洪山洞(今普寧市)、金山洞(今錢坑鎮)、五雲洞(今五雲鎮)、沙坑洞(今上砂鎮)、葉洞(今京溪園鎮)、飛鵝洞(今金和鎮)等南蠻十八洞。

汕頭鳥崎洞遺址

京溪園葉洞遺址

以上不少古蹟遺址尚存,據傳揭西飛鵝洞就在金和鎮山湖鄉飛鵝山,現在飛鵝山上依然有山洞存在。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夜,都會有遊神隊伍上山奏樂、燃放煙花,慶賀國泰民安、太平盛世!

相關焦點

  • 【開封研究】天波府英姿再現 楊家將雄風永存
    天波樓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座五間硬山式配殿,前後做花磚犀頭,門臉採用宋式門窗,有迴廊相互連接。天波樓的後面是中院的後殿,是一座五間三開歇山式的建築。為宋太宗御賜的「孝嚴祠」祭祀殿。西院是楊家花園。園內南部挖池疊山,山上建亭,山下修洞,水池上修建曲橋,臨水建有水榭,形成敞開式山水園林景觀。北部有一座古城門樓式的建築,即「天波門」,是天波楊府的北大門。東院是演兵場,是楊家將操兵習武的校場。
  • 楊家將三代槍神
    yangshi6888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楊」,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天下楊氏一家親」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中華楊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親交流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楊氏文化,傳播楊氏正能量。
  • 廊坊將建楊家將文化小鎮,就在...
    廊坊楊令公廣場位於香河縣五百戶鎮后土門樓村,是傳誦千年的楊家將靈魂人物楊業的埋骨地。
  • 楊家正能量:聚力量獻愛心,救危難顯真情!
    很快,合川區內的宗親踴躍參與愛心接龍10、20、50、100、200元等,大家親情相連、愛心匯集,在短短的三天時間內就收到了來至區內及區外近300位宗親的捐款共計17127.26元。這充分體現了宗親平臺的實效性和良好的社會效應,關鍵時刻能聚集力量獻愛心,救危難顯真情,發揮了宗親聯誼會的必要作用。
  • 【楊家將】六郎星—楊延昭
    身在亂世,活在傳奇中,敵人向他舉哀致敬,他是我們楊家的驕傲!
  • 楊家將歷史文化遺址遺蹟概述
    楊家將家族群體表現出的中華民族的英雄品格、民族氣節和愛國主義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形成了積澱深厚的楊家將歷史文化。 楊家將文化,是集楊信、楊業、楊延昭、楊文廣祖孫四代及其家族、部曲組成的群體,涵蓋關於楊家將的文學作品、民間傳說、文化遺存及其反映出的思想哲理、精神傳承和對後世的深遠影響。
  • 【青海情】傳說楊家將在大通縣誘敵築城,還藏有大金庫……
    雖然在歷史上,楊家將並沒有來過青海,但是在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城關鎮,卻流傳著楊家將的故事,故事裡的楊家將曾在那裡用計謀戰勝敵人,還曾築造了一座城堡——楊家城。「多年前,當地老百姓在農業生產時,曾在楊家古城發現一些瓦片、磚塊、瓷片等,根據鑑定發現,楊家城遺址是屬於唐宋時期的古堡。」陳榮說。在楊家城遺址周邊,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故事與我國北宋楊家將有關,相傳楊家將曾在此駐兵,並在這裡留下了兩座金銀庫。大通縣文史愛好者劉積順曾收集了許多大通地區的傳說故事,據劉積順介紹,相傳,楊家城曾是楊家將中楊六郎楊延昭的兵馬駐紮地。
  • 《水滸傳》與「楊家將」,不僅只是有好漢與楊家將有血緣關係
    楊家父子以及其部將孟良、焦贊等,固然被描寫成為抗遼的英雄,還創造出一批「楊門女將」,餘太君,穆桂英,楊八姐等,也象楊家男將一樣,馳騁沙場,抗擊遼兵,建立功勳。 宋元時期,水滸故事與楊家將故事同時存在,互相影響。楊家將故事早在一百多年前產生了,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給水滸故事較多的影響。·這在《水滸傳》裡留下了明顯的痕跡。
  • 楊家將抗遼的故事流傳千古,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是什麼樣的?
    古時經常容易發生戰亂,有時是國與國之間的衝突,有時是兩個族群之間的矛盾,那時中原經常與邊遠的遊牧民族發生紛亂,歷史上也有許多大將名垂千古,就是因為在這些紛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比如楊家將,就是有名的抗遼精英。
  • 北宋亡時,楊家將曾出來救國,只是無力回天!
    楊再興身陷小商河剛剛答了一個提問,北宋亡時,楊家將為什麼沒能出來救國?楊家將的故事寄託著我們內心深處最質樸的愛國情懷,但那並不是真實的歷史而是一段演義,既然是演義,我們就在演義的世界裡尋求一下它的答案吧!
  • 北宋滅亡時,數代忠勇的楊家將,為什麼不再出來救國呢?
    正史中的幾代楊家將,其經歷雖不如小說、評述一般充滿故事性,但他們的將略、忠勇都令人敬仰。不過,幾代楊家將的影響力、官職都越來越小,到北宋末年,影響力已經不大了。三代楊家將:忠勇不讓小說正史中的楊家將,主要是楊業、楊延昭、楊文廣祖孫三代。
  •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去了哪?山西某村莊,全村都是楊家後人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去了哪問題來了,北宋滅亡時楊家將去了哪裡呢?筆者要告訴大家的是,影視作品裡的楊家將和真正的歷史有著很大的差距,或者說影視作品關於楊家將的故事,很多都是沒有事實根據的。筆者在查閱資料後發現,楊家將的輝煌實際上僅僅持續了三代而已。當楊六郎的兒子楊文廣去世之後,楊家已經開始衰落,而且被迫搬出了楊府。北宋都城開封淪陷之後,楊府實際上就是一個空架子。北宋滅亡之後,楊家後人也就是開始四處逃亡的生活。
  • 從楊家將到楊木匠
    還有那南屏的楊家,楊老師這是你本家啊,你聽說過嗎?沒有啊!那南屏的楊家,更是望族大戶。楊氏宗祠,是珠海地區最大的一處祠堂,坐落在南屏鎮北山村,始建於清朝同治年間,佔地超過8000平米,極其壯闊。楊家在本地根脈已經深遠,家風尚武,到清代還出過父子兩位將軍。至於這楊家的前人,楊老師你可知道嗎?不知啊!哎呀,那就是你們老楊家的榮耀,金刀令公楊繼業啊!那老楊家世代簪纓,一門忠烈。宋亡之後,也是一路南下避禍,最後就落腳在珠海南屏了。喔喔喔,原來是這樣。這一頓飯,就著廣式的火鍋,就把家族千年的命運,歲月的塵封,長路的遷徙,繪聲繪色,添油加醋的說下來了。
  • 碧桂園新亞山湖城發售
    上周六,碧桂園新亞山湖城新品發布暨樣板間正式開售。據了解,當天吸引到超過2000人現場看房。目前山湖城接受誠意登記,其中鑽石美墅10萬元抵20萬元、雙拼5萬元抵10萬元、四拼、聯體3萬抵6萬元。此外,端午節期間,將舉行「盛情端午,盡情放『粽』」活動,現場手繪龍舟牆、香粽DIY、山湖音樂與美女模特表演等精彩活動不斷。
  • 蘭陵湖廣|湘鄂走親:兩省或中三省蕭氏宗親文化交流活動將步入常態化
    編者按:湖北、湖南兩省曾經在行政、文化、習俗、語言上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2000多年前均為楚國故地核心區,三閭大夫屈原「上下求索」的足跡遍及兩湖,漢朝時荊州含括兩湖多地,蒙元時統治者乾脆一併劃入湖廣行省
  • 楊家將有後代嗎?後人在哪裡?
    楊家將有後人。 當年北宋滅亡,楊家被抄,楊延郎的大兒子楊宗到安徽隱姓埋名,娶了一位姓越的姑娘,因擔心楊家血脈被金兵報復,此後楊家人都改姓為越。為了讓子孫後代不忘祖、不忘根,越氏一族在村裡修建了祠堂,一直供奉著折太君(後多被誤知讀為佘太君)和楊延郎的畫像。
  • 銘記楊家將忠烈傳奇的代縣鹿蹄澗楊忠武祠
    ,其後裔奉旨修建的「楊忠武祠」,則將滿門忠烈特有的風採真實地承載記錄下來,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楊家祠宇。過門內牆壁上掛滿了楊家將一些軼聞傳說,還有歷代子孫重修的碑記等。進入後院,便是祠堂的主體部分。當院供奉著祠堂的標誌物——鹿蹄石。此外有正殿五間,東西配殿各三間。東西配殿內是彩塑的楊門女將塑像,個個英姿颯爽;正殿兩側的廊房內則是一通通石碑,其中有元、明等時期碑文題記,為研究楊家將歷史十分珍貴的文物。
  • 【行唐故事】——行唐的樂勝與楊家將中的嶽勝
    小說《楊家將演義》中的人物中,嶽勝,字景龍,生得面如重棗,唇若塗朱,臥蠶眉,丹鳳眼,美髯須,身穿綠袍金鎧,掌中一口青龍偃月刀,人送綽號「花刀太歲」,不但馬上有萬夫不當之勇,更兼通曉兵法韜略,是一員難得的名將。早年佔據八角山,和孟良、焦贊、楊興一同落草為寇,排行老大。楊六郎出徵,路過八角山,軍糧被嶽勝劫去,押送軍糧的八賢王、寇準、呼延贊也被捉去。
  • 北宋滅亡時,為何楊家將不出來救國?
    楊家將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家族,作為歷史上知名的人物,人們對楊家將的事跡肯定是非常熟悉的。說起「楊家將」相信小夥伴們都不陌生,楊家將滿門忠烈,是值得後人學習的。楊家將是宋朝時期有名望的武將世家,在當時來說,楊家將不斷的為宋朝建功立業,只不過這樣能徵善戰的家族,仍然沒有改變宋朝走向滅亡的趨勢。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就是楊家將是宋朝的名將,更是歷史上非常有名望的武將世家,為何宋朝滅亡的時候楊家將不出現呢?宋朝崇尚文治天下,大宋的皇帝根本就不想打仗,朝堂之上也都是文官居多,武官不受待見。
  • 濟南一城山色半城湖,大明湖是怎樣從「園中湖」變為「城中湖」的
    雖然水面不大只有58公頃,水深不過2-3米左右,最深處也僅有4.5米,但殊為難得的是天然湖泊,又處繁華都市中,與趵突泉、千佛山並稱為濟南三大名勝。說起來也是由來已久的相當歷史,北魏年間大名鼎鼎的地理學家酈道元那部舉世聞名的《水經注·濟水注》中記載:「濼水北流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東、北兩面則湖。」亦即是說大明湖位置在今天的五龍潭一帶,現在大明湖一帶水域則名「歷水陂」。